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上地震数据采集节点设备现状与发展
1
作者 夏波 潘国勇 +1 位作者 任烨 叶青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23年第5期11-13,共3页
文章围绕陆上地震数据采集节点设备的使用情况以及技术操作原则进行灵活分析,逐步探索陆上地震数据采集节点设备的应用方法以及技术操作模式。希望通过本文研究,可以帮助广大工作人员以及技术操作人员明确陆上地震数据采集节点设备的未... 文章围绕陆上地震数据采集节点设备的使用情况以及技术操作原则进行灵活分析,逐步探索陆上地震数据采集节点设备的应用方法以及技术操作模式。希望通过本文研究,可以帮助广大工作人员以及技术操作人员明确陆上地震数据采集节点设备的未来发展方向,正确应用不同类型的陆上地震数据采集节点设备,及时采集路上地震数据,及时将各类数据进行有效汇总与处理,明确不同节点设备的操作方法以及技术操作要求,将多种类型的节点设备操作模式进行有效融合与衔接,融入现代化技术控制模式,逐步提升陆上地震数据采集节点设备应用效率,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陆上地震数据采集节点设备技术应用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上地震数据 节点设备 采集节点 操作模式 操作原则 操作方法 有效融合 应用效率
下载PDF
陆上地震数据多次波压制策略 被引量:6
2
作者 苑益军 张锐锋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37-1243,共7页
在陆上地震勘探中,多次波反射与其他干扰波一样,干扰了有效波反射信号并降低了资料的信噪比。根据陆上地震数据中多次波与一次波所表现的不同特点,提出利用动校正叠加技术和频率-波数(f-k)滤波方法相结合的策略以压制地震数据中的多次... 在陆上地震勘探中,多次波反射与其他干扰波一样,干扰了有效波反射信号并降低了资料的信噪比。根据陆上地震数据中多次波与一次波所表现的不同特点,提出利用动校正叠加技术和频率-波数(f-k)滤波方法相结合的策略以压制地震数据中的多次波。使用一次波速度的动校正叠加技术可以衰减地震数据中的一部分多次波能量;根据叠加剖面确定包含剩余多次波的CMP范围,将f-k滤波方法应用于这些CMP道集上进一步压制多次波。模型试算和实际数据处理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多次波压制策略,不仅能有效地衰减多次波能量,而且在处理过程中可以减少对有效波信号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上地震数据 多次波压制 F-K滤波
下载PDF
陆上地震数据采集系统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罗维炳 《石油仪器》 2002年第1期1-7,60,共7页
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功能本质上应高保真地采集地震数据以解决地质任务。地震数据采集系统正不断地引入微电子和计算机工业发展的高新技术来充实自己。单站单道三分量全无线或无电台、无电缆。
关键词 陆上地震数据采集系统 信噪比 智能化 微机械加速度计 第三代流动通讯 PC机群
下载PDF
陆上多次波识别与压制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宇飞 苑昊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4-110,共7页
陆上多次波与海上多次波均会干扰有效波信号,使地震资料信噪比降低,不同的是海上多次波覆盖了整条地震测线,而陆上地震数据中仅有部分共中心点道集(CMP)受到多次波干扰。根据陆上多次波的特点,分析多次波在速度谱、常速扫描叠加剖面和... 陆上多次波与海上多次波均会干扰有效波信号,使地震资料信噪比降低,不同的是海上多次波覆盖了整条地震测线,而陆上地震数据中仅有部分共中心点道集(CMP)受到多次波干扰。根据陆上多次波的特点,分析多次波在速度谱、常速扫描叠加剖面和动校正道集上所表现的地震特征,利用多次波识别方法,确定地震数据中多次波的分布范围,并在含有多次波的CMP动校正道集上,采用抛物线拉东变换方法压制多次波。模型算例和实际地震数据应用结果表明,抛物线拉东变换方法不仅能压制陆上多次波,而且不伤害一次波反射信号,达到了保真去噪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东变换 多次波衰减 陆上地震数据
下载PDF
基于最优输运原理的陆上单分量资料弹性波全波形反演 被引量:3
5
作者 李青阳 吴国忱 +2 位作者 王玉梅 慎国强 段沛然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60-1073,I0011,I0012,共16页
