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晓、法藏与太贤:《大乘起信论内义略探记》对阿梨耶识的阐释 被引量:1
1
作者 袁大勇 《五台山研究》 CSSCI 2014年第2期16-20,共5页
太贤博采众家学说,形成自己对《大乘起信论》中阿梨耶识的解释。他对元晓与法藏的思想进行了大面积的直接吸收,但是元晓与法藏两种阐释的矛盾之处,并未成功会通。他的解释当中,可以见出唯识古学、玄奘系唯识新学两种不同思想的影响,亦... 太贤博采众家学说,形成自己对《大乘起信论》中阿梨耶识的解释。他对元晓与法藏的思想进行了大面积的直接吸收,但是元晓与法藏两种阐释的矛盾之处,并未成功会通。他的解释当中,可以见出唯识古学、玄奘系唯识新学两种不同思想的影响,亦有菩提流支所译《入楞伽经》的痕迹。法藏的一心具有不变、随缘二义的思想,成为太贤《起信论》阐释的基本思路,他将这一思想应用于对阿梨耶识之和合的阐释。太贤又以一心论的思想为理据,用如来藏思想来统摄阿梨耶识的心识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贤 《大乘起信论内义略探记》 阿梨耶 元晓 法藏
下载PDF
“覺”與“不覺”的“同”“異”二相——試辨析《大乘起信論》“心生滅門”章對阿梨耶識的闡釋
2
作者 雷博 《隋唐辽宋金元史论丛》 2022年第1期120-127,共8页
《大乘起信論》“心生滅門”一章論阿梨耶識,有“覺”與“不覺”二義,其論曰:復次,覺與不覺有二種相。云何爲二?一者同相,二者異相。言同相者,譬如種種瓦器,皆同微塵性相。如是無漏無明種種業幻,皆同真如性相。是故修多羅中,依於此真如... 《大乘起信論》“心生滅門”一章論阿梨耶識,有“覺”與“不覺”二義,其論曰:復次,覺與不覺有二種相。云何爲二?一者同相,二者異相。言同相者,譬如種種瓦器,皆同微塵性相。如是無漏無明種種業幻,皆同真如性相。是故修多羅中,依於此真如義故,説一切衆生本來常住入於涅槃菩提之法,非可修相,非可作相,畢竟無得。亦無色相可見,而有見色相者,唯是隨染業幻所作,非是智色不空之性,以智相無可見故。言異相者,如種種瓦器,各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乘 涅槃 不空 菩提 相者 阿梨耶
下载PDF
《大乘起信论》:一心抑或二心
3
作者 刘泽亮 田希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2-118,169,共8页
《大乘起信论》作为一部里程碑式的巨著,对中国佛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在对该书所据《楞伽经》译本是魏译还是宋译,思想主旨是属于真如缘起的一心说还是赖耶缘起的二心说,真如、生灭是不一还是不异等理论问题上,均存在不少的误解。通... 《大乘起信论》作为一部里程碑式的巨著,对中国佛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在对该书所据《楞伽经》译本是魏译还是宋译,思想主旨是属于真如缘起的一心说还是赖耶缘起的二心说,真如、生灭是不一还是不异等理论问题上,均存在不少的误解。通过研究《大乘起信论》及诸家注疏义理和借鉴前贤的阐释,可以知道,《大乘起信论》是统摄"真如门"与"生灭门"的一心而非二心,这种"一心二门"的理论构架是基于真如缘起说的一心辩证理论模型,与魏译《楞伽经》"如来藏识不在阿梨耶识中"的思想旨趣并不相符,基于赖耶缘起视角的理解必然导致对《大乘起信论》思想义理的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乘起信论》 如来藏 阿梨耶 一心 真如缘起
下载PDF
北齐法上与其《十地论义疏》
4
作者 杨曾文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7-101,共5页
法上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著名佛教学者,继慧光之后,在东魏北齐的佛教界占据重要地位,所著佛教典籍注疏虽几乎全部佚失,然而从仅存《十地论义疏》残卷中仍可以看到他对当时地论学派热衷的对"三界虚妄,但是一心作"诠释中的心、... 法上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著名佛教学者,继慧光之后,在东魏北齐的佛教界占据重要地位,所著佛教典籍注疏虽几乎全部佚失,然而从仅存《十地论义疏》残卷中仍可以看到他对当时地论学派热衷的对"三界虚妄,但是一心作"诠释中的心、阿梨耶识的见解,对我们加深对北朝地论学派的了解还是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上 慧光 阿梨耶 十地经论 地论学派
