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体氮质量浓度升高对附着藻生长和元素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谈冰畅 蔡永久 +3 位作者 安苗 谷娇 宁晓雨 李宽意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76-1381,共6页
附着藻是浅水湖泊重要的初级生产者,水体氮磷质量浓度升高会影响附着藻的生物量和元素计量特征,从而改变牧食螺类的食物数量和质量,进而影响牧食螺类生长及其与沉水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了探索氮负荷升高对附着藻生物量和质量的影响,... 附着藻是浅水湖泊重要的初级生产者,水体氮磷质量浓度升高会影响附着藻的生物量和元素计量特征,从而改变牧食螺类的食物数量和质量,进而影响牧食螺类生长及其与沉水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了探索氮负荷升高对附着藻生物量和质量的影响,基于受控实验研究了水体氮质量浓度升高(总氮2、4、6、8和10 mg·L^(-1);总磷各处理组均为0.1 mg·L^(-1))对附着藻生长和元素计量特征的影响。实验前测定湖水氮、磷本底质量浓度,通过添加配置的营养盐溶液(氮为KNO_3,磷为KH_2PO_4),使其达到实验设计的质量浓度。每3天换1次水以控制营养盐质量浓度。在每个玻璃缸中放置5片聚乙烯附着基用于采集附着藻。实验结束时测定附着藻生物量、氮及磷含量,并计算附着藻的生长率。结果表明:随着氮质量浓度升高,附着藻的生物量和生长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氮质量浓度为6 mg·L^(-1)时达到最大值。附着藻氮含量和氮磷比随水体氮质量浓度的升高,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氮含量最大值出现在8 mg·L^(-1)处理组,氮磷比最大值出现在6 mg·L^(-1)组。附着藻氮含量与水体氮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614,P<0.001)。分析认为,附着藻生长率、氮含量及氮磷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水体氮质量浓度升高而增加,当氮质量浓度超过一定范围时,三者反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质量浓度升高 附着藻 生物量 生长率 氮含量 氮磷比
下载PDF
罗非鱼-附着藻-沉水植物相互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玉超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511-2514,共4页
在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沉水植被是决定湖泊清水态或混水态的关键因子。而附着藻对沉水植物强烈的遮阴作用以及对碳源、营养盐等资源强烈的竞争,成为限制沉水植物群落生长和发展的关键因子。罗非鱼作为一种杂食性鱼类,具有牧食附着藻的能... 在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沉水植被是决定湖泊清水态或混水态的关键因子。而附着藻对沉水植物强烈的遮阴作用以及对碳源、营养盐等资源强烈的竞争,成为限制沉水植物群落生长和发展的关键因子。罗非鱼作为一种杂食性鱼类,具有牧食附着藻的能力,其下行效应(top-down effect)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附着藻对沉水植物生长的这种不利影响。因此,作为我国南方水体中的优势种类,适当种群密度的罗非鱼在富营养化浅水湖泊生态修复过程中是可加以利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附着藻的生长和发展,有利于浅水湖泊的生态修复和管理。同时,罗非鱼也具有通过摄食、排泄等活动加速水体氮、磷营养盐再生,牧食浮游动物、沉水植物等不利的一面。因此,在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条件下,需要对罗非鱼-附着藻-沉水植物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生态系统对罗非鱼的响应,这对我国南方浅水富营养化湖泊的生态恢复与管理,尤其是沉水植被的重建与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附着藻 沉水植物
下载PDF
太湖蓝藻碎屑对水质及附着藻和水丝蚓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夏曼莉 于谨磊 +3 位作者 何虎 关保华 陈非洲 刘正文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50-1059,共10页
