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沙马尾藻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sp.SYPUF41304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
1
作者 齐鑫 陈伟豪 +3 位作者 林秀萍 肖姣 王俊锋 刘永宏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82-187,共6页
目的对西沙马尾藻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sp.SYPUF41304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中压反相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对马尾藻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sp.SYPUF41304的液体发酵提取物... 目的对西沙马尾藻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sp.SYPUF41304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中压反相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对马尾藻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sp.SYPUF41304的液体发酵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学方法,结合文献对照,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最终从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经鉴定为吲哚-3-甲醛(1H-indole-3-carboxaldehyde)(1)、吲哚-3-乙酸甲酯(methyl indole-3-acetate)(2)、环(L-脯氨酸-L-缬氨酸)(cyclo-L-prolyl-L-valine)(3)、brevianamide F(4)、asperterreusine A(5)、talaisocoumarin A(6)、3-甲基-6-羟基-8甲氧基-3,4-二氢异香豆素(3-methyl-6-hydroxy-8-methoxy-3,4-dihydroisocoumarin)(7)、3-甲氧基-6,8-二羟基-3-甲基-3,4-二氢异香豆素(3-methoxy-6,8-dihydroxy-3-methyl-3,4-dihydroisocoumarin)(8)、4-hydroxykigelin(9)和de-O-methyldiaporthin(10)。结论化合物按结构类型可分为生物碱和聚酮类等,化合物4~8均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在4 mg·mL^(-1)浓度下,均未显示出抗细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藻 附生真菌 Aspergillus sp. 次级代谢产物 结构鉴定
下载PDF
西沙海绵来源共附生真菌Penicillium sclerotiorum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2
作者 李晓蕾 杨亚楠 +1 位作者 唐旭利 李国强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8-102,共5页
本文对1株西沙群岛来源土黄孔海绵共附生真菌Penicillium sclerotiorum进行了次级代谢产物研究。利用硅胶柱层析、薄层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中压制备液相色谱(MP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分离手段对菌株发酵提取物进行分离... 本文对1株西沙群岛来源土黄孔海绵共附生真菌Penicillium sclerotiorum进行了次级代谢产物研究。利用硅胶柱层析、薄层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中压制备液相色谱(MP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分离手段对菌株发酵提取物进行分离和纯化。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共分离出1个新的甾醇(1)、1个新的苯衍生物(4)和4个已知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NMR)、质谱(MS)、文献数据比较并结合生物合成途径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平面结构和绝对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群岛 海绵共附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甾醇类化合物 细胞毒活性
下载PDF
海绵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sp.SYPUF29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和鉴定
3
作者 于英姝 林秀萍 +1 位作者 肖姣 刘永宏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73-78,共6页
