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阶级仇恨”的内在结构与小说叙事的断裂
1
作者 陈家洋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11年第1期184-194,共11页
在以阶级斗争为主导的革命话语中,无产阶级一方面被视为'社会下层',他们承受着苦难和社会不公,对压迫者有着原始的复仇冲动,是'必然所是'者;另一方面,作为完成宏伟历史使命的革命主体,无产阶级负载着作家的乌托邦诉求,... 在以阶级斗争为主导的革命话语中,无产阶级一方面被视为'社会下层',他们承受着苦难和社会不公,对压迫者有着原始的复仇冲动,是'必然所是'者;另一方面,作为完成宏伟历史使命的革命主体,无产阶级负载着作家的乌托邦诉求,是'应当所是'者。这种双重所指使得'阶级仇恨'非常含混,一方面它表现为无产者原始的复仇冲动,一方面它又被作家赋予集体性和历史性的意义。正是必然所是者与应当所是者、具体仇恨与具有历史意义的抽象仇恨、仇恨的原始性与进步性之间的相应、相交与相悖,造成了叙事的内在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斗争 阶级仇恨 同态复仇
下载PDF
历史叙事与修辞方式--延安时期“水浒戏”创作及改编的一种考察 被引量:1
2
作者 焦欣波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63,共9页
"水浒戏"在延安时期占据着独特的文艺地位,特别是《逼上梁山》等具有"旧剧革命的划时期的开端"这样被高度评价和赞誉的新编剧目,不仅是抗战时期文艺民族化、大众化运动深入开展的实践成果,而且对延安时期及其以后和... "水浒戏"在延安时期占据着独特的文艺地位,特别是《逼上梁山》等具有"旧剧革命的划时期的开端"这样被高度评价和赞誉的新编剧目,不仅是抗战时期文艺民族化、大众化运动深入开展的实践成果,而且对延安时期及其以后和"十七年"的戏曲改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力。其艺术创新活动中所蕴含的"置换变形"修辞策略、"阶级仇恨"修辞模式,包括"官逼民反—替天行道"这一修辞叙述"内在结构"等等,直接影响了建国以后"传统戏"乃至"现代戏"的创作规范、结构方式与审美构建。因此,本文拟通过文本的细读与批评,着重考察延安时期新编"水浒戏"的历史叙事与修辞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新编“水浒戏” 置换变形 阶级仇恨 内在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