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东缘昌都—思茅构造带中新生代陆内裂谷作用 被引量:21
1
作者 钟康惠 唐菊兴 +4 位作者 刘肇昌 寇林林 董树义 李志军 周慧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295-1311,共17页
中三叠世末,三江联合地体形成,昌都—思茅构造带进入陆内演化阶段,堑垒相间的古地貌、具双峰式火山岩的火山-沉积组合、显双峰特点以及普具伸展因子的岩浆作用等显示,其在晚三叠世至新生代发生了广泛的陆内裂谷作用。裂谷岩浆活动主要... 中三叠世末,三江联合地体形成,昌都—思茅构造带进入陆内演化阶段,堑垒相间的古地貌、具双峰式火山岩的火山-沉积组合、显双峰特点以及普具伸展因子的岩浆作用等显示,其在晚三叠世至新生代发生了广泛的陆内裂谷作用。裂谷岩浆活动主要为两侧火山地堑发育的双峰式火山活动,同期的岩浆侵入活动也呈双峰态势。岩浆喷发活动具有东强西弱的特点,其中东部江达—云岭—绿春地堑带,因局部出现洋壳而具有陆间裂谷性质;岩浆侵入活动自印支晚期向燕山期具有规模减小、范围增大的特点,到燕山期、喜马拉雅期,中央地带也发生岩浆侵入活动,形成中央热隆带。岩浆侵入活动具有明显继承性,由于昌都—思茅地体两侧于晚海西期至中三叠世发育陆源岩浆弧,岩浆岩在岩石化学上或多或少显弧岩浆特点。陆内裂谷作用在中生代经历了火山-地堑、陆内岩石圈挠曲凹陷演化阶段。裂谷作用持续到了新生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东缘 昌都-思茅构造带 陆内裂谷作用 古地貌 活动型沉积组合 岩浆作用
下载PDF
五台山地区古元古界滹沱群沉积环境:前陆盆地还是陆内裂谷盆地? 被引量:8
2
作者 郭进京 任留东 白瑾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1-220,共10页
分布于五台山地区的古元古界滹沱群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地质演化过程,对华北克拉通东、西部陆块之间的华北中部碰撞造山带的形成时代和演化具有关键性的地质约束。通过对滹沱群与下伏地质体之间的接触关系、滹沱群沉积岩石序列组合特... 分布于五台山地区的古元古界滹沱群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地质演化过程,对华北克拉通东、西部陆块之间的华北中部碰撞造山带的形成时代和演化具有关键性的地质约束。通过对滹沱群与下伏地质体之间的接触关系、滹沱群沉积岩石序列组合特征、构造变形样式和已有同位素年代学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1)滹沱群呈区域性角度不整合覆盖于新太古代五台群变质程度不同的3个地质单元(石咀亚群、台怀亚群和高凡亚群)和TTG之上,说明了滹沱群沉积之前,以五台群和TTG为地质记录的新太古代俯冲碰撞造山带已经完成了其碰撞造山过程,并且之后还经历了漫长的抬升剥蚀作用;(2)滹沱群的沉积岩石序列组合和火山岩构造属性指示了其具有克拉通内裂谷盆地基本特征,而不具备前陆盆地沉积序列组合的特征;(3)滹沱群形成时代为2.14-1.83 Ga,而五台群及其TTG等形成于2.5 Ga左右,与滹沱群开始接受沉积的时间相差0.3-0.35 Ga时间跨度,因此,把两者置于同一个构造演化系统在时间上也是不恰当;(4)滹沱群主要经历了一次区域性北西-南东向构造挤压作用下的地壳缩短过程,构造样式呈倒扇形构造,并且变形方位稳定,与五台群经历了复杂的多期变形的构造样式显著不同,也与碰撞造山带一般具有的正扇形构造样式不同。因此,滹沱群不能被解释为华北克拉通中部碰撞造山带的前陆盆地或弧后(前)盆地,而是2.5 Ga华北克拉通化后的陆内裂谷盆地。那么,目前主要依据地质年代学、地球化学和变质地质学的资料而提出的华北克拉通东、西部陆块是通过华北中部1.85 Ga碰撞造山带碰撞拼合而克拉通化的各种构造演化模式值得进一步商榷,特别是应加强华北中部造山带内不同地质体构造单元之间的野外地质关系研究,使得华北中部板块构造演化模式更与地质事实相吻合,避免引起可能的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滹沱群 沉积组合 构造样式 角度不整合 前陆盆地 陆内裂谷盆地
下载PDF
西藏高原东部江达构造带陆内裂谷演化与成矿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董树义 钟康惠 +2 位作者 唐菊兴 顾雪祥 冯军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5-480,共6页
运用地体-板块构造理论分析了江达构造带陆内裂谷期的演化过程。研究表明,作为昌都-思茅构造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江达构造带陆内裂谷发生于陆缘岩浆弧基础之上,发育典型的裂谷地貌、沉积建造和双峰式岩浆活动,其演化经历了火山地堑阶... 运用地体-板块构造理论分析了江达构造带陆内裂谷期的演化过程。研究表明,作为昌都-思茅构造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江达构造带陆内裂谷发生于陆缘岩浆弧基础之上,发育典型的裂谷地貌、沉积建造和双峰式岩浆活动,其演化经历了火山地堑阶段(T3-J1)、陆内拗陷阶段(J2-K2)和走滑堑-垒构造系阶段(E1-E2)。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火山地堑阶段和陆内拗陷阶段,火山地堑阶段以喷流沉积型矿床为主,陆内拗陷阶段形成夕卡岩型多金属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体 陆内裂谷 成矿作用 江达构造带 昌都-思茅构造带
