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化聚合法制备阿苯达唑聚氰基丙烯酸酯纳米球的方法比较及稳定性考察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学农 张强 +2 位作者 温浩 王国荃 孙殿甲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57-359,共3页
目的 优化乳化聚合法制备阿苯达唑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球的处方工艺。方法 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指标 ,比较了一步、二步和三步乳化聚合法制备阿苯达唑纳米粒。采用均匀设计优化三步乳化聚合法 (种子乳化聚合法 )制备阿苯达唑纳米球... 目的 优化乳化聚合法制备阿苯达唑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球的处方工艺。方法 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指标 ,比较了一步、二步和三步乳化聚合法制备阿苯达唑纳米粒。采用均匀设计优化三步乳化聚合法 (种子乳化聚合法 )制备阿苯达唑纳米球处方工艺 ,并考察了光照、冷冻和温湿条件下对制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三步乳化聚合法制备阿苯达唑包封率为( 82± 6 ) % ,载药量为 ( 5 6± 5 ) % ,显著地优于一步法和二步法 (P <0 .0 1) ,且具有良好的抗光、寒和湿热性。结论 三步乳化制备阿苯达唑纳米球具有包封率和载药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合法 制备 阿苯达唑聚氰基丙烯酸酯纳米球 方法比较 稳定性考察
下载PDF
阿苯达唑—葡聚糖纳米颗粒体外抗多房棘球蚴原头节的效果评价
2
作者 杨海山 朱吉海 +5 位作者 赵鸿昌 星通川 师伟 余小龙 卢学强 刘燕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88-694,共7页
目的 通过观察阿苯达唑-葡聚糖纳米颗粒(ABZ-GPs)和阿苯达唑(ABZ)对多房棘球蚴原头节的杀伤作用,评价ABZ-GPs对多房棘球蚴病的疗效,为葡聚糖颗粒作为抗包虫病药物载体奠定基础。方法 设置ABZ、葡聚糖纳米颗粒(GPs)组、ABZ-GPs组和对照组... 目的 通过观察阿苯达唑-葡聚糖纳米颗粒(ABZ-GPs)和阿苯达唑(ABZ)对多房棘球蚴原头节的杀伤作用,评价ABZ-GPs对多房棘球蚴病的疗效,为葡聚糖颗粒作为抗包虫病药物载体奠定基础。方法 设置ABZ、葡聚糖纳米颗粒(GPs)组、ABZ-GPs组和对照组,各用药组以终浓度50μg/mL加入原头节培养基,每天用0.4%的台盼蓝染液染色以评价原头节存活情况,并使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原头节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了ABZ-GPs,原头节与ABZ-GPs和ABZ共培养后,外翻型原头节明显增加,体表失去正常结构。培养第7 d开始至第10 d, ABZ-GPs组原头节存活率一直低于ABZ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1,P<0.05)。超微结构显示对照组和GPs组原头节吸盘清晰可见,体表微绒毛蓬松,角质层细胞形态均匀饱满;ABZ组原头节褶皱,吸盘变形,小钩排列紊乱,角质层见絮状空洞的分裂区域;ABZ-GPs组原头节明显褶皱,微绒毛消失,吸盘破坏,顶突小钩脱落,角质层广泛损伤,呈条状残留。结论 ABZ-GPs在体外对多房棘球蚴的杀伤作用优于ABZ原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苯-葡纳米颗粒 多房棘蚴原头节 存活率
下载PDF
阿苯达唑纳米球大鼠体内药动学 被引量:10
3
作者 沙先谊 马燕 +1 位作者 张学农 方晓玲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254-1257,共4页
目的研究阿苯达唑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球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采用RP-HPLC,以甲苯咪唑(MBZ)为内标测定大鼠灌胃给予阿苯达唑混悬液和阿苯达唑纳米球后血浆中的阿苯达唑,阿苯达唑亚砜(ABZSX),阿苯达唑砜(ABZSN)的浓度:色谱条件为... 目的研究阿苯达唑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球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采用RP-HPLC,以甲苯咪唑(MBZ)为内标测定大鼠灌胃给予阿苯达唑混悬液和阿苯达唑纳米球后血浆中的阿苯达唑,阿苯达唑亚砜(ABZSX),阿苯达唑砜(ABZSN)的浓度:色谱条件为十八烷基硅胶填充柱;流速:0.9 mL·min-1;柱温:室温;流动相:乙腈-0.25 mol·L-1醋酸钠缓冲液(pH 5.0) (45:55),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在血浆检测中阿苯达唑的浓度很低或几乎没有检测到。