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联合24h食管阻抗-pH监测对胃食管反流病病情程度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李少英 杨亚莉 张志强 《现代临床医学》 2024年第6期425-428,共4页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联合24 h食管阻抗-pH监测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病情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7月我院确诊GERD的1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DeMeester积分分为轻度组(≤50分)、中度组(51~100分)、重度组...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联合24 h食管阻抗-pH监测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病情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7月我院确诊GERD的1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DeMeester积分分为轻度组(≤50分)、中度组(51~100分)、重度组(>100分),比较HRM指标与24h阻抗-pH监测指标,分析这些指标与GERD病情程度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结果:3组腹段食管下括约肌(LES)长度比较,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P<0.05);3组气体反流次数、平均酸清除时间、酸反流次数比较,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P<0.05);GERD病情程度与腹部LES长度呈负相关,与气体反流次数、平均酸清除时间、酸反流次数呈正相关(P<0.05)。气体反流次数、平均酸清除时间、酸反流次数、腹部LES长度单独诊断GERD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小于HRM与24h阻抗-pH监测联合诊断(P<0.05)。结论:HRM联合24h阻抗-pH监测GERD,可有效判断GERD病情程度,有助于临床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24 h食管阻抗-ph监测 胃食管反流病 病情程度
下载PDF
基于24 h多通道食管腔内阻抗-pH监测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诊治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海洋 张丽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患者伴有烧心或食管外症状。24 h多通道食管腔内阻抗-pH监测技术可以较全面、客观地监测反流,有助于分析导致RGERD的原因。RGERD包括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反流高敏感(RH)、功能...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患者伴有烧心或食管外症状。24 h多通道食管腔内阻抗-pH监测技术可以较全面、客观地监测反流,有助于分析导致RGERD的原因。RGERD包括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反流高敏感(RH)、功能性烧心(FH)及伴有食管外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等,酸暴露异常、非酸反流、近端反流、气体反流等反流模式是其难治性的原因,临床可依据反流模式调整PPI的种类和剂量,辅以促动力药物、抗焦虑药物和中药治疗,或考虑转诊至精神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24 h多通道食管腔内阻抗-ph监测 食管外症状 平均夜间基线阻抗 治疗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量表与食管阻抗-pH监测在胃食管反流病诊断中的作用
3
作者 朱翠翠 张霁雯 +2 位作者 罗酩 费蒙辉 吴永梅 《贵州医药》 2024年第1期118-119,共2页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量表与食管阻抗-pH监测在胃食管反流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将60例健康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依次给予胃食管反流病量表与食管阻抗-pH监测,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两组食...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量表与食管阻抗-pH监测在胃食管反流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将60例健康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依次给予胃食管反流病量表与食管阻抗-pH监测,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两组食管阻抗-pH监测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胃食管反流病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亚型胃食管反流病的胃食管反流病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量表与食管阻抗-pH监测均可用于胃食管反流病诊断,联合应用可进一步确诊患者的疾病,可及时辅助临床有效治疗患者疾病,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量表 食管阻抗-ph监测 胃食管反流病 诊断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食管高分辨率测压及阻抗-pH监测特点探讨 被引量:15
4
作者 余琴 刘曌宇 +2 位作者 廖家智 但自力 田德安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196-1199,共4页
