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5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血康胶囊(肠溶片)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1
1
作者 杜金行 刘尊敬 中华中医药学会代表编制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0-258,共9页
脉血康胶囊(肠溶片)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在临床医生问卷调查和脉血康胶囊(肠溶片)研究文献系统回顾的基础上,采用国际临床医学专家共识研制方法,基于现有最佳证据,充分结合专家经验,遵循“循证为主,共识为辅,... 脉血康胶囊(肠溶片)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在临床医生问卷调查和脉血康胶囊(肠溶片)研究文献系统回顾的基础上,采用国际临床医学专家共识研制方法,基于现有最佳证据,充分结合专家经验,遵循“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的原则,国内26位中西医临床、药学、方法学等多学科专家共同研制该共识,旨在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药的认识,更好地指导其临床合理用药。共识采用国际公认的证据分级推荐标准即评估、发展和评价建议的分级(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分级),如果证据充分则形成“推荐意见”,采用GRADE网格计票规则;如果证据不充分,则形成“共识建议”,采用多数计票规则。共识对脉血康胶囊(肠溶片)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适应证、用法用量、疗程、禁忌证、合并用药进行了推荐或建议,并完善了安全性信息,为其临床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血康胶囊(肠溶片) 心脑血管疾病 专家共识
下载PDF
阿司匹林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探究
2
作者 曹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47-0150,共4页
探究在心脑血管疾病中阿司匹林的应用。方法 我院9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参与本研究,控制时间为2022年7月-2023年6月。之后根据随机法分组,先将45例划为参照组,剩余45例自动归为实验组。参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在接受治疗之前明确... 探究在心脑血管疾病中阿司匹林的应用。方法 我院9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参与本研究,控制时间为2022年7月-2023年6月。之后根据随机法分组,先将45例划为参照组,剩余45例自动归为实验组。参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在接受治疗之前明确不存在阿司匹林不耐受、过敏情况,基于对症治疗联合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记录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并加以分析比较。结果 组间对比,实验组副作用发生率较低,而疗效较优,P<0.05。结论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时,依照患者病情科学使用阿司匹林可以提高疗效,并且具备较高安全性、可靠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阿司匹林 不良反应 疗效
下载PDF
HIV/AIDS肺脾气虚证相关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因素探析
3
作者 潘万旗 张淼 +1 位作者 许前磊 郭会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8-111,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血脂四项、血管内皮损伤因子、炎症相关因子,并结合前期的基因芯片结果,初步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AIDS)肺脾气虚证相关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及机制,为中医药早期干预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9月—202... 目的通过检测血脂四项、血管内皮损伤因子、炎症相关因子,并结合前期的基因芯片结果,初步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AIDS)肺脾气虚证相关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及机制,为中医药早期干预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9月—2020年11月选取河南省某地区确诊的20例HIV/AIDS肺脾气虚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地区20例HIV抗体阴性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CD_(3)^(+)、CD_(4)^(+)、CD_(8)^(+)计数,并计算CD_(4)^(+)/CD_(8)^(+)比值;检测血脂四项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载脂蛋白A-I(ApoAⅠ)、载脂蛋白A-Ⅱ(ApoAⅡ)、载脂蛋白B(ApoB)、锌-α2-糖蛋白1(AZGP1)、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脂联素、瘦素(LE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HIV/AIDS肺脾气虚证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D_(4)^(+)降低,CD_(4)^(+)/CD_(8)^(+)比值倒置,TC降低,sTM、AZGP1、Ox-LDL、Hs-CRP升高。结论HIV/AIDS肺脾气虚证患者存在炎性反应、血脂异常的表现,罹患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为中医药早期干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肺脾气虚证 心脑血管疾病 风险因素
下载PDF
超声仿真模拟人技术在急诊心脑血管疾病超声教学中的探索
4
作者 李思颉 刘芳艳 +3 位作者 贺明轶 梁潇 王长远 常莹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8期84-86,共3页
超声技术以其无创、实时动态观测的特点,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急诊诊断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围绕超声仿真模拟人技术在急诊心脑血管疾病超声教学中的有效性进行探索,以期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医学生和实习医生的诊断和应急处理能... 超声技术以其无创、实时动态观测的特点,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急诊诊断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围绕超声仿真模拟人技术在急诊心脑血管疾病超声教学中的有效性进行探索,以期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医学生和实习医生的诊断和应急处理能力。超声仿真模拟人技术利用高保真模拟设备,进行超声诊断操作训练,同时提供实时反馈和评价。此外,该教学方法还能有效减少临床实习过程中的风险和错误,显著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本研究不仅为心脑血管疾病的超声诊断教学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论支持,同时也为未来基于超声仿真模拟人技术在急诊医学教学模式中的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技术 急诊心脑血管疾病 模拟教学 操作技能
