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不同腰方肌阻滞层面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郭清莉 崔振华 马斌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年第11期2621-2624,2629,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腰方肌阻滞层面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本院产科实施剖宫产手术产妇1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80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后,分别接受超声引导下前层胸腰筋膜下阻滞...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腰方肌阻滞层面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本院产科实施剖宫产手术产妇1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80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后,分别接受超声引导下前层胸腰筋膜下阻滞(下阻滞组)或超声引导下前层胸腰筋膜外阻滞(外阻滞组),比较两组术后镇痛效果。结果:两组术后6h、9h、12h、24h舒适度量表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均无差异(P>0.05);下阻滞组PCIA泵术后首次按压时间(7.57±1.62h)、术后24h腰方肌阻滞平面存在比率(47.5%)均大于外阻滞组(7.04±1.61h、13.8%),PCIA泵术后24h有效按压数(5.69±1.31次)、术后24h纳布啡用量(7.08±1.05mg)、不良反应发生总发生率(16.3%)均低于外阻滞组(8.44±1.63次、8.27±1.59mg、31.3%)(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采取超声引导前层胸腰筋膜下腰方肌阻滞镇痛效果更佳,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超声引导 不同腰方肌阻滞层 镇痛效果
下载PDF
湿润地区毛细阻滞层路基防渗作用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黄俊文 吴跃东 +1 位作者 刘坚 陈锐 《公路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1-34,84,共5页
针对路基湿化过程中抗剪强度降低问题,基于非饱和土力学渗流理论,提出了采用毛细阻滞层降低路基沉降的方法。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了在湿润气候的极端降雨条件下,传统路基和含有毛细阻滞层的路基强度、变形和安全系数的变化。结果... 针对路基湿化过程中抗剪强度降低问题,基于非饱和土力学渗流理论,提出了采用毛细阻滞层降低路基沉降的方法。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了在湿润气候的极端降雨条件下,传统路基和含有毛细阻滞层的路基强度、变形和安全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湿润气候下,毛细阻滞层仍能有效地减少降雨对路基内孔隙水压力分布的影响,从而减少路面变形,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路基 毛细阻滞层 湿化病害 路基沉降 湿润气候
下载PDF
超声引导浅层胸骨旁肋间平面阻滞对胸骨切开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3
作者 廖怡 李琪 +3 位作者 王晓娥 詹明盈 肖力 陈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7-309,共13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浅层胸骨旁肋间平面阻滞对胸骨切开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和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4例胸骨切开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接受浅层胸骨旁肋间平面阻滞使用罗哌卡因(罗哌卡因组)或生理盐水(生理盐水...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浅层胸骨旁肋间平面阻滞对胸骨切开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和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4例胸骨切开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接受浅层胸骨旁肋间平面阻滞使用罗哌卡因(罗哌卡因组)或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两组。主要研究指标为患者术后24 h恢复质量评分(QoR-15评分),其次为术后24 h疼痛评分和阿片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罗哌卡因组术后24 h QoR-15评分显著提高[(89.60±13.24)vs(81.18±12.78),P=0.012],静息数字疼痛评分显著降低[(3.03±0.72)vs(4.26±0.93),P<0.001],咳嗽数字疼痛评分显著降低[(4.40±0.89)vs(5.44±1.05),P<0.001]。同时,罗哌卡因组患者术后24 h阿片药物使用总量明显减少[14.15(4.95~30.00)mg vs 40.50(19.25~68.18)mg,P=0.002],补救镇痛需求亦明显减少[0.00(0.00~0.00)mg vs 0.00(0.00~100.00)mg,P=0.007]。【结论】超声引导浅层胸骨旁肋间平面阻滞可通过提升术后镇痛效果及减少阿片药物使用量,提高胸骨切开心脏手术患者术后24 h的总体恢复质量,利于术后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恢复质量 胸骨切开心脏手术 胸骨旁肋间平面阻滞 罗哌卡因 术后镇痛