全文增补中
日本杏雨书屋所藏敦煌佛教写本《入楞伽经疏》(羽726R)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子捷 《西北民族论丛》 2016年第2期53-63,325-326,共13页
北魏时期的印度来华僧菩提流支(?-527年?)在翻译出十卷本《入楞伽经》后不久便撰写了对其做解释的注释书,此后菩提流支的后继者法上(495-580年)也对该经写了注释书。然而遗憾的是,它们均已散佚。而日本杏雨书屋所藏敦煌佛教文献中保存... 北魏时期的印度来华僧菩提流支(?-527年?)在翻译出十卷本《入楞伽经》后不久便撰写了对其做解释的注释书,此后菩提流支的后继者法上(495-580年)也对该经写了注释书。然而遗憾的是,它们均已散佚。而日本杏雨书屋所藏敦煌佛教文献中保存有标记'西魏大统五年'的《入楞伽经》注释书(羽726R),其文风与作为初期地论学派代表人物的菩提流支与法上近似,该文献很可能为菩提流支本人或其周边的初期地论学派之人所作。该文献主张'作为第七识的阿梨耶识、作为第六识的第二意识、作为前五识的意识'的心识说(唯识说)。根据菩提流支所译《深密解脱经》,阿梨耶识和阿陀那识并无本质区别,只是不同称呼方法而已。至于法上,众所周知,其主张作为妄识的第七识阿梨耶识说。由此可见,杏雨书屋所藏《入楞伽经疏》的作者很可能是菩提流支或法上。作为现存最早的《入楞伽经》汉文注释书,该文献是研究以菩提流支为中心的中国佛教初期地论学派的唯识思想的重要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雨书屋 《入楞伽经疏》(羽726R) 菩提流支 法上 真如第七识阿梨耶
原文传递
《大乘起信论》真如义辨析
6
作者 李光起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1-136,共6页
近代支那内学院诸师以唯识学义理为依据,对《起信论》以及传统中国化佛教进行了批判性抉择,引起激烈论争。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文本分析与两个译本的对比,提出自己的意见,认为在《起信论》一心二门结构的前提下,真如对生灭法不... 近代支那内学院诸师以唯识学义理为依据,对《起信论》以及传统中国化佛教进行了批判性抉择,引起激烈论争。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文本分析与两个译本的对比,提出自己的意见,认为在《起信论》一心二门结构的前提下,真如对生灭法不具有直接发生义,而生灭法的直接因是阿梨耶识,并在此基础上可会通真如与无明互熏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乘起信论 真如 如来藏 无为依唯识学 阿梨耶
原文传递
《大乘起信论》的主要思想——《大乘起信论》简论之二
7
作者 傅教石 《法音》 1987年第2期13-16,共4页
《大乘起信论》的组织结构,和一般佛典相类似而又有些不同。一般的佛书大都分为三部分,即序分、正宗分和流通分;而《大乘起信论》则分为五部分,即因缘分、立义分、解释分、修行信心分和劝修利益分。因缘分,相当于一般佛典的序分,主要说... 《大乘起信论》的组织结构,和一般佛典相类似而又有些不同。一般的佛书大都分为三部分,即序分、正宗分和流通分;而《大乘起信论》则分为五部分,即因缘分、立义分、解释分、修行信心分和劝修利益分。因缘分,相当于一般佛典的序分,主要说明撰写此论的原因。立义分,主要阐明大乘佛法的全部要义。解释分,即对大乘佛法的全部要义进行详细的解释。修行信心分,主要论述起信、修行的方法,以坚定信仰大乘佛教的决心,指出通向涅槃解脱的途径。以上三部分,相当于一般佛典的正宗分。劝修利益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乘起信论 大乘佛法 大乘佛教 真如缘起 阿梨耶 熏习 出世间法 如来藏 自性清净 缘起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