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肤表面温度测定对阻隔式皮瓣存活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邹天南 赵晓芳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28-30,共3页
目的 探索皮温测定与阻隔式皮瓣成活的关系,为皮瓣血供判断提供一新的定量指标.方法 选用5头版纳微型猪,共制作7组,每组两个皮瓣,采用左、右侧自身对照,经阻隔迟延术后第3、7、10、20天,第3、7、10天用皮温测定仪测定其皮温.结... 目的 探索皮温测定与阻隔式皮瓣成活的关系,为皮瓣血供判断提供一新的定量指标.方法 选用5头版纳微型猪,共制作7组,每组两个皮瓣,采用左、右侧自身对照,经阻隔迟延术后第3、7、10、20天,第3、7、10天用皮温测定仪测定其皮温.结果 术前二者皮温无明显差异,阻隔迟延术后及转位术后二者有显著差异.结论 皮温测定可作为阻隔式皮瓣转位时机的一个参考指标,在32.5~33.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测定 阻隔式皮瓣 血供机制
下载PDF
超声多普勒对阻隔式皮瓣血供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许建波 方睿才 +2 位作者 邹天南 杨召 李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47-250,共4页
为探索阻隔式皮瓣的血供机制并确定其转位的时机和标准,选用版纳微型猪5只,采用左、右侧自身对照,经阻隔迟延术第3,7,10及20天,转位术后第3,7,10天进行大体观察、超声多普勒、皮瓣表面皮肤温度测定及组织学检查。结... 为探索阻隔式皮瓣的血供机制并确定其转位的时机和标准,选用版纳微型猪5只,采用左、右侧自身对照,经阻隔迟延术第3,7,10及20天,转位术后第3,7,10天进行大体观察、超声多普勒、皮瓣表面皮肤温度测定及组织学检查。结果发现,实验组转位后皮瓣均成活;对照组皮瓣转位后有30%~50%坏死。阻隔迟延术后第7天开始用超声多普勒仪对实验组及对照组皮瓣进行监测,发现阻隔式皮瓣经阻隔迟延术后第7天就可在蒂部听到动脉血流回声,并随着时间推移由皮瓣蒂部向远端扩展,达整个皮瓣长度的1/2时,即可行皮瓣转位;对照组无动脉血流回声。对照组皮瓣和实验组皮瓣术前皮温测定,两组间无差异(P>0.05),而阻隔迟延术及转位术后两组皮瓣皮温测定值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证明,超声多谱勒探查的指标可作为阻隔式皮瓣血供和皮瓣转移时机一个科学、客观的方法和标准,且重复性好,无创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隔式皮瓣 血供监测 超声波
下载PDF
应用阻隔式皮瓣迟延法修复四肢皮肤缺损 被引量:1
3
作者 许建波 方睿才 +1 位作者 杨召 林渝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4期231-232,共2页
应用阻隔式皮瓣迟延法修复四肢创伤后皮肤缺损骨外露7例,其中6例伤口1期愈合,皮瓣100%存活,有1例皮瓣坏死10%,经换药伤口痊愈。本法有如下优点:①手术操作简单。②疗效肯定、安全可靠。③供受区均不必牺牲知名血管。④突破了传统皮瓣长... 应用阻隔式皮瓣迟延法修复四肢创伤后皮肤缺损骨外露7例,其中6例伤口1期愈合,皮瓣100%存活,有1例皮瓣坏死10%,经换药伤口痊愈。本法有如下优点:①手术操作简单。②疗效肯定、安全可靠。③供受区均不必牺牲知名血管。④突破了传统皮瓣长、宽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肤缺损 阻隔式皮瓣 四肢 修复术
下载PDF
超声多普勒对阻隔式皮瓣血流动力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许建波 方睿才 +1 位作者 林渝 杨召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56-157,共2页
作者报道了我院采用阻隔式皮瓣迟延法修复皮肤缺损骨外露共14例,取得了良好效果.尽管此法有其优点,而且是其他局部转位皮瓣所不能比拟的,但也有其不完善之处,如手术次数多,整个手术完成周期较长.皮瓣血运训练较麻烦,其可靠性... 作者报道了我院采用阻隔式皮瓣迟延法修复皮肤缺损骨外露共14例,取得了良好效果.尽管此法有其优点,而且是其他局部转位皮瓣所不能比拟的,但也有其不完善之处,如手术次数多,整个手术完成周期较长.皮瓣血运训练较麻烦,其可靠性有待研究,病人有一定痛苦.所以我们对后期病例应用CT.CT-I型超声多普勒监测其血供,了解血管改建、扩建情况,发现当动脉血流回声扩展到皮瓣长径1/2左右时就可行皮瓣转位,为阻隔式皮瓣转位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隔式皮瓣 血流动力学 超声波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