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系有所改善 障碍有待排除——评阿尔希波夫访华和中苏关系前景
1
作者 解之 《国际展望》 1985年第1期4-6,共3页
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阿尔希波夫应我国政府邀请,于12月21日起对中国进行为期8天的访问。这是1984年北京繁忙的外交舞台上举世瞩目的最后一幕。这次访问的级别、气氛和成果表明,中苏关系有了进一步的改善,但是阻碍两国关系正常化的障... 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阿尔希波夫应我国政府邀请,于12月21日起对中国进行为期8天的访问。这是1984年北京繁忙的外交舞台上举世瞩目的最后一幕。这次访问的级别、气氛和成果表明,中苏关系有了进一步的改善,但是阻碍两国关系正常化的障碍依然存在。背景阿尔夫波夫访华原定在5月中旬进行。苏联方面在访问前夕以“没有准备好”为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希波夫 中苏关系 两国关系 最后一幕 中国之行 苏方 苏美关系 副主席 苏越关系 希波
下载PDF
阿尔希波夫为何推迟访华?
2
作者 解之 《国际展望》 1984年第11期6-7,共2页
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阿尔希波夫原定5月中旬访华。中苏双方在4月25日分别公开宣布了此事。但是,在访问开始的前一天(5月9日),苏联方面突然决定推迟阿尔希波夫的这次正式访问。外国舆论认为,这一做法是“粗暴无礼的”。阿尔希波夫是... 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阿尔希波夫原定5月中旬访华。中苏双方在4月25日分别公开宣布了此事。但是,在访问开始的前一天(5月9日),苏联方面突然决定推迟阿尔希波夫的这次正式访问。外国舆论认为,这一做法是“粗暴无礼的”。阿尔希波夫是苏联部长会议的3名第一副主席之一。他在50年代曾任苏联驻中国大使馆经济参赞和苏联在华专家总顾问,在中国工作过多年并参加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订工作,是对我国比较熟悉的苏联领导人之一。自中苏关系恶化以来,未见他公开发表过反华言论。阿尔希波夫访华是安德罗波夫总书记逝世前确定的。今年2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希波夫 政府代表团 中苏关系 安德罗波夫 勃列日涅夫 中国大使馆 第一个五年计划 副主席 乌斯季诺夫 访苏
下载PDF
前苏联援华专家组长阿尔希波夫
3
作者 欧阳凡 胡杨 《国际人才交流》 1994年第5期9-10,共2页
关键词 阿尔希波夫 劳动英雄 西花厅 姚依林 老一辈领导人 回国探亲 有色冶金 并肩战斗 舒克申 水利资源
下载PDF
苏前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阿尔希波夫访外国专家局
4
作者 小斐 《国际人才交流》 1989年第1期50-50,共1页
10月10日下午,应中国对外友协邀请前来参加我国国庆40周年活动的前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阿尔希波夫来到北京友谊宾馆,拜访30年前曾经一起共事的外国专家局工作人员。阿尔希波夫在五十年代曾作为苏联专家总顾问参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10月10日下午,应中国对外友协邀请前来参加我国国庆40周年活动的前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阿尔希波夫来到北京友谊宾馆,拜访30年前曾经一起共事的外国专家局工作人员。阿尔希波夫在五十年代曾作为苏联专家总顾问参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工作,回国后不久即担任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他对中国始终保持友好,对中国人民怀有深厚感情。现年86岁的阿尔希波夫来到30年前居住过的友谊宾馆,心情非常激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希波夫 外国专家局 北京友谊宾馆 副主席 五十年代 科学会堂 李越 杨放之
下载PDF
阿尔希波夫在中国
5
作者 平凡 《国际人才交流》 2009年第5期32-32,33,共2页
"他把自己的心,一半留给中国了!"最了解丈夫的叶卡捷林娜轻轻地说。"最了解我的,还是我的爱妻叶卡捷林娜。"阿尔希波夫爱抚地吻了吻妻子。
关键词 中国 阿尔希波夫 外交关系 政府工作
下载PDF
周恩来与阿尔希波夫的情意
6
作者 吴凡吾 《国际人才交流》 2004年第9期13-13,共1页
关键词 周恩来 阿尔希波夫 苏联 工程技术人才
下载PDF
“我的心一半留在中国”——访苏联原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阿尔希波夫
7
作者 方连 《世界博览》 1990年第1期10-12,共3页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场面。当阿尔希波夫同志率领着苏联老战士代表团步人对外友协的会见大厅时,早已等候在那里的中国同志们拥上前去,久别重逢的老战友、老同事、昔日的师生们噙着泪花,相互凝视着、紧紧地拥抱、握手、问候。顿时,整个大...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场面。当阿尔希波夫同志率领着苏联老战士代表团步人对外友协的会见大厅时,早已等候在那里的中国同志们拥上前去,久别重逢的老战友、老同事、昔日的师生们噙着泪花,相互凝视着、紧紧地拥抱、握手、问候。顿时,整个大厅都沉浸在激情之中,时光似乎已回到了50年代。 50年代,对于阿尔希波夫来说,是他一生中最值得回忆的年代。当我到钓鱼台国宾馆去采访他时,他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40年过去了,但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1950年初,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时的情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希波夫 老战士代表团 对我说 副主席 钓鱼台国宾馆 天安门城楼 友好公社 西花厅 工业项目 姚依林
