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黄附子汤证浅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雷巧美 袁行勇 符强 《河南中医》 2024年第2期163-166,共4页
大黄附子汤证症状为胁下偏痛,发热,脉紧弦,病机为阳虚生寒,寒气上逆,方中附子温经祛寒,细辛散寒止痛,大黄破积聚、下逆满,并可制约附子、细辛之温燥,诸药相配,共奏散寒开结,通经止痛之功。该证病位或在脾胃,或在肝肾,其临床表现或为胁... 大黄附子汤证症状为胁下偏痛,发热,脉紧弦,病机为阳虚生寒,寒气上逆,方中附子温经祛寒,细辛散寒止痛,大黄破积聚、下逆满,并可制约附子、细辛之温燥,诸药相配,共奏散寒开结,通经止痛之功。该证病位或在脾胃,或在肝肾,其临床表现或为胁痛、腹痛,或为便难,或为发热,也可能诸症并见,临床应用大黄附子汤不必拘泥于偏痛或满痛,也不应将病位定在“胁下”,只要病机相同即可随证治之。《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全篇条文前后联系,先有腹满病,兼有外感发为厚朴七物汤证,不解则邪盛正虚,进而兼腹满虚、实之证,再不解,邪正相搏,发为寒疝,故该篇所言各证为同一类病证失治误治后病机的各种转化,体现了张仲景整体恒动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附子 胁下偏痛 发热 《金匮要略》 张仲景
下载PDF
杨洪涛教授运用附子组方治疗肾阳虚证经验浅释 被引量:3
2
作者 程新 《中医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总结杨洪涛教授在运用附子组方治疗肾阳虚证方面的经验。方法:结合文献及临床病例观察进行总结。结果:凡见附子证、附子脉、附子舌者,均酌情使用附子,疗效甚佳。结论:杨洪涛教授运用附子组方治疗肾阳虚证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杨洪涛 肾阳虚 附子证 附子 附子
下载PDF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方证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淑丽 《中国社区医师》 2009年第4期19-19,共1页
处方来源汉·张仲景《伤寒论》。药物组成桂枝9g(去皮),甘草6g(炙),生姜9g(切),大枣12枚(擘),附子1枚(炮,去皮,破8片)。功能解肌散风,温经复阳。常规用法上5味,以水700ml,煮取300ml,去滓,温服100ml,服法同桂枝汤(参见第1期第18页)... 处方来源汉·张仲景《伤寒论》。药物组成桂枝9g(去皮),甘草6g(炙),生姜9g(切),大枣12枚(擘),附子1枚(炮,去皮,破8片)。功能解肌散风,温经复阳。常规用法上5味,以水700ml,煮取300ml,去滓,温服100ml,服法同桂枝汤(参见第1期第18页)。桂枝去芍药汤与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仅一药之差,但所治不同。前方证之胸满,乃胸阳痹阻之谓;后方之胸满乃胸中阳气不足所致。故一方缺如,一方配加附子,可见虚实之异也。从病情程度上讲,后证重于前证,意在温经复阳之中解肌散风,忌避重伤其阳。更为具体的症状,除脉微恶寒者外,兼有手足欠温,形气怯懦,气短心悸,舌淡苔白等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去芍药 附子 山萸肉 心阳虚
下载PDF
试析大黄黄连泻心汤证和附子泻心汤证 被引量:5
4
作者 郑亚琳 陈明 《河南中医》 2006年第6期4-5,共2页
关键词 《伤寒论》 大黄黄连泻心汤 附子泻心汤 分析
下载PDF
白术附子汤证之我见 被引量:4
5
作者 章恪 《武汉职工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41-41,44,共2页
关键词 伤寒论 白术附子 中医基础学
下载PDF
桂枝加附子汤证、大青龙汤证案例分析——刘渡舟医案(七)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观涛 《中国民间疗法》 2010年第12期1-1,共1页
关键词 刘渡舟 大青龙汤 附子 案例分析 医案 桂枝 自汗 酸枣仁
下载PDF
试从病因病理、证状、治法、组方特点上区别干姜附子汤证和茯苓四逆汤证
7
《河北中医》 1981年第B12期16-16,共1页
答:干姜附子汤证和茯苓四逆汤证区别如下表:
关键词 附子 病因病理 组方特点 四逆 茯苓 干姜 治法
下载PDF
甘草附子汤证临床新用
