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型加速期门当户对婚姻的错位与危机——阶层封闭视角下离婚率上升的新解释 被引量:19
1
作者 苏玫瑰 张必春 《西北人口》 CSSCI 2008年第5期36-40,共5页
门当户对一直是人们缔结婚姻时遵循的隐形规则,是稳定婚姻的基础之一,其实质是一种阶层内婚姻,所体现的是阶层间的封闭性特征。社会转型的快速推进,我国划分社会阶层的标准/判定社会地位的标准从政治中轴向经济收入中轴的转变,使在原分... 门当户对一直是人们缔结婚姻时遵循的隐形规则,是稳定婚姻的基础之一,其实质是一种阶层内婚姻,所体现的是阶层间的封闭性特征。社会转型的快速推进,我国划分社会阶层的标准/判定社会地位的标准从政治中轴向经济收入中轴的转变,使在原分层体系下门当户对的婚姻变得"门不当户不对",因而也使原本稳定的婚姻基础变得不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婚姻危机,而在此背景下的离婚率上升,又再次印证了"门当户对"的阶层内婚姻的稳定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当户对 社会分层 阶层封闭
下载PDF
择偶标准变迁与阶层间的封闭性——以1949年以来择偶标准变迁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王英侠 徐晓军 《青年探索》 2011年第1期47-51,共5页
自1949年以来,学术界公认我国社会大众的择偶标准发生了变迁。但是如果我们将各个时期择偶标准与社会阶层划分标准进行对比就会发现,各个时期我国社会成员的择偶标准与社会阶层划分的标准相重合,择偶标准在"绝对"变化的背后... 自1949年以来,学术界公认我国社会大众的择偶标准发生了变迁。但是如果我们将各个时期择偶标准与社会阶层划分标准进行对比就会发现,各个时期我国社会成员的择偶标准与社会阶层划分的标准相重合,择偶标准在"绝对"变化的背后隐藏着"相对"的不变律——阶层内婚姻。社会成员择偶标准变与不变的实质是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阶层内婚既是阶层封闭性的体现,又是促进阶层间走向封闭的重要推动力量,从而使得婚姻与择偶成为一种社会阶层间的封闭机制。在社会快速转型的大背景下,划分阶层标准的快速变迁既遮蔽了择偶与婚姻不变的规律又使得其作为阶层间封闭机制的功能发生扭曲,但是如果我们结合考虑快速转型期的特殊性,仍会发现这种不变的规律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择偶标准 阶层封闭 变迁
下载PDF
城市贫富分区与社区的阶层化 被引量:16
3
作者 徐晓军 沈新坤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0-75,共6页
在分区内社会成员共同的阶层意识不强、社区文化未定型、阶层文化与社区文化还未重叠的情况下,当前城市出现的贫富分区现象还不能界定为社区的阶层化,贫富分区只是为社区阶层化提供了可能,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区阶层化,必须在社区文化... 在分区内社会成员共同的阶层意识不强、社区文化未定型、阶层文化与社区文化还未重叠的情况下,当前城市出现的贫富分区现象还不能界定为社区的阶层化,贫富分区只是为社区阶层化提供了可能,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区阶层化,必须在社区文化、阶层文化的作用下,通过社会上层成员的主动排斥与社会下层成员的被动排斥机制,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阶层化社区。阶层化社区是社会阶层间封闭的极端形式和体现,当前中国城市贫富分区现象的出现,一方面说明城市社会阶层间的封闭性已大大增强,须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城市社会阶层间的封闭性还远没有达到极端的情况,政策调整阶层间的封闭性还有较大的空间,应及时进行政策调控。而通过加强基于新地域的社区文化建设和加强下层社区公共物品的投入与建设,防止上层因亚文化排斥的外流和下层社区生活条件的恶化,能比较有效地阻止和延缓贫富分区迈向社区阶层化的进程与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富分区 社区阶层 社会排斥 阶层封闭
下载PDF
论教育排斥与教育的阶层化 被引量:24
4
作者 徐晓军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4-189,共6页
本文通过对社会不平等研究中“社会排斥”理论的创造性运用,提出“教育排斥”这一概念工具,并将其分为社会上层的主动排斥与社会底层的被动排斥,描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教育排斥现象,分析了教育排斥的形成及其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 本文通过对社会不平等研究中“社会排斥”理论的创造性运用,提出“教育排斥”这一概念工具,并将其分为社会上层的主动排斥与社会底层的被动排斥,描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教育排斥现象,分析了教育排斥的形成及其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教育排斥的后果——教育的阶层化,最后文章讨论了教育排斥与教育的阶层化所导致的社会阶层间的封闭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排斥 教育的阶层 阶层封闭
下载PDF
城市阶层隔离与社区性格 被引量:12
5
作者 徐晓军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8-100,共3页
城市社会阶层间所产生的自愿与非自愿性隔离,已形成了普遍性的住房贫富分区现象,并正在通过社会上层的自愿性隔离和社会下层的非自愿性隔离加速向极端化的阶层化社区演进。社区性格作为社区特定空间中聚居着的大多数人所显示出来的一种... 城市社会阶层间所产生的自愿与非自愿性隔离,已形成了普遍性的住房贫富分区现象,并正在通过社会上层的自愿性隔离和社会下层的非自愿性隔离加速向极端化的阶层化社区演进。社区性格作为社区特定空间中聚居着的大多数人所显示出来的一种共同的、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倾向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其形成与社区成员的相似性具有很大的关系。社区间阶层的空间隔离使社区内主体阶层的群体性格很容易形成鲜明的社区性格,这种社区性格不仅会使社区中边缘阶层成员失去社区认同与归属感,甚至会将这些边缘成员的性格定义为越轨行为;而社区间迥异的社区性格,会使异阶层成员因感受到巨大的文化震荡而阻断阶层空间隔离的逆转趋势。阶层空间隔离体现了社会阶层间的极端封闭性,只有加强贫富分区后的社区文化建设,阻止社区主体阶层群体性格上升为社区性格,才能延缓社区阶层化这一极端阶层空间隔离与阶层间的封闭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层隔离 社区性格 阶层封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