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刑法分则条款中客观附随情状的英译探索
1
作者 孔飞燕 滕超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08年第8期109-110,共2页
我国刑法分则规定了特殊犯罪的客观附随情状,即构成犯罪的时间与地点。本文通过研究此类要素的英译实践,旨在说明汉英法律文化对于成文法翻译的重要性。
关键词 客观附随情状 时间 地点 法律文化
下载PDF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司法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邢曼媛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4年第6期56-58,共3页
期待可能性理论已被大陆法系国家认可 ,近年来我国刑法学界对此也予以了极大的关注。有学者主张应将此理论引入我国刑法 ,对此 ,笔者认为在司法适用上应明确以下几点 :( 1)期待可能性理论只能作为行为人的阻却责任事由 ;( 2 )期待可能... 期待可能性理论已被大陆法系国家认可 ,近年来我国刑法学界对此也予以了极大的关注。有学者主张应将此理论引入我国刑法 ,对此 ,笔者认为在司法适用上应明确以下几点 :( 1)期待可能性理论只能作为行为人的阻却责任事由 ;( 2 )期待可能性理论应超法规适用 ;( 3 )无期待可能性而阻却行为人的责任应具备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待可能性 刑法 阻却责任 司法 附随情状
下载PDF
论未必故意与有认识过失之界限——以盖然性说为视角修正容认说
3
作者 马龙 《研究生法学》 2016年第6期172-194,共23页
对于未必故意与有认识过失之界限问题历来存在着重大争议,归纳起来大体有两类观点:其一,去掉意志因素之界定;其二,带有意志因素之界定。行为人为实现其所'欲',而引发了一个事态的因果流程,虽然行为人并不想实现这个流程中的附... 对于未必故意与有认识过失之界限问题历来存在着重大争议,归纳起来大体有两类观点:其一,去掉意志因素之界定;其二,带有意志因素之界定。行为人为实现其所'欲',而引发了一个事态的因果流程,虽然行为人并不想实现这个流程中的附随情状,但毫无疑问这个附随情状的发生完全是由于行为人有意启动这个因果流程导致的,在这个意义上来说行为人确实是故意的。但是因果流程启动之故意和危害结果之故意毕竟还是有所不同的,所以,应当结合行为人认知结果发生之盖然性和有意启动因果流程两个条件,直接推定行为人放任之意欲心态,这样既不会放纵犯罪,也不会过分的苛责行为人。其实,德国刑法理论把故意分为:侧重意欲因素的蓄意(第一级直接故意)与侧重认知因素的直接故意(第二级直接故意)。同样,本文把间接故意分为第一级间接故意与第二级间接故意,其中第二级间接故意就是本文所述的由盖然性认知因素主导的推定的未必故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必故意 有认识过失 盖然性理论 附随情状 意欲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