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阿瓦提陆内前陆盆地 被引量:14
1
作者 田作基 罗志立 +3 位作者 罗蛰潭 彭大钧 于汇津 宋建国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82-286,共5页
阿瓦提前陆盆地位于塔里木盆地西部。新生代柯坪山脉以NE向的沙井子断裂为主滑面,剧烈向SSE方向逆冲,在沙井子断裂SE侧沉积了巨厚的新生界,向SE方向急剧减薄,形成典型的不对称挠曲沉积盆地。这种前陆盆地是大陆板块碰撞形... 阿瓦提前陆盆地位于塔里木盆地西部。新生代柯坪山脉以NE向的沙井子断裂为主滑面,剧烈向SSE方向逆冲,在沙井子断裂SE侧沉积了巨厚的新生界,向SE方向急剧减薄,形成典型的不对称挠曲沉积盆地。这种前陆盆地是大陆板块碰撞形成陆相盆地后,再次发育在造山带前缘的盆地,它发育的大地构造位置、时间以及成因,与周缘前陆盆地和弧后前陆盆地均不相同,可称之为陆内前陆盆地,是第三类前陆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类型 陆内前陆盆地 油气藏
下载PDF
陆缘和陆内前陆盆地主要特征及含油气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金之钧 汤良杰 +1 位作者 杨明慧 王清晨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12,18,共6页
依据前陆盆地的发展演化、剖面结构、层序关系和生储盖组合特点 ,将前陆盆地划分为陆缘前陆盆地和陆内前陆盆地两大类 ,其中陆缘前陆盆地包括周缘前陆盆地和弧后前陆盆地。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表现在 :( 1)从盆地构造演化上看 ,陆缘前陆... 依据前陆盆地的发展演化、剖面结构、层序关系和生储盖组合特点 ,将前陆盆地划分为陆缘前陆盆地和陆内前陆盆地两大类 ,其中陆缘前陆盆地包括周缘前陆盆地和弧后前陆盆地。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表现在 :( 1)从盆地构造演化上看 ,陆缘前陆盆地经历了裂谷被动边缘或弧后裂谷阶段 ,陆内前陆盆地则缺乏这一阶段 ;( 2 )从盆地层序结构上看 ,陆缘前陆盆地下伏海相被动大陆边缘层序或弧后裂谷层序 ,陆内前陆盆地一般缺失海相层序 ;( 3 )从成因机制上看 ,陆缘前陆盆地与碰撞造山或弧后造山作用有关 ,陆内前陆盆地则主要与造山期后碰撞带再旋回活动有关 ;( 4 )从烃源岩发育特征上看 ,陆缘前陆盆地发育海相和陆相烃源岩 ,陆内前陆盆地主要形成陆相烃源岩。由此可见 ,这两类盆地的地质特征和含油气性有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前盆地 陆内前陆盆地 地质特征 含油气性 划分方法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陆内前陆盆地的晚期发育与油气聚集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锋 刘池阳 赵红格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6-47,58,共3页
鄂尔多斯西部前陆盆地结构主要出现于晚侏罗世芬芳河期,新生代以来遭受改造并定型,形成现今地震剖面或沉积剖面上所见到的具有类似于前陆盆地的构造特征,但其与典型前陆盆地具有明显的区别。它形成和定型的时间主要在中生代末期到新生... 鄂尔多斯西部前陆盆地结构主要出现于晚侏罗世芬芳河期,新生代以来遭受改造并定型,形成现今地震剖面或沉积剖面上所见到的具有类似于前陆盆地的构造特征,但其与典型前陆盆地具有明显的区别。它形成和定型的时间主要在中生代末期到新生代以来,它促进了盆地靖边—乌审旗气田区的形成,也成为鄂尔多斯本部晚期成藏的重要动力来源。同时,它形成和主要发育时期与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的主生烃期一致,也促成了盆地西部不同类型有利圈闭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陆内前陆盆地 运移动力 主生烃期 圈闭
