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力条件对PRO工艺效能影响及膜污染机理
1
作者 郑成龙 朱明飞 +6 位作者 崔雯 王一涵 鞠欣雨 张欢欢 路孝振 王琳 张志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03-2110,共8页
研究以单宁酸和海藻酸钠为模型污染物,考察了有效渗透压差、汲取液侧操作压力、错流剪切力等水力条件对压力阻尼渗透工艺效能的影响,并利用XDLVO理论分析了膜污染机理.结果表明,相比海藻酸钠,单宁酸主要吸附在膜的多孔支撑层内部,造成... 研究以单宁酸和海藻酸钠为模型污染物,考察了有效渗透压差、汲取液侧操作压力、错流剪切力等水力条件对压力阻尼渗透工艺效能的影响,并利用XDLVO理论分析了膜污染机理.结果表明,相比海藻酸钠,单宁酸主要吸附在膜的多孔支撑层内部,造成的膜污染更为严重.当PRO过滤单宁酸时,较高的有效渗透压差和较大的错流剪切力提高了PRO工艺的水通量和功率密度水平,同时加重了膜污染,但是PRO膜对单宁酸的截留率均在85%以上.汲取液侧施加较高的操作压力,一方面减小了有效渗透压差,降低了水通量水平;另一方面提高了功率密度水平并缓解了膜污染,当操作压力从1bar增至4bar时,初始水通量降至10.5L/m^(2)h,而产能提高了200%.XDLVO计算结果表明,单宁酸的界面自由能更高,更容易相互聚合并粘附在PRO膜上,结合水力条件的影响,其造成的通量损失比海藻酸钠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阻尼渗透 水力条件 功率密度 XDLVO理论
下载PDF
快速启闭阀阻尼腔特性分析与结构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赵佳 陈修高 +2 位作者 周义 夏志明 张希恒 《化工机械》 CAS 2021年第5期744-749,共6页
为研究快速启闭阀阻尼腔工作特性,减缓活塞端部对阀体碰撞产生的冲击影响,首先基于能量方程建立阻尼腔动力学优化模型,然后将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作对比,最后采用遗传算法,对泄压孔孔径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理论模型计算得到的阻尼腔压... 为研究快速启闭阀阻尼腔工作特性,减缓活塞端部对阀体碰撞产生的冲击影响,首先基于能量方程建立阻尼腔动力学优化模型,然后将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作对比,最后采用遗传算法,对泄压孔孔径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理论模型计算得到的阻尼腔压力峰值与试验测试油液压力峰值结果相对误差小于5%,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准确性;优化后的泄压孔孔径为0.053 m时,阻尼腔峰值压力降低了20%,活塞运动速度减缓至1.74 m/s;增加阻尼行程,阀门开启过程更加稳定;优化结果可有效提高该快速启闭阀的可靠性和工作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启闭阀 阻尼 泄压孔孔径 阻尼压力 遗传算法
下载PDF
正渗透过程中汲取质反向渗透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谢朋 张忠国 +4 位作者 孙涛 吴月 吴秋燕 李继定 李珊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540-3550,共11页
正渗透(FO)作为一种浓度驱动的膜技术,因其膜污染轻、能耗低和回收率高等优点而逐渐成为膜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汲取质的反向渗透是正渗透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现象,但其研究相对比较滞后。本文主要介绍了汲取质反渗模型的研究进展,分... 正渗透(FO)作为一种浓度驱动的膜技术,因其膜污染轻、能耗低和回收率高等优点而逐渐成为膜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汲取质的反向渗透是正渗透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现象,但其研究相对比较滞后。本文主要介绍了汲取质反渗模型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渗透压差、膜表面流速、膜结构与膜材料、温度、汲取质种类、膜取向、离子水力半径等因素对汲取质反向渗透的影响情况,并发现汲取质的反向渗透通量可由其浓度或汲取液渗透压的一元多项式表达。总体而言,FO模式的汲取质反渗模型经过不断发展已相对比较完善,而压力阻尼渗透(PRO)模式的反渗模型则缺陷较大,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关于汲取质反渗过程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制的研究对于汲取质、膜材料的选择与开发,以及正渗透过程的优化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会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渗透 压力阻尼渗透 汲取质 汲取液 反向渗透 浓差极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