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养马与马政制度管窥
1
作者 刘雪飞 《外国问题研究》 2024年第1期43-59,157,共18页
作为历史上首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疆域辽阔,族群众多,在空间治理与体制运行上高度依赖马匹的移动能力。得益于以往养马的积淀与骑马术的传播,波斯帝国诸多地区养马以及各地在培育马匹上因地制宜,形成了以尼萨马... 作为历史上首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疆域辽阔,族群众多,在空间治理与体制运行上高度依赖马匹的移动能力。得益于以往养马的积淀与骑马术的传播,波斯帝国诸多地区养马以及各地在培育马匹上因地制宜,形成了以尼萨马为主要代表的多元种群谱系,可以满足各种功能需求。在养马方式上,则形成了群牧和舍饲两种养马方式,还有舍饲野牧这种灵活的安排。而依靠帝国各地丰富的马匹资源,波斯帝国实行灵活的马政,直接和间接控制大量的马匹资源,满足了国家对马匹的需求,并为对手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所关注。总而言之,波斯帝国养马与马政,承上启下,为后世近东各国的养马业与马政留下了诸多可资借鉴的物质和观念遗产,对陆上丝绸之路提供了坚实的动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 养马 马政
下载PDF
试读阿契美尼德王朝的雕刻艺术
2
作者 邓莉丽 施芳萍 《大舞台》 2015年第9期34-35,共2页
本文详细阐述了阿契美尼德王朝雕刻的题材内容,包括帝王象、宗教信仰、野兽搏斗图、朝贡图、贵族行列图等几个方面,重点分析了阿契美尼德王朝雕刻纹样所反映的形式美规律,并由此论证了阿契美尼德王朝雕刻在世界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阿契美尼德王朝 雕刻 纹样 形式规律
原文传递
帝国印记: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在中亚的统治 被引量:7
3
作者 吴欣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3-151,222,223,共31页
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中亚完全融入了古波斯帝国庞大的管理体系。中亚聚落和宗教建筑的分布、遗址内部结构和居住史等,都体现了阿契美尼德帝国在中亚实施了实质上的统治。这种统治从根本上改变了中亚的景观和社会经济生活,在政治制度、... 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中亚完全融入了古波斯帝国庞大的管理体系。中亚聚落和宗教建筑的分布、遗址内部结构和居住史等,都体现了阿契美尼德帝国在中亚实施了实质上的统治。这种统治从根本上改变了中亚的景观和社会经济生活,在政治制度、管理工具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该地区国家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并为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极为重要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契美尼德 波斯帝国 中亚 丝绸之路
原文传递
马萨革泰人、萨卡人及二者关系探论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龙海 《科学.经济.社会》 2017年第2期78-86,共9页
通过对西方古典文献和阿契美尼德王朝铭文的互证分析得出,马萨革泰人是首批被阿契美尼德王朝称为萨卡人的北方游牧族群,后来他们归属于该王朝,并一再分裂为一些小的部落群体,成为该王朝铭文中的诸萨卡人。继马萨革泰人之后又有一批被该... 通过对西方古典文献和阿契美尼德王朝铭文的互证分析得出,马萨革泰人是首批被阿契美尼德王朝称为萨卡人的北方游牧族群,后来他们归属于该王朝,并一再分裂为一些小的部落群体,成为该王朝铭文中的诸萨卡人。继马萨革泰人之后又有一批被该王朝称为萨卡人的游牧族群,由锡尔河北岸迁入锡尔河与阿姆河之间地区。以上两批萨卡人中的大部分成员在之后的族群迁徙中到达托勒密提到的Sacara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萨革泰人 萨卡人 西方古典作家 阿契美尼德王朝铭文 斯基泰人
下载PDF
伊朗古代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晖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48-52,共5页
作为文明古国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文明开始得很早 ;至今未曾间断 ;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并影响了周围国家和民族 ,形成自己的文化圈。以这些条件衡量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为 :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朗。因人们对伊朗了解不多 ,本文简述了伊朗... 作为文明古国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文明开始得很早 ;至今未曾间断 ;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并影响了周围国家和民族 ,形成自己的文化圈。以这些条件衡量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为 :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朗。因人们对伊朗了解不多 ,本文简述了伊朗文明发展史 ,着重论述了伊朗为什么系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季羡林教授认为 :世界可分为四大文化圈。本文最后说明 :伊朗文明在四大文化圈中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大文明古国 阿契美尼德文明 安息 萨珊文明 阿拉伯-伊斯兰文明 伊朗-阿拉伯文化圈 中国
下载PDF
丝绸之路上的铜角(上)
6
作者 周菁葆 《乐器》 2018年第2期30-33,共4页
一、西域的铜角 "铜角",是我国古代文献对唇振乐器的记载,也就是一种号筒。其图像真正多见是明代的事,而且可以断定为铜制的长喇叭类。王圻的《三才图会》(1609年)中有铜角和喇叭之图,和现在的几乎无别(图1)。其中铜角即今之号... 一、西域的铜角 "铜角",是我国古代文献对唇振乐器的记载,也就是一种号筒。其图像真正多见是明代的事,而且可以断定为铜制的长喇叭类。王圻的《三才图会》(1609年)中有铜角和喇叭之图,和现在的几乎无别(图1)。其中铜角即今之号筒:"古角以木为之,今以铜,即古角之变体也。其本细其末巨,本常纳于腹中,用即出之,为军中之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契美尼德王朝 气鸣乐器 苏尔奈