8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国社区医师》 2010年第41期14-14,共1页
功用温化寒湿,祛风止痛。方药组成甘草2两(炙),白术2两,附子2枚(炮,去皮,破8片),桂枝4两(去皮)。
关键词 附子 甘草 临床 温化寒湿 祛风止痛 方药组成 去皮
下载PDF
少阴病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体质小议
9
作者 胡明珠 《山西中医》 2004年第S1期62-,共1页
《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纲领,把外感疾病错综复杂的病证及其演变,归纳为六经辨证体系。六经中三阳病证所占篇幅较多,而三阴病较少。在临床诊疗中,亦是三阳病多见,三阴病较少,且三阴病有不少是急重症,基于现有的条件。
关键词 少阴病 麻黄附子细辛汤 六经辨 三阳病 体质
下载PDF
附子用量煎服法——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七 被引量:15
10
作者 孙其新 《中医药通报》 2007年第6期11-16,共6页
针对附子用量煎服法的分歧,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关于附子用量:阳虚用小剂,阳衰用平剂,格阳用平剂,亡阳用中剂,垂死用大剂;关于附子煎服法:附子30~100~200克,加水1500~2000~2500毫升;慢性心衰,文火久煎;垂死心衰,开水急煎... 针对附子用量煎服法的分歧,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关于附子用量:阳虚用小剂,阳衰用平剂,格阳用平剂,亡阳用中剂,垂死用大剂;关于附子煎服法:附子30~100~200克,加水1500~2000~2500毫升;慢性心衰,文火久煎;垂死心衰,开水急煎;关于附子"去麻":治垂死心衰不去麻,治类风湿亦不去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证 阳虚 阳衰 格阳 亡阳 用量 煎服法 李可 医案
下载PDF
附子 被引量:8
11
作者 黄煌 《中国社区医师》 2003年第4期31-33,共3页
关键词 附子 应用 毒性 附子证
下载PDF
真武汤及其辨证 被引量:9
12
作者 梁华龙 《河南中医》 2005年第10期3-5,共3页
82条之真武汤证,为太阳病过汗、损伤阳气,无形之水气凌心;316条之真武汤证,则是病程较长,阳气久虚,水饮停滞。该方不仅能够通利表里上下、上中下三焦之水,又能温补三焦、表里之阳气。方中芍药能够利血脉、泄孙络、通泄筋脉肌肉中的水气... 82条之真武汤证,为太阳病过汗、损伤阳气,无形之水气凌心;316条之真武汤证,则是病程较长,阳气久虚,水饮停滞。该方不仅能够通利表里上下、上中下三焦之水,又能温补三焦、表里之阳气。方中芍药能够利血脉、泄孙络、通泄筋脉肌肉中的水气。真武汤证水气内停兼阳虚,故以附子生姜配白术二苓,既利水化气,又温扶肾阳;而猪苓汤证是水热内停而兼阴虚,故除以滑石泽泻配二苓清热利水外,且加阿胶入肾滋阴。前者温阳化气行水以治水停兼寒,后者育阴清热利水以治水停兼热。而附子汤证与真武汤证比较,虽同属阳虚有寒,水湿泛滥,但一为有形之寒水,泛滥于三焦表里上下;一为无形之湿气,弥漫于筋肉骨节之间。二者皆有身体疼痛,但真武汤证偏于四肢沉重,附子汤证偏于筋骨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武汤 真武汤 猪苓汤 附子
下载PDF
从六经九分法看热痞证
13
作者 侯养彪 林寓淞 李冰 《中医药导报》 2017年第7期17-19,共3页
热痞证在教材中归入太阳病变证,有大黄黄连泻心汤证和附子泻心汤证。通过对症状和方药的分析,认为大黄黄连泻心汤证属阳明病,附子泻心汤证属厥阴病。只有在六经辨证的大框架下,两证才能得到正确认识和充分运用。
关键词 热痞 大黄黄连泻心汤 附子泻心汤
下载PDF
由《伤寒论》的临床应用浅谈中医学辩证论治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明 《临床医药实践》 2010年第9X期1290-1291,共2页
