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犍陀罗美术中的阿弥陀信仰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宫治昭
根敦阿斯尔(译)
-
机构
名古屋大学
敦煌研究院佛学研究中心
-
出处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6-57,共22页
-
文摘
概观犍陀罗美术与大乘佛教,费切尔列举的“舍卫城神变”场景中的8件犍陀罗雕像,与初期主要的大乘经典《大品般若经》《法华经》《华严经》《无量寿经》等中所说佛陀的“大光明(放光)神变”关系颇深。通过详细考察犍陀罗阿弥陀三尊像和犍陀罗莲花型大构图雕塑,阿弥陀佛信仰的源流可以追溯至犍陀罗时期,阿弥陀佛五十菩萨图的祖型可能是犍陀罗的莲池型与笈多王朝的“舍卫城神变”图像在中亚融合后形成的。
-
关键词
犍陀罗美术
大乘佛教
阿弥陀佛信仰
东亚传播
-
Keywords
Gandharan art
Mahayana Buddhism
faith in Amitabha
religious dissemination in East Asia
-
分类号
J196.2
[艺术—艺术理论]
-
-
题名浅议隋唐时期北石窟寺阿弥陀信仰流行趋向
- 2
-
-
作者
卜小翠
-
机构
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
-
出处
《丝绸之路》
2013年第22期10-11,共2页
-
文摘
北石窟寺现存的隋唐窟龛261个,占窟龛总数的80%以上。其造像形式多样,造型精美,雕刻技巧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佛与菩萨、弟子、力士、供养人都雕造得丰满圆润,生动健美。其中有四处窟龛以阿弥陀佛为主尊,从窟内题记可以看出,阿弥陀造像的功德主都是地方的中例、官史和一般平民百姓,他们显然都有超生西方净土的强烈愿望,足见在隋唐时期阿弥陀净土信仰已被社会各阶层人士普遍接受。
-
关键词
北石窟寺
隋唐时期
阿弥陀信仰
净土思想
-
分类号
K879.29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唐代敦煌地区净土信仰的流行及其在敦煌文献中的表现
被引量:1
- 3
-
-
作者
王志鹏
-
机构
敦煌研究院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所
-
出处
《兰州学刊》
2006年第1期42-46,共5页
-
文摘
中土净土宗导源于印度大乘佛教思想。净土有多种,其中以阿弥陀净土和弥勒净土影响最大,其中阿弥陀净土后来又蔚然形成净土宗,主要宣扬信仰阿弥陀佛、称念其名号以求死后往生其净土,是一个具有浓厚民众化色彩的佛教派别。敦煌写卷中除保存有关法照的净土五会念佛的大量文献外,还保存有其他净土宗祖师的有关资料,这对宗教史特别是净土宗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唐代敦煌地区的净土信仰较多地反映于敦煌歌辞中。
-
关键词
唐代
净土
阿弥陀信仰
流行
敦煌文献
-
分类号
K28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东晋净土及观音信仰的地域流布
被引量:2
- 4
-
-
作者
张二平
-
机构
北京大学哲学系
-
出处
《五台山研究》
2010年第1期39-43,共5页
-
文摘
东晋出现了四大佛教中心:襄阳、庐山、建康、会稽。它们以佛理探讨为主,但民俗信仰也在教理佛教氛围中培植。道安在襄阳僧团内倡导了弥勒信仰;慧远在庐山教团中进行着阿弥陀佛的集体崇拜实践;建康皇室佛教充斥着低级淫祀;而会稽地区,却酝酿并盛行开了观世音信仰。这些民俗信仰既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又具有相当的流动性。佛教的民俗信仰中有一个趋势:弥勒作为佛的身份和上生净土、释疑解难的一面被阿弥陀佛信仰取代;弥勒作为菩萨的身份及未来佛下生人间的一面渐被观音菩萨现世救济取代。
-
关键词
东晋
弥勒信仰
阿弥陀佛信仰
观世音信仰
佛教中心
-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