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天竺地理观念在中土的传播与接受--以“佛教圣山河源说”为例
1
作者
徐帆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9,共13页
因地理视野不同,佛教“阿耨达池(山)河流发源体系”存在四河、五河与八河之分异。东汉末年,“四河说”开始与中国本土的“昆仑河流发源体系”相融合。十六国时期,道安将“四河”演绎为“六大水”。唐宋时期,僧俗两界分别从不同侧面对“...
因地理视野不同,佛教“阿耨达池(山)河流发源体系”存在四河、五河与八河之分异。东汉末年,“四河说”开始与中国本土的“昆仑河流发源体系”相融合。十六国时期,道安将“四河”演绎为“六大水”。唐宋时期,僧俗两界分别从不同侧面对“佛教圣山河源说”进行了阐释,其中道宣因推崇“天竺中心观”而尤其倡导此说。此后,元代都实的探源之举动摇了“河出昆仑说”和“佛教圣山河源说”的地理基础,清康熙时期的地理实践进一步使河源与“佛教圣山”相分离,但乾隆以后,“佛教圣山河源说”在知识界仍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力。这一历史认知现象表明,在现代地理学兴起以前,宗教地理学说是古人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
阿耨
达
池
(
山
)
昆仑
佛教
地理认知
原文传递
题名
天竺地理观念在中土的传播与接受--以“佛教圣山河源说”为例
1
作者
徐帆
机构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9,共13页
文摘
因地理视野不同,佛教“阿耨达池(山)河流发源体系”存在四河、五河与八河之分异。东汉末年,“四河说”开始与中国本土的“昆仑河流发源体系”相融合。十六国时期,道安将“四河”演绎为“六大水”。唐宋时期,僧俗两界分别从不同侧面对“佛教圣山河源说”进行了阐释,其中道宣因推崇“天竺中心观”而尤其倡导此说。此后,元代都实的探源之举动摇了“河出昆仑说”和“佛教圣山河源说”的地理基础,清康熙时期的地理实践进一步使河源与“佛教圣山”相分离,但乾隆以后,“佛教圣山河源说”在知识界仍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力。这一历史认知现象表明,在现代地理学兴起以前,宗教地理学说是古人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参考。
关键词
黄河源
阿耨
达
池
(
山
)
昆仑
佛教
地理认知
Keywords
The Yellow River source area
Lake/Mountain Anavatapta
Kunlun mountains
Buddhism Geographical cognition
分类号
K928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天竺地理观念在中土的传播与接受--以“佛教圣山河源说”为例
徐帆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