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也论永宁纳西母系制和阿注婚的起源——兼答赵蔚杨先生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承权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64-75,共12页
本文着重就以下两个问题同赵蔚杨先生商榷:第一,阿注婚和母系家庭渊源于永宁纳西古代母系制还是近数百年产生的;第二,这种婚姻家庭形态是由于社会诸合力的作用才得以保存下来,还是喇嘛教传入的产物。作者认为,阿注婚和母系家庭源于古代... 本文着重就以下两个问题同赵蔚杨先生商榷:第一,阿注婚和母系家庭渊源于永宁纳西古代母系制还是近数百年产生的;第二,这种婚姻家庭形态是由于社会诸合力的作用才得以保存下来,还是喇嘛教传入的产物。作者认为,阿注婚和母系家庭源于古代的母系氏族制,在母系氏族公社解体后,它以变异形式残存于阶级社会里。作者不同意将喇嘛教的传入作为阿注婚和母系家庭产生的原因,这是因为:1.永宁的喇嘛教既有黄教派,又有白教派,喇嘛并非只能找阿注而不能娶妻;2.不存在喇嘛教造成性比例失调,导致阿注婚和母系家庭产生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注婚 纳西族 母系制 母系家庭 姻家庭 喇嘛教 父系制 起源 土司
下载PDF
海南黎族放寮婚姻与永宁阿注婚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梅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65-67,共3页
海南黎族早在解放前已实现了一夫一妻制,但原始的族外群婚仍顽固地残存着,并在不同场合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黎族地区普遍盛行的"放寮"习俗,便是这种族外群婚残余的典型表现。在阐述"放寮"婚姻基本特点的基础上... 海南黎族早在解放前已实现了一夫一妻制,但原始的族外群婚仍顽固地残存着,并在不同场合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黎族地区普遍盛行的"放寮"习俗,便是这种族外群婚残余的典型表现。在阐述"放寮"婚姻基本特点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其长期存在的原因及其与永宁阿注婚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寮 阿注婚
下载PDF
永宁纳西母系制和阿注婚起源问题商榷 被引量:4
3
作者 赵蔚杨 《云南社会科学》 1987年第2期39-45,95,共8页
近年来,滇西北永宁纳西族中盛行的母系制和阿注婚在我国学术界里引起了愈来愈多的注意和重视。实行阿注婚的纳西族过着暮合朝离的拜访式的偶居生活,建立了阿注关系的男女双方分别居住在其按母系世系继嗣的扩大家庭里,双方在社会和经济... 近年来,滇西北永宁纳西族中盛行的母系制和阿注婚在我国学术界里引起了愈来愈多的注意和重视。实行阿注婚的纳西族过着暮合朝离的拜访式的偶居生活,建立了阿注关系的男女双方分别居住在其按母系世系继嗣的扩大家庭里,双方在社会和经济生活中没有重要的联系和共同的责任。这种家庭和婚姻形态,在我国是罕见的,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它的独特之处并不单单在於母系继嗣的家庭形态,而在于於母系继嗣制和暮合朝离的偶居婚姻生活的奇特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系制 阿注婚 纳西族 喇嘛教徒 起源问题 母系世系 民主改革前 土司 父系制 家庭
下载PDF
从六朝民歌看原始阿注婚残迹(上) 被引量:3
4
作者 洪顺隆 《许昌师专学报》 1998年第3期35-37,共3页
本文用考古学、民俗学、民族学剖析了一首六朝民歌,发现其中的异性求爱还保留有原始阿注婚的残迹,而现在西南一些民族的婚俗中仍有所表现,以此观照六朝民歌。
关键词 六朝民歌 阿注婚 原始民俗 原始社会 男女关系 试验
下载PDF
论澳大利亚级别婚、永宁纳西族阿注婚及其亲属制
5
作者 侯献瑞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4期66-73,共8页
关于亲属制度起源的争论由来已久。笔者在本刊1987年第1期发表的《论亲属制的起源》一文中提出了两种可能性:亲属制起源于双系:或者世界上有的地区亲属制起源于双系,有的地区起源于单系(即母系)。本文通过对澳大利亚级别婚及其亲属制与... 关于亲属制度起源的争论由来已久。笔者在本刊1987年第1期发表的《论亲属制的起源》一文中提出了两种可能性:亲属制起源于双系:或者世界上有的地区亲属制起源于双系,有的地区起源于单系(即母系)。本文通过对澳大利亚级别婚及其亲属制与我国云南永宁纳西族阿注婚及其亲属制分析和比较,认为永宁纳西族亲属制起源于单系。从而确认,亲属制起源于双系或者起源于单系,以各地区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族 澳大利亚土著 亲属称谓 阿注婚 亲属关系 姻关系 永宁 亲属制度
下载PDF
从六朝民歌看原始阿注婚残迹(下)
6
作者 洪顺隆 《许昌师专学报》 1998年第4期32-35,共4页
如果我们拿现代西南少数民族的试验婚这种婚俗,去看六朝民歌,站在这种“阿注婚”的男女交往习俗去诠释六朝民歌,那将如何呢?五、六朝民歌中的“阿注婚”残迹风俗固然不断地在变化,但当新的习俗兴起的时候,有一部分原始礼仪的形式... 如果我们拿现代西南少数民族的试验婚这种婚俗,去看六朝民歌,站在这种“阿注婚”的男女交往习俗去诠释六朝民歌,那将如何呢?五、六朝民歌中的“阿注婚”残迹风俗固然不断地在变化,但当新的习俗兴起的时候,有一部分原始礼仪的形式被保存了下来,它的原始古义被有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民歌 阿注婚 原始民俗 布朗族 纳西族