目的研究海绵共附生曲霉属真菌(Aspergillus sp.SYPUF29)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HPLC等多种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胸腺嘧啶... 目的研究海绵共附生曲霉属真菌(Aspergillus sp.SYPUF29)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HPLC等多种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胸腺嘧啶(1)、环(亮氨酸-甘氨酸)(2)、JBIR-74(3)、JBIR-75(4)、3β,15α-dihydroxyl-(22E,24R)-ergosta-5,8(14),22-trien-7-one(5)、α-spinasterol(6)、(22E,24R)-ergosta-7,22-diene-3β,5α,6β-triol(7)、(22E,24R)-ergosta-7,22-diene-3β,5α,6β,9α-tetraol(8)、cellobiosylsterol(9)。结论化合物5,6,9为首次从曲霉属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共附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结构鉴定
下载PDF
石珊瑚共附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抗炎活性及化学多样性研究
4
作者 廖清楠 周龙建 +5 位作者 杨志友 冯昀铠 黄谊君 胡雪琼 张翼 刘亚月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61-275,共15页
以石珊瑚共附生真菌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培养条件对其次级代谢产物抗炎活性和化学多样性的影响。基于OSMAC(one stain many compounds)策略,分别选用马铃薯葡萄糖水(potato dextrose broth,PDB)和糙米培养基,并设置3种盐度(0.3%、3.0%和... 以石珊瑚共附生真菌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培养条件对其次级代谢产物抗炎活性和化学多样性的影响。基于OSMAC(one stain many compounds)策略,分别选用马铃薯葡萄糖水(potato dextrose broth,PDB)和糙米培养基,并设置3种盐度(0.3%、3.0%和10.0%),对31株石珊瑚来源共附生真菌进行小规模发酵培养。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为炎症模型,从中筛选出具有抗炎活性的菌株;并通过薄层色谱法(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指纹图谱、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以及基于特征的分子网络(feature-based molecular networking,FBMN)等技术手段进一步分析抗炎活性菌株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多样性。结果表明,5株菌株在糙米培养基条件下表现出显著的抗炎活性,对LPS诱导的BV-2细胞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释放显示中等或强的抑制活性,且呈现显著的浓度剂量依赖性。而菌株C3-9粗提物在10和20μg/mL的低浓度条件下也表现出了显著的抑制NO产生的作用,进一步的TLC和FBMN分析显示菌株C3-9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含有丰富的抗炎活性化合物,且具有高度的多样性。石珊瑚共附生真菌C3-9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和多样性,为后续抗炎活性化合物的发现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珊瑚 附生真菌 OSMAC 抗炎活性 化学多样性
下载PDF
尖海龙共附生真菌Talaromyces amestolkiae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5
作者 雷力荣 金梦莹 +1 位作者 郭大乐 邓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994-3999,共6页
目的研究尖海龙共附生真菌Talaromyces amestolkiae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Talaromyces amestolkiae发酵物的甲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dex-LH-20、TLC、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 目的研究尖海龙共附生真菌Talaromyces amestolkiae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Talaromyces amestolkiae发酵物的甲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dex-LH-20、TLC、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bis(1,1-dimethylethyl)benzeneethanol(1)、aspergillumarins A(2)、peniciisocoumarins H(3)、2-(2-hydroxypropyl)-5-methyl-7-hydroxychromone(4)、6-demethylvermistatin(5)、penicimarin B(6)、penicimarin C(7)、8-hydroxy-6-methoxy-3-methylisocoumarin(8)、polygonolide(9)、灵芝嘌呤(10)。结论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3~5、8~10为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海龙 附生真菌 Talaromyces amestolkiae 次生代谢产物 分离鉴定
下载PDF