原文传递
陈云与1984年阿尔希波夫的中国之行
8
作者 李嗣源 《党史博览》 2022年第8期27-31,共5页
1984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一个重要年份。这一年,邓小平在视察经济特区后充分肯定试办经济特区和对外开放的决策,决定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同时,外交领域也取得重大进展。... 1984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一个重要年份。这一年,邓小平在视察经济特区后充分肯定试办经济特区和对外开放的决策,决定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同时,外交领域也取得重大进展。《中英联合声明》签署,标志着香港的回归尘埃落定。原本出现波折的中美关系在里根访华后得到改善,并持续向前发展。更令人欣喜的是,长期受困于安全问题的中苏关系也逐渐松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港口城市 经济特区 外交领域 中苏关系 中国之行 中美关系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阿尔希波夫
原文传递
阿尔希波夫祖孙的中国情
9
作者 蔡运喆 《友声》 2020年第4期31-33,共3页
2014年5月,俄罗斯友好人士代表团来华出席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团中一位成员勾起了我们的一段温暖回忆。他叫伊万·阿尔希波夫,是苏联援华专家组总负责人阿尔希波夫的孙子。新中国建国初期,阿尔希波夫作为中国... 2014年5月,俄罗斯友好人士代表团来华出席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团中一位成员勾起了我们的一段温暖回忆。他叫伊万·阿尔希波夫,是苏联援华专家组总负责人阿尔希波夫的孙子。新中国建国初期,阿尔希波夫作为中国政务院经济总顾问,为帮助新中国恢复国民经济和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日夜操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个五年计划 阿尔希波夫 日夜操劳 纪念活动 苏联援华 新中国建国初期 恢复国民经济 俄罗斯
原文传递
伊万·瓦西里耶维奇·阿尔希波夫
10
作者 蔡运喆 《友声》 2018年第4期23-24,共2页
有这样一个人,他不是炎黄子孙,却把一腔热血洒向华夏大地;他长着西洋的面孔,却把大好年华献给东方热土。在新中国发展的荣耀史册上,他的名字永远不会被遗忘.伊万·瓦西里耶维奇·阿尔希波夫,1907年5月1日出生于俄罗斯卡卢加。1... 有这样一个人,他不是炎黄子孙,却把一腔热血洒向华夏大地;他长着西洋的面孔,却把大好年华献给东方热土。在新中国发展的荣耀史册上,他的名字永远不会被遗忘.伊万·瓦西里耶维奇·阿尔希波夫,1907年5月1日出生于俄罗斯卡卢加。1928年考入莫斯科大学数学物理系,同年加入苏联共产党。一名真正的共产党人的峥嵘岁月自此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希波夫 苏联专家 蒙博托 叶卡捷琳娜
原文传递
第一批苏联专家来华始末——访翻译家师哲 被引量:2
11
作者 安琪 《国际人才交流》 1989年第1期34-35,共2页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天之后,苏联打来电报,祝贺又一个年轻的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从此,中苏两国关系进入历史上最密切、最友好的十年。新生的中国,由于连年战事以及国民党败走前的疯狂破坏,...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天之后,苏联打来电报,祝贺又一个年轻的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从此,中苏两国关系进入历史上最密切、最友好的十年。新生的中国,由于连年战事以及国民党败走前的疯狂破坏,工业、交通、市政设施等等多数陷于瘫痪、混乱。靠小米加步枪取得了革命成功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建设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艰难起步。这时,苏联多方支持与帮助我国,其中包括大批苏联专家来华帮助建设。现在50岁以上的人们大概都记得当时活跃在各条战线的苏联专家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专家 天安门城楼 两国关系 社会主义国家 抚顺矿务局 苏共中央 国家外国专家局 阿尔希波夫 第三次世界大战 革命力量
下载PDF
经济关系有所发展 “三大障碍”依然存在——外刊对姚依林副总理访苏的反应
12
作者 小谷 《国际展望》 1985年第15期4-6,共3页
7月9日,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应苏联政府邀请对苏联进行正式访问。姚依林的这次访问是对去年12月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阿尔希波夫访华的回访,同时也是1964年以来级别最高的一次正式访问,它自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现将国外对这... 7月9日,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应苏联政府邀请对苏联进行正式访问。姚依林的这次访问是对去年12月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阿尔希波夫访华的回访,同时也是1964年以来级别最高的一次正式访问,它自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现将国外对这次访问的反应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依林 阿尔希波夫 访苏 勃列日涅夫 国际社会 三大障碍 苏共中央 副主席 中苏关系 苏越关系