大鼠灌胃给阿苯达唑纳米球后, ABZSX tmax为(4.917±1.88)h,t1/2β为(35.47±2.94)h,相对生物利用度为320.5%.ABZSN的tmax为(6.59±1.97)h,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80.9%。结论动物口服阿苯达唑纳米球后,增加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延长代谢产物ABZSX和ABZSN在体内的驻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苯 阿苯亚砜 阿苯 纳米 药动学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阿苯达唑纳米球体外释药及大鼠在体吸收动力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学农 陈靖 张强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932-935,共4页
目的 考察阿苯达唑纳米球在不同介质中体外释药 ;大鼠在体胃、肠吸收以及体内外相关性。方法 以阿苯达唑混悬液为对照 ,分别考察了阿苯达唑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球 (ABZ PBCA NP) ,阿苯达唑 PVP 聚氰基丙烯酸纳米球 (AZB PVP PBCA ... 目的 考察阿苯达唑纳米球在不同介质中体外释药 ;大鼠在体胃、肠吸收以及体内外相关性。方法 以阿苯达唑混悬液为对照 ,分别考察了阿苯达唑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球 (ABZ PBCA NP) ,阿苯达唑 PVP 聚氰基丙烯酸纳米球 (AZB PVP PBCA NP)在 0 .1mol·L-1盐酸和pH为 3.5 ,5 .5和 6 .8的磷酸缓冲液中的累积释药百分数 ,并进行了大鼠在体胃和小肠吸收实验。结果 阿苯达唑混悬液、ABZ PBCA NP和AZB PVP PBCA NP在盐酸和磷酸缓冲液中的释药分别遵循Weibull函数 ,二项指数函数和Higuch方程。阿苯达唑混悬液和AZB PVP PBCA NP 6h内小肠内的吸收分别为 2 1.4 0 %和 4 3.2 3% (P<0 .0 5 ) ,胃中吸收随介质pH值增大而减小。结论 纳米球具有缓释和长效作用 ,可显著地增大阿苯达唑溶解性和胃肠吸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苯 纳米 体外释药 大鼠 相关性 在体吸收 动力学
下载PDF
阿苯达唑口服纳米球的制备及释药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学农 苗爱东 +4 位作者 王国荃 孙殿甲 温浩 王梅 古丽努尔.多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 :制备阿苯达唑聚氰基丙烯酸酯口服纳米球 (ABZ-PBCA-NP) ,并考察其体外累积溶出速率。方法 :采用乳化聚合二步法制备阿苯达唑口服纳米球 ,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 ,应用 L9(3 4 )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处方。同时 ,以原料药混悬液对照 ,进... 目的 :制备阿苯达唑聚氰基丙烯酸酯口服纳米球 (ABZ-PBCA-NP) ,并考察其体外累积溶出速率。方法 :采用乳化聚合二步法制备阿苯达唑口服纳米球 ,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 ,应用 L9(3 4 )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处方。同时 ,以原料药混悬液对照 ,进行体外动态释药试验。结果 :当空白纳米球 p H为 5 .0 ,与阿苯达唑液的体积比 1.2∶ 1,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浓度为 1%时 ,制备口服纳米球的包封率最高 ,即 (60 .0 3± 5 .5 0 ) %。在 p H=5 .0的磷酸缓冲溶液中 ,阿苯达唑口服纳米球释药符合 Higuchi方程 ,阿苯达唑混悬液释药符合威布尔分布函数。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分光光度法 抗寄生虫药 阿苯口服纳米 制备 释药动力学 研究
下载PDF
纳米化阿苯达唑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郭峰 董丹 +5 位作者 陈聪哲 杨琨 侯隽 王仙 吴向未 陈雪玲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2-485,共4页