海绵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giganteus MA 46-5吲哚喹唑啉类生物碱成分
6
作者 周逢国 蒋伟欣 +5 位作者 卢欢 陈乐怡 林昕历 何璐萍 何细新 张翠仙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3-92,共10页
对1株富产吲哚喹唑啉类生物碱(IQAs)的海绵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giganteus MA 46-5的IQAs类成分进行了研究。根据IQAs的结构特征,在TLC、LC-MS和GNPS(global natural products social molecular networking)技术的共同指导下,从大米... 对1株富产吲哚喹唑啉类生物碱(IQAs)的海绵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giganteus MA 46-5的IQAs类成分进行了研究。根据IQAs的结构特征,在TLC、LC-MS和GNPS(global natural products social molecular networking)技术的共同指导下,从大米培养基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0个IQAs类生物碱。通过NMR、HR-ESI-MS、OR和CD等方法并结合文献比对鉴定其分别为:tryptoquivaline(1)、nortryptoquivaline(2)、deoxytryptoquivaline(3)、deoxynortryptoquivaline(4)、aspertoryadin C(5)、aspertoryadin G(6)、quinadoline A(7)、fiscalin E (8)、quinadoline B(9)和prelapatin B(10)。8和10为首次从Aspergillus属中得到,2、4~7为首次从Aspergillus giganteus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共附生真菌 Aspergillus giganteus MA 46-5 吲哚喹唑啉类生物碱
下载PDF
隐板裸刺蛇尾共附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7
作者 罗志宏 钟雯雯 +4 位作者 刘昕明 高程海 夏辰曦 陈显强 刘永宏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5-493,共9页
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蛇尾共附生微生物资源,本研究对隐板裸刺蛇尾(Gymnolophus obscura)可培养共附生真菌及其代谢产物抑菌活性进行研究。实验采用3种培养基分离隐板裸刺蛇尾共附生真菌,通过Blast分析ITS rDNA基因序列鉴定真菌,并运用96... 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蛇尾共附生微生物资源,本研究对隐板裸刺蛇尾(Gymnolophus obscura)可培养共附生真菌及其代谢产物抑菌活性进行研究。实验采用3种培养基分离隐板裸刺蛇尾共附生真菌,通过Blast分析ITS rDNA基因序列鉴定真菌,并运用96孔板法评估真菌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实验结果发现,从隐板裸刺蛇尾分离的共附生真菌有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真菌7株和肉座菌目(Hypocreales)真菌4株。两株真菌(GXIMD02021和GXIMD02022)与已报道菌株的ITS rDNA序列相似度小于97%,是潜在新菌种,占已鉴定菌株数量的18.2%。所有共附生真菌代谢产物对至少一种指示菌有抑制活性。除GXIMD02019、GXIMD02020、GXIMD02022和GXIMD02023外,其他菌株代谢产物均抑制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4株菌株(GXIMD02018、GXIMD02020、GXIMD02021和GXIMD02022)代谢产物抑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3株菌株(GXIMD02021、GXIMD02022和GXIMD02024)代谢产物抑制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 aeruginosa);9株菌株(GXIMD02017和GXIMD02021除外)代谢产物抑制Actinomyces viscosus。本研究表明隐板裸刺蛇尾共附生真菌中潜在新菌占比较高,丰富了棘皮动物共附生真菌的多样性,为隐板裸刺蛇尾共附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提供了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生真菌 隐板裸刺蛇尾 抑菌活性 微生物 棘皮动物
下载PDF
青檀叶片内生和附生真菌组成及生态分布 被引量:16
8
作者 柴新义 柴钢青 +2 位作者 向玉勇 张微微 殷培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5163-5172,共10页