目的应用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igh-resolution esophageal manometry,HRM)联合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 H监测(multichannel intraluminal esophageal impedance and p H monitoring,MII-p H)探讨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l... 目的应用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igh-resolution esophageal manometry,HRM)联合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 H监测(multichannel intraluminal esophageal impedance and p H monitoring,MII-p H)探讨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lux cough,GERC)的食管动力和胃食管反流特点。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4年7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就诊的28例GERC患者,应用HRM测定上食管括约肌(UES)和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食管体部蠕动功能,同时联合MII-p H观察立位、卧位及餐后酸反流、弱酸反流和非酸反流的次数、食管近端反流的次数和反流类型包括液体反流、混合反流和气体反流及De Meester评分等。以同期仅表现为典型烧心、反酸等胃食管反流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食管运动功能及阻抗-p H监测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与典型GERD患者相比,GERC患者的UES静息压力明显降低(P<0.01);食管体部近端收缩波幅降低(P<0.05);而LES静息压力、食管体部远端收缩波幅和食管体部异常蠕动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I-p H结果显示,GERC患者总反流次数和食管近端反流比与典型GERD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立位反流次数明显高于典型GERD患者(P<0.05);两组之间反流类型液体反流和混合反流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GERC组气体反流次数显著高于典型GERD组(P<0.01);两组之间De Meest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ERC的反流发生机制可能与典型GERD不同,与UES静息压力降低、食管体部近端清除能力下降、食管反流次数尤其气体反流次数和立位反流次数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食管高分辨率测压 阻抗-ph监测
下载PDF
滑动型食管裂孔疝患者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及阻抗-pH监测特点 被引量:9
5
作者 吴嘉煖 巩兰波 +3 位作者 蓝琳 朱薇 陈烨 姜泊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0年第3期136-140,共5页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及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技术(MII-pH)研究滑动型食管裂孔疝(HH)患者食管动力及胃食管反流的特点。方法将内镜诊断的滑动型食管裂孔疝患者连续入组,并进行HRM及MII-pH监测后分为短段HH不伴糜烂性食管炎组(...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及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技术(MII-pH)研究滑动型食管裂孔疝(HH)患者食管动力及胃食管反流的特点。方法将内镜诊断的滑动型食管裂孔疝患者连续入组,并进行HRM及MII-pH监测后分为短段HH不伴糜烂性食管炎组(HHs)、短段HH伴糜烂性食管炎组(HHs+EE)及长段HH伴糜烂性食管炎组(HHL+EE)。另外选取10名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HC)。结果 8例HH患者及10例健康志愿者纳入研究(HHs:7,HHs+EE:15,HHL+EE:6,HC:10)。3组HH患者的LES长度、LES静息压、膈脚张力、有效蠕动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长段与短段HH组间无显著性差异。HH患者各组食管酸暴露明显重于对照组,DeMeester评分HHL+EE>HHs+EE>HHs(P<0.05)。HHL+EE组近端反流及卧位反流比例更高。结论滑动型食管裂孔疝患者食管动力障碍及病理性胃食管反流程度较对照组重,长段HH患者食管酸暴露、近端反流及卧位反流更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型食管裂孔疝 胃食管反流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阻抗-ph监测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24小时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与食管动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雷鸽 刘新群 +1 位作者 范筱 王学祥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1年第5期560-563,共4页
目的采用24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24h multichannel intraluminal impedance-pH,24h MII-pH)监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反流特点,探讨其反流特点与食管动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于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胃... 目的采用24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24h multichannel intraluminal impedance-pH,24h MII-pH)监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反流特点,探讨其反流特点与食管动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于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88例,根据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igh resolution manometry,HRM)结果中食管是否存在异常蠕动,将患者分为动力正常组96例和动力异常组92例。采用36通道电极导管和固态HRM系统检测食管动力;采用MII-pH监测系统对患者进行24h MII-pH监测,记录酸反流、弱酸反流、非酸反流、液体反流、气体反流、气液混合反流次数及近端(酸、弱酸、非酸)反流百分比、反流时间百分比、Demeester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食管动力异常的因素。结果动力正常组与动力异常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反流症状评分、液体反流次数、气体反流次数、近端酸反流百分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动力异常组反流时间百分比、Demeester评分、酸反流次数高于动力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动力异常组弱酸反流次数、非酸反流次数、气液混合反流次数、近端弱酸反流百分比、近端非酸反流百分比低于动力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Demeester评分、酸反流次数是影响食管动力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反流特点与食管动力异常具有密切的联系,且动力异常患者以酸反流为主,动力正常患者以弱酸反流、非酸反流、气液混合反流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 反流特点 食管动力 相关性