下载PDF
心房扑动伴交接区4层阻滞现象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顾法霖 尹华 高悦顺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0年第5期356-356,共1页
患者男性,58岁。临床诊断: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心房扑动。附图示F波频率250bpm,QRS波形态正常,第2、3条为V_1导联连续记录,房室传导比例呈6:1与10:1,6:1时下传的F-R长短不等。
关键词 心房扑动 交接区 4阻滞 心电图
下载PDF
心房扑动伴交接区3层和4层阻滞1例
5
作者 邹建峰 崔维刚 +1 位作者 吴茂源 顾法霖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4年第5期379-380,共2页
关键词 心房扑动 交接区3阻滞 交接区4阻滞 心电图 诊断
下载PDF
房室交接区多层传导阻滞(附4例分析)
6
作者 夏斌 黄小红 +2 位作者 徐江祥 徐保朝 王霞 《吉林医学》 CAS 2010年第18期2884-2885,共2页
房室结上部(房结区)2∶1传导,结区文氏型传导为A型交替性文氏传导,最终以3个连续未下传的心房激动而终止该文氏周期。下部(结-希区或希氏束远端)2∶1阻滞为B交替性文氏周期,最终以1个或连续2个未下传的心房激动而终止该文氏周期。... 房室结上部(房结区)2∶1传导,结区文氏型传导为A型交替性文氏传导,最终以3个连续未下传的心房激动而终止该文氏周期。下部(结-希区或希氏束远端)2∶1阻滞为B交替性文氏周期,最终以1个或连续2个未下传的心房激动而终止该文氏周期。房室交接区3个或4个水平层面的传导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双阻滞现象 房室交界区多阻滞现象
下载PDF
心房扑动伴交界区三层阻滞一例
7
作者 姜文兵 林加锋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299-299,共1页
关键词 心房扑动 并发症 交界区三阻滞
下载PDF
多层传导阻滞伴左心房逆行传导1例 被引量:3
8
作者 林洁 何方田 +1 位作者 尹小妹 赵林水 《心电学杂志》 2007年第4期221-222,共2页
患者男性,81岁。因前列腺增生人院手术。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示主动脉瓣退行性变伴轻度反流,二尖瓣、三尖瓣轻度反流。心电图(图1)示Ⅱ、Ⅲ、aVF、V3~V5P波呈正负双相,时间0.14s,P-P间期0.85s,频率71次/min,P-R间期0.52s;V... 患者男性,81岁。因前列腺增生人院手术。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示主动脉瓣退行性变伴轻度反流,二尖瓣、三尖瓣轻度反流。心电图(图1)示Ⅱ、Ⅲ、aVF、V3~V5P波呈正负双相,时间0.14s,P-P间期0.85s,频率71次/min,P-R间期0.52s;V1、V2QRS波群呈rSR′型,各导联终末波宽钝,QRS时间0.13s,T波在Ⅰ、Ⅱ低平,V5、V6浅倒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导阻滞 逆行传导 左心房 主动脉瓣退行性变 超声心动描记术 前列腺增生 P-P间期 P-R间期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深层与浅层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马丙强 杭黎华 +1 位作者 王聿加 张帆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8期912-91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深层与浅层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plane block,SPB)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8月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收治的60例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深层与浅层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plane block,SPB)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8月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收治的60例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深层SPB组(DS组)和前锯肌浅层平面阻滞组(SS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SPB,两组患者均使用0.3%罗哌卡因30~40 mL (罗哌卡因总剂量2 mg/kg),阻滞完成后30 min使用针刺法测定并记录感觉阻滞平面;记录两组患者SPB操作时间、起效时间、持续时间;记录术后2 h、4 h、6 h、12 h、24 h、48 h的静息和咳嗽NRS疼痛评分;记录第一次按压镇痛泵的时间、术后48 