对我国古老特有植物青檀叶片进行内生和附生真菌的研究,以了解青檀叶片内生和附生真菌的组成特点和探讨内生和附生真菌菌群之间的可能联系,为研究真菌资源多样性、植物附生和内生真菌的相互演化关系及真菌与宿主植物协同进化等提供有益... 对我国古老特有植物青檀叶片进行内生和附生真菌的研究,以了解青檀叶片内生和附生真菌的组成特点和探讨内生和附生真菌菌群之间的可能联系,为研究真菌资源多样性、植物附生和内生真菌的相互演化关系及真菌与宿主植物协同进化等提供有益参考资料。研究结果表明,从健康的青檀叶片获得可培养内生真菌839株,附生真菌1857株,共计2696株,鉴定其分属于4目,5科,43属。在目的分类水平上,内生和附生真菌均以丛梗孢目Moniliales为优势菌群,分别占90.23%和92.51%;在科的水平上,内生真菌以暗梗孢科Dematiaceae和丛梗孢科Moniliaceae为优势菌群,分别占47.56%和42.67%,附生真菌以丛梗孢科Moniliaceae和暗梗孢科Dematiaceae为优势菌群,分别占67.04%和25.47%;在属的水平上,内生真菌以黑团孢属Periconia和青霉属Penicillium为优势菌群,分别占31.47%和10.73%,附生真菌以小球霉属Glomerularia、膝葡孢属Gonatobotrys和青霉属Penicillium为优势菌群,分别占20.03%、13.95%和12.22%。青檀叶片内生真菌和附生真菌均存在的菌群数量达到23个属,占53.49%。内生真菌特有的属有6个,共分离19株,占0.70%,附生真菌特有的属有14个,共分离120株,占4.45%。内生真菌的Shannon-Wiener index(H')多样性指数(2.44)和Margalef index(R)丰富度指数(2.88)分别小于附生真菌ShannonWiener index(H')多样性指数(2.57)和Margalef index(R)丰富度指数(3.32),但两者的Evenness index(E)均匀度指数几乎相等。青檀叶片内生和附生真菌菌群组成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相似性系数达0.70。通过Fisher's exact test分析表明青檀叶片内生和附生真菌菌群组成无明显差异(P=0.0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檀叶片 内生真菌 附生真菌 多样性指数 相似性系数
下载PDF
一株海绵共附生真菌Pleosporaceae sp.中甾体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 被引量:11
9
作者 赵琨 孙雪萍 +5 位作者 韩磊 郑彩娟 陈敏 邵长伦 佘志刚 王长云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1-85,共5页
在生物活性测定指导下,综合运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以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从南海海绵Xestospongiatestudinaria来源的一株共附生真菌Pleosporaceae sp.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5个甾体类化物,通过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 在生物活性测定指导下,综合运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以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从南海海绵Xestospongiatestudinaria来源的一株共附生真菌Pleosporaceae sp.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5个甾体类化物,通过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22E,24R)-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1),(22E,24R)-5α,8α-epidioxy-ergosta-6,9,22-trien-3β-ol(2),(22E)-ergosta-5,7,22-trien-3β-ol(3),ergosta-6α-hydroxy-4,22-dien-3-one(4),(22E)-5α-cholesta-7,22-diene-3β,5α,6β-triol(5)。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Pleosporaceae属真菌中分离获得。化合物1,4和5具有较强的卤虫Ar-temia salina致死活性,化合物1还显示强的抗藤壶Balanus amphitrite附着活性,其EC50为0.85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共附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甾体 生物活性
下载PDF
大连海区潮间带海藻附生真菌的抗微生物活性 被引量:10
10
作者 马悦欣 孙田 +2 位作者 王海燕 王岩 朱莹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9,共4页
于2002、2003年从大连黑石礁海区潮间带采到的鼠尾藻Sargassumthunbergii、礁膜Monos tromasp 、石莼Ulualactuca等10种海藻表面分离得到99株真菌,用7种细菌和3种真菌作指示菌,对分离菌株进行抗菌活性检测,获得拮抗真菌31株,占总测试菌... 于2002、2003年从大连黑石礁海区潮间带采到的鼠尾藻Sargassumthunbergii、礁膜Monos tromasp 、石莼Ulualactuca等10种海藻表面分离得到99株真菌,用7种细菌和3种真菌作指示菌,对分离菌株进行抗菌活性检测,获得拮抗真菌31株,占总测试菌株的31 3%。不同时间、不同海藻拮抗真菌的分离比例差异很大。拮抗真菌的抗细菌比例高于抗真菌比例,且对海洋细菌和陆生细菌均有作用,3株拮抗真菌可抑制对虾黑鳃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22株拮抗真菌属于青霉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海区 海藻 附生真菌 抗微生物活性 海洋微生物 拮抗真菌
下载PDF
黄海葵附生真菌Penicillium sp.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被引量:14
11
作者 蒋亭 田黎 +2 位作者 劳彦斌 李军 林文翰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01年第3期40-42,共3页