下载PDF
中国西部陆内前陆盆地沉积特征与层序格架 被引量:29
4
作者 顾家裕 张兴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7-193,共7页
中国西部陆内前陆盆地发育于造山带与克拉通之间,是板块碰撞后陆内远程效应引起冲断作用所形成的一种盆地。它与国外典型前陆盆地有一定的差异,不存在被动陆缘所形成的海相生油岩系及海相磨拉石建造。陆内前陆盆地同样富集油气,近年来... 中国西部陆内前陆盆地发育于造山带与克拉通之间,是板块碰撞后陆内远程效应引起冲断作用所形成的一种盆地。它与国外典型前陆盆地有一定的差异,不存在被动陆缘所形成的海相生油岩系及海相磨拉石建造。陆内前陆盆地同样富集油气,近年来广泛地受到石油地质界的关注。文章从多个方面研究分析了陆内前陆盆地与典型前陆盆地的差异性,认为其主要沉积特点是冲断作用期粗粒沉积物的叠加可形成连续的裙边状沉积体;冲断作用松懈期发育的煤系地层及泥质岩可形成良好的烃源岩;沉降中心的不断迁移与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的偏移现象普遍。根据沉积物叠加样式将陆内前陆盆地分为前展型、上叠型和后退型三类,并建立了相应的沉积层序格架。最后据不同类型的盆地分析了其油气生成、储集和保存条件,这将有利于根据不同的样式针对性地进行油气勘探,从而提高勘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内前陆盆地 沉积特征 沉积层序 叠置类型 层序格架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陆内前陆盆地的鉴别标志 被引量:20
5
作者 陈发景 汪新文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51-156,共6页
讨论了中国西北地区陆内前陆盆地的主要鉴别标志 :(1)不对称山前坳陷的构造几何形态 ;(2 )先缓后陡的两段式沉降曲线 ;(3)反沉积旋回上部磨拉石堆积、强烈构造运动和层内递进型构造角度不整合类型。
关键词 陆内前陆盆地 不对称山前坳陷 反旋回 构造运动 沉降曲线
下载PDF
陆内前陆盆地的复合动力演化研究——以库车陆内前陆盆地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郑民 孟自芳 李相博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05年第1期12-16,5,共6页
陆内前陆盆地是我国西部广泛发育的一种盆地类型,它的发育是在远离洋陆碰撞俯冲带的大陆内部的“盆”“山”耦合过程,此“盆”“山”耦合动力演化过程的受控因素是极其复杂的。本文从中国大地构造的复杂性入手,分析了陆内前陆盆地动力... 陆内前陆盆地是我国西部广泛发育的一种盆地类型,它的发育是在远离洋陆碰撞俯冲带的大陆内部的“盆”“山”耦合过程,此“盆”“山”耦合动力演化过程的受控因素是极其复杂的。本文从中国大地构造的复杂性入手,分析了陆内前陆盆地动力演化过程受控因素类型:即多期构造作用综合应力场、A型俯冲作用、岩浆作用、热膨胀作用、重力滑动作用、地壳厚度影响、差异压力影响以及拆沉作用造成的回弹等,对这些作用因素的影响机制以及联合作用进行了讨论,并以库车陆内前陆盆地的动力演化为例进行了分析。这些影响因素的联合作用对动力演化过程的影响不容忽视,只有同时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更好的认识其动力学机制和发展过程,但在联合作用的研究方面程度较低,因此探讨这些因素对陆内前陆盆地动力演化过程的联合作用较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内前陆盆地 复合动力演化 库车
下载PDF
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褶皱带油气地质条件及勘探建议 被引量:22
7
作者 郑和荣 李铁军 +1 位作者 蔡立国 龙胜祥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6-161,共6页