下载PDF
西藏高原东部江达构造带陆内裂谷双峰式火山岩
4
作者 董树义 唐菊兴 +1 位作者 钟康惠 顾雪祥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z1期2-4,共3页
  0 概述   江达构造带西以字嘎寺-车所-德钦断裂为界,东界为金沙江断裂带,北至青海玉树,被NWW向马尼干戈-邓柯断裂所截,南至奔子栏断裂.   ……
关键词 构造背景 双峰式火山岩 陆内裂谷 江达构造带 西藏东部
下载PDF
对《辽东地区北辽河群变酸性火山岩形成的时代及构造背景:古元古代陆内裂谷,还是活动大陆边缘?》一文的审稿意见
5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9-309,共1页
审稿意见1:胶-辽-吉活动带的大地构造属性和构造演化过程存在很大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其形成于陆内裂谷,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它是一个古元古代陆-弧-陆碰撞带,或更复杂的大地构造属性及演化过程。本文作者对辽东半岛河栏地区北辽河群... 审稿意见1:胶-辽-吉活动带的大地构造属性和构造演化过程存在很大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其形成于陆内裂谷,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它是一个古元古代陆-弧-陆碰撞带,或更复杂的大地构造属性及演化过程。本文作者对辽东半岛河栏地区北辽河群变酸性岩进行了较详细的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明确提出变酸性岩是火山岩而不是深成侵入体,形成于(2153±11)Ma的古元古代,具弧火山岩的地化特征,虽与当前部分学者的观点相悖,但有利于促进争论问题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火山岩 古元古代 陆内裂谷 构造背景 活动大陆边缘 辽河群 辽东地区 大地构造属性
下载PDF
陆内裂谷系苏必尔湖地段的地质与矿产:—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T344路线地质考察
6
作者 任沿 《矿产与勘查》 1989年第6期62-67,共6页
关键词 陆内裂谷 矿产 地质 北美洲
下载PDF
白垩纪松辽盆地:从火山裂谷到陆内拗陷的动力学环境 被引量:53
7
作者 王璞珺 赵然磊 +3 位作者 蒙启安 瞿雪姣 朱德丰 高有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9-117,共19页
基于科探井等新成果,从全球构造-盆地分类和松辽盆地成因类型综述入手,通过区域构造背景和盆地构造-充填特征分析,研究松辽盆地类型、构造演化和地球动力学。松辽盆地位于蒙古—华北板块东北部边缘带,其北部通过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与... 基于科探井等新成果,从全球构造-盆地分类和松辽盆地成因类型综述入手,通过区域构造背景和盆地构造-充填特征分析,研究松辽盆地类型、构造演化和地球动力学。松辽盆地位于蒙古—华北板块东北部边缘带,其北部通过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与西伯利亚板块相连,东部通过锡霍特—阿林构造带与太平洋板块相连。其形成演化受这两个活动陆缘带的影响。营城组和嫩江组顶部的2个区域性不整合面把松辽盆地分成3个构造层:断陷层(火石岭组—营城组)、拗陷层(登娄库组—嫩江组)和反转层(四方台组—依安组)。前者属火山裂谷盆地,后两者为陆内拗陷盆地。断陷期150~110 Ma,在北部与东部两个活动陆缘带共同作用下,板块重组导致区域性伸展和大规模裂陷,形成同裂谷期火山-沉积序列。后裂谷期110~79.1 Ma沉积,是火山期后热沉降与区域走滑拉分沉降叠加的结果,其沉降速率高沉积厚度大,因此形成大规模烃源岩沉积。挤压反转期79.1~40 Ma,表现为沉积沉降中心向西北迁移和盆地逐渐萎缩消亡,是白垩纪中期至中始新世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边缘近于正向俯冲、区域挤压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中生代松辽盆地 火山裂谷陆内拗陷 华北西伯利亚太平洋板块 西拉木伦河—蒙古—鄂霍茨克—锡霍特—阿林缝合带
下载PDF
滇中新元古代裂谷盆地充填序列及演化模式:对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响应 被引量:22
8
作者 崔晓庄 江新胜 +6 位作者 王剑 卓皆文 伍皓 熊国庆 陆俊泽 邓奇 江卓斐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9-409,共11页
