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纯粹美与附庸美
1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纯粹 无标题音乐 欣赏者 古典戏曲 的信息 附庸美 古典艺术 艺术领域 艺术史 感受力
下载PDF
康德美学中附庸美的中介作用
2
作者 蔡艳山 《前沿》 2012年第20期43-45,共3页
在康德的美学思想中,有两个看似矛盾的观点,一个是"美是对象的合目的性的形式",另一个是"美是道德的象征"。康德认识到审美判断的二律背反现象,他设置了"附庸美"这个中介,较好地沟通了这两个美学观点。
关键词 康德 自由 附庸美 判断力 道德
原文传递
尘世之美与天国之美——论康德美学的两套思想体系 被引量:1
3
作者 唐桃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2年第7期21-23,共3页
人们说《判断力批判》充满“二律背反”,人们又说康德时常自相矛盾。也许他们是对的,也许他们只是误读了康德:如果他们以为自由美可以发见于尘世,如果他们认为“美的理想”等于“美之大者”,如果他们以为康德美学的核心是“美在形式”。
关键词 自由 附庸美 学思想 康德 思想体系
下载PDF
康德美学的审美救赎之途 被引量:3
4
作者 徐蔚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7年第8期68-70,80,共4页
韦伯认为世俗化是信仰消解的内驱力。当下,质感的、非理性的审美世俗化倾向使"审美的乌托邦"濒临危机,在宗教伦理没落的地方,人类的精神当归属何处?康德说:"我们的时代是真正的批判的时代,一切事物都必须接受批判。"... 韦伯认为世俗化是信仰消解的内驱力。当下,质感的、非理性的审美世俗化倾向使"审美的乌托邦"濒临危机,在宗教伦理没落的地方,人类的精神当归属何处?康德说:"我们的时代是真正的批判的时代,一切事物都必须接受批判。"那么,我们对时代是否也应该进行反思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救赎 附庸美 自由
下载PDF
评金学智《中国书法美学》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鍾陵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88-190,共3页
评金学智《中国书法美学》王鍾陵虽然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书法写作实践和书法鉴赏传统以及丰富的书法理论资料,但是在一个新时代中建构书法美学体系,并不是对这些资料加以归类和简单的分析便可以做到的。我们所处的当前这个社会一文化... 评金学智《中国书法美学》王鍾陵虽然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书法写作实践和书法鉴赏传统以及丰富的书法理论资料,但是在一个新时代中建构书法美学体系,并不是对这些资料加以归类和简单的分析便可以做到的。我们所处的当前这个社会一文化的转型时代,要求也提供了研究者们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书法艺术 中国书法 表情 情趣 附庸美 多角度 艺术符号 造型 书画同源
下载PDF
审美经验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判断力批判》学习札记 被引量:1
6
作者 辛潮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6期43-47,共5页
在德国古典美学中,黑格尔和康德代表两种倾向。但在一个很长时期里,我们比较熟悉的是黑格尔,他对审美观念历史发展的富于逻辑性的描述,他对理性精神的强调,往往使我们感到亲切。而对康德的美学思想,由于它重个体,重感情,是以审美的心理... 在德国古典美学中,黑格尔和康德代表两种倾向。但在一个很长时期里,我们比较熟悉的是黑格尔,他对审美观念历史发展的富于逻辑性的描述,他对理性精神的强调,往往使我们感到亲切。而对康德的美学思想,由于它重个体,重感情,是以审美的心理结构探讨为主,相对说来则隔膜多了。这显然不是一种健全的美学研究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 目的性 康德 判断力 学思想 黑格尔 实践理性 附庸美 概念 德国古典
下载PDF
浅谈对康德“美在形式”说的误读——从康德批判鉴赏判断力的内在逻辑说起
7
作者 朱鹏飞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96-98,共3页
康德批判鉴赏判断力的逻辑思路是:第一,鉴赏判断的性质(四契机说);第二,进行鉴赏判断的依据(审美的规范观念和理性观念);第三,判定鉴赏水平高低的标准(对美是否有智性以及经验的兴趣);第四,提高鉴赏能力的途径(道义诸观念的演进和道德... 康德批判鉴赏判断力的逻辑思路是:第一,鉴赏判断的性质(四契机说);第二,进行鉴赏判断的依据(审美的规范观念和理性观念);第三,判定鉴赏水平高低的标准(对美是否有智性以及经验的兴趣);第四,提高鉴赏能力的途径(道义诸观念的演进和道德情感的培养)。“质料”并不等同于“内容”,因此康德所谓的“美不关涉质料”(即我们常说的“美在形式”)并非“美不在内容”,所以“美在形式”与“美是道德的象征”不存在根本性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粹 附庸美 在形式” 康德 批判鉴赏判断力 学思想 德国
下载PDF
毛泽东的美学思想及其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罗中起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2期6-10,35,共6页
毛泽东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同时又是卓越的诗人和书法家。他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历史实践中,一直关心着革命文艺事业的发展,不仅为党领导文艺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方针、政策,而且对美与艺术作... 毛泽东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同时又是卓越的诗人和书法家。他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历史实践中,一直关心着革命文艺事业的发展,不仅为党领导文艺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方针、政策,而且对美与艺术作出了系统的具有开创意义的理论阐述,尤其是他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事实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 历史实践 的本质 关于 接受主体 附庸美 接受问题 开创意义 根本法则