下载PDF
近代早期至20世纪伊朗对波斯帝国历史记忆的发现
7
作者 马超 黄民兴 《历史教学(下半月)》 2024年第3期30-40,共11页
历史记忆的形塑在民族认同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代以来波斯帝国历史记忆的发现与重建是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产物,其中既有东方学家释读碑文与考古挖掘的实证研究,也有民族主义驱动下伊朗精英的政治构建与宗教诠释。波斯帝国历... 历史记忆的形塑在民族认同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代以来波斯帝国历史记忆的发现与重建是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产物,其中既有东方学家释读碑文与考古挖掘的实证研究,也有民族主义驱动下伊朗精英的政治构建与宗教诠释。波斯帝国历史记忆在现代伊朗的发现与重建是通过两个方面完成的:一是解构了中古波斯人的神圣历史观,使《列王纪》中凯扬王朝从“信史”转化为后世层累创作的民族史诗;二是将阿契尼美德王朝重新纳入伊朗历史传统之中。通过梳理波斯帝国历史记忆在不同时期的挖掘过程,不仅可以重现波斯帝国遗产在现代伊朗社会乃至全球学术中得以被构建和接受的历史过程,亦可以管窥古代历史与建构国家认同之间的互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斯帝国 历史记忆 阿契美尼德王朝 民族主义 东方学
原文传递
论希罗多德与社会记忆相符的求真思想——以误用“米底”指称波斯的文本为中心 被引量:2
8
作者 韩耀鑫 《历史教学(下半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46,共9页
公元前6—前5世纪,希腊人多误用“米底”指称波斯,甚至将希波战争描述为“希腊-米底”战争。为与希腊的社会记忆相符,希罗多德采取朴素求真的史学方法,如实保留了希腊人的错误观念,现代学界才得以探析希腊社会对波斯认知的程度。这种原... 公元前6—前5世纪,希腊人多误用“米底”指称波斯,甚至将希波战争描述为“希腊-米底”战争。为与希腊的社会记忆相符,希罗多德采取朴素求真的史学方法,如实保留了希腊人的错误观念,现代学界才得以探析希腊社会对波斯认知的程度。这种原则和方法在史学理论上仍然是可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罗多德 古典时代 《历史》 阿契美尼德波斯
原文传递
环境考古视角下的丝绸之路早期城址:从河西走廊到中亚 被引量:1
9
作者 安成邦 郑力源 +7 位作者 刘露雨 卢超 张东菊 张永 尚玉平 朱永明 张彦臻 张文胜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2-310,共9页
根据年代和考古遗址的空间分布,对河西走廊东部民勤三角城、金昌三角城,新疆的奎玉克协海尔古城,以及中亚的Kyzyl tepa古城的年代、形状、筑造方式等做了对比,并分析了不同时期的古城址和同区域的考古文化遗址之间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 根据年代和考古遗址的空间分布,对河西走廊东部民勤三角城、金昌三角城,新疆的奎玉克协海尔古城,以及中亚的Kyzyl tepa古城的年代、形状、筑造方式等做了对比,并分析了不同时期的古城址和同区域的考古文化遗址之间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这3个地区的古城址大致形成于相近的时代,且都是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原始的地势而筑城。城墙的筑造方式表现出鲜明的区域差异,民勤三角城、金昌三角城、奎玉克协海尔古城都是垒筑而成,Kyzyl tepa是中亚特色的塔-墙相结合方式,城墙有内外双层。在古城址形成的早期,三地的文化遗址的分布主要受河流的影响。而到了跨绿洲的道路网形成、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交通和贸易成为影响文化遗址空间分布的最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新疆 中亚 古城址 环境考古 阿契美尼德时期 汉代
原文传递
伊朗琐罗亚斯德教的流变轨迹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志斌 谢志斌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8-64,共7页
琐罗亚斯德在继承和改革伊朗雅利安人传统宗教的基础上,创立了以善恶二元论和独尊马兹达为基本主张的琐罗亚斯德教。琐罗亚斯德教经历了米底王朝时期的创传,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的衍新,希腊化时期的多元融合和萨珊王朝时期的复兴,后来在... 琐罗亚斯德在继承和改革伊朗雅利安人传统宗教的基础上,创立了以善恶二元论和独尊马兹达为基本主张的琐罗亚斯德教。琐罗亚斯德教经历了米底王朝时期的创传,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的衍新,希腊化时期的多元融合和萨珊王朝时期的复兴,后来在伊斯兰文化的影响下渐趋衰落并分裂为伊朗和印度两大信徒集团,最终在19世纪掀起了现代化改革。琐罗亚斯德教不仅塑造伊朗的宗教价值系统,而且其强烈的政治文化属性,也深深渗入到伊朗民众的社会生活深处,并凝结为当代伊朗人社会心理的有机组成部分。琐罗亚斯德教不仅对伊朗文明产生深远影响,而且对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琐罗亚斯德 阿契美尼德王朝 帕西人
原文传递
箜篌在帕米尔高原及以东地区的传播
11
作者 贾嫚 《西北民族论丛》 CSSCI 2018年第2期60-85,414,共27页
东西方不同的文化交流在人类的初始阶段已经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深入。新疆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地区吉尔赞喀勒墓出土的箜篌,经碳十四测定为公元前5世纪前后之物,它的传入与西亚两河流域文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与草原游牧民族有... 东西方不同的文化交流在人类的初始阶段已经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深入。新疆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地区吉尔赞喀勒墓出土的箜篌,经碳十四测定为公元前5世纪前后之物,它的传入与西亚两河流域文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与草原游牧民族有不可分割的内在关联。本文结合文史典籍、出土文物资料以及图像资料,探讨帕米尔高原及以东地区出土文物资料中的木箜篌与亚述王朝、阿契美尼德王朝之间的关系,以及塞人在箜篌传播中的作用,旨在说明箜篌不仅是文化交流的一部分,也是早期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箜篌 帕米尔 阿契美尼德王朝 塞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