从黄海葵 [Anthopleura xanthogrammica(Berkly) ]附生真菌 Penicillium sp.的发酵液中首次分离到4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对羟基苯乙醇 ( ) ,(Z) N- [2 - (4-羟基苯基 )乙烯基 ]甲酰胺 ( ) ;(E) N- [2 - (4-羟基苯基 )乙烯基 ]甲酰胺 (... 从黄海葵 [Anthopleura xanthogrammica(Berkly) ]附生真菌 Penicillium sp.的发酵液中首次分离到4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对羟基苯乙醇 ( ) ,(Z) N- [2 - (4-羟基苯基 )乙烯基 ]甲酰胺 ( ) ;(E) N- [2 - (4-羟基苯基 )乙烯基 ]甲酰胺 ( ) ,邻苯二甲酸二异丁基酯 ( ) ,其中化合物 ( )为首次从天然界分离得到。它们的化学结构经理化数据和波谱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ICILLIUM SP (E)N-[2-(4-羟在苯基)乙烯基]甲酰胺 化学成分 黄海葵 附生真菌
下载PDF
徐闻8种珊瑚共附生真菌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被引量:7
12
作者 肖胜蓝 雷晓凌 +5 位作者 徐佳 李翰祥 王力卫 佘志刚 钟敏 林华娟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91-95,共5页
从徐闻珊瑚保护区的8种珊瑚中分离共附生真菌,以获得珊瑚共附生可培养真菌的多样性信息。选用5种培养基,采用平板涂布法培养分离共附生真菌,并进行形态鉴定。8种珊瑚共分离121株真菌,鉴定了其中97株真菌,分属于14个属,青霉属和枝孢霉为... 从徐闻珊瑚保护区的8种珊瑚中分离共附生真菌,以获得珊瑚共附生可培养真菌的多样性信息。选用5种培养基,采用平板涂布法培养分离共附生真菌,并进行形态鉴定。8种珊瑚共分离121株真菌,鉴定了其中97株真菌,分属于14个属,青霉属和枝孢霉为优势种属,其次是曲霉属和木霉属。二异角孔珊瑚上分离出22株,数量最多;盔型珊瑚上分离菌株数量最少仅8株。除优势种属外,不同珊瑚样品上真菌种类分布有较大差异,炭角菌属和葡萄穗霉菌属均来源于盔形珊瑚,镰刀菌属在盔形珊瑚和角孔珊瑚上较为常见,盔形珊瑚样品上还分离出2株散囊菌属,1株节菱孢属,因此盔形珊瑚的种群最为丰富;不同培养基分离真菌的能力不同,淀粉培养基分离的菌株最多占所有分离菌株的30.6%,CDA培养基最少,但种类特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 附生真菌 分离 形态鉴定
下载PDF
海绵共附生真菌Hansfordia sp.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丹奇 吴泽宏 +3 位作者 刘东 裴月湖 林文翰 白皎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42-345,共4页
目的从海绵共附生真菌Hansfordia sp.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得到具有活性的化合物。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色谱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NMR、MS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真菌Hansfordia sp.的固... 目的从海绵共附生真菌Hansfordia sp.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得到具有活性的化合物。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色谱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NMR、MS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真菌Hansfordia sp.的固体发酵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3,6-trihydroxy-8-methylxanthone(1)、4-chloro-1,3,6-trihydroxy-8-methylxanthone(2)、6-hydroxymellein(3)、(R)-4ydroxymellein(4)、3-(2-hydroxypropyl)-8-hydroxy-3,4-dihydroisocoumarin(5)、2,5-dimethyl-7-hydroxychromone(6)、(S)-regiolone(7)和cy-clonerodiol(8)。结论化合物1~8全部为首次从Hansfordia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共附生真菌 Hansfordia SP 次级代谢产物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下载PDF
榄钱两株附生真菌混合培养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峰 胡谷平 +5 位作者 陈忻 袁毅桦 黄美珍 孙恢礼 向文洲 林永成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9-82,共4页
通过混合培养2株附生于南海榄钱的真菌产生了2个抗菌次级代谢产物(A和B),其结构通过完整的波谱数据(主要是2D NMR数据)分别解析为新曲霉酸(A)和曲酸(B)。化合物B的结构进一步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得到证实。当单独培养这2株真菌时未... 通过混合培养2株附生于南海榄钱的真菌产生了2个抗菌次级代谢产物(A和B),其结构通过完整的波谱数据(主要是2D NMR数据)分别解析为新曲霉酸(A)和曲酸(B)。化合物B的结构进一步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得到证实。当单独培养这2株真菌时未能得到化合物A。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混合培养技术有助于从海洋微生物中发现更多独特的天然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钱 附生真菌 混合培养 代谢产物 晶体结构