下载PDF
24h多通道食管阻抗-pH监测在鉴别非糜烂性反流病和功能性烧心中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邓巍 梁冬生 杜瑜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7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探究多通道食管阻抗监测于非糜烂性反流病与功能性烧心上的临床鉴别价值。方法择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由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8例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内镜检查均为阴性),设为研究组;再择取同期收治的98例健康受检者,设为对照组。为... 目的探究多通道食管阻抗监测于非糜烂性反流病与功能性烧心上的临床鉴别价值。方法择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由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8例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内镜检查均为阴性),设为研究组;再择取同期收治的98例健康受检者,设为对照组。为两组患者全部实行多通道食管阻抗监测,探究食管酸的暴露时间以及各反流事件的发生概率。结果按照监测结果分组:A组:阳性,39例(39.80%);B组:阴性/阳性,37例(37.76%);C组:阴性/阴性组,22例(22.45%)。A组在总返流次数、液体反流次数、酸反流次数、上明显高于B组、C组与对照组;B组在上述指标上高于C组和对照组。C组与对照组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可以通过多通道食管阻抗监测鉴别出与,其临床诊断价值鲜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烧心 非糜烂性反流病 24h多通道食管阻抗-ph监测 鉴别
下载PDF
胃内镜联合多通道食管腔内阻抗-pH监测在诊断反流性食管炎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8
作者 张琼 何菡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年第5期98-101,共4页
目的分析胃内镜联合多通道食管腔内阻抗-p H(MⅡ-p H)监测在诊断反流性食管炎(R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胃肠功能室进行胃镜、24 h MⅡ-p H监测的22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我院体检的60例健康正常人为对照组,总结反流性食管... 目的分析胃内镜联合多通道食管腔内阻抗-p H(MⅡ-p H)监测在诊断反流性食管炎(R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胃肠功能室进行胃镜、24 h MⅡ-p H监测的22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我院体检的60例健康正常人为对照组,总结反流性食管炎患者24 h MⅡ-p H临床表现,统计胃镜、24 h MⅡ-p H诊断RE阳性率。结果 24 h MⅡ-p H诊断RE阳性率高于胃镜、24 h p H-De M,胃镜+24 h MⅡ-p H诊断RE阳性率高于单纯胃镜、24 h p H-De M、24 h MⅡ-p H检查(P<0.05)。观察组立位和卧位总反流、酸反流、弱酸反流及液体反流、混合反流、气体反流中位次数均高于对照组;反流时间>5min次数、最长反流次数、总p H、立位p H、卧位p H、De M积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镜联合24 h MⅡ-p H监测可弥补常规胃镜诊断的不足,可明确RE患者食管反流特点及反流理化性质,对RE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胃镜 多通道食管腔内阻抗-ph监测 诊断
下载PDF
24h食管阻抗-pH监测的术中配合和护理
9
作者 王莉慧 刘梅娟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0年第6期383-384,共2页
目的研究24h食管阻抗-pH监测中,熟练配合及护理对检查成功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对637例患者行24h食管阻抗-pH监测,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结果637例患者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熟练的术中配合及术... 目的研究24h食管阻抗-pH监测中,熟练配合及护理对检查成功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对637例患者行24h食管阻抗-pH监测,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结果637例患者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熟练的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均取得监测成功。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熟练的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直接关系到监测的成功与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阻抗-ph监测 胃食管反流病 护理
下载PDF
普通和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食管测压联合食管阻抗-pH监测结果比较
10
作者 徐永成 梁祎雯 +2 位作者 陈丽莎 罗程 陈惠新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77-79,共3页