辩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辩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等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辩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证候的过程。论治,是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 辩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辩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等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辩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证候的过程。论治,是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辩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治 伤寒论 邪正 临床应用 六经病 面色晦暗 少阴病 附子 畏寒肢冷 水煎
下载PDF
外感发热的中医治疗 被引量:29
15
作者 朱丹 吕文良 《吉林中医药》 2012年第1期104-107,共4页
外感发热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营卫失和,脏腑阴阳失调,出现病理性体温升高的一类外感病证。祖国医学对外感发热认识由来已久,近年来中医治疗涉及八纲、病因、卫气营血、三焦合脏腑、六经合三焦合卫气营血等辨证方法,以... 外感发热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营卫失和,脏腑阴阳失调,出现病理性体温升高的一类外感病证。祖国医学对外感发热认识由来已久,近年来中医治疗涉及八纲、病因、卫气营血、三焦合脏腑、六经合三焦合卫气营血等辨证方法,以及经方随证加减、医家经验总结、中成药临床观察、自拟方、针灸刮痧等多方面治疗,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然而目前尚无规范的中医辨证体系和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这将不利于临床的应用和观察,应对其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感发热 小柴胡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 三仁汤
下载PDF
《伤寒论》少阴病中的权变治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曾子芸 陈明 《吉林中医药》 2014年第3期311-313,共3页
《伤寒论》少阴病中的权变治法,少阴病本多禁汗、禁下,但疾病的发展过程无常、变化多端,然又有301、302条使用可汗法,320条使用可下法,及318条阳郁至厥证。对少阴病脉证并治篇中之麻黄细辛附子汤证、麻黄附子甘草汤证、大承气汤证、四... 《伤寒论》少阴病中的权变治法,少阴病本多禁汗、禁下,但疾病的发展过程无常、变化多端,然又有301、302条使用可汗法,320条使用可下法,及318条阳郁至厥证。对少阴病脉证并治篇中之麻黄细辛附子汤证、麻黄附子甘草汤证、大承气汤证、四逆散证等四大证之疾病发展过程、机理、方药组成进行详细的探讨少阴病常法中言其变之权变治法,亦在说明"辨证论治"为中医学最高之精神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少阴病 权变治法 麻黄细辛附子 麻黄附子甘草汤 大承气汤 四逆散 汗法 下法
下载PDF
《伤寒论》少阴病篇评述(2) 被引量:4
17
作者 顾武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4,共4页
附子汤证的两条经文各有重点 ,同样是一方多证 ;黄连阿胶汤证的病机是阴虚热盛 ;少阴病篇中吴茱萸汤证、四逆散证是与少阴病四逆汤证进行类证鉴别 。
关键词 伤寒论 少阴病篇 附子
下载PDF
经方在艾滋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宏新 孙义 +3 位作者 潘其胜 王丽萍 黄继忠 徐茗圆 《中医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699-700,共2页
艾滋病病情复杂、其发病机制多元,病理变化复杂,呈现多脏器、多系统的损害。不可能仅用一证来解释,也不可能用一方来治疗。应用经方治疗艾滋病,应突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及化裁变通,经方在缓解患者症状、纠正合并症等方面有殊效。
关键词 艾滋病 经方 葛根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 真武汤 甘草泻心汤 柴胡龙骨牡蛎汤 消瘤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