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褶皱带地处欧亚大陆腹地 ,随欧亚大陆的增生而经历了元古代以来的多次构造旋回及多幕次的构造运动 ,其中喜马拉雅期的陆内造山作用使天山两侧、昆仑山北侧等中西部前陆冲断褶皱带最终定型。独特的构造背景和演化历史... 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褶皱带地处欧亚大陆腹地 ,随欧亚大陆的增生而经历了元古代以来的多次构造旋回及多幕次的构造运动 ,其中喜马拉雅期的陆内造山作用使天山两侧、昆仑山北侧等中西部前陆冲断褶皱带最终定型。独特的构造背景和演化历史决定了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褶皱带主要发育以三叠系、侏罗系煤系和泥质岩为主的陆相烃源岩 ;长期的生排烃历史和晚期定型的构造圈闭决定了其多期成藏、晚期为主的成藏特征 ;而后期保存条件好、优质盖层发育的区带为油气成藏的有利地区。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褶皱带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勘探上既要借鉴国外相似领域的勘探经验 ,更应加强中国前陆冲断褶皱带油气成藏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断褶皱带 陆内前陆盆地 油气地质特征 勘探建议
下载PDF
盆山耦合与前陆盆地成藏区带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刘和甫 李晓清 +1 位作者 刘立群 李小军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89-403,共15页
经济全球化导致油气勘探全球化,板块学说在理论上提供全球油气勘探基础,亚洲大陆与北美大陆盆山体系在实践上提供全球油气勘探经验。盆山耦合体系存在3类造山带与3类前陆盆地即:(1)俯冲造山带与弧后前陆盆地;(2)碰撞造山带与周缘前陆盆... 经济全球化导致油气勘探全球化,板块学说在理论上提供全球油气勘探基础,亚洲大陆与北美大陆盆山体系在实践上提供全球油气勘探经验。盆山耦合体系存在3类造山带与3类前陆盆地即:(1)俯冲造山带与弧后前陆盆地;(2)碰撞造山带与周缘前陆盆地;(3)陆内造山带与陆内前陆盆地。前陆盆地成藏区带勘探中,在空间上应将造山带前麓褶皱—冲断带层与前陆盆地作为统一应变场,在时间上应将前冲断作用沉积层序,同冲断作用沉积层序和后冲断作用沉积层序作为整体来进行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冲造山带 弧后前盆地 碰撞造山带 周缘前盆地 内造山带 陆内前陆
下载PDF
前陆盆地及其确定和研究 被引量:66
9
作者 刘池洋 赵红格 +1 位作者 杨兴科 王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7-313,共7页
经典的前陆盆地的概念可定义为 :形成于收缩造山带与相邻克拉通之间 ,平行于造山带呈狭长带状展布的不对称冲断挠曲盆地。此定义包含了前陆盆地的分布位置和地壳性质、动力学机制与发育时限、平面展布、剖面结构以及相应的沉积建造等主... 经典的前陆盆地的概念可定义为 :形成于收缩造山带与相邻克拉通之间 ,平行于造山带呈狭长带状展布的不对称冲断挠曲盆地。此定义包含了前陆盆地的分布位置和地壳性质、动力学机制与发育时限、平面展布、剖面结构以及相应的沉积建造等主要特征。但前陆盆地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单元的位置在不同演化阶段是变化的 ;其规模和形态及含油气性也差别较大。以盆地所处的地球动力学环境为基础 ,将前陆盆地分为周缘前陆盆地、弧背前陆盆地和分裂前陆盆地三类。前两类为基本类型。中国中西部一些造山带周缘的压性盆地 ,总体具有前陆盆地的结构、变形和沉积特征。根据其形成的动力来源、发育时限和主要特征 ,将其作为一种新的盆地类型列出 ,命名为陆内前陆盆地。