目的:比较普通和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食管测压联合食管阻抗-pH监测结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本院确诊的GERD患者120例,根据对质子泵抑制剂(PPI)的治疗反应分为难治性GERD组(60例,研究组)和普通GERD组(60例,对照组)。比... 目的:比较普通和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食管测压联合食管阻抗-pH监测结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本院确诊的GERD患者120例,根据对质子泵抑制剂(PPI)的治疗反应分为难治性GERD组(60例,研究组)和普通GERD组(6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食管测压参数、不同酸碱度值反流次数及不同阻抗值反流次数。结果:研究组食管下括约肌(LES)长度、LES静息压、食管上括约肌(UES)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弱酸反流、气体反流、液气混合反流次数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酸反流、非酸反流、液体反流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难治性GERD患者食管测压参数较低,弱酸反流是导致难治性GERD发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测压 食管阻抗-ph 酸碱度值
下载PDF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行24h阻抗-pH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梁祎雯 徐永成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98-199,共2页
目的研究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食管内反流的严重程度和反流物性质,探讨酸反流是否为难治性GERD形成的关键机制。方法选取我院难治性GERD患者60例,观察组为经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后症状未缓解的难治性GERD患者30例,对照组为经... 目的研究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食管内反流的严重程度和反流物性质,探讨酸反流是否为难治性GERD形成的关键机制。方法选取我院难治性GERD患者60例,观察组为经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后症状未缓解的难治性GERD患者30例,对照组为经PPI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的GERD患者30例。两组患者均行24 h阻抗-pH监测,并分析讨论。结果两组酸反流次数均控制在较低水平;观察组患者24 h弱酸反流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气体反流和液气混合反流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难治性GERD的形成原因主要为弱酸反流,弱酸反流会刺激患者胃食管,加重反流症状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 胃食管反流病 24h阻抗-ph监测
下载PDF
24h食管阻抗-pH监测新参数在胃食管反流病诊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晶靓 霍丽娟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222-226,共5页
胃食管反流病(GERD)症状复杂多样,使得该病的诊治颇具挑战性,24 h食管阻抗-pH监测是诊断GERD的金标准。平均夜间基线阻抗(MNBI)和反流后吞咽诱导的蠕动波(PSPW)指数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参数,其比传统参数更加客观,两者能提高24 h食管阻抗-p... 胃食管反流病(GERD)症状复杂多样,使得该病的诊治颇具挑战性,24 h食管阻抗-pH监测是诊断GERD的金标准。平均夜间基线阻抗(MNBI)和反流后吞咽诱导的蠕动波(PSPW)指数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参数,其比传统参数更加客观,两者能提高24 h食管阻抗-pH监测对GERD的诊断效能,并能预测抗反流疗效,对于GERD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是未来研究的热点。该文就MNBI和PSPW指数在GERD诊疗中的价值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24 h食管阻抗-ph监测 酸暴露时间 平均夜间基线阻抗 反流后吞咽诱导的蠕动波指数
下载PDF
高分辨测压联合阻抗-pH监测在功能性烧心、非糜烂性反流病及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苏亚荣 尹春梅 +1 位作者 王琦 韩子岩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814-817,共4页
功能性烧心(functional heartburn,FH)、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及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逐年上升,24 h食管pH监测曾被认为是诊断GERD的金标准。近几年随着技术的进步,高... 功能性烧心(functional heartburn,FH)、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及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逐年上升,24 h食管pH监测曾被认为是诊断GERD的金标准。近几年随着技术的进步,高分辨测压和24 h食管阻抗-pH监测技术已从食管动力、反流成分和反流程度等更深层地阐述食管反流病因和发病机制,尤其是对FH、NERD和难治性GERD等给出了新的和重要的诊断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烧心 非糜烂性反流病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高分辨测压 24 h食管阻抗-ph监测
下载PDF
24小时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飞 王洪艳 毕英杰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424-426,共3页
