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阶级认同与社会稳定——基于中国综合调查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9
1
作者 冯仕政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1年第3期127-133,共7页
阶级认同可划分为两个方面,即政治阶级认同和社会分层认同,这两个方面认同既有联系又存在差别。在考察阶级认同的过程中,应特别关注政治阶级认同的形成与户籍制度及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以及作为认同的"主观中产阶级"与作... 阶级认同可划分为两个方面,即政治阶级认同和社会分层认同,这两个方面认同既有联系又存在差别。在考察阶级认同的过程中,应特别关注政治阶级认同的形成与户籍制度及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以及作为认同的"主观中产阶级"与作为社会经济地位的"客观中产阶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民众的"底层认同"在不断扩大,"中层认同"在不断流失;改革前的"阶级政治"观念阻碍了中产阶级认同的形成和发展。这样一种阶级认同现状和趋势,从主观上降低了收入满意度、社会公平感以及对未来的信心,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有必要加以政策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阶级认同 社会分层 社会稳定
下载PDF
社会分层中女性的阶级位置与阶级认同——对30年来西方社会学相关文献的综述 被引量:8
2
作者 吕鹏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7-71,共5页
自20世纪70年代女性主义介入到社会分层研究当中以来,女性的阶级位置与阶级认同,一直是这一领域内争论得最为激烈的议题。本文对西方社会学界围绕这一争论而产生的文献做了较为详细的梳理和归纳,希冀对中国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女性主义 阶级位置 阶级认同 社会分层
下载PDF
民族国家认同与超国家阶级认同
3
作者 姚广利 郭春琦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4期9-12,共4页
具有共同身份的人往往具有一种认同,从而形成了一个个人类社会共同体。不同的阶级就是由一群群具有基本相同经济地位的人形成的人们共同体。当今的民族国家是由同一个民族或几个具有紧密联系的民族组成的共同体。一个人往往具有阶级成... 具有共同身份的人往往具有一种认同,从而形成了一个个人类社会共同体。不同的阶级就是由一群群具有基本相同经济地位的人形成的人们共同体。当今的民族国家是由同一个民族或几个具有紧密联系的民族组成的共同体。一个人往往具有阶级成员和国家成员两种身份,因此也往往存在着民族国家认同和阶级认同。在国际层面上,人的民族国家认同高于其超国家的阶级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同 民族国家认同 超国家阶级认同
下载PDF
人力资本、家庭状况与阶级认同关系研究——基于CGSS2013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史珍珍 李婵 +1 位作者 徐龙顺 张恬瑜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112-119,共8页
基于全国性CGSS 2013年度调查数据,运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对人力资本、家庭状况与阶级认同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人力资本对阶级认同有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个体的受教育程度和政治面貌对其阶级认同的影响较大;第... 基于全国性CGSS 2013年度调查数据,运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对人力资本、家庭状况与阶级认同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人力资本对阶级认同有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个体的受教育程度和政治面貌对其阶级认同的影响较大;第二,家庭状况对阶级认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进一步研究证明,这种正向影响更多地表现在家庭年总收入和父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上;第三,家庭状况对人力资本与阶级认同关系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第四,家庭状况是影响阶级认同的最主要因素,其影响程度超过了人力资本及其他因素。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发展需求,提出得到的启示和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认同 人力资本 家庭状况 因子分析
下载PDF
科威特小说《竹竿》中的阶级认同
5
作者 张洪仪 齐济 《阿拉伯研究论丛》 2022年第1期135-152,共18页
2013年阿拉伯布克奖获奖作品长篇小说《竹竿》以一个人在两个国家有两个名字(何塞、伊萨)的方式抛出了主人公的双重身份,以主人公在两个国家(菲律宾、科威特)寻求身份认同为主线展开故事。主人公的母亲是科威特贵族家庭的一名菲佣,与该... 2013年阿拉伯布克奖获奖作品长篇小说《竹竿》以一个人在两个国家有两个名字(何塞、伊萨)的方式抛出了主人公的双重身份,以主人公在两个国家(菲律宾、科威特)寻求身份认同为主线展开故事。主人公的母亲是科威特贵族家庭的一名菲佣,与该家庭的长子产生情愫后生下伊萨,因可能影响贵族的声望而被赶回菲律宾。伊萨长大后再次回到科威特,开始在陌生的社会和被边缘化的处境中寻求身份认同。该小说通过对不同人物的刻画,深入探讨了海湾国家外籍劳工的社会处境,边缘人游移在不同阶级间寻求认同的困境,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奋力反抗实现自我价值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竿》 阶级认同 认同危机
下载PDF
社会发展视域下中国公民的阶级认同
6
作者 吕媛 《商情》 2014年第37期191-191,共1页