下载PDF
基于NRPS基因筛选与鉴定葡萄附生真菌 被引量:2
15
作者 吕曼 杨柯 +2 位作者 王傲 史雅凝 辛志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29-235,240,共8页
以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etase,NRPS)基因为筛选靶点,从葡萄中筛选出含有NRPS基因的附生真菌,以期发现具有抗菌作用的环肽类化合物。采用平板划线技术、斜面分离纯化技术分离葡萄附生真菌,从中筛选出一株含有N... 以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etase,NRPS)基因为筛选靶点,从葡萄中筛选出含有NRPS基因的附生真菌,以期发现具有抗菌作用的环肽类化合物。采用平板划线技术、斜面分离纯化技术分离葡萄附生真菌,从中筛选出一株含有NRPS基因的附生真菌(编号PTLM-1)。在此基础上,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合形态学方法,将该菌株鉴定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经过NRPS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发现该菌株有产生抗菌环肽类化合物——环孢菌素的潜力。通过对该菌的发酵产物进行电喷雾质谱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该预测结果。该研究为定向筛选产生环肽类化合物的菌株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附生真菌 18S RDNA ITS RDNA 分离鉴定 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
下载PDF
南海软珊瑚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sp.EGF15-0-3苯甲醛类化合物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炳新 韦霞 +2 位作者 肖细姬 张琪 张翠仙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3-69,共7页
本文研究了具有克服肿瘤耐药活性的软珊瑚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sp.EGF 15-0-3苯甲醛类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层析、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层析、Sephadex LH-20层析、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等多种... 本文研究了具有克服肿瘤耐药活性的软珊瑚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sp.EGF 15-0-3苯甲醛类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层析、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层析、Sephadex LH-20层析、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质谱(mass spectrometry,MS)等现代波谱分析及物理常数对照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对苯甲醛部位和单体化合物进行克服肿瘤耐药活性研究。从EGF15-0-3的苯甲醛部位共得到9个苯甲醛类化合物,结构依次为flavoglaucin(1)、tetrahydroauroglaucin(2)、isoaspergin(3)、isotetrahydroauro-glaucin(4)、dihydroauroglaucin(5)、isodihydroauroglaucin(6)、2-(1',5'-heptadienyl)-3,6-dihydroxy-5-(3''-methyl-2''-butenyl)benzaldehyde(7)、auro-glaucin(8)和2-(2',3-epoxy-1'-heptenyl)-6-hydroxy-5-(3''methyl-2''-butenyl)benzaldehyde(9)。体外克服肿瘤耐药活性研究表明,苯甲醛类化合物9具有较强的克服肿瘤耐药活性,可能是由于其结构2位烷基侧链与3羟基形成吡喃环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珊瑚共附生真菌 Aspergillus sp.EGF15-0-3 苯甲醛 克服肿瘤耐药活性
下载PDF
紫菜共附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对坛紫菜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小凯 朱竹君 +1 位作者 杨锐 孙雪 《海洋学研究》 2011年第2期89-99,共11页
采用室内培养法,分别测定了坛紫菜叶状体和丝状体的日生长速率和光合色素质量分数,研究了紫菜共附生真菌——枝孢霉Cladosporiumsp.次生代谢产物的粗提物N5及纯化物DLF3、DLF4对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粗提... 采用室内培养法,分别测定了坛紫菜叶状体和丝状体的日生长速率和光合色素质量分数,研究了紫菜共附生真菌——枝孢霉Cladosporiumsp.次生代谢产物的粗提物N5及纯化物DLF3、DLF4对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粗提物N5在较低质量浓度时,对坛紫菜丝状体和叶状体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其中,粗提物N5质量浓度由1.0×10-8mg/mL提高至1.0×10-6mg/mL时,丝状体日相对生长速率由1.2%升高到18.8%(p<0.01),丝状体藻胆蛋白的相对合成量由2.36×10-3增加到7.32×10-3;当N5质量浓度为1.0×10-8mg/mL时,叶状体日相对生长速率较对照组增加了2.76%(p<0.05),藻胆蛋白相对合成量较对照组增加了14.16×10-3(p<0.01),但随着N5质量浓度的升高,其促进生长的作用明显降低,当N5质量浓度升高至1.0×10-4mg/mL时表现出抑制作用。