下载PDF
上海安亭镇社区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
5
作者 蒋玉婷 薛晨昱 +2 位作者 周治彤 李觉 沈志萍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14期58-62,共5页
目的:探讨服用阿司匹林对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安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系统中2018年1月至12月纳入的高血压患者4488例,其中男性2075例(46.2%),女性2413例(53.8%),平均年龄(69.76±6.80)岁。根... 目的:探讨服用阿司匹林对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安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系统中2018年1月至12月纳入的高血压患者4488例,其中男性2075例(46.2%),女性2413例(53.8%),平均年龄(69.76±6.80)岁。根据服用阿司匹林情况分为服药组(910例)与不服药组(3578例)。随访至2020年12月31日,记录随访中出现的临床终点事件。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Cox回归模型评价服用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服药组心脑血管事件、脑梗死和全因死亡的风险明显下降(RR=0.38,95%CI:0.21~0.66,P=0.001;RR=0.29,95%CI:0.15~0.55,P<0.001和RR=0.19,95%CI:0.07~0.51,P=0.001),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增加(RR=22.66,95%CI:1.9~266.93,P=0.013)。结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总体上降低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且未增加脑出血的风险。结论尚需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阿司匹林 心脑血管事件 一级预防
下载PDF
药物相关基因多态性检测在心脑血管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6
作者 石明芳 赖春慧 +3 位作者 李均国 杨淑雯 陈嘉俊 马升俊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0期1345-1348,1353,共5页
目的探讨药物相关基因检测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3年8月于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病区、神经内科病区、老年科病区使用氯吡格雷、利尿剂、钙通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血管... 目的探讨药物相关基因检测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3年8月于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病区、神经内科病区、老年科病区使用氯吡格雷、利尿剂、钙通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并进行相关基因检测的7915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在7915例药物相关基因检测数据中,共检测细胞色素P4503A酶系(CYP3A)5*3、心房利钠肽前体(NPPA)T2238C、β1肾上腺素能受体(ADRB1)G1165C、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2D6(CYP2D6)*10、脂肪细胞定向和分化因子1(ADD1)G1378T、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2C9(CYP2C9)*3、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受体(AGTR1)A1166C、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289I/D、细胞色素P4502C19(CYP2C19)*2、CYP2C19*3、CYP2C19*171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按照6大类药物相关的基因对药物相关基因检测数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钙通道拮抗剂相关基因CYP3A5/3/NPPAT2238C的基因型组合以AG/TT型、GG/TT型为主。β受体阻滞剂相关基因ADRB1G1165C/CYP2D6*10的基因型组合以CC/TT型、CC/CT型、CG/TT型、CG/CT型为主。利尿剂相关基因ADD1G1378T以GT基因型最多见。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检测的基因是CYP2C9*3、AGTR1A1166C,CYP2C9*3/AGTR1A1166C基因型组合以AA/AA和AA/AC多见。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相关基因ACE289I/D以ID型和Ⅱ型基因型多见。氯吡格雷用药检测的3个基因为CYP2C19*2、CYP2C19*3、CYP2C19*17,3个不同基因型组合所对应的代谢类型分别是超快代谢型6例、中间代谢型583例、正常代谢型503例、慢代谢型156例。结论药物相关基因检测技术可以从基因水平给出遗传因素与药物效应之间的关系,基因检测对精准用药具有重要价值,可明显降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心脑血管疾病 精准医学 药物 个体化诊疗
下载PDF
2019年至2022年河南省许昌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监测情况分析
7
作者 吴昊 侯灿灿 牛兵雪 《临床研究》 2024年第8期195-198,共4页
目的分析2019年至2022年河南省许昌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监测结果,了解该地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与死亡情况,为该地区疾病防控策略的优化与完善提供科学指导。方法自全国死因监测系统中获取2019年至2022年河南省许昌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 目的分析2019年至2022年河南省许昌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监测结果,了解该地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与死亡情况,为该地区疾病防控策略的优化与完善提供科学指导。方法自全国死因监测系统中获取2019年至2022年河南省许昌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个案、人口死亡数据,统计并整理各年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情况与死亡情况,并根据当地统计局人口资料获取2019年至2022年当地人口数据,计算该地区各年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分析该地区不同性别、年龄与死亡原因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构成情况。