与弧背前陆盆地和周缘前陆盆地相并列 ,并对应于板块构造演化历程中的大洋消减、大陆碰撞和陆内缩短三个不同性质的聚敛阶段。前陆盆地的确定依据和研究内容主要有 :(1)构造属性 ;(2 )发育时限 ;(3 )盆山耦合 ;(4)区域背景 ;(5 )原盆面貌 ;(6)演化过程 ;(7)沉积响应 ;(8)纵向分区等。在确定前陆盆地时 ,应注重该类盆地的共性 ;在研究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陆内前陆盆地 中国 中西部盆地 盆山关系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大别-苏鲁造山带南缘前陆盆地演化特征 被引量:6
10
作者 何明喜 杜建波 +3 位作者 曹建康 郭双亭 谢其锋 马荣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5-681,共7页
受中三叠世以来中央造山带东段从陆缘碰撞造山—陆内造山的构造机制转换控制,大别-苏鲁造山带南缘前陆盆地具有从陆缘—陆内,从海相—陆相的连续过渡特征,经历了发生—兴盛—消亡的完整过程。依据造山带构造机制转换及前陆盆地构造层序... 受中三叠世以来中央造山带东段从陆缘碰撞造山—陆内造山的构造机制转换控制,大别-苏鲁造山带南缘前陆盆地具有从陆缘—陆内,从海相—陆相的连续过渡特征,经历了发生—兴盛—消亡的完整过程。依据造山带构造机制转换及前陆盆地构造层序所反映的盆地演化的阶段性,具体划分为4个阶段:即1)前造山期被动陆缘(P3—T1—T21)阶段,包括局部裂陷、持续沉降、萎缩残留3个亚阶段;2)陆缘主造山期周缘前陆盆地(T22—T3)阶段,具有海陆过渡相(T22)—陆相(T3)前陆盆地的连续演化特征;3)陆内造山期陆内前陆盆地(J1-2)阶段,发育陆内山前含煤碎屑岩沉积;4)后造山期转换伸展-伸展断陷盆地(J3—E)阶段,前陆盆地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机制转换 缘造山 内造山 周缘前盆地 陆内前陆盆地 大别-苏鲁造山带南缘
下载PDF
试论前陆-伸展盆地 被引量:4
11
作者 吉让寿 刘光祥 +1 位作者 潘文蕾 秦德余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B11期539-542,共4页
前陆-伸展盆地是一类新型的原型盆地。这类原型盆地,既具有前陆盆地的结构特征,又具有伸展断陷盆地的特点,它是在同一地质时期同一区域构造动力学背景下形成的新型原型盆地,其可分为周缘前陆-伸展盆地和陆内前陆-伸展盆地两类。
关键词 -伸展盆地 盆地结构 原型盆地 周缘前-伸展盆地 陆内前陆-伸展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乌什西次凹的地层系统和构造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清华 杨威 +1 位作者 周慧 缪卫东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1-287,共17页
乌什西次凹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隶属于库车坳陷的乌什凹陷。它位于南天山主山脉(哈尔克山)和塔里木盆地柯坪—温宿凸起之间。区域构造格局上,这里是塔里木克拉通向西北自然延伸的部分。次凹北缘的阿合奇断裂是南天山造山带和塔里木克... 乌什西次凹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隶属于库车坳陷的乌什凹陷。它位于南天山主山脉(哈尔克山)和塔里木盆地柯坪—温宿凸起之间。区域构造格局上,这里是塔里木克拉通向西北自然延伸的部分。次凹北缘的阿合奇断裂是南天山造山带和塔里木克拉通的分界。乌什西次凹内发育与柯坪—温宿凸起相似的晚前寒武纪—古生代地层系统,包括寒武系、奥陶系和石炭系的烃源岩。新近系—第四系碎屑岩建造直接不整合于变形的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建造之上;剖面上,向南天山方向加厚,向塔里木克拉通方向减薄,呈现典型的前陆盆地剖面结构特征。这是一个晚新生代陆内前陆盆地,叠加在晚海西期—燕山期古隆起之上。