(2)当纯化物DLF3和DLF4质量浓度在1.0×10-8~1.0×10-4mg/mL时,其对丝状体生长均表现出完全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纯化物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加强。DLF3和DLF4对叶状体生长速率影响均为极显著(p<0.01),起到类似植物生长激素的促进作用,其促进作用随纯化物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减弱,甚至在高质量浓度(1.0×10-4mg/mL)时出现抑制作用。由此认为,粗提物N5和纯化物DLF3、DLF4可能是通过参与坛紫菜的某些代谢过程来影响其生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紫菜 紫菜共附生真菌 次生代谢产物
下载PDF
海百合Comanthina schlegeli共附生真菌Alternaria brassicae 93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永芳 王宏维 +2 位作者 许佳怡 李静 刘岚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5-78,83,共5页
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对采自湛江海百合共附生真菌Alternaria brassicae 93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波谱数据以及与文献数据对照的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从海百合... 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对采自湛江海百合共附生真菌Alternaria brassicae 93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波谱数据以及与文献数据对照的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从海百合共生真菌Alternaria brassicae 93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lavatol(1)、3R,14S-ochratoxin A(2)、3R,14S-ochratoxin B(3)、chaetoquadrin F(4)、ent-cycloechinulin(5)。化合物1,2,3,4,5,均为首次从海洋真菌中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百合 附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下载PDF
海藻共附生真菌活性天然产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曦亮 王健娇 +2 位作者 姜睿 刘永宏 周雪峰 《广西科学》 CAS 2020年第5期462-474,共13页
海藻共附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结构类型多样、骨架新颖、活性丰富,为新型海洋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提供了宝贵的来源。本文以生物活性对海藻共附生真菌来源的天然产物进行分类,从抗菌、抗肿瘤、抗氧化、抗炎、浮游生物抑制等方面,对2006... 海藻共附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结构类型多样、骨架新颖、活性丰富,为新型海洋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提供了宝贵的来源。本文以生物活性对海藻共附生真菌来源的天然产物进行分类,从抗菌、抗肿瘤、抗氧化、抗炎、浮游生物抑制等方面,对2006年以来报道的海藻共附生真菌来源的112个活性天然产物进行概述,为海藻及其共附生微生物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共附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天然产物 生物活性 海洋药物
下载PDF
紫外辐射增强对4个割手密无性系(Saccharum spontaneum L.)叶片附生真菌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永美 湛方栋 +2 位作者 陈海燕 祖艳群 李元 《云南农业科技》 2012年第S1期116-118,共3页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模拟紫外辐射(UV-B,280~310 nm)增强对4个UV-B辐射敏感性不同的割手密无性系叶片附生真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耐性割手密无系性92-11叶片附生真菌数量较少,UV-B辐射增强减少了4个割手密无性系叶片附生真...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模拟紫外辐射(UV-B,280~310 nm)增强对4个UV-B辐射敏感性不同的割手密无性系叶片附生真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耐性割手密无系性92-11叶片附生真菌数量较少,UV-B辐射增强减少了4个割手密无性系叶片附生真菌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辐射 割手密 附生真菌 数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