下载PDF
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不属于群婚范畴——对《母系制实例研究的可喜成果》一文的两点商榷意见 被引量:1
7
作者 詹承绪 《中国社会科学》 1987年第2期50-54,共5页
程德祺同志在《中国社会科学》1985年第4期发表的《母系制实例研究的可喜成果——读〈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姻和母系家庭〉、〈永宁纳西族的母系制〉两书》一文(以下简称程文),对拙著《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姻和母系家庭》一书进行了评论,... 程德祺同志在《中国社会科学》1985年第4期发表的《母系制实例研究的可喜成果——读〈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姻和母系家庭〉、〈永宁纳西族的母系制〉两书》一文(以下简称程文),对拙著《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姻和母系家庭》一书进行了评论,我们感谢作者对拙著的关注,但对文中的某些见解不敢苟同,特提出以下两点商榷意见。一,程文认为,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姻应该属于群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族 母系家庭 对偶 阿注婚 血缘家庭 永宁 实例研究 商榷意见 母系制
原文传递
六朝民歌映现的原始阿注婚残迹 被引量:2
8
作者 洪顺隆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211-221,共11页
一、序言生活是人类维持生存的活动,是自有天地以来,直至今日,连续不断的生存活动,它沿着自身发展的道路在各个时代相应地变化,在前进过程中,总有某些部分,被某些团体保存下来,如火之传薪,由此薪到彼薪,永远发展变化下去.那些保存在某... 一、序言生活是人类维持生存的活动,是自有天地以来,直至今日,连续不断的生存活动,它沿着自身发展的道路在各个时代相应地变化,在前进过程中,总有某些部分,被某些团体保存下来,如火之传薪,由此薪到彼薪,永远发展变化下去.那些保存在某些团体中的因子,总会被后代袭用,如《礼记·礼器》说:“三代之礼一也.民共由之.或素或青,夏造殷因.”礼有因袭,正是人类生活有因袭的一个片面.原始时代的生活习惯,虽然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它的原始意义早已被人们遗忘了,徒留形式,而所留下的形式又因为相关条件有所改变,使原始形式受到修正而有所变形,以至于被人人所忽略,就如一位受尽风霜的人,脸形有了变化,让人乍见不知是故人一样,但仔细辨认就知道他是老相识,原来它本就是原始风俗和仪式的某部分,在文明社会里,经过整容而显现的新面目.最近为了研究六朝的抒情诗,把六朝有关的抒情诗材料重新阅读分析一过,发现有少数民歌,表现异情求爱,还保存着原始爱情活动风貌,由是激起了我追根究底的好奇心,想借助考古学、民俗学、民族学等方面的专家研究成果,对它作一次观照,希望由此能揭开那些爱情诗中含蕴的原始民俗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注婚 六朝民歌 纳西族 布朗族 古史研究 夏民族 母系氏族社会 母系社会 百越 边疆少数民族
原文传递
试论云南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 被引量:5
9
作者 谢剑 《社会科学战线》 1980年第3期237-243,共7页
最近阅读了詹承绪等四位先生所撰写的《云南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姻》(载《社会科学战线》一九七九年第二期,以下简称詹文),感到非常兴奋。这不仅是因为国内的社会科学沉寂已久,流传到海外的民族学论文十分稀罕,更难得的是詹文的提出,避... 最近阅读了詹承绪等四位先生所撰写的《云南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姻》(载《社会科学战线》一九七九年第二期,以下简称詹文),感到非常兴奋。这不仅是因为国内的社会科学沉寂已久,流传到海外的民族学论文十分稀罕,更难得的是詹文的提出,避免了一般“穿靴带帽”的俗套,基于田野工作所获得的资料就事论事,因此不致流入空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族 阿注婚 姻关系 社会科学 摩尔根 血缘 亲属制度 家族制度 云南
原文传递
俄亚纳西族安达婚姻及其与永宁阿注婚的比较
10
作者 刘龙初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1-47,共7页