富营养化是现今各国面临的主要水环境问题,其中蓝藻水华暴发是全球富营养化水体最常见的现象之一.蓝藻水华将产生大量的蓝藻碎屑,其对水质及生物的影响还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向中宇宙系统添加微囊藻碎屑,分析其对水体不同形态营养盐及... 富营养化是现今各国面临的主要水环境问题,其中蓝藻水华暴发是全球富营养化水体最常见的现象之一.蓝藻水华将产生大量的蓝藻碎屑,其对水质及生物的影响还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向中宇宙系统添加微囊藻碎屑,分析其对水体不同形态营养盐及水生生物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囊藻碎屑加入后,水体不同形态的营养盐浓度均在短期内迅速增加,其中水体总氮和总磷平均浓度最高分别达到3.86和0.36 mg/L;浮游植物生物量(用叶绿素a表示)在前9天随营养盐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随后逐渐下降至实验初始水平.此外,附着藻类生物量在微囊藻碎屑加入后呈逐渐下降趋势,这可能与浮游植物快速增殖引起的水体透明度下降有关.微囊藻碎屑加入后,水丝蚓生物量随微囊藻碎屑的分解持续增长,在第20天达到生物量最大值.本研究通过模拟太湖梅梁湾生态系统,探讨微囊藻碎屑对水质及水生生物生物量的影响,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蓝藻水华对水生态系统影响的途径及机理,为富营养化湖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水华 营养盐释放 浮游植物 附着藻 水丝蚓
下载PDF
虾蟹纤毛虫及丝状藻附着综合征防治技术初探
4
作者 肖培弘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0年第1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纤毛虫 丝状 附着 综合症 防治
下载PDF
虾蟹纤毛虫及丝状藻附着综合症防治技术初探
5
作者 肖培弘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甲壳 纤毛虫丝状附着综合症 症状 防治
下载PDF
六种附着性微型藻对皱纹盘鲍稚贝的饵料效果
6
作者 久永 +1 位作者 菊地省吾 陈世杰 《福建水产》 1985年第2期98-99,71,共3页
以四种硅藻,两种绿藻分别投饲壳长8—10毫米的皱纹盘鲍稚贝,在水温20.1℃的条件下,饲育30日后测定其生长速度。 1.摄食菱形藻Nitzschia sp. cf. divergens的稚贝,壳长日平均增长221μ,体重在四个月里增长413%,生长情况最佳;摄食菱形藻N... 以四种硅藻,两种绿藻分别投饲壳长8—10毫米的皱纹盘鲍稚贝,在水温20.1℃的条件下,饲育30日后测定其生长速度。 1.摄食菱形藻Nitzschia sp. cf. divergens的稚贝,壳长日平均增长221μ,体重在四个月里增长413%,生长情况最佳;摄食菱形藻Nitzschia sp. cf. pseudohybrida、舟形藻Navicula sp. cf. ulvacea和舟形藻Navicula sp. cf. britanica的稚贝,壳长日平均增长都为200左右。由此认为以上四种硅藻饵料价值较佳。 2.摄食海水绿枝藻Prasinocladus marinus的稚贝,壳长日平均增长126μ,而摄食扁藻Platymonas sp. 的稚贝生长最差,壳长日平均增长23μ。认为这些绿藻的饵料价值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着性微型 皱纹盘鲍 稚贝 饵料价值 生长速度
下载PDF
虾蟹的虫藻附着综合症及其防治
7
作者 丛宁 成强 +1 位作者 姜增华 臧素绢 《内陆水产》 2001年第11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虾类 蟹类 附着综合症 症状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微囊藻水华期间水体及藻体上细菌的动态 被引量:9
8
作者 朱丽萍 高光 +2 位作者 汤祥明 晁建颖 沈燕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5-400,共6页
通过对水体中及附着在藻类上的细菌数量、代谢活性细菌、Chl.a浓度等的研究,探讨了藻类与细菌之间的代谢耦联关系,结果表明:1)水体中细菌的丰度随着Chl.a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r2=0.466,P<0.05),但其峰值滞后于Chl.a;附在藻体表面上... 通过对水体中及附着在藻类上的细菌数量、代谢活性细菌、Chl.a浓度等的研究,探讨了藻类与细菌之间的代谢耦联关系,结果表明:1)水体中细菌的丰度随着Chl.a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r2=0.466,P<0.05),但其峰值滞后于Chl.a;附在藻体表面上的细菌也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2)水体中代谢活性细菌数量与总细菌数量显著相关(r2=0.678,P<0.05);附着在藻体上的代谢活性细菌虽然总数量低于水体中的代谢活性细菌,但二者之间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2=0.836,P<0.05).3)藻类表面附着细菌的数量取决与藻类的生长状况,附着在藻类体上的代谢活性细菌的比率均高于水体中代谢活性细菌的比率,且在水华盛行期间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水华 细菌丰度 附着细菌 代谢活性细菌