目的观察比较阿苯达唑粉剂和纳米化阿苯达唑在体外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的影响。方法将阿苯达唑粉剂溶解于DMSO后与纳米化阿苯达唑分别配成3.13、6.25、12.5、25μg/m L浓度,按照所设分组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药物处理组经伊... 目的观察比较阿苯达唑粉剂和纳米化阿苯达唑在体外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的影响。方法将阿苯达唑粉剂溶解于DMSO后与纳米化阿苯达唑分别配成3.13、6.25、12.5、25μg/m L浓度,按照所设分组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药物处理组经伊红染色后原头节的形态及活力。ELISA试剂盒测定药物作用3、6 d后原头节体内抗氧化酶NQO-1的活性变化。结果将相同条件下阿苯达唑粉剂和纳米环阿苯达唑各浓度组原头节的活力较空白对照组降低。12.5、25μg/m L浓度组纳米化阿苯达唑酶活性变化高于阿苯达唑粉剂组。结论阿苯达唑粉剂和纳米阿苯达唑均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纳米化阿苯达唑在体外抑制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生长作用优于普通阿苯达唑粉剂,有望成为治疗细粒棘球蚴病的一种新的剂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蚴原头节 阿苯 纳米材料 体外实验
下载PDF
葡聚糖凝胶柱色谱法测定阿苯达唑纳米脂质体包封率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陈蓓 袁明奎 +1 位作者 王建华 赵军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2年第45期4281-4284,共4页
目的:考察用葡聚糖凝胶柱色谱法测定阿苯达唑纳米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因素。方法:考察大、小2种不同粒径(100~300、50~150μm)的葡聚糖凝胶对样品脂质体的分离效果;以方法回收率和脂质体分离比为综合指标,以凝胶柱内径与葡聚糖填充高度... 目的:考察用葡聚糖凝胶柱色谱法测定阿苯达唑纳米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因素。方法:考察大、小2种不同粒径(100~300、50~150μm)的葡聚糖凝胶对样品脂质体的分离效果;以方法回收率和脂质体分离比为综合指标,以凝胶柱内径与葡聚糖填充高度比(A)、洗脱流速(B)及上样量(C)为因素设计正交试验,筛选测定脂质体包封率的最优条件,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小粒径的葡聚糖凝胶对样品分离效果更好;优选测定条件为A:1.2:5、B:5mL·min-1、C:0.5mL;验证试验中平均脂质体分离比(包封率)为(91.56±0.98)%,平均方法回收率为(98.61±0.44)%(n=3)。结论:所建立的阿苯达唑纳米脂质体包封率测定方法准确、重现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苯纳米脂质体 糖凝胶柱色谱法 正交试验 包封率 测定
原文传递
阿苯达唑-聚乙二醇6000固体分散体壳聚糖微球的制备与药剂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晓青 刘扬 +7 位作者 陈袁兰 朱爱军 张光宇 张学农 任伟新 迪理木拉提.巴吾东 顾俊鹏 许晓东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2年第5期424-427,共4页
目的:制备阿苯达唑-聚乙二醇6000(PEG)固体分散体壳聚糖微球并评价其性质。方法:以阿苯达唑-PEG固体分散体(ASD)为主体,壳聚糖为载体,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ASD壳聚糖微球;采用电镜、红外光谱、X衍射分析法等对微球进行表征并考察其药剂学... 目的:制备阿苯达唑-聚乙二醇6000(PEG)固体分散体壳聚糖微球并评价其性质。方法:以阿苯达唑-PEG固体分散体(ASD)为主体,壳聚糖为载体,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ASD壳聚糖微球;采用电镜、红外光谱、X衍射分析法等对微球进行表征并考察其药剂学性质;动态透析法研究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所制得微球形态圆整,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约(210±3.8)μm,载药量(6.42±0.32)%,包封率(57.86±0.74)%;红外光谱、X衍射分析法证明药物成功包载于微球中;微球在醋酸盐溶液(pH3.5)介质中的释放情况遵循Higuchi方程,可持续释放400h以上。结论:本法制备微球工艺稳定,所制微球具有显著的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苯 乙二醇6000 固体分散体 制备 体外释放
原文传递
阿苯达唑葡聚糖纳米颗粒大鼠体内药动学和小鼠肝脏靶向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海山 朱吉海 +6 位作者 赵玲莉 张翔 郑鹏善 张志平 周勇君 李永臻 刘燕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08-415,共8页