目的评价24 h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24 h MII-pH)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某院就诊的326例GERD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健康志愿者75例作为对照组,均行24 h MII-pH监测,并记录GERD... 目的评价24 h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24 h MII-pH)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某院就诊的326例GERD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健康志愿者75例作为对照组,均行24 h MII-pH监测,并记录GERD相关参数。比较MII-pH监测与单独pH监测对GERD的诊断情况。结果①24 h pH监测结果显示,观察组各监测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24 h MII-pH监测结果显示,除弱碱反流次数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外,在其他指标比较中,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24 h MII-pH监测GERD的阳性诊断率为87.42%,与单纯食管pH监测的44.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 MII-pH可识别反流物的运动方向、酸碱性和成分,提高GERD的检出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 诊断价值
下载PDF
24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在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安瑛 范红 +2 位作者 李岩 陶健 李爱华 《中国综合临床》 2013年第6期564-567,共4页
目的探讨24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MII-pH)监测在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因反流症状就诊于我院消化科的GERD患者53例,根据内镜特征表现将患者分为糜烂性食管炎组25例、非糜烂... 目的探讨24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MII-pH)监测在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因反流症状就诊于我院消化科的GERD患者53例,根据内镜特征表现将患者分为糜烂性食管炎组25例、非糜烂性反流病组28例;纳入同期健康志愿者15名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之间行单纯食管24h的pH监测以及24h的MII—pH监测指标的变化及其意义。结果单纯食管24h的pH监测结果提示糜烂性食管炎组、非糜烂性反流病组患者各项酸反流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24h的MII—pH监测提示糜烂性食管炎组、非糜烂性反流病组患者总反流[83(54,118)次、62(44,111)次]、酸反流[45(25,79)次、22(11,45)次]、弱酸反流[36(18,47)次、43(21,82)次]及酸反流所占百分比[53%(37%,81%)、32%(13%,48%)]较正常对照组[42(20,70)次、3(1,10)次、23(11,43)次、11%(1%,23%)]明显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3、0.000、0.001和0.002);同时糜烂性食管炎组较非糜烂性反流病组的酸反流明显增加(P=0.000)。非糜烂性反流病组中弱酸反流所占百分比[66%(43%,79%)]较糜烂性食管炎组[46%(21%,57%)高,P〈0.01];糜烂性食管炎组、非糜烂性反流病组患者的液体反流次数[22(12,40)次、18(12,26)次]及混合反流[54(39,79)次、42(25,77)次]较正常对照组[9(4,18)次、29(14,48)次]明显增加(P均〈0.01);正常对照组的气体反流次数[86(56,207)次]较糜烂性食管炎组[31(14,62)次]、非糜烂性反流病组[34(15,119)次]明显增多(P均〈0.01);糜烂性食管炎组、非糜烂性反流病组近端反流次数[28(18,41)次、16(12,34)次]及所占比例[33%(22%,49%)、29%(22%,35%)]较正常对照组[3(2,9)次、11%(6%,22%)]明显增高(P均〈0.01);糜烂性食管炎组酸反流、弱酸反流及总反流症状指数阳性率分别为36.0%(9/25)、20.0%(5/25)及56.0%(14/25),非糜烂性反流病组为21.4%(6/28)、14.3%(4/28)和35.7%(10/28),较单纯酸反流症状指数百分比升高。结论24h的MII—pH监测能发现更多反流事件,酸反流在GERD中占主要地位;24h的MII—pH监测增加了GERD的检出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糜烂性食管炎 非糜烂性反流病 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 监测
原文传递
基于24 h-MII-pH监测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反流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冰 张文婧 +1 位作者 李东印 马天虹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35期47-49,共3页
目的分析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的反流特点。方法选取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152例(GERD组)和rGERD患者96例(rGERD组),应用便携式24 h多通道腔内阻抗-pH(24 h-MII-pH)监测仪记录两组的反流数据,比较两组反流总体情况相关指标(反流... 目的分析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的反流特点。方法选取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152例(GERD组)和rGERD患者96例(rGERD组),应用便携式24 h多通道腔内阻抗-pH(24 h-MII-pH)监测仪记录两组的反流数据,比较两组反流总体情况相关指标(反流总次数、症状相关性反流次数、反流总时间、最长反流时间及DeMeeste评分)、反流物性质相关指标(酸反流、弱酸反流、非酸反流及气体反流、液体反流、气液混合反流的次数)、症状相关性反流比例(酸反流、弱酸反流、非酸反流及气体反流、液体反流、气液混合反流占总症状相关性反流的比例)。结果两组反流总次数、症状相关性反流次数、反流总时间、最长反流时间及DeMeest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GERD组弱酸反流、非酸反流、气体反流及混合反流的次数均明显多于GRED组(P均<0.05),两组酸反流和液体反流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GERD组弱酸反流、非酸反流、气体反流比例均高于GRED组,酸反流、混合反流比例均低于GRED组(P均<0.05),两组液体反流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GERD患者相比,rGERD患者弱酸及非酸反流次数增加,同时气体及气液混合反流所占比例更大,这些特征可能是导致rGERD患者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效果不佳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 反流特点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multichannel intraluminal impedance-pH monitoring and reflux scintigraphy 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被引量:3
