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个附加分布的乘积系(英文)
1
作者 程麟趾 《应用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88-695,共8页
作者引入了公理P1)~P5),由此建立了一个和分布的舒瓦兹乘积相容的附加分布的乘积系.
关键词 附加分布 附加分布的对数次数 公理化方法
下载PDF
条形基础基底附加应力分布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韩丽 宋雪琳 +1 位作者 谭帅 谷远鹏 《建筑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37-40,43,共5页
地基附加应力是地基基础设计计算的重要内容,与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可靠程度密切相关.本文采用数值分析法对条形基础下的附加应力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经典理论结果进行了对比,其结果与经典理论值基本吻合,说明数值分析法在计算基础附... 地基附加应力是地基基础设计计算的重要内容,与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可靠程度密切相关.本文采用数值分析法对条形基础下的附加应力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经典理论结果进行了对比,其结果与经典理论值基本吻合,说明数值分析法在计算基础附加应力分布方面可行,且具有快速,准确,方便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形基础 附加应力分布 有限元法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预应力锚索地梁荷载传递规律的弹性理论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高鹏 胡毅夫 范伟 《山西建筑》 2007年第11期121-123,共3页
运用弹性理论分析方法,对地梁荷载在被加固岩土体中的传递规律进行了分析求解,模拟求出附加应力沿深度方向的分布曲线,并通过与现场试验结果对比,得出被加固岩土体中附加应力分布的合理结论。
关键词 预应力锚索地梁 弹性理论 附加应力分布
下载PDF
地基变形诱发大面积混凝土结构断裂损伤的数值模拟研究
4
作者 荣建 《建筑施工》 2021年第11期2428-2432,共5页
针对软土地层地基变形可能引发大面积混凝土结构附加应力场及导致混凝土结构断裂损伤的问题,通过建立符合工程特性的数值模型,模拟典型地基变形形态,系统研究混凝土结构全寿命周期中地基差异沉降变形引起结构应力状态变化、裂缝形成与... 针对软土地层地基变形可能引发大面积混凝土结构附加应力场及导致混凝土结构断裂损伤的问题,通过建立符合工程特性的数值模型,模拟典型地基变形形态,系统研究混凝土结构全寿命周期中地基差异沉降变形引起结构应力状态变化、裂缝形成与演化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地基变形将导致混凝土结构形成显著的附加应力场,其分布与地基变形特征参数密切相关且受变形曲率支配,曲率越大应力集中程度越高;结构损伤风险因素主要是拉应力超限引起的局部断裂损伤;混凝土结构断裂损伤的风险区域主要位于截面高度大、刚度突变区域;张拉应力与地基变形曲率半径呈负指数型关系,当地基变形曲率半径小于某一量值,结构局部张拉断裂损伤风险将急剧上升。结果对软土地层大面积混凝土结构工程抗渗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基变形 大面积混凝土结构 附加应力分布状态 断裂损伤:数值模拟分析
下载PDF
负弯矩区附加钢筋对钢-混凝土组合梁性能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天 银加恩 赵天兵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17-122,共6页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梁柱连接中,当柱截面尺寸较大时,便存在梁内钢筋如何与柱的连接问题。结合实际,针对工程中所遇到的负弯矩区钢-混凝土组合梁翼缘板中附加纵筋如何与方钢管混凝土柱连接的问题,通过对采用两种不同附加纵筋连接形式的试...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梁柱连接中,当柱截面尺寸较大时,便存在梁内钢筋如何与柱的连接问题。结合实际,针对工程中所遇到的负弯矩区钢-混凝土组合梁翼缘板中附加纵筋如何与方钢管混凝土柱连接的问题,通过对采用两种不同附加纵筋连接形式的试件进行试验研究,得到翼缘板中不同的附加分布纵筋连接形式对负弯矩区钢-混凝土组合梁受力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钢-混凝土组合梁翼缘板中附加分布纵筋通过套筒与方钢管混凝土柱连接的方式,与将附加分布纵筋设置在柱两侧的方式相比,承载能力相差不大,但混凝土板的受力更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凝土组合梁 负弯矩区 附加分布纵筋连接 静力试验 受力性能
原文传递
堆载作用下层状地基固结半解析解 被引量:1
6
作者 魏焕卫 刘奔奔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8-75,共8页
为研究在黏土砂层交替分布地基条件下间隔分布的黏土层在固结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提出一种新的固结计算模型,并通过数值变换法给出模型中各土层超孔压的半解析解。对理论解答分别进行理论验证、数值验证的基础上,分析部分参数对黏土层固... 为研究在黏土砂层交替分布地基条件下间隔分布的黏土层在固结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提出一种新的固结计算模型,并通过数值变换法给出模型中各土层超孔压的半解析解。对理论解答分别进行理论验证、数值验证的基础上,分析部分参数对黏土层固结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确定黏土层中不排水面位置的前提下,提出的理论计算方法可以有效计算多级加载工况中两相邻不排水面之间的土层超孔压;这种地基条件下,考虑黏土层在固结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对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有重要意义;黏土层固结性状对砂层厚度、砂层渗透系数的敏感性相同;大部分堆载预压工程按一维固结理论进行计算时得到的结果误差偏大。研究结果可为以整体分析的方式研究黏土砂层交替分布地基的固结性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砂层交替分布地基 超静孔压 半解析解 多级加载 附加应力分布
原文传递
基于应变软化的隧道锚渐进破坏过程探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东英 汤华 +2 位作者 尹小涛 邓琴 周万春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3448-3459,共12页
隧道锚的破坏模式可以揭示其承载力的组成和阶段特征,隧道锚渐进破坏过程及其最终破坏形态的研究是隧道锚领域的基本科学问题。为探究隧道锚在工程荷载下的渐进破坏过程,弄清该过程中锚岩系统承载特性,首先基于FLAC^3D内置的应变软化本... 隧道锚的破坏模式可以揭示其承载力的组成和阶段特征,隧道锚渐进破坏过程及其最终破坏形态的研究是隧道锚领域的基本科学问题。为探究隧道锚在工程荷载下的渐进破坏过程,弄清该过程中锚岩系统承载特性,首先基于FLAC^3D内置的应变软化本构,并借鉴边坡滑面搜索方法,成功追踪锚岩系统破裂面的产生、扩展过程,确定破裂面的最终形态。进而分析破裂面上岩体参数弱化规律以及附加应力随工程荷载的变化规律,同时也分析附加应力、抗剪力沿锚体轴向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工程荷载下隧道锚的承载特性,所得主要结论如下:(1)隧道锚的破坏具有明显的渐进特征,破坏面多自锚碇底端与围岩接触处启裂,并逐渐向上延伸至周围岩体,直至整体剪出。隧道锚的破坏模式既非沿锚-岩界面剪切破坏,也非圆台形破坏,而是自下而上整体呈下窄上宽的喇叭形。(2)峰值承载力前,附加应力沿锚碇轴向近似呈梯形分布;越靠近锚碇底部,附加应力值越大;(3)伴随着破坏过程,破坏面上强度参数逐步弱化,应力扰动区域内岩体参数也伴随发生不同程度的弱化,(4)隧道锚渐进破坏过程中,隧道锚的承载力也在发生变化,依托工程的初始抗力为2.26×10^6 kN,极限承载力为5.90×10^6 k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隧道锚 渐进破坏 力学参数弱化 附加应力分布 承载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