h有效按压镇痛泵次数、舒芬太尼用量、曲马多补救性镇痛例数,记录阻滞相关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与SS组比较,DS组阻滞操作时间明显缩短,阻滞持续时间明显延长;DS组术后12 h静息时和咳嗽时NR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DS组术后24 h静息时NR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DS组术后镇痛(PCIA)第一次按压时间明显延长;两组PCIA 48 h内按压次数、舒芬太尼使用量以及气胸、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深层与浅层SPB均能为胸腔镜手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但深层SPB较浅层平面阻滞操作时间更短、作用更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锯肌平面阻滞 前锯肌平面阻滞 前锯肌平面阻滞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术后镇痛
下载PDF
心房扑动伴房室交接区三层传导阻滞
10
作者 顾法霖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1年第6期448-448,共1页
关键词 心房扑动 风湿性心脏病 传导阻滞 心电图
下载PDF
多层传导阻滞现象 被引量:12
11
作者 赵昜 《心电学杂志》 2002年第4期244-246,共3页
关键词 传导阻滞 心电图 房室传导系统 心律失常
下载PDF
心房扑动伴交接区内3层阻滞及文氏现象1例
12
作者 周长珍 张卫平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1年第6期449-450,共2页
关键词 心房扑动 阻滞 文氏现象 心电图 心绞痛
下载PDF
浅层与深层前锯肌阻滞用于乳腺及胸部手术镇痛的Meta分析
13
作者 徐方胜 崔鸳鸳 +3 位作者 郭佳宁 肖九文 李春雨 刘燕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270-276,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超声引导下浅层前锯肌阻滞(SSAPB)与深层前锯肌阻滞(DSAPB)用于乳腺及胸部手术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和Web of science,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 目的:系统评价超声引导下浅层前锯肌阻滞(SSAPB)与深层前锯肌阻滞(DSAPB)用于乳腺及胸部手术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和Web of science,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2年4月12日发表的关于浅层前锯肌阻滞(S组)与深层前锯肌阻滞(D组)用于乳腺及胸部手术镇痛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4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项随机对照实验(RCT)研究,共计41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S组与D组术后1、6、12、24 h静息疼痛评分和12、24 h活动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篇文献认为S组与D组在术后1 h和6 h活动疼痛评分略有差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补救性镇痛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浅层与深层前锯肌阻滞均能为乳腺和胸部手术提供满意的镇痛条件,两者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锯肌阻滞 阻滞 阻滞 乳腺手术 胸部手术 镇痛
下载PDF
房室间多层阻滞伴隐匿性传导
14
作者 杨菊英 曹勇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1996年第5期310-311,共2页
房室间多层阻滞伴隐匿性传导杨菊英曹勇(湖北省孝感市中医医院,孝感432100)房室间多层阻滞伴隐匿性传导是一种少见的心律失常,现报告1例。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40岁,因连续24小时过度劳累后感胸闷、心慌,且昏迷,不... 房室间多层阻滞伴隐匿性传导杨菊英曹勇(湖北省孝感市中医医院,孝感432100)房室间多层阻滞伴隐匿性传导是一种少见的心律失常,现报告1例。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40岁,因连续24小时过度劳累后感胸闷、心慌,且昏迷,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四肢厥冷,遂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间多阻滞 隐匿性传导 心电图
下载PDF
浅层与深层前锯肌平面阻滞用于乳腺癌术后镇痛的效果对比
15
作者 王兴旭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8期222-225,共4页