在中国近几十年所发生的结构变动中,阶层利益和阶层意识却表现出不明确的,或有待发展的特征。本文通过以历史事实为依据,采用历史分析方法,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公民的阶级认同现状与成因,进行梳理、整合与分析,有助于更加深入的... 在中国近几十年所发生的结构变动中,阶层利益和阶层意识却表现出不明确的,或有待发展的特征。本文通过以历史事实为依据,采用历史分析方法,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公民的阶级认同现状与成因,进行梳理、整合与分析,有助于更加深入的对这一问题进行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对分析与解决现当的社会问题,如构建和谐社会、解决民生问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起到启迪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发展 阶级认同 国家主义 工人阶级
下载PDF
布迪厄“区分”视角下魏晋士人与古琴的阶级认同
7
作者 王羽 《黑河学刊》 2020年第3期126-128,共3页
从魏晋开始,古琴这种传统乐器逐渐脱离寻常百姓,转而仅流行于士大夫阶层。这使得普通百姓与古琴的关系日渐弱化,古琴最终成为士阶层特有的的阶级符号。布迪厄在《区分:判断力的社会批判》(以下简称《区分》)一书中,揭示了阶级与文化趣... 从魏晋开始,古琴这种传统乐器逐渐脱离寻常百姓,转而仅流行于士大夫阶层。这使得普通百姓与古琴的关系日渐弱化,古琴最终成为士阶层特有的的阶级符号。布迪厄在《区分:判断力的社会批判》(以下简称《区分》)一书中,揭示了阶级与文化趣味之间的关系,阐释出文化差异在阶级建构中的意义。因此,立足布迪厄《区分》中的文化视角,分析魏晋时期士大夫与古琴的阶级认同关系之建立,探究古琴这在魏晋时期士阶层建构中的作用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阶层 场域 惯习 阶级认同
下载PDF
试论壮族土司社会的阶级认同与制度认同——以广西龙州县域为例
8
作者 蓝韶昱 《传承》 2011年第7X期70-71,共2页
土司社会的认同研究是人类学认同理论应用于历史学的体现,是历史人类学又一个崭新的课题。以广西龙州县域土司社会为例,试论壮族土司社会的阶级认同与制度认同,并得出相关结论。龙州县域土司社会中的各阶级只认同本阶级。土司始终认同... 土司社会的认同研究是人类学认同理论应用于历史学的体现,是历史人类学又一个崭新的课题。以广西龙州县域土司社会为例,试论壮族土司社会的阶级认同与制度认同,并得出相关结论。龙州县域土司社会中的各阶级只认同本阶级。土司始终认同土司制度。在土司社会前期和中期,土民认同土司制度;至土司社会末期,土民逐渐放弃对土司制度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土司社会 制度认同 阶级认同 广西龙州
下载PDF
Bernstein编码理论下的语言使用和阶级认同
9
作者 张鹏飞 《时代农机》 2018年第9期185-185,共1页
语言是身份特征的表现,不用的语言体现出了不同说话人的地位、风格、民族等。语言本无优劣之分,而社会结构的阶层分化使得不同的语言带有了阶级的烙印。英国社会学家Bernstein认为语言影响文化,同样受到文化的影响。因此,语言的使用必... 语言是身份特征的表现,不用的语言体现出了不同说话人的地位、风格、民族等。语言本无优劣之分,而社会结构的阶层分化使得不同的语言带有了阶级的烙印。英国社会学家Bernstein认为语言影响文化,同样受到文化的影响。因此,语言的使用必定和特定的社会结构有着直接相互联系,即特定的社会结构导致特定的言语行为,继而重构原始的社会结构。个人在这种循环的交际过程中,确定了自己的身份,或者说,认同了自己的阶级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码理论 语言使用 文化 阶级认同
下载PDF
制度变革过程中工人阶级的内部分化与认同差异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爱玉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1-26,共6页
文章以北京、上海、沈阳三地四个国有改制企业的问卷调查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制度变革过程中工人阶级内部的分化与认同差异。基本的发现是:社会转型过程中个人的阶级认同呈现出一种多元认同为基础的格局,普通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对... 文章以北京、上海、沈阳三地四个国有改制企业的问卷调查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制度变革过程中工人阶级内部的分化与认同差异。基本的发现是:社会转型过程中个人的阶级认同呈现出一种多元认同为基础的格局,普通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对工人阶级的身份认同与客观意义上的阶级区分存在着差异。这些认同差异可以从地位评价与期望、差异性职位和社会主义文化建构等方面进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同 阶级认同 地位期望
下载PDF
国家认同抑或阶级认同:国家主义与共产主义之争评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其永 《党史研究与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4-109,共6页
20世纪20年代,从少年中国学会中分化出国家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思想派别。从此之后,二者围绕国家认同和阶级认同问题,展开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激烈论战。实际上,以国家至上而著称的醒狮派国家主义,是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和国家危机在部分群... 20世纪20年代,从少年中国学会中分化出国家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思想派别。从此之后,二者围绕国家认同和阶级认同问题,展开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激烈论战。实际上,以国家至上而著称的醒狮派国家主义,是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和国家危机在部分群体身上所激起的情感和理论反应,国家统一和民族富强是其基本诉求;而以无产阶级的阶级认同和阶级解放为目的的共产主义,则是占人口大多数的社会底层群体在社会结构瓦解时期的自然诉求。二者各执一端,分别强调了外竞与内竞之必要性,都没有把外竞与内竞统一于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历史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狮派 马克思主义 国家认同 阶级认同
原文传递