俄亚纳西族安达婚姻及其与永宁阿注婚的比较刘龙初俄亚纳西族自治乡位于四川省本里藏族自治县西南。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纳西族有249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59%。俄亚大村是纳西族最大的村寨,共130户,1060人,又是... 俄亚纳西族安达婚姻及其与永宁阿注婚的比较刘龙初俄亚纳西族自治乡位于四川省本里藏族自治县西南。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纳西族有249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59%。俄亚大村是纳西族最大的村寨,共130户,1060人,又是最早建立的村寨,至今已有四百年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夫一妻制 纳西族 安达 兄弟共妻 姻家庭 阿注婚 母系家庭 多夫制 女子 不落夫家
原文传递
摩梭人“阿注异居婚”的现状与社会意义
11
作者 刘芳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45-48,共4页
考察了云南丽江泸沽湖畔摩梭人"阿注异居婚"产生的历史背景、现状,分析其对当前人类婚姻家庭模式"一夫一妻制"的启示。指出由于"阿注异居婚"组建家庭的双方或多方——兄弟姐妹之间是不允许发生性关系的,... 考察了云南丽江泸沽湖畔摩梭人"阿注异居婚"产生的历史背景、现状,分析其对当前人类婚姻家庭模式"一夫一妻制"的启示。指出由于"阿注异居婚"组建家庭的双方或多方——兄弟姐妹之间是不允许发生性关系的,因此,也就拆除了困扰着"一夫一妻制"的"性嫉妒"的顽瘤,从而使其婚恋更为自由、灵活、和谐,而不像"一夫一妻制"家庭那样在性和感情方面不断产生烦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注异居 “一夫一妻制” 性嫉妒 启示
下载PDF
永宁纳西族摩梭人的婚姻家庭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7
12
作者 徐亦亭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4期144-146,共3页
文章对永宁纳西族母系家庭和人类婚姻历史研究做了简单回顾,进而对泸沽湖摩梭人的阿注婚作了解读,指出阿注婚的实质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永宁纳西族 摩梭人 姻家庭 发展趋势 母系家庭 阿注婚
下载PDF
建国以来永宁纳西族母系制与婚姻家庭研究综述
13
作者 胡阳全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S2期234-236,共3页
建国以来永宁纳西族母系制与婚姻家庭研究综述胡阳全著云南永宁纳西族的母系制和婚姻家庭,是我国史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1962年宋恩常先生首次在我国公开发表了《纳西族母系家庭》(《民族团结》1962年8月号)一文。提出到民... 建国以来永宁纳西族母系制与婚姻家庭研究综述胡阳全著云南永宁纳西族的母系制和婚姻家庭,是我国史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1962年宋恩常先生首次在我国公开发表了《纳西族母系家庭》(《民族团结》1962年8月号)一文。提出到民主改革前,在云南永宁纳西族的社会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族 母系家庭 研究综述 姻家庭 母系制 阿注婚 民族研究 母系氏族 亲属制度 对偶
下载PDF
当代永宁纳西族母系制与婚姻家庭研究综述
14
作者 胡阳全 《云南学术探索》 1993年第6期53-55,共3页
云南永宁纳西族的母系制和婚姻家庭,是我国史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现就国内关于当代永宁纳西族的母系制和婚姻家庭研究情况综述于后,以有助于这一问题的继续探索与研究。 一、永宁纳西族母系制和婚姻家庭之争的源起 1962年宋恩常先生... 云南永宁纳西族的母系制和婚姻家庭,是我国史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现就国内关于当代永宁纳西族的母系制和婚姻家庭研究情况综述于后,以有助于这一问题的继续探索与研究。 一、永宁纳西族母系制和婚姻家庭之争的源起 1962年宋恩常先生首次在我国公开发表了《纳西族母系家庭》(《民族团结》1962年8月号)一文。提出到民主改革前,在云南永宁纳西族的社会里还存在着母系氏族社会的许多特征。他们的家庭在很多方面仍然保存着母系家庭的特征和原始共产制的原则,其婚姻形态是通过望门居的“阿注”关系表现出来的,表明他们还处在对偶婚的早期阶段,并保留了极其明显的群婚特点。其后,詹承绪在《永宁纳西族的母系家庭》(《史学月刊》1965年第7期)一文中,对其特征列为三点:第一,以“阿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族 母系家庭 母系制 阿注婚 姻家庭 研究综述 对偶 喇嘛教 姻形态
下载PDF
论泸沽湖畔母系家族在家族婚姻发展史中的地位与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堃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3期43-51,17,共10页