这里的构造变形主要有3期,分别是中海西期、晚海西期—印支期和晚喜山期。变形以厚皮冲断构造及其相关褶皱为主,薄皮构造不发育。平面上,主构造线走向NE-SW。剖面上,以南天山向塔里木冲断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前寒武纪—古生代地层系统 被动大边缘 二叠纪末—三叠纪冲断和褶皱 晚新生代陆内前陆盆地 基底卷入型构造 乌什西次凹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 南天山造山带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的原型和构造演化 被引量:196
13
作者 陈发景 汪新文 汪新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7-89,共13页
文中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1)洋-陆转换时限和中、晚石炭世盆地原型。根据准噶尔盆地及其邻区的构造演化及岩浆活动研究,洋-陆转换时限应为早石炭世末,中、晚石炭世裂陷槽是由于造山期后伸展塌陷作用产生的;(2)二叠纪—早更新世陆内盆地... 文中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1)洋-陆转换时限和中、晚石炭世盆地原型。根据准噶尔盆地及其邻区的构造演化及岩浆活动研究,洋-陆转换时限应为早石炭世末,中、晚石炭世裂陷槽是由于造山期后伸展塌陷作用产生的;(2)二叠纪—早更新世陆内盆地的原型。根据陆内盆地的鉴别标志,提出了二叠纪盆地为陆内裂谷—裂谷期后弱伸展坳陷—弱缩短挠曲坳陷,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为弱伸展或稳定大陆内坳陷和陆内前陆坳陷或弱缩短挠曲坳陷交替的叠合盆地;(3)准噶尔盆地原型和构造演化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转换时限 裂陷槽 内裂谷 弱伸展坳陷 陆内前陆坳陷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段沉降史与沉积响应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圣彬 郭庆银 +1 位作者 侯贵廷 孙晔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2-198,共7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段沉降史的分析可知,晚三叠世—白垩纪,由于中三叠世巴颜喀拉地体、晚三叠世羌塘地体、中—晚侏罗世拉萨地块、白垩纪冈底斯地体连续向北增生、碰撞以及燕山期伊佐奈岐板块的俯冲,盆地西缘北段的响应显示为陆...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段沉降史的分析可知,晚三叠世—白垩纪,由于中三叠世巴颜喀拉地体、晚三叠世羌塘地体、中—晚侏罗世拉萨地块、白垩纪冈底斯地体连续向北增生、碰撞以及燕山期伊佐奈岐板块的俯冲,盆地西缘北段的响应显示为陆内前陆盆地的特征。受地体碰撞的影响,盆地西缘造山带发生幕式构造运动,从而导致盆地沉降也发生幕式变化。造山带每次挤压逆冲均导致相应的前陆盆地沉降和沉积物充填,并直接控制前陆盆地的沉积充填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沉降史 地体碰撞 陆内前陆盆地 沉积响应
下载PDF
酒泉中新生代断坳叠合盆地及控油作用 被引量:23
15
作者 潘良云 曾佐勋 +3 位作者 李明杰 张宏伟 郑孟林 张军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5-547,共13页