目的:以葡聚糖纳米颗粒(glucan particles,GPs)负载阿苯达唑(albendazole,ABZ)得到的阿苯达唑葡聚糖纳米颗粒(ABZ-GPs)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特征及对小鼠肝脏的靶向性。方法:大鼠和小鼠分别灌胃给予ABZ和ABZ-GPs,并于给药... 目的:以葡聚糖纳米颗粒(glucan particles,GPs)负载阿苯达唑(albendazole,ABZ)得到的阿苯达唑葡聚糖纳米颗粒(ABZ-GPs)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特征及对小鼠肝脏的靶向性。方法:大鼠和小鼠分别灌胃给予ABZ和ABZ-GPs,并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从大鼠眼脉络丛取血、小鼠解剖取肝组织,样品按相应方法处理后,利用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LC-MS/MS)法建立的回归方程测定样品中的药物浓度,并分析2种ABZ剂型的药动学参数及肝靶向性差异。结果:建立的LC-MS/MS方法在血浆和肝脏组织的药物含量测定中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日内、日间精密度及稳定性RSD均小于11%,提取回收率均大于(83.85±0.91)%,符合药典检测要求。利用该法测得48 h内ABZ-GPs组的阿苯达唑亚砜(ABZSO)的C_(max)=(0.86±0.07)μg·h·mL^(-1),t_(max)=(8.00±0.35)h,AUC_(0-t)=(8.60±1.72)μg·h·mL^(-1),MRT_(0-t)=(7.00±0.87)h。ABZSO在小鼠肝组织的最大峰浓度比(Ce)(ABZ-GPs/ABZ)为1.32,靶向指数(TI)(ABZ-GPs/ABZ)为3.27。结论:与ABZ原药相比,ABZ-GPs口服给药吸收快,肝靶向性显著,并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阿苯 药动学 肝靶向性
原文传递
阿苯达唑及其纳米制剂在骨棘球蚴病防治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梁 谢增如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5期312-315,共4页
骨棘球蚴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有发生,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细粒棘球绦虫卵被摄食后,幼虫期的骨棘球蚴病主要在脊柱和骨盆形成,也可发生于四肢长骨、肩胛骨、肋骨等部位。阿苯达唑被认为是对正常细胞具有... 骨棘球蚴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有发生,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细粒棘球绦虫卵被摄食后,幼虫期的骨棘球蚴病主要在脊柱和骨盆形成,也可发生于四肢长骨、肩胛骨、肋骨等部位。阿苯达唑被认为是对正常细胞具有弱毒性作用的药物,目前被视为有前途的抗棘球蚴药物。但由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低,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对阿苯达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其溶解度方面,将其制成纳米结构或纳米配方。本研究介绍了阿苯达唑的作用机制和阿苯达唑纳米制剂在骨棘球蚴病防治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苯 细粒棘绦虫 纳米制剂
原文传递
阿苯达唑抗棘球蚴病新型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林川 田易江 +1 位作者 曾竺琳 曾仁权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3-389,共7页
抗棘球蚴病的首选药物为阿苯达唑,其新型制剂有固体分散体、脂质体、自微乳、前体胶束、微球、纳米药物等。其中阿苯达唑脂质体的研究起步较早,制备工艺较为成熟,在人类临床中已开始使用,但其载体修饰、药物贮存工艺等方面存在不足,还... 抗棘球蚴病的首选药物为阿苯达唑,其新型制剂有固体分散体、脂质体、自微乳、前体胶束、微球、纳米药物等。其中阿苯达唑脂质体的研究起步较早,制备工艺较为成熟,在人类临床中已开始使用,但其载体修饰、药物贮存工艺等方面存在不足,还在不断改进中;阿苯达唑纳米药物的研究热度逐年上升,应用前景较为广泛;其他新型制剂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阿苯达唑的一些新型制剂明显提高了原药的靶向性与生物利用度,有望在减小原药不良反应和提高原药生物利用度与临床疗效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阿苯达唑新型制剂近10年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苯 蚴病 固体分散体 脂质体 自微乳 前体胶束 纳米药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