提高产业工人的认同感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春玺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8年第5期15-19,33,共6页
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过程中,我国产业工人的政治认同感和职业认同感等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这直接影响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巩固。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可以从提高产业工人的认同感入手: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执政绩效等途径提高产... 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过程中,我国产业工人的政治认同感和职业认同感等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这直接影响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巩固。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可以从提高产业工人的认同感入手: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执政绩效等途径提高产业工人对党执政的认同;通过培育先进的阶级意识、提高产业工人的政治经济地位等途径提高工人对本阶级的认同感;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和正确的舆论引导等途径提高产业工人的职业认同感;通过政策保护、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等途径提高产业工人对企业的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认同 阶级认同 职业认同 企业认同 阶级基础 产业工人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政治认同的逻辑、内涵与功能提升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扬千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68,共7页
思想政治教育政治认同概念虽是源自学科借鉴,但也有着自身鲜明的学科特色与价值导向,它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与实践探索,并且形成了独特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遵循“主体对客体的认同”逻辑原则,可以将这一概念的内涵解析为主体... 思想政治教育政治认同概念虽是源自学科借鉴,但也有着自身鲜明的学科特色与价值导向,它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与实践探索,并且形成了独特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遵循“主体对客体的认同”逻辑原则,可以将这一概念的内涵解析为主体维度的阶级认同和客体维度的政党认同、国家认同和使命认同三个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政治认同的功能提升,需要坚持政治引领,强化政治认同的主心骨;坚持教育引导,深化政治认同的文化场;坚持创新引航,优化政治认同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政治认同 阶级认同 政党认同 国家认同 使命认同
下载PDF
民族精神与文化认同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峰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28-33,共6页
文化认同的重建,意味着文化共同体对世界和自我的重新定义,意味着文化共同体发展战略的重新定位。中华民族的现代复兴,包含着时代认同和民族认同两个性质不同的认同重建。对民族精神的肯定,必然要求从文化的民族性方面对中华文化的全部... 文化认同的重建,意味着文化共同体对世界和自我的重新定义,意味着文化共同体发展战略的重新定位。中华民族的现代复兴,包含着时代认同和民族认同两个性质不同的认同重建。对民族精神的肯定,必然要求从文化的民族性方面对中华文化的全部历史予以总体肯定。从文化认同的角度看,中国马克思主义不但有鲜明的时代性,也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民族性。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长期扎根,就必须妥善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并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转型,即由一种革命理论转向一种建设理论。在当前,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就是要在人类普遍利益的指导下更好地实现民族和国家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认同 民族认同 阶级认同
下载PDF
国家的现代化路径与中产阶级的类型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长江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61-67,共7页
中产阶级不仅是一种财产状况和财产关系,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不仅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种历史现象。离开对中产阶级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的观察,就无法正确认识中产阶级的作用。中产阶级的作用是由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环境决定的,对中产... 中产阶级不仅是一种财产状况和财产关系,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不仅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种历史现象。离开对中产阶级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的观察,就无法正确认识中产阶级的作用。中产阶级的作用是由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环境决定的,对中产阶级类型进行研究,只能从中产阶级产生的历史环境入手。由于各个国家历史环境的巨大差别,中产阶级在各个国家的作用并不完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认同 历史环境 现代化路径 类型