结果2022年河南省许昌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于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2年死亡率高于2020年、2021年,低于2019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9年至2022年,河南省许昌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类型主要为:脑梗死、脑出血、自发性心肌梗死、继发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等;2022年,心绞痛、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等疾病发生率显著高于2019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河南省许昌市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患者中,男性患者占比均高于女性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且各年份≥80岁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明显高于<40岁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导致此类患者死亡的疾病主要为: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猝死等,其中,各年份因心肌梗死而发生死亡者占比均超过40%,因脑梗死而发生死亡者占比均超过24%,因脑出血而发生死亡者占比约20%。结论2019年至2022年河南省许昌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呈现出一定上升趋势,且患者的年龄越高,发生死亡的风险相对更高,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肌梗死、脑梗死及脑出血。有关部门未来仍需加强对当地心脑血管疾病的监测与防治,尽快完善相关防控措施,尽可能实现此类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与早治疗,为居民提供更多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发病率 死亡率 脑梗死 脑出血 疾病监测
下载PDF
凝血功能检测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判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8
作者 孟宪辉 鄢丽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4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判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2年4月—2023年4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治疗的7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评分(GCS)分为轻度组(n=25)、中度组(n=25)、重度组(n=20),检测三...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判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2年4月—2023年4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治疗的7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评分(GCS)分为轻度组(n=25)、中度组(n=25)、重度组(n=20),检测三组的凝血功能指标;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52)和死亡组(n=18),检测两组的凝血功能指标;分析凝血功能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重度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T)短于中度组和轻度组,重度组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TT、PT、APTT长于死亡组,ATⅢ、D-D、FIB水平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T、PT、APTT、ATⅢ、D-D、FIB均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凝血功能检测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判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随着心脑血管疾病严重程度的升高,TT、PT、APTT、ATⅢ、D-D、FIB水平均显著升更高,可用于指导临床判断预后,及时采取相应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预后 凝血功能 应用效果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基于“主动健康”理念的心脑血管疾病慢病管理模式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素丽 衣蕾 +4 位作者 李娟娥 李静 姜小帆 南晓强(综述) 雷鹏(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655-659,共5页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疾病负担最重的慢性疾病之一,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慢病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下居民的健康服务需求。基于“主动健康”理念的慢病管理模式是一种“以健康为中心”的新型慢病健康管理模...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疾病负担最重的慢性疾病之一,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慢病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下居民的健康服务需求。基于“主动健康”理念的慢病管理模式是一种“以健康为中心”的新型慢病健康管理模式,该模式使居民与家庭医生团队之间建立了更为紧密、便利、经济实惠的互通模式,节省了家庭医生团队服务的时间、人力及经济成本,有利于提高慢病管理的质量、效率及居民健康素养。该文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例论述了基于“主动健康”理念的慢病管理模式及研究内容,旨在探讨“主动健康”慢病管理模式的形式及标准,为该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健康 心脑血管疾病 慢病管理模式 综述
下载PDF
不规范剂量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刘俊辉 刘文娴 +2 位作者 陈立颖 李江 马琛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46-548,共3页