下载PDF
环境因子及生态补水对乌梁素海“黄苔”年际暴发面积的影响(1986-2021年) 被引量:2
9
作者 芦津 杨瑾晟 +6 位作者 罗菊花 张民 阳振 霍轶珍 兰海今 谷孝鸿 史小丽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81-1890,共10页
“黄苔”是丝状绿藻大量增殖并漂浮聚集在水面的一种藻类水华,是乌梁素海面临的重大水环境问题之一。本研究基于文献数据整合和Landsat TM/OLI系列卫星影像反演,追溯了乌梁素海近35年(1986—2021年)的水质变化和“黄苔”暴发历程,通过... “黄苔”是丝状绿藻大量增殖并漂浮聚集在水面的一种藻类水华,是乌梁素海面临的重大水环境问题之一。本研究基于文献数据整合和Landsat TM/OLI系列卫星影像反演,追溯了乌梁素海近35年(1986—2021年)的水质变化和“黄苔”暴发历程,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了乌梁素海“黄苔”暴发的年际影响因子。乌梁素海水体化学需氧量、总氮(TN)、总磷(TP)浓度在年尺度上呈下降趋势,但仍处于富营养状态(TLI(∑)>50)。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乌梁素海“黄苔”暴发面积与TP、TN、氨氮、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出水量、风速、沉水植被面积、入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沉水植被面积和出水量是影响乌梁素海“黄苔”暴发面积的主要因子。生态补水工程的实施增加了乌梁素海出入水量,降低了水体TP、TN浓度,也造成沉水植被退化,使“黄苔”暴发的扩张趋势得以遏制。然而,乌梁素海现有营养条件、基质条件仍适宜附着藻生长和“黄苔”暴发。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气温升高和风力减弱可能会加剧这一现象。建议采取多种措施以防控乌梁素海“黄苔”暴发,如生态补水、外源营养盐管控、沉水植被调控、引水活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苔” 附着藻 乌梁素海 富营养化 生态补水
下载PDF
碧流河水库及其流域河流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媛 赵文 +4 位作者 张家卫 魏杰 蔡志龙 谢在刚 陈慧黠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3期70-74,共5页
为评价碧流河水库污染状况和对未来发展提供指导依据,于2014年8月至2015年5月按季度采样研究碧流河水库及其流域河流理化因子、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结合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为评价碧流河水库污染状况和对未来发展提供指导依据,于2014年8月至2015年5月按季度采样研究碧流河水库及其流域河流理化因子、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结合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共发现浮游植物8门124属310种,其中蓝藻门17属35种,硅藻门26属86种,裸藻门9属20种,绿藻门59属148种,其它分别是甲藻门、金藻门、黄藻门及隐藻门。碧流河流域4个季度优势种种类多,且优势度不高。河流附着藻优势种为硅藻,库区优势种存在季节差异。碧流河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变化在0.28~1.23×107ind./L和1.41~5.50 mg/L之间,从数量上看,浮游植物密度5月最高,8月次之,之后是10月和1月。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较好,群落结构较为稳定。CCA分析表明TP、TN、DO、亚硝酸氮,氨氮与整个库区浮游植物密度、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具有相关性。库区内整体营养状态处于中营养型,并与历史资料进行了比较,表明碧流河近年来水质状况趋于稳定,未有较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流河水库 河流 附着藻 群落结构 典型对应分析
下载PDF
磷的不同动态变化对模拟湖泊生态系统中附草螺类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操瑜 张昭 +3 位作者 尹黎燕 刘帆 常锋毅 李伟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37,共6页