建国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民族学工作者对少数民族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其中,最突出的是对泸沽湖畔纳西族的调查研究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云南省历史研究所,曾编写过四本《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纳西族... 建国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民族学工作者对少数民族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其中,最突出的是对泸沽湖畔纳西族的调查研究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云南省历史研究所,曾编写过四本《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纳西族社会及其母权制的调查报告》。并出版了两本专著:一本是詹承绪、王承权、李近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系氏族 家族 亲属制度 阿注婚 纳西族 母系家庭 对偶家庭 摩尔根 泸沽湖 父系
下载PDF
漫谈中国婚姻史
16
作者 茅蔚然 《杭州教育学院学报》 CAS 1993年第3期59-63,共5页
中国婚姻史经历了杂乱婚、血缘婚、伙伴婚、对偶婚、专偶婚五个发展阶段。中国的婚俗先后有掠夺婚、服役婚、买卖婚、表亲婚、交换婚、转房婚、招养婚、招养夫婚、典妻婚、童养婚、指腹婚、嫁殇婚、阿注婚、试验婚、自愿婚共十五种型类。
关键词 姻史 阿注婚 指腹 转房 交换 买卖 嫁殇 童养 掠夺 共夫
下载PDF
“牛郎织女”传说新探 被引量:5
17
作者 蒋明智 《文化遗产》 2007年第1期86-94,共9页
《诗·小雅·大东》是最早记载牛郎织女传说的诗篇,但论者一般不将此诗所记的牛女作配偶看待。笔者认为,在西周时期就已产生了天帝之孙织女与牛郎结为夫妻,因违背天帝意志,被天河阻隔,一年一度才能在鹊桥相会的传说。他们美好... 《诗·小雅·大东》是最早记载牛郎织女传说的诗篇,但论者一般不将此诗所记的牛女作配偶看待。笔者认为,在西周时期就已产生了天帝之孙织女与牛郎结为夫妻,因违背天帝意志,被天河阻隔,一年一度才能在鹊桥相会的传说。他们美好的爱情是与西周社会开始出现的"男耕女织"的经济生活和从群婚的混沌中走出来,有了一夫一妻的专偶婚息息相关。将牛郎织女的配偶关系视为尚处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的"阿注婚"的观点是站不住的。由于西周时期一夫一妻制已与宗法制联系在一起,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等级制度和财产观念等,开始向爱情生活渗透。这是造成牛郎织女爱情悲剧的根源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郎织女 神话 传说 阴阳观念 祓禊习俗 阿注婚 专偶
下载PDF
摩梭人文化的精萃——评《云南摩梭人民间文学集成》
18
作者 王承权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81-88,共8页
摩梭人的母系家庭和婚俗,早已闻名于国内外,并有多部专著问世,而全面反映其独特文化的作品,却长期阙如。近见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由陈烈、秦振兴同志主编的《云南摩梭人民间文学集成》,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缺,可喜可贺。笔者拜读之后,... 摩梭人的母系家庭和婚俗,早已闻名于国内外,并有多部专著问世,而全面反映其独特文化的作品,却长期阙如。近见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由陈烈、秦振兴同志主编的《云南摩梭人民间文学集成》,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缺,可喜可贺。笔者拜读之后,受益匪浅,认为此书堪称摩梭人文化的精萃,既有很强的文学欣赏性,又有相当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梭人文化 民间文学 精萃 摩梭妇女 云南 阿注婚 母系家庭 作品 祖先 死者
下载PDF
宁蒗彝族和摩梭人人口发展问题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平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71-78,共8页
本文认为,迁居到宁蒗县仅二百多年的彝族,近几十年来人口增长迅速,成为该县的主体民族,而本地古老的居民摩梭人,一千多年来人口几乎没有明显的增长,原因是由于社会制度、婚姻家庭形态、传统观念和社会习俗的差异。通过对比分析,作者提出... 本文认为,迁居到宁蒗县仅二百多年的彝族,近几十年来人口增长迅速,成为该县的主体民族,而本地古老的居民摩梭人,一千多年来人口几乎没有明显的增长,原因是由于社会制度、婚姻家庭形态、传统观念和社会习俗的差异。通过对比分析,作者提出:社会制度与人口发展特点有着某种相关性,影响人口发展的传统观念和社会习俗的消失是一个长期过程,制定计划生育政策应依据生存空间的最佳比例,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贯彻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梭人 彝族社会 人口发展 宁蒗县 彝族人口 传统观 母系家庭 家支 阿注婚 小凉山彝族
下载PDF
环游泸沽湖(下篇)
20
作者 张大成 《丝绸之路》 2001年第4期10-13,共4页
关键词 泸沽湖 摩梭人 摩梭妇女 阿注婚 一夫一妻制 沪沽湖 小伙子 家庭旅馆 跳锅庄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