基于盆地大地构造背景、盆地几何形态、沉积构造特征、古地温及火山岩等沉积盆地鉴别标志,认为酒泉盆地为中新生代断坳叠合盆地,中生代早白垩世属伸展断陷盆地,新生代为陆内挤压坳陷盆地和陆内前陆盆地。盆地叠合类型为陆内坳陷盆地和... 基于盆地大地构造背景、盆地几何形态、沉积构造特征、古地温及火山岩等沉积盆地鉴别标志,认为酒泉盆地为中新生代断坳叠合盆地,中生代早白垩世属伸展断陷盆地,新生代为陆内挤压坳陷盆地和陆内前陆盆地。盆地叠合类型为陆内坳陷盆地和陆内前陆盆地与断陷盆地叠合,叠合方式总体为正交式叠合,其中陆内坳陷盆地与断陷盆地叠合方式可以划分为披盖叠合型、局部叠合型、未叠合型3类,按照断陷盆地与陆内前陆盆地构造单元叠合位置,将陆内前陆盆地与断陷盆地叠合方式划分为前陆冲断带与次级凹陷的叠合、前陆坳陷与次级凹陷的叠合、前陆斜坡与次级凹陷的叠合、隆后坳陷与次级凹陷的叠合4个亚类。中新生代盆地叠合控制了酒泉盆地油气成藏,早白垩世断陷盆地控制了烃源岩分布,决定了不同次级凹陷(含油气系统的)范围和优劣,中新生代盆地叠合不仅加速了烃源岩成熟,为油气运移提供了强大动力,而且对构造圈闭、油气运移通道的形成、储层物性的改善(裂缝的发育)起关键的作用。由于不同的次级凹陷叠合方式和叠合强度的差异,导致了油气运移、聚集成藏差异,油藏特征和油气富集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泉盆地 中新生代 断陷盆地 陆内前陆盆地 叠合盆地 控油作用
下载PDF
西秦岭北缘漳县韩家沟砾岩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隆升的约束 被引量:7
16
作者 郭进京 吉夏 +3 位作者 赵海涛 陆宏宇 王凯旋 韩文峰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11-1025,共15页
对西秦岭北缘漳县地区上新统韩家沟砾岩的地貌特征、高程分布、沉积特征、构造变形等研究表明:1)该套砾岩分布受西秦岭北缘断层系F2逆冲断层控制,主要由巨砾—中砾砾岩组成,有近源快速磨拉石沉积的特征,代表了上新世以来西秦岭地... 对西秦岭北缘漳县地区上新统韩家沟砾岩的地貌特征、高程分布、沉积特征、构造变形等研究表明:1)该套砾岩分布受西秦岭北缘断层系F2逆冲断层控制,主要由巨砾—中砾砾岩组成,有近源快速磨拉石沉积的特征,代表了上新世以来西秦岭地块沿北缘断层向北逆冲挤出形成的再生前陆磨拉石盆地,指示了西秦岭地块上新世以来的一次强烈的构造隆升。2)这套砾岩出露高程及宏观地貌特征指示了其形成之后又与西秦岭地块一起经历了侵蚀夷平,形成了现今海拔2 600 m 左右统一的夷平面。该夷平面的整体隆升和解体、韩家沟砾岩雅丹地貌形成和发育六级侵蚀阶地或基座阶地的漳河水系形成才真正标志着西秦岭及北缘区域的整体隆升。现今海拔1 800 m 漳河河床与2 600 m 山顶夷平面之间的高差反映了西秦岭及其北缘第四纪以来至少相对隆升了800 m。3)西秦岭北缘漳县韩家沟砾岩下伏的渐新统—中新统红层盆地沉积序列具有伸展断陷盆地充填特征,指示了这个时期西秦岭北缘处于拉张伸展构造状态,也就是说以构造挤压缩短为动力学背景下的青藏高原隆升和构造变形在渐新世—中新世时期尚未扩展至西秦岭北缘区域。尽管该断陷盆地最上部河流相—洪泛相粗碎屑沉积增多和之后地层掀斜及褶皱缩短有可能反映了中新世末或上新世初西秦岭北缘由伸展到挤压的构造转换和构造隆升,但这并不是西秦岭及北缘区域的一次强烈隆升。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西秦岭北缘上新统韩家沟砾岩出现标志着西秦岭地块向北强烈逆冲和构造隆升,但西秦岭的这次强烈隆升仅持续到上新统韩家沟砾岩沉积结束,之后西秦岭地块和北部的再生前陆磨拉石盆地一起经历了整体隆升和侵蚀夷平,形成了上新世末或第四纪初的统一夷平面。该山顶夷平面是西秦岭及其北缘区域最后整体强烈隆升的起点。韩家沟砾岩雅丹地貌形成、发育六级侵蚀阶地或基座阶地的漳河水系形成真正指示了西秦岭及北缘区域的整体隆升过程。如果西秦岭及其北缘新生代以来隆升过程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具有代表性,那么就说明青藏高原东北缘真正隆升成为现今青藏高原系统组成部分只是上新世末期或第四纪以来地质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北缘 上新统韩家沟砾岩 再生陆内前陆磨拉石盆地 青藏高原东北缘 地壳隆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