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布宁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简论
1
作者 田洪敏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31-32,共2页
俄罗斯侨民作家布宁凭借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获得1933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俄罗斯作家。小说虽然轰动一时,后来对其研究却越来越少,但是小说中对于时间的把握却是迥异于俄罗斯文学传统,同时也成为俄罗斯文学... 俄罗斯侨民作家布宁凭借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获得1933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俄罗斯作家。小说虽然轰动一时,后来对其研究却越来越少,但是小说中对于时间的把握却是迥异于俄罗斯文学传统,同时也成为俄罗斯文学中的一个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宁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时间 生与死
下载PDF
回望“生命之流”——用生命哲学解读《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芳丽 胡学星 《中国俄语教学》 2016年第1期23-26,共4页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是布宁创作生涯中举足轻重的一部作品,体现了其复杂的世界观与创作观。作品以多重时间的综合记忆展现了主人公绵延的意识之流,注重主观感受和体验,随生命冲动与直觉的引领探索深层自我,追寻生命之流的本源。
关键词 生命哲学 布宁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下载PDF
时空漫游——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的时空特点
3
作者 关佳丽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45-146,共2页
20世纪初,西方哲学界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即胡塞尔现象学本质直观的"看",影响着整个哲学界。作为20世纪经典作家,布宁的创作也紧跟时代大背景,布宁小说的某些全新的创作技巧与现象学的一些原则不谋而合,创造出许多情节... 20世纪初,西方哲学界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即胡塞尔现象学本质直观的"看",影响着整个哲学界。作为20世纪经典作家,布宁的创作也紧跟时代大背景,布宁小说的某些全新的创作技巧与现象学的一些原则不谋而合,创造出许多情节并不是很曲折,故事的空间和时间都呈现出片段性的作品,《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是布宁最为出色的一部作品,在现象学的叙述中,时间,空间都呈现一种别样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宁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时间 空间
下载PDF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布宁的记忆书写
4
作者 彭永涛 《当代外国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4-111,共8页
建立在记忆范畴上的自传体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在布宁的创作生涯中和人生经历中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通过对记忆的塑形和阐释,布宁创建了自己独特的“自传”诗学,使其复杂的创作观和世界观以体验的形式得以充分展现。布宁对记忆... 建立在记忆范畴上的自传体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在布宁的创作生涯中和人生经历中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通过对记忆的塑形和阐释,布宁创建了自己独特的“自传”诗学,使其复杂的创作观和世界观以体验的形式得以充分展现。布宁对记忆的书写不仅建构了系统的回忆过程,而且蕴含了多重的记忆内容。从主体层面、体验层面和时空层面对《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进行审美关照,对进一步探究布宁“记忆阐释学”视域下的庄园呢喃和诗学密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万·布宁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记忆书写 时空建构 个体价值
原文传递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的现象学解读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晓彬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4-51,共8页
俄罗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布宁的《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是一部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长篇小说。作者在思考自然、生死、爱情等人类永恒主题的同时,将叙述视角、情节构思、时空处理等方面都游离于传统小说的模式。这是一部思想内涵丰富、... 俄罗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布宁的《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是一部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长篇小说。作者在思考自然、生死、爱情等人类永恒主题的同时,将叙述视角、情节构思、时空处理等方面都游离于传统小说的模式。这是一部思想内涵丰富、体裁独具匠心的现象学小说。本文运用现象学哲学理论,试图对这部小说深层的思想意蕴及其独特的体裁风格进行开拓性分析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宁《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现象学
原文传递
谈《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的叙事风格 被引量:1
6
作者 邱运华 尚玉翠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6-49,共4页
关键词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蒲宁 长篇小说 叙事风格 感伤风格
原文传递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与伊凡·布宁的自传诗学
7
作者 孙影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2020年第2期125-128,共4页
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反映了布宁独特的"自传"诗学,其中,自传性写作以情感真实为中心,将文学变成可以指代任何主体的生活的"我的生活之书",书写现实的过程是重新发现现实的过程;自传体叙事借助对内容真... 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反映了布宁独特的"自传"诗学,其中,自传性写作以情感真实为中心,将文学变成可以指代任何主体的生活的"我的生活之书",书写现实的过程是重新发现现实的过程;自传体叙事借助对内容真实的强化,将文学变成建构历史与自我叙述者形象的"档案",叙述的过程同时是体验叙述的过程。两者被有机整合在文本中,共同走向"诗意地栖居"的古典命题。自传诗学反映出布宁作品的形式要素具有重要的修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伊凡·布宁 自传诗学 诗意地栖居
原文传递
读《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有感
8
作者 张俊杰 《新读写》 2020年第10期35-36,共2页
在众多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伊凡·蒲宁的知名度并不能比肩于黑塞、加繆等人。实际上在1946年安德烈·纪德凭《窄门》获奖前,挑剔的批评家们一向认为组委会习惯于去表彰一位万里之外的荒山野地里的天才。这一争议自1901年普吕多... 在众多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伊凡·蒲宁的知名度并不能比肩于黑塞、加繆等人。实际上在1946年安德烈·纪德凭《窄门》获奖前,挑剔的批评家们一向认为组委会习惯于去表彰一位万里之外的荒山野地里的天才。这一争议自1901年普吕多姆凭《孤独》与《沉思》获奖以来便相持不下。加之政治因素,蒲宁在俄罗斯文坛上的地位仍稍逊于契科夫和安德里耶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宁 诺贝尔文学奖 契科夫 《窄门》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安德烈·纪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