目的探讨不规范剂量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6—12月于我院门诊和社区规律服用阿司匹林40~150mg/d、满2周以上的患者456例,其中服用阿司匹林≥75mg/d者定义为规范剂量组275例,<75mg/d者定义为不规范... 目的探讨不规范剂量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6—12月于我院门诊和社区规律服用阿司匹林40~150mg/d、满2周以上的患者456例,其中服用阿司匹林≥75mg/d者定义为规范剂量组275例,<75mg/d者定义为不规范剂量组181例,对两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规范剂量组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11±3)%、(70±11)%,不规范剂量组分别为(22±6)%、(73±9)%,两组患者AA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规范剂量组AA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异常率分别为12.73%、52.00%,不规范剂量组分别为25.41%、64.64%,两组患者AA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异常率间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分析显示,女性、超重、吸烟是不规范剂量组发生血小板聚集异常的危险因素,吸烟是规范剂量组的危险因素。结论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应规范阿司匹林的服用剂量,以达到满意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结果,从而减少因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导致的死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心脑血管疾病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下载PDF
高尿酸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紫晨 金梦龙 付真彦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2期164-168,共5页
心血管病是我国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目前已经明确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可干预危险因素。尿酸是人类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随着我国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患病率逐年增加,HUA所引起的健康问题逐渐受到重视。... 心血管病是我国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目前已经明确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可干预危险因素。尿酸是人类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随着我国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患病率逐年增加,HUA所引起的健康问题逐渐受到重视。大量研究表明,HUA可能在高血压、心房颤动、心力衰竭、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目前针对HUA与心脑血管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干预HUA对心脑血管病结局的影响等问题仍存在争议,本文将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证据,从尿酸的代谢、HUA的流行情况、HUA与心脑血管疾病和其他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血脂异常 心脑血管疾病 降尿酸治疗
下载PDF
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成年受检者颈动脉管腔结构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12
作者 全雪萌 华扬 +2 位作者 贾凌云 马兆毅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规范化评估数据库课题组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101,共9页
目的分析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成年受检者颈动脉管腔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多中心“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超声规范化评分”数据库2738例无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成年受检者(男78... 目的分析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成年受检者颈动脉管腔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多中心“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超声规范化评分”数据库2738例无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成年受检者(男787例,女1951例),分别将男性、女性分为18~29、30~39、40~49、50~59、≥60岁5组,统计比较各年龄组间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D_(CCA))、颈动脉球部内径(D BULB)、颈内动脉内径(D_(ICA))及颈动脉不同节段内径之比[以颈动脉指数(CI)表示,CI_(BULB)/CCA为D_(BULB/DCCA),CI_(BULB)/ICA为D BULB/D_(ICA),CI_(ICA/CCA)为D_(ICA)/D_(CCA)]的差异性,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单因素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各参数随年龄的变化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男女间以及不同侧别间各CI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各CI与颈总动脉IMT的相关性。应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方法分析CI_(BULB)/CCA、CI_(BULB)/ICA及CI_(ICA/CCA)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1)IMT、D_(CCA)、D BULB、D_(ICA)、CI_(BULB)/CCA及CI_(BULB)/ICA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性(男性r值分别为0.121、0.229、0.260、0.055、0.107、0.229,女性r值分别为0.364、0.185、0.199、0.073、0.077、0.129,均P<0.01),CI_(ICA/CCA)与年龄呈负相关性(男性r=-0.118,女性r=-0.049,均P<0.05),且年龄每增长1岁,男性IMT、D_(CCA)、D BULB、D_(ICA)分别增长0.003、0.015、0.025、0.004 mm,女性IMT、D_(CCA)、D BULB、D_(ICA)分别增长0.005、0.011、0.018、0.005 mm。(2)男性CI_(BULB)/ICA小于女性(1.47±0.21比1.51±0.22;t=-5.566,P<0.01),CI_(ICA/CCA)大于女性(0.78±0.11比0.76±0.11;t=6.629,P<0.01);左侧CI_(BULB)/CCA(1.14±0.15比1.13±0.15;t=-2.973,P<0.05)、CI_(ICA/CCA)(0.77±0.11比0.76±0.11;t=-3.946,P<0.01)大于右侧。男女性别之间CI_(BULB)/CCA及左右侧之间CI_(BULB)/IC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性比女性:1.13±0.15比1.13±0.15,t=1.212,P=0.226;左侧比右侧:1.49±0.22比1.50±0.21,t=1.112,P=0.266)。