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凡是锦囊,皆为妙计?——论陀思妥耶夫斯基早中期小说的“信中信”现象 |
万海松
|
《北方论丛》
|
2024 |
0 |
|
2
|
关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争论:托尔斯泰小说《战争与和平》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少年》 |
张百春
|
《俄罗斯文艺》
CSSCI
|
2020 |
0 |
|
3
|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视觉艺术形态 |
傅星寰
|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0 |
6
|
|
4
|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孤独意识与对话艺术 |
张竹筠
|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0 |
6
|
|
5
|
人的有限性与上帝的可能性——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复调小说的拯救主题 |
贺立华
姜桂栩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6
|
舍斯托夫“自明性”反思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
俞航
|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
2024 |
0 |
|
7
|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话语层面的视点分析 |
吴春生
徐洁
王会玲
|
《绥化学院学报》
|
2012 |
2
|
|
8
|
论梅列日科夫斯基小说创作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传统 |
刘锟
|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9
|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女性形象创造审美模式 |
刘艳萍
|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9 |
2
|
|
10
|
论布达佩斯学派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的多元阐释 |
傅其林
|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1
|
从“不会忘记”说起——宗璞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比较 |
赵树勤
陈进武
|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
2011 |
1
|
|
12
|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神人”之心路历程 |
夏豫宁
王成军
|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
2011 |
1
|
|
13
|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人物的自由特性 |
丁世鑫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1
|
|
14
|
从性格塑造进展到人格心理解剖——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心理现实主义小说的贡献 |
王培英
|
《北方论丛》
|
2002 |
1
|
|
15
|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中的“梅尼普体” |
高静
|
《今古文创》
|
2024 |
0 |
|
16
|
论路翎小说创作中“父亲”形象的民族性特征——以陀思妥耶夫斯基、肖洛霍夫为考察中心 |
时国炎
|
《滁州学院学报》
|
2006 |
1
|
|
17
|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写实小说叙事的贡献 |
王鹏龙
|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1
|
|
18
|
论铁凝小说中的罪与赎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接受 |
刘聪颖
|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
2009 |
1
|
|
19
|
浅析拉斯柯尔尼科夫形象的审美意蕴——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人物研究 |
努丽亚
|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
2001 |
1
|
|
20
|
陀思妥耶夫斯基社会性小说中的三大主题 |
王威
|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17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