下载PDF
半月国际大事(1984年12月16日—31日)
13
《国际展望》 1985年第1期31-32,共2页
12月19日,赵紫阳总理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北京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邓小平主任和李先念主席出席了签字仪式。《联合声明》圆满地解决了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12月19日,赵紫阳总理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北京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邓小平主任和李先念主席出席了签字仪式。《联合声明》圆满地解决了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问题,是朝完全实现统一祖国大业迈出的一个重大步骤;它同时为香港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中英友好合作关系从此将揭开新的篇章,并有利于维护亚洲与世界和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问题 撒切尔夫人 赵紫阳 英国首相 印度国大党 中国现代史 取得一致意见 阿尔希波夫 军备控制 新闻发言人
下载PDF
苏联外交显示强硬
14
作者 辛纪 《国际展望》 1984年第11期2-5,共4页
近几个月来,苏联外交频频显示强硬姿态,引起了人们的种种猜测和评论。今年2月,执政1年零3个月的安德罗波夫病逝,契尔年科继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当时人们纷纷预测,苏联这位领导人很可能改变安德罗波夫的比较灵活的对外政策,但他最初立足未... 近几个月来,苏联外交频频显示强硬姿态,引起了人们的种种猜测和评论。今年2月,执政1年零3个月的安德罗波夫病逝,契尔年科继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当时人们纷纷预测,苏联这位领导人很可能改变安德罗波夫的比较灵活的对外政策,但他最初立足未稳,步子可能不会迈得太快、太大。现在,时间过了不到4个月,情况证明这种预测大体上是对的,但变化已经相当明显,步子迈得已经相当快、相当大。 (一)与美国“硬碰硬”苏联变得强硬的态度,首先是针对美国的。苏联宣传机构对美国总统里根及其政府的抨击越来越猛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德罗波夫 苏共中央总书记 对外政策 美国总统里根 宣传机构 资本主义世界 罗波 波利雅科夫 阿尔希波夫 中东问题
下载PDF
与苏联如兄弟般的日子里——新中国便衣警卫纪事之六
15
作者 平凡 《党史博采(上)》 2009年第10期41-47,共7页
毛泽东从此对尤金刮目相看/未到3点钟,尤金已经是一身大汗/赫鲁晓夫的任命大大出乎尤金本人和毛泽东的意外/1950年2月,在毛泽东苏联访问期间。
关键词 便衣警卫 伏罗希洛夫 毛泽东著作 毛岸英 警卫干部 阿尔希波夫 金本 外国专家 李广仁 《毛泽东选集
下载PDF
随李富春赴苏商谈“二五”计划
16
作者 阎明复 《中共党史资料》 2009年第4期25-32,共8页
关键词 李富 第二个五年计划 国家计委 阿尔希波夫 吴俊扬 计划工作 物资平衡 增长速度 计划执行 资本主义
下载PDF
世界经济译丛1982年第9期要目
17
《国际经济评论》 1982年第8期81-,共1页
关键词 世界经济译丛 欧洲货币体系 西德马克 阿尔希波夫 高利率 江头 哈勒 发展战略 里戈 罗尔
原文传递
贾丕才谈中苏关系解冻经过
18
作者 王昌滨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CSSCI 1996年第2期30-32,27,共4页
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前苏联外交部副部长、著名东方问题专家、'中国通'贾丕才在俄罗斯《今日亚非》杂志上以《在不同的平行线上》为题发表长篇回忆文章,记述中苏两党两国关系发展的历史。现将有关中苏关系解冻部分介绍如下,... 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前苏联外交部副部长、著名东方问题专家、'中国通'贾丕才在俄罗斯《今日亚非》杂志上以《在不同的平行线上》为题发表长篇回忆文章,记述中苏两党两国关系发展的历史。现将有关中苏关系解冻部分介绍如下,以飨读者。一、变化的开始自1979年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苏关系 两国关系 东方问题 阿尔希波夫 副部长 中国政局 外交方针 苏方 俄罗斯科学院 裁军问题
原文传递
巨幅像片背后的感人故事
19
作者 徐国梁 《党史文汇》 2001年第9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历史纪念馆 像片 阿尔希波夫 陈云 经济建设 20世纪50年代 中国
原文传递
缅怀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康·谢·西林
20
作者 钮英丽 《友声》 2008年第1期39-43,共5页
西林与武汉长江大桥1957年10月15日,武汉三镇,万众欢腾。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落成通车了!在震天的鞭炮声、锣鼓声和人们的欢呼声中第一趟列车呼啸着驶过铁路桥,340辆汽车徐徐通过宽阔的公路桥面。通车典礼上那壮观的场面充分... 西林与武汉长江大桥1957年10月15日,武汉三镇,万众欢腾。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落成通车了!在震天的鞭炮声、锣鼓声和人们的欢呼声中第一趟列车呼啸着驶过铁路桥,340辆汽车徐徐通过宽阔的公路桥面。通车典礼上那壮观的场面充分反映出这座大桥在中国人民当中唤起的自豪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三镇 公路桥面 阿尔希波夫 万里长江 万众欢腾 荣誉证书 劳动英雄 学习钻研 陈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