CI_(BULB)/CCA、CI_(BULB)/ICA与IMT的增加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039、0.070,均P<0.05),而CI_(ICA/CCA)与IMT的增加呈负相关性(r=-0.032,P<0.05)。(3)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0.081,P<0.01)、左侧(β=0.040,P<0.05)显著正向预测CI_(BULB)/CCA,而IMT对CI_(BULB)/CCA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0.012,P>0.05)。年龄(β=0.148,P<0.01)、女性(β=0.070,P<0.01)及IMT(β=0.030,P<0.05)为CI_(BULB)/ICA增加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β=-0.063,P<0.01)、女性(β=-0.088,P<0.01)显著负向预测CI_(ICA/CCA),左侧显著正向预测CI_(ICA/CCA)(β=0.053,P<0.01),但IMT对CI_(ICA/CCA)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0.022,P>0.05)。结论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成年受检者的颈动脉管腔结构参数与年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年龄、性别、侧别及IMT为颈动脉内径比值变化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颈动脉 结构 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下载PDF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风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孔菁 谢晓林 +3 位作者 刘路平 马静 胡华伟 张秋实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53-155,共3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16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分为药物组(n=86...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16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分为药物组(n=86)和非药物组(n=30),其中药物组根据用药种类的不同又分为A组(n=30,阿司匹林)、B组(n=24,氯吡格雷)、C组(n=32,阿司匹林+氯吡格雷)3组,对比分析各组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情况。结果发生消化道出血前,药物组的腹痛发生率明显比非药物组更低(P〈0.05),但2组的腹胀、恶心/呕吐、反酸/嗳气发生率接近,差异不明显。2组患者的消化道出血方式、内镜表现接近,差异不明显,但2组严重消化道出血率分别为47.67%(药物组)和26.67%(非药物组),药物组的严重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更高(P〈0.05)。A组、B组、C组的严重消化道出血率及出血方式接近,差异不明显。药物组与非药物组患者的消化道出血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51%和96.67%,2者接近无明显差异。结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使用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风险,但是2者单用或联用并不会对出血程度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心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天麻钩藤饮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评述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彦彦 李晶洁 +4 位作者 龙芸鸾 杜番攀 王无忌 张仕倩 李征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52-157,共6页
天麻钩藤饮是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的代表方,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生物碱类、酚酸类化合物,精制工艺技术包含超滤膜技术、大孔树脂法、吸附澄清法、醇沉法。天麻钩藤饮药理活性广泛,具有降低血压、神经功能保护、镇痛镇静... 天麻钩藤饮是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的代表方,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生物碱类、酚酸类化合物,精制工艺技术包含超滤膜技术、大孔树脂法、吸附澄清法、醇沉法。天麻钩藤饮药理活性广泛,具有降低血压、神经功能保护、镇痛镇静、抗炎作用,在临床上常单独或联合给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特别是在高血压、头痛、脑卒中、眩晕、创伤性脑损伤、高脂血症、老年性耳鸣等方面治疗效果颇为显著。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天麻钩藤饮的化学成分、精制工艺、主要药理作用和临床实践的研究报道进行整理综述,以期为天麻钩藤饮后续研究和相关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钩藤饮 化学成分 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 药理作用
下载PDF
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疗效与安全性的再评价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国华 马淑平 李彩茹 《河北医药》 CAS 2004年第9期740-741,共2页
关键词 阿司匹林 心脑血管疾病 AS 乙酰水杨酸 非甾体类 抗炎药
下载PDF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蔡伟 焦洁茹 +3 位作者 杨蓉 张利伟 王学锋 吴方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6-239,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的发生率、可能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光学法测定157例服用阿司匹林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其中高血压76例、脑梗死56例、冠心病25例,将AR和阿司...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的发生率、可能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光学法测定157例服用阿司匹林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其中高血压76例、脑梗死56例、冠心病25例,将AR和阿司匹林半抵抗患者作为非阿司匹林敏感(aspirin sensitive,AS)组(59例),其余患者作为AS组(98例),并同时检测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分析该患者群中AR的发生、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结果非AS组冠心病患者较AS组明显增多(P<0.05)。糖尿病、高脂血症与AR发生相关(OR=4.438,OR=2.943,P<0.01)。非AS组脑梗死和心肌梗死再发率明显高于AS组(15.05% vs 3.06%,P<0.05;18.64% vs 7.14%,P<0.01)。结论 AR对预后影响大,可使心脑血管事件再发风险显著升高,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者联合应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 脑血管障碍 阿司匹林 血小板聚集 预后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7