陆上地震单分量地震数据只包含纵波信息,没有横波信号。声波全波形反演是最常用的利用纵波数据反演地下纵波速度、密度的方法,但忽略了单分量资料的弹性AVO特征和转换纵波的存在。为此,基于弹性介质假设推导了伪压力弹性波方程,该方程... 陆上地震单分量地震数据只包含纵波信息,没有横波信号。声波全波形反演是最常用的利用纵波数据反演地下纵波速度、密度的方法,但忽略了单分量资料的弹性AVO特征和转换纵波的存在。为此,基于弹性介质假设推导了伪压力弹性波方程,该方程数值模拟结果仍为标量波信号,但具备弹性AVO特征和转换纵波信息,能够指示横波速度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利用纵波数据进行弹性参数全波形反演的理论框架。由于全波形反演的高度非线性,准确的初始速度建模尤为重要,引入基于最优输运理论的二次Wasserstein距离(W2范数),在不增加计算量的前提下优化了目标函数的凸性,克服了周期性跳跃导致的局部极值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常规的基于L_(2)范数反演,克服了对初始模型的依赖。应用重采样的Marmousi模型验证了该方法仅用纵波数据反演纵、横波速度的有效性,以及避免周期性跳跃方面的优势。将该方法应用于中国东部M工区的实际地震资料,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上单分量地震数据 伪压力弹性波方程 二次Wasserstein距离 全波形反演 纵横波速度
下载PDF
基于预测滤波的层间多次波衰减方法
6
作者 首皓 孙鲁平 丁玲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1-126,共6页
在地震勘探中由于与反射信号时差小,层间多次波在近偏移距难以完全去除。地震剖面道集上近偏移距多次波的存在增加了反演的多解性,此外多次波在叠加剖面上形成的假反射也增加了解释的误差。提出一种基于预测滤波的层间多次波衰减方法,... 在地震勘探中由于与反射信号时差小,层间多次波在近偏移距难以完全去除。地震剖面道集上近偏移距多次波的存在增加了反演的多解性,此外多次波在叠加剖面上形成的假反射也增加了解释的误差。提出一种基于预测滤波的层间多次波衰减方法,首先通过倾角滤波衰减中远偏移距的多次波,然后将含有残留的层间多次波的道集按照随机顺序排序,最后应用预测滤波方法按照随机干扰去除剩余的层间多次波。经实际数据检验,本方法对近偏移距小时差层间多次波具有良好的衰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上地震数据 层间多次波 预测滤波
下载PDF
全波形反演在缝洞型储层速度建模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7
作者 崔永福 彭更新 +3 位作者 吴国忱 尚帅 郭念民 赵锐锐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713-2725,共13页
速度是地震偏移成像准确与否的关键所在.全波形反演综合利用地震波场运动学和动力学信息,能够得到相比传统速度建模方法更高频的成分.全波形反演的理论比较成熟,但实际应用成功的例子相对较少,特别是对于陆上地震资料.塔里木盆地地震地... 速度是地震偏移成像准确与否的关键所在.全波形反演综合利用地震波场运动学和动力学信息,能够得到相比传统速度建模方法更高频的成分.全波形反演的理论比较成熟,但实际应用成功的例子相对较少,特别是对于陆上地震资料.塔里木盆地地震地质条件复杂,为了实现缝洞型储层的准确成像,本文开展了针对目标靶区的全波形反演精细速度建场研究.采用一种时间域分层多尺度全波形反演流程:首先通过层析成像建立初始速度模型;其次利用折射波反演浅层速度模型;最后利用反射波反演中深层速度模型.偏移成像结果表明基于全波形反演的速度建模技术能有效改善火成岩下伏构造的成像精度,显示了全波形反演在常规陆上采集资料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波形反演 陆上数据 速度建场 缝洞型储层 火成岩
下载PDF
基于节点仪采集数据的质量监控技术研究及应用
8
作者 邹少峰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93-1500,共8页
与传统的有缆采集相比,采用节点仪采集效率高、成本低.为适应陆上地震采集方式从有缆向节点的转变,采集数据现场处理质控技术也需要从炮域向检波点域转变.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节点仪采集数据的共检波点道集的数据高效定量质控技术,... 与传统的有缆采集相比,采用节点仪采集效率高、成本低.为适应陆上地震采集方式从有缆向节点的转变,采集数据现场处理质控技术也需要从炮域向检波点域转变.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节点仪采集数据的共检波点道集的数据高效定量质控技术,首先通过炮道自动匹配精确定位技术,“先查两头、再查中间”等方式,在检波点域检查检波点和数据的完整性.然后通过共检波点道集多属性定量分析技术,对异常干扰、50 Hz工业电统计、低频异常能量统计等各类属性自动统计,质控采集数据的质量.最后,通过共检波点道集的能量、背景干扰等属性统计,对共检波点道集进行分类.本文提出的质控方法在南方复杂山地区全节点采集工区进行了应用,有效缩短了数据回收时间,提高了采集和处理效率,确保节点仪采集数据的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点仪 陆上地震数据 现场前移监控处理 共检波点道集 数据质量
原文传递
与速度无关的重建基准面方法:陆上地震数据处理过程中解决近地表问题的一种新方法
9
作者 PanosG.Keamis 谢力 《国外石油动态》 2002年第20期8-17,共10页
关键词 重建基准面 陆上地震数据 近地表 地震勘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