17
作者 Nuray Uslu Kizilkan Murat Fani Bozkurt +4 位作者 Inci Nur Saltik Temizel Hülya Demir Aysel Yüce Biray Caner Hasan Oze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6年第43期9595-9603,共9页
AIM To evaluate the agreement of multichannel intraluminal impedance-p H monitoring(MII-p HM) and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scintigraphy(GES) for the diagnosis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METHODS Seventy-five co... AIM To evaluate the agreement of multichannel intraluminal impedance-p H monitoring(MII-p HM) and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scintigraphy(GES) for the diagnosis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METHODS Seventy-five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suspected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 underwent 24-h combined MII-p HM recording and one hour radionuclide scintigraphy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MIIpH M study. Catheters with 6 impedance channels and 1 p H sensor were placed transnasally. Impedance and p H data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automatically and manually. For impedance monitoring, reflux was defined as a retrograde 50% drop in impedance, starting distally and propagating retrogradely to at least the next two more proximal measuring channels. Reflux index(RI, percentage of the entire record that esophageal p H is < 4.0) greater than 4.2% for p HM and number of refluxes more than 50 for 24 h for MII were accepted as positive test results. At scintigraphy, 240 frames of 15 seconds duration were acquired in the supine position.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was defined as at least one reflux episode in the esophagus. After scintigraphic evaluation, impedance-pH recordings and scintigraphic images were evaluated together and agreement between tests were evaluated with Cohen's kappa.RESULTS Sufficient data was obtained from 60(80%) patients(34 male, 56.7%) with a mean age of 8.7 ± 3.7 years(range: 2.5-17.3 years; median: 8.5 years). Chronic cough, nausea, regurgitation and vomiting were the most frequent symptoms. The mean time for recording of MII-pH M was 22.8 ± 2.4 h(range: 16-30 h; median: 22.7 h). At least one test was positive in 57(95%) patients. According to diagnostic criteria, GERD was diagnosed in 34(57.7%), 44(73.3%), 47(78.3%) and 51(85%) patients by means of p HM, MII, GES and MII-p HM, respectively. The observed percentage agreements/κ values for GES and p HM, GES and MII, GES and MII-p HM, and MII and p HM are 48.3%/-0.118; 61.7%/-0.042; 73.3%/0.116 and 60%/0.147,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or slight agreement between GES and p HM alone, MII alone or MII-p HM. p H monitoring alone missed 17 patients compared to combined MII-p HM. The addition of MII to pH monitoring increased the diagnosis rate by 50%.CONCLUSION No or slight agreement was found among p H monitoring, MII monitoring, MII-pH monitoring and GES for the diagnosis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CHILDREN Multichannel intraluminal impedance Esophageal p H monitoring SCINTIGRAPHY
下载PDF
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对老年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 被引量:5