目的 对比分析乳腺癌手术患者采取浅层前锯肌平面阻滞与深层前锯肌平面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 目的 对比分析乳腺癌手术患者采取浅层前锯肌平面阻滞与深层前锯肌平面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浅层前锯肌平面阻滞,观察组患者实施深层前锯肌平面阻滞,对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节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对比组间差异。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具体表现,统计总发生概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6h、12h及24h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总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浅层前锯肌平面阻滞,深层前锯肌平面阻滞用于乳腺癌患者的围术期镇痛,镇痛效果更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运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锯肌平面阻滞 前锯肌平面阻滞 乳腺癌 术后镇痛
下载PDF
毛细阻滞型路基湿化病害中吸力分布规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顾浩 梁兴胜 刘鹏飞 《公路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6-110,共5页
路基中的水分运移是引起公路湿化病害(工后沉降、差异沉降以及承载特性变化)的主要原因。然而,现有路基处理加固方式均属于内在处理,不能从本质上解决水分运移引起的病害,不仅增加成本,并且其长期性能尚不清楚。针对现有非饱和路基的内... 路基中的水分运移是引起公路湿化病害(工后沉降、差异沉降以及承载特性变化)的主要原因。然而,现有路基处理加固方式均属于内在处理,不能从本质上解决水分运移引起的病害,不仅增加成本,并且其长期性能尚不清楚。针对现有非饱和路基的内部水分运移规律进行研究,根据非饱和路基水分运移规律,一种新型路基形式被提出。在路基填土边坡上添加毛细阻滞层,进而有效减小路基中的水分运移。基于CODE_BRIGHT软件,通过比较有无毛细阻滞层的孔隙水压力和体积含水率分布,验证了毛细阻滞层在非饱和路基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毛细阻滞层下的路基,基质吸力变化明显减少。其影响范围缩小了80%,影响深度仅涉及到路基顶部,基质吸力的变化仅占普通路基的13%。根据吸力变化趋势可以预见,毛细阻滞层可以有效地降低路基的工后沉降和不均匀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运移 非饱和路基 毛细阻滞层 数值研究
下载PDF
分层阻滞(236)
17
作者 郭继鸿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24年第1期77-77,共1页
心电图分层阻滞(hierarchical block)又称多层阻滞(multilevel block),其涵盖并涉及到多种心电图现象。该概念的历史弥久,近年来的认识又有很大进展。因此,分层阻滞既是心电学的一个难点,又是心电学领域的一个热点。对其最早的认识可追... 心电图分层阻滞(hierarchical block)又称多层阻滞(multilevel block),其涵盖并涉及到多种心电图现象。该概念的历史弥久,近年来的认识又有很大进展。因此,分层阻滞既是心电学的一个难点,又是心电学领域的一个热点。对其最早的认识可追溯到百年前:心电图技术应用的初期。早在1912年英国的心电学大师Lewis就率先报告了“交替性文氏现象”,60年后,Halpern于1972年为其正式命名,“交替性文氏现象”的本质就是分层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滞 阻滞 裂隙现象 变异性裂隙现象
原文传递
黄土地区半填半挖式路基模型试验研究
18
作者 万琪 晏长根 +2 位作者 张晓鸣 杨晓华 包含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9-103,133,共6页
针对陇东黄土地区公路路基水毁问题,以半填半挖式路基为研究对象,提出毛细阻滞层结合纵横向盲沟的处治技术,通过3种工况的路基模型试验,分析了在模拟顶部积水入渗和地下水毛细作用下路基内部湿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路基上部设... 针对陇东黄土地区公路路基水毁问题,以半填半挖式路基为研究对象,提出毛细阻滞层结合纵横向盲沟的处治技术,通过3种工况的路基模型试验,分析了在模拟顶部积水入渗和地下水毛细作用下路基内部湿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路基上部设置盲沟可促进路基早期水分排出;在填方路基底部设置毛细阻滞层能有效阻隔地下毛细水上升,保证填方路基及边坡的体积含水率处于较稳定状态(25.5%);无任何处治的对比工况路基各土层体积含水率增加明显,且填方路基与挖方路基交界处土层的体积含水率差值达20%,由此也说明了路基填挖交界处的含水率显著差异可能就是造成路基后期运营出现沉陷、变形甚至滑移等病害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黄土半填半挖路基 模型试验 毛细阻滞层 盲沟
下载PDF
心脏多层传导阻滞一例
19
作者 张世彪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3-313,共1页
关键词 心脏多传导阻滞 心电图 诊断
原文传递
家族性心脏多层阻滞
20
作者 陈才旺 洪素芬 +2 位作者 黄欣 丁辉 张海军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3年第3期178-178,共1页
家族性心脏阻滞是临床罕见的疾病,现认为世界有25个左右家系的报道[1],而家族性房室束支的病变更是极罕见.我们发现一家族性心脏多层阻滞家系(图1),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家族性心脏多阻滞 X线胸片 超声心动图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