下载PDF
《儿子与情人》中的阶级表征
16
作者 李春风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9期124-127,共4页
阶级意识充斥着《儿子与情人》这部小说。莫雷尔太太的中产阶级意识对两个儿子威廉和保罗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威廉对中产阶级的向往和追求以他成功后的死亡而告终;而保罗受到母亲的中产阶级影响蔑视工人阶级的父亲,但是又同时被父亲那... 阶级意识充斥着《儿子与情人》这部小说。莫雷尔太太的中产阶级意识对两个儿子威廉和保罗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威廉对中产阶级的向往和追求以他成功后的死亡而告终;而保罗受到母亲的中产阶级影响蔑视工人阶级的父亲,但是又同时被父亲那生机勃勃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本能所影响而成为了一个无阶级的人,出现了阶级认同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子与情人》 阶级 阶级认同危机
下载PDF
《荒凉山庄》中女主人公伊斯特的身份认同
17
作者 何潇潇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8期51-52,共2页
《荒凉山庄》作为狄更斯中期的代表作,是他创作艺术的集大成者,同时也展现了这位小说家对文学创作不断探讨、摸索的成就。也许,它并不是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作品,但我们不能否认它在狄更斯小说创作中的特殊地位。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将... 《荒凉山庄》作为狄更斯中期的代表作,是他创作艺术的集大成者,同时也展现了这位小说家对文学创作不断探讨、摸索的成就。也许,它并不是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作品,但我们不能否认它在狄更斯小说创作中的特殊地位。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这部作品,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本文基于这些研究,从女主人公伊斯特的身份认同角度出发,对她的阶级(他人或者社会)和自我认同进一步作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特 阶级认同 自我认同
下载PDF
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身份认同调查研究
18
作者 左婷婷 李静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16期54-55,共2页
本调查采用《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身份认同调查问卷》对124名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进行调查,了解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性别身份认同和阶级身份认同,并探讨二者是如何通过个体的社会心理过程和机制得以建构的.
关键词 新生代 女性农民工 性别身份认同 阶级身份认同
下载PDF
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身份认同的建构过程及影响机制
19
作者 李静 左婷婷 《普洱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23-26,共4页
采用《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身份认同及影响机制调查问卷》,对349名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对自己的性别身份满意度较高,即性别身份认同度较高。但她们对自己的阶级身份评价模糊,认为自己的社会地位不高,即阶... 采用《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身份认同及影响机制调查问卷》,对349名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对自己的性别身份满意度较高,即性别身份认同度较高。但她们对自己的阶级身份评价模糊,认为自己的社会地位不高,即阶级身份认同度不高。同时,年龄、文化水平、月收入水平和婚姻状况都影响农民工的阶级身份认同,但并不影响她们的女性身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 女性农民工 性别身份认同 阶级身份认同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人读报组的动员实践及政治功效考察(1949-1956)
20
作者 尹天宜 《山东工会论坛》 2023年第6期102-110,F0003,共10页
工人读报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组织工人群众集体读报、学习时事政治的一种形式。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迫切需要激发工人阶级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广大基层工人群众的生产力量。在中国共产党及工会的主要领... 工人读报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组织工人群众集体读报、学习时事政治的一种形式。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迫切需要激发工人阶级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广大基层工人群众的生产力量。在中国共产党及工会的主要领导下,工人读报组向工人传播时事新闻和党的政治思想;而工人也通过读报组,逐渐实现了对自身阶级的主体认同,从而将情感动力转化为生产动力;在政府和工人的双向互动中,读报组普遍发展,成为了工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使工人们凝聚一心参与国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人读报组 工人阶级认同 集体读报 生产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