作者 章激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6期5182-5184,共3页
目的:为促进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临床合理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几年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和综述。结果:氯吡格雷可抑制血小板膜表面的二磷酸腺苷受体,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 目的:为促进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临床合理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几年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和综述。结果:氯吡格雷可抑制血小板膜表面的二磷酸腺苷受体,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的环氧化酶活性,二者可联合应用于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进展性脑卒中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等。结论: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可产生协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但应注意胃肠道出血等并发症的预防,并考虑药物作用的个体差异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心脑血管疾病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蔡然 刘艳霞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18期81-82,共2页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9月~2009年6月所有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选取3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2例,其中对照组做常规治疗来预防疾病的发生,观察组在此基础...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9月~2009年6月所有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选取3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2例,其中对照组做常规治疗来预防疾病的发生,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1年后对两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在加用阿司匹林后,因冠心病死亡和心肌梗死的患者较对照组分别减少13.9%和14.3%。结论: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有着良好的效果,临床上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时,可服用阿司匹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心脑血管疾病 冠心病 心肌梗死
下载PDF
吲哚布芬与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效果与安全性
19
作者 郑烁 许联 +2 位作者 赵楚英 刘渚 唐小荣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7期50-53,共4页
目的:分析吲哚布芬与氯吡格雷在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4月潮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 目的:分析吲哚布芬与氯吡格雷在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4月潮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实施吲哚布芬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hs-CRP、PC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2/30),低于对照组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氯吡格雷相比,吲哚布芬在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改善炎症因子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布芬 氯吡格雷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上消化道出血 安全性
下载PDF
江苏某地居民心血管健康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状况的关系研究
20
作者 高兵 徐淑倩 +1 位作者 于蕾 陆慧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48-1455,共8页
目的:了解我国人群理想心血管健康(ideal cardiovascular health,ICVH)的水平,分析ICVH指标体系评分与心脑血管疾病(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患病现况的关联,为开发人群CVD整合式健康管理的有效策略提供证据。方法:采用多... 目的:了解我国人群理想心血管健康(ideal cardiovascular health,ICVH)的水平,分析ICVH指标体系评分与心脑血管疾病(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患病现况的关联,为开发人群CVD整合式健康管理的有效策略提供证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2019年对江苏省宿迁市2县的21815名常住成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与实验室检测,ICVH指标评分与疾病进展之间的关系采用趋势χ2检验,CVD患病率与ICVH指标理想水平数量及得分关系(非)校正模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调查对象CVD的患病率为45.7%;ICVH均分为(8.60±2.24)分,居民以达到3~4项指标标准为主(57.5%),ICVH单项指标理想水平最高为烟草控制(80.9%),最低为健康膳食(0.1%);与ICVH得分低水平(0~7分)相比,中等水平(8~9分)组和高水平(10~15分)组患CVD的可能性分别下降38%、69%[OR_(ICVH8-9分)=0.617(0.577~0.661),OR_(ICVH10-15分)=0.308(0.286~0.331)]。结论:调查地区重点人群的CVD负担较重,ICVH水平不高,ICVH水平与CVD患病风险呈负相关关系,建议加强不良膳食行为、身体活动和血压控制的综合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理想心血管健康 横断面调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