下载PDF
康德论美的鉴赏与创造的主体性
9
作者 张瑜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13-17,共5页
一、“美的理想”——审美的主体性 问题缘起于著名的“没有目的的合目的性”或“主观合目的性形式”的康德命题。 康德认为在审美判断中,主体在知觉对象时,表象中并不唤醒一个明确的目的概念,即不具有目的性,这表象不是自觉有意识的表... 一、“美的理想”——审美的主体性 问题缘起于著名的“没有目的的合目的性”或“主观合目的性形式”的康德命题。 康德认为在审美判断中,主体在知觉对象时,表象中并不唤醒一个明确的目的概念,即不具有目的性,这表象不是自觉有意识的表象,而是油然而生的对象形式表象;但审美的对象形式又恰好唤起审美主体知觉中想象力与知解力的协调活动,对象形式恰好符合主体知觉中协调活动的目的图式,这不能不说似乎具有某种目的性。围绕这个命题,康德认为,审美判断与对象关系的规定根据在于,既不是逻辑认识,也不是道德体验,而是对象的形式感被主体觉知为某种愉悦的情绪,由此构成了审美判断。所以,审美判断不涉及概念,当然也没有主观或客观的目的性。如果审美判断受到一定概念制约,这个判断就不是纯粹的审美判断了。正是基于这种分析,康德提出了“自由美”和“附庸美”的重要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断 康德 主体性 主体知觉 协调活动 附庸美 道德体验 知觉对象 自由 知解力
下载PDF
谈康德美学由非理性向理性过渡
10
作者 刘云祯 《三明学院学报》 1996年第S2期37-39,共3页
康德美学有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非理性主义倾向,亦有重道德内容胜于形式的理性主义倾向。本文意在说明,这一矛盾现象恰恰显示了康德美学发展的轨迹。
关键词 康德 非理性 判断 附庸美 理性观念 自由 道德观念 纯粹 鉴赏判断 艺术
下载PDF
论王国维《红楼梦研究》的美学思想
11
作者 陶泓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1999年第6期55-61,共7页
关键词 王国维 《红楼梦研究》 康德 艺术 生活之欲 学思想 “有我之境” 悲观主义 形态论 附庸美
下载PDF
早期书法管见
12
作者 陆志国 《文教资料》 2005年第4期107-108,共2页
关键词 附庸美 自由 书法
下载PDF
审美判断之二律背反——康德美学方法论之我见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宪章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87-94,共8页
康德美学是个充满矛盾的整体,“二律背反”贯穿并牵制着这一整体。它是康德阐释审美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逻辑支点。“美的判断”和“崇高的判断”是康德运用“二律背反”对审美判断力的总体设定,表现为形式和无形式、感性和超感性、有限... 康德美学是个充满矛盾的整体,“二律背反”贯穿并牵制着这一整体。它是康德阐释审美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逻辑支点。“美的判断”和“崇高的判断”是康德运用“二律背反”对审美判断力的总体设定,表现为形式和无形式、感性和超感性、有限和无限的区别和对峙。另一方面,康德美学作为一个过程,驱动美向崇高转变的逻辑支点则是他关于“纯粹美”和“附庸美”的先验假定,这是康德美学动态层面上的“二律背反”。康德运用“二律背反”揭示了审美活动最深刻的、最重要的内在矛盾,这是康德美学方法论的根源,也是康德美学的主要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断力 合目的性 康德 “二律背反” 附庸美 学方法论 先验形式 纯粹 纯粹性 活动
原文传递
契机与偏爱——音乐的审美价值论
14
作者 李成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X期40-41,共2页
1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把人的认识能力的自由协调活动称之为'鉴赏力',德语Geschmack,有口味、趣味之意,并包含四个'契机'(Moment)。所谓'契机',即瞬间直接的感觉。第一个'契机',指鉴赏活动引起的快... 1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把人的认识能力的自由协调活动称之为'鉴赏力',德语Geschmack,有口味、趣味之意,并包含四个'契机'(Moment)。所谓'契机',即瞬间直接的感觉。第一个'契机',指鉴赏活动引起的快感,是一种无利害关系的自由愉快,摆脱了利益、善恶和道德的考虑,不受现实约束,自由发挥。在这点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断力批判》 感性愉快 综合判断 感观 活动 判断 合目的性 自由 实在性 附庸美
原文传递
康德伦理美学的主体思想
15
作者 程惠莲 《道德与文明》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2-35,共4页
康德伦理美学的主体思想程惠莲把伦理学与美学联系起来并在善与美的结合中突出人的主体性思想,是康德伦理美学的显著特征,也是康德主体性批判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康德在他的主要美学著作《判断力批判》中对此作了具体阐明。奠定... 康德伦理美学的主体思想程惠莲把伦理学与美学联系起来并在善与美的结合中突出人的主体性思想,是康德伦理美学的显著特征,也是康德主体性批判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康德在他的主要美学著作《判断力批判》中对此作了具体阐明。奠定在理性二元对峙基础上的康德美学大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 主体 康德 附庸美 的理想 主体性思想 自然向人生成 自由 合目的性 理想境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