18
作者 虞阳 于晓峰 +4 位作者 姚健凤 邹健 张自妍 保志军 郑松柏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3年第2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32例老年难治性GERD患者分为雷贝拉唑组+莫沙必利(LM)组和莫沙必利组(M)组。LM给予雷贝拉唑(波利特,卫材)10mg口服,2次,d和...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32例老年难治性GERD患者分为雷贝拉唑组+莫沙必利(LM)组和莫沙必利组(M)组。LM给予雷贝拉唑(波利特,卫材)10mg口服,2次,d和莫沙必利(新络纳片,康宏)5mg口服,3次,d;M组给予莫沙必利(新络纳片,康宏)5mg,口服,3次,d,两组疗程均为14d。实验前后均行阻抗一pH监测了解反流物性质和反流次数。结果经治疗后,LM组总有效率高于M组(62.5%vs25.O%,P=O.033),2组患者总反流次数均减少(P〈O.001)。LM组弱酸反流与治疗前比较减少,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非酸反流的次数减少(P=0.002);M组患者的弱酸反流和非酸反流次数经治疗后减少,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但是酸反流的次数却增多,差异同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LM组和M组患者的液体反流、液气混合反流的次数与治疗前比较减少(P=0.016,P=0.002;P=0.045,P=0.001),气体反流减少(P〈0.001)。结论联合应用雷贝拉唑和莫沙必利能改善难治性GERD患者的症状,效果优于单用莫沙必利。反流总次数和气体反流次数的减少可能在难治性GERD患者的症状改善中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治疗 阻抗-ph监测 雷贝拉唑 莫沙必利
下载PDF
唾液胃蛋白酶检测无症状人群胃食管反流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9
作者 汤玉茗 黄佳 +3 位作者 朱颖 赵雨娉 钟捷 姚玮艳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4期235-238,共4页
目的 :探讨唾液胃蛋白酶检测对无症状人群胃食管反流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2017年2月至2017年8月,共招募了31名无症状志愿者。所有志愿者均接受胃镜检查及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multi-channel intraluminal impedance-pH,MII-pH)监... 目的 :探讨唾液胃蛋白酶检测对无症状人群胃食管反流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2017年2月至2017年8月,共招募了31名无症状志愿者。所有志愿者均接受胃镜检查及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multi-channel intraluminal impedance-pH,MII-pH)监测,且所有志愿者在MII-pH监测期间采集午餐后1 h、晚餐后1 h和晨起空腹时3次唾液样本,应用反流胃蛋白酶(胶体金法)Peptest进行检测。分析唾液胃蛋白酶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分析无症状志愿者中病理性反流组与正常组唾液胃蛋白酶结果的差异。结果:共30名无症状志愿者(16名男性和14名女性)完成了研究。10例(33.3%)经24 h食管MII-pH证实存在病理性反流。午餐后、晚餐后和晨起空腹Peptest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76.5%、84.6%和63.6%,特异度分别为69.2%、58.8%和73.7%。病理性反流组唾液样本中至少有1个及2个阳性者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均P<0.05)。病理性反流组晚餐后唾液样本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但2组唾液胃蛋白酶浓度无明显差异。结论:无症状人群中存在一部分病理性反流患者。唾液胃蛋白酶检测对于无症状胃食管反流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唾液胃蛋白酶检测 多通道腔内阻抗-ph 病理性反流
下载PDF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口腔酸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晋弘 张莉莉 +4 位作者 赵威 赵春山 么琦 李婷 王邦茂 《胃肠病学》 2014年第12期716-718,共3页
背景:临床实践中,部分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除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外,尚有"晨起口腔酸感"主诉,但目前相关研究报道尚少。目的:探讨RE患者口腔酸感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3年10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 背景:临床实践中,部分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除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外,尚有"晨起口腔酸感"主诉,但目前相关研究报道尚少。目的:探讨RE患者口腔酸感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3年10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具有典型反流症状并经内镜检查证实为RE的患者52例,根据是否存在"晨起口腔酸感"主诉分为口腔酸感组和非口腔酸感组,分析两组食管测压和24 h食管阻抗-p H监测结果。另选取9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行食管测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口腔酸感组和非口腔酸感组下食管括约肌长度(LESL)缩短,LES压力(LESP)和食管体部有效蠕动比例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酸感组上食管括约肌压力(UESP)显著低于非口腔酸感组(P<0.05),夜间反流事件更为多见(P<0.05),两组间其余测压指标和反流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伴晨起口腔酸感RE患者的食管动力学特点和反流事件分布与不伴口腔酸感者有一定差异,UESP降低可能是RE患者口腔酸感的重要病理生理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口腔酸感 测压法 食管阻抗-ph监测 食管括约肌 上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