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098059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对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光辉 祝善俊 +2 位作者 祝之明 叶梅 刘莉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250-252,共3页
目的 :观察分裂酶原激活的蛋白激酶系统 (MAPK)特异阻断剂PD0 980 5 9对心肌细胞活力与增殖能力的影响 ,探讨细胞内信号传递通路的阻断是否能有效地干预细胞能量代谢 ,为寻找新的心衰的预防与治疗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利用培养的乳... 目的 :观察分裂酶原激活的蛋白激酶系统 (MAPK)特异阻断剂PD0 980 5 9对心肌细胞活力与增殖能力的影响 ,探讨细胞内信号传递通路的阻断是否能有效地干预细胞能量代谢 ,为寻找新的心衰的预防与治疗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利用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 ,根据活细胞线粒体在能量代谢过程中可作用于MTT产生蓝紫色结晶产物formazan这一原理 ,应用比色法测定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对培养心肌细胞的活力的影响和PD0 980 5 9的干预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AngⅡ在 12h之内使formazan产物的OD值逐渐上升 ,12h达到高峰 ,此后开始下降 ,至 2 4h已低于正常水平 ,它们的OD值之间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 <0 0 5或 0 0 1) ,PD0 980 5 9可以显著的拮抗AngⅡ对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 结论 :该结果提示PD0 980 5 9可以显著的拮抗AngⅡ对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蛋白激酶类 心肌细胞 pd098059阻断 心力衰竭
下载PDF
电针长强穴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海马区CypA-ERK1/2通路及其阻断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卜婉萍 林燊 +2 位作者 杨晓婷 齐诗仪 林栋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7-241,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长强穴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海马区CypA、ERK1/2及CREB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对其阻断效应的研究。方法选取FMR1基因缺失且日龄为25日的KO小鼠,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鉴定小鼠基因型,选取基因型为纯合子型的小鼠入组,随机分为空白组... 目的观察电针长强穴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海马区CypA、ERK1/2及CREB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对其阻断效应的研究。方法选取FMR1基因缺失且日龄为25日的KO小鼠,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鉴定小鼠基因型,选取基因型为纯合子型的小鼠入组,随机分为空白组、长强穴组、非经非穴组和阻断剂长强穴组,共24只。所有组别的小鼠均于每日固定时间段进行干预,1天1次,连续干预14天。干预前、后连续两天于固定时间内对各组实验小鼠进行自主活动行为学测试。采取免疫组化法及免疫印迹法分析海马区CypA、ERK1/2、CREB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自主活动行为学测试结果:干预后长强穴组自主活动及站立次数低于其他组别;干预后自主活动及站立次数低于干预前。②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长强穴组CypA、CREB蛋白的阳性平均光密度表达高于空白组、非经非穴组和阻断剂长强穴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强穴组ERK1/2蛋白的阳性平均光密度表达高于空白组及阻断剂长强穴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长强穴组CypA、ERK1/2及CREB蛋白的表达高于空白组、非经非穴组和阻断剂长强穴组,其中ERK1/2及CREB蛋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电针长强穴对实验小鼠自主活动站立行为有影响。②电针长强穴能促进FMR1基因敲除小鼠海马区CypA、ERK1/2及CREB蛋白的表达,且MEK阻断剂PD98059对此有阻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强穴 CypA-ERK1/2通路 海马 阻断剂pd98059
原文传递
手针干预对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模型大鼠前额叶皮层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想 许明敏 +12 位作者 姜会梨 卢峻 张旭辉 赵冰骢 杨昕婧 孙阳 高兴周 梁星辰 俞秋云 冯世醒 李宇飞 于淼 图娅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05-710,共6页
目的:观察在阻断剂PD 98059特异性阻断下,针刺对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大鼠前额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磷酸化ERK 1/2(p-ERK 1/2)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针刺抗抑郁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 目的:观察在阻断剂PD 98059特异性阻断下,针刺对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大鼠前额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磷酸化ERK 1/2(p-ERK 1/2)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针刺抗抑郁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氟西汀组、模型+DMSO组、模型+ERK通路阻断剂(简称阻断剂)组、针刺+阻断剂组、氟西汀+阻断剂组,每组8只。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方法造模21d。针刺干预选取"百会""印堂",于每日造模前30 min进行,每次10min,共21d。氟西汀组与氟西汀+阻断剂组于造模前30min给予氟西汀灌胃。模型+DMSO组于造模前1h给予DMSO侧脑室注射,模型+阻断剂组、针刺+阻断剂组、氟西汀+阻断剂组于造模前1h予侧脑室注射阻断剂。通过糖水消耗实验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评价,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前额叶ERK 1/2、p-ERK1/2和BDNF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糖水消耗量及前额叶p-ERK 1/2、BDNF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氟西汀组糖水消耗量、p-ERK 1/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P<0.01),BDNF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5,P<0.01),模型+阻断剂组糖水消耗量减少(P<0.05)。与针刺组比较,针刺+阻断剂组糖水消耗量、p-ERK 1/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P<0.01)。各组大鼠ERK 1/2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能是通过上调前额叶ERK1/2的磷酸化水平,增加BDNF蛋白表达,改善CUMS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从而发挥抗抑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抑郁症 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阻断剂pd 98059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