采用试验围隔模拟湖泊富营养化过程,选取磷的不同动态变化,研究其动态输入模式对附草螺类的影响。结果表明,总量相同时,中短期内低频次的磷输入比高频次的磷输入对螺类生物量的影响更显著,而长期条件下高低频次的磷输入对螺类生物量的... 采用试验围隔模拟湖泊富营养化过程,选取磷的不同动态变化,研究其动态输入模式对附草螺类的影响。结果表明,总量相同时,中短期内低频次的磷输入比高频次的磷输入对螺类生物量的影响更显著,而长期条件下高低频次的磷输入对螺类生物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营养的添加显著促进螺类生物量(密度和丰度)的增长。试验系统中附植藻类的生物量与螺类的生物量成显著负相关(P<0.05),沉水植物刺苦草(Vallisneria spinulosa)与螺类(Radix)生物量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表明螺类是螺类-附着藻-沉水植物系统的关键调控因子,而沉水植物可能会因生态系统状态的差异而存在不同的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动态 螺类-附着藻-沉水植物系统 模拟湖泊生态系统
下载PDF
抚仙湖近60年来沉水植物群落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高弋明 殷春雨 +4 位作者 刘霞 赵钰 陈非洲 陈新芳 关保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09-1219,共11页
自1960s以来,抚仙湖沿岸带沉水植物群落发展迅速,而监测频率相对不足.为了解抚仙湖沉水植物群落现状及过去60年内的变化趋势,于2016年7月,对抚仙湖全湖沉水植物进行调查,并结合以往多次调查数据进行趋势分析.本次调查设置了36条样带共4... 自1960s以来,抚仙湖沿岸带沉水植物群落发展迅速,而监测频率相对不足.为了解抚仙湖沉水植物群落现状及过去60年内的变化趋势,于2016年7月,对抚仙湖全湖沉水植物进行调查,并结合以往多次调查数据进行趋势分析.本次调查设置了36条样带共41个样点.在实测数据验证后,使用卫星多光谱相机数据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计算全湖沉水植物分布面积.此外,计算了物种在沿岸带植被区的平均生物量、优势度和群落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抚仙湖沉水植物2016年夏季分布面积为5.14 km^(2),平均生物量(鲜重)密度为9.8 kg/m^(2),最高48.7 kg/m^(2),全湖总现存量(鲜重)5.02×10^(4) t;共采集到沉水植物13种(类),隶属于5科6属.其中,生物量最高的物种是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其次是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和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出现频度最高的物种是穗花狐尾藻,其次是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和篦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物种优势度最大的物种是穗花狐尾藻,其次是金鱼藻和黑藻;抚仙湖各样点沉水植物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介于0.05-1.28之间,全湖平均值为0.75;除轮藻类外,沉水植物群丛的冠层在1.5-4 m之间,其中金鱼藻群丛冠层最高.丝状附着藻大量出现,附着在高大的沉水植物冠层上的生物量远远多于附着在基质上的;丝状附着藻主要附着在群落上层沉水植物100 cm以内的植冠上.在过去的60年来,抚仙湖沉水植物分布面积、全湖总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呈增加的趋势;低矮的草甸型物种如轮藻类、苦草等优势度下降,高大的冠层型沉水植物如穗花狐尾藻、金鱼藻等成为优势种;外来物种伊乐藻在最近几年出现并成为次优势种;丝状附着藻生物量增加.以上结果表明,目前抚仙湖沉水植物群落处于生物量、分布面积和多样性最高的阶段,是维持和保护的关键时期.但相比于国外类似湖泊,抚仙湖沉水植物丰富度一直较低,目前冠层型植物占优势、外来物种快速发展和丝状附着藻增殖的态势,将会引起群落结构不稳定,如果不加以保护和管理,可能会朝着富营养化湖泊的群落结构方向发展,进而对沿岸带水质产生不利影响.除了进一步控制抚仙湖入湖营养负荷外,我们建议对群落上层高大的冠层型沉水植物进行收割,收割深度为100 cm,从而控制冠层型沉水植物以及附着在其上的丝状附着藻,为草甸型沉水植物的发展创造条件,引导抚仙湖沉水植物群落向贫营养化湖泊的群落结构方向发展,但其可行性尚需开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营养深水湖泊 沉水植物 群落结构 外来物种 丝状附着藻 抚仙湖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下载PDF
台湾草虾见常病的防治
13
作者 陈贵善 《渔业致富指南》 2005年第18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台湾草虾 虾外寄生原虫病 附着 虾变红病 黑蝇病 虾体弯曲病
下载PDF
关于锯缘青蟹的人工养殖技术之三:青蟹养成期间的病害防治
14
作者 丁理法 程岩雄 +2 位作者 周友富 陈海伟 李利卫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9-59,55,共2页
关键词 青蟹 养成期病害 纠毛虫丝状附着综合症 蜕壳不遂病 黄斑病 症状 病因 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