以滇中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沉积充填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的沉积学和盆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滇中新元古代裂谷盆地具有4个充填序列,分别代表盆地的4个发展阶段。其中,序列I为柳坝塘组及陆良组下段,沉积时限为820~800 Ma,属低密度浊流和... 以滇中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沉积充填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的沉积学和盆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滇中新元古代裂谷盆地具有4个充填序列,分别代表盆地的4个发展阶段。其中,序列I为柳坝塘组及陆良组下段,沉积时限为820~800 Ma,属低密度浊流和深水饥饿沉积,代表裂谷盆地的快速沉降阶段;序列II为澄江组、陆良组上段及牛头山组,沉积时限为800~725 Ma,属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代表裂谷盆地的成熟发展阶段;序列III为南沱组,沉积时限可能为725~635 Ma,属大陆冰川沉积,代表裂谷盆地开始向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转换的阶段;序列IV主要为陡山沱组,沉积时限为635~551 Ma,属潮坪沉积,为裂谷盖地层。进一步研究揭示,滇中新元古代裂谷盆地由幼年期分布局限的小型同向半地堑盆地群演化为成熟期统一的大型半地堑盆地,属上叠滑脱盆地。综合研究证实,滇中新元古代裂谷盆地应为陆内裂谷盆地,是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序列 盆地演化 陆内裂谷盆地 新元古代 华南 RODINIA超大陆
下载PDF
西秦岭造山带早白垩世大陆裂谷存在的依据——青海同仁地区麦秀山群新建的意义 被引量:10
9
作者 祁生胜 邓晋福 +3 位作者 赵呈祥 胡旭丽 史连昌 陈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06-1715,共10页
青海省唯一的一套早白垩世陆相火山岩地层分布在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泽库县之间的麦秀山一带,位于西秦岭地层区泽库地层分区。根据剖面研究和区域地层对比,将这套地层新命名为早白垩世麦秀山群(K1M),下部的紫红—灰紫色中基性火山岩夹... 青海省唯一的一套早白垩世陆相火山岩地层分布在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泽库县之间的麦秀山一带,位于西秦岭地层区泽库地层分区。根据剖面研究和区域地层对比,将这套地层新命名为早白垩世麦秀山群(K1M),下部的紫红—灰紫色中基性火山岩夹砂砾岩新建为多禾茂组(K1d),为一套典型的陆相裂隙式喷发的碱性玄武岩+陆相红层沉积建造,上部的紫红色砂砾岩组合延用万秀组(K1w),为一套冲积扇相陆相红层的类磨拉石建造,二者之间为明显的整合接触关系。根据麦秀山群与上下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以及多禾茂组火山岩中的同位素年龄和万秀组的昆虫、叶肢介、植物化石,可确定麦秀山群的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麦秀山群沿近南北向张裂带分布,是在早白垩世陆内环境下产生并在陆内环境下消亡的陆内裂谷相沉积,它的形成标志着西秦岭地区在早白垩世进入区域性伸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造山带 早白垩世 麦秀山群陆内裂谷伸展环境
下载PDF
闽中裂谷系的格局演化及成矿系统时空结构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树峰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8,共18页
闽中裂谷系为转换-伸展型裂谷盆地系,其形成发展和复合-成矿作用是福建地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研究认为:闽中裂谷系在古元古代结晶基底上形成于新元古代-早古生代(850~500Ma),盆山反转于奥陶-志留纪(447~412Ma);沉降中心迁移、伸展轴... 闽中裂谷系为转换-伸展型裂谷盆地系,其形成发展和复合-成矿作用是福建地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研究认为:闽中裂谷系在古元古代结晶基底上形成于新元古代-早古生代(850~500Ma),盆山反转于奥陶-志留纪(447~412Ma);沉降中心迁移、伸展轴向改变并复活发展于中石炭世-中三叠世(315~223Ma),构造动力反转复合于侏罗纪(188~137Ma)-白垩纪(134~90Ma);构造格局演化驱动了喷流沉积-改(再)造成矿系统与斑岩(矽卡岩)-浅成热液成矿系统之间的复合交融。研究提出:(1)裂谷体内"麻源群"(部分改划古元古代迪口组变质核杂岩系)与马面山群、万全群同归南华纪;(2)裂谷成矿系统时空结构所昭示的闽省找矿主攻方向:在伸展体制主导的裂谷纵向(NNW、NE)"先张后压"型断层带特定层位找中大型喷流沉积-改(再)造型矿床,在挤压体制主导的裂谷横向(NEE)"先压后张"型断裂带特定岩系找大中型斑岩(矽卡岩)-浅成热液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伸展盆地系 格局演化 变质岩地层层序 陆内-陆缘裂谷 成矿系统 闽中裂谷
下载PDF
扬子陆块北缘构造演化新认识:来自原花山群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的制约 被引量:3
11
作者 邓奇 崔晓庄 +3 位作者 汪正江 熊国庆 任光明 宁括步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2-225,共14页
原花山群分布于紧邻南秦岭的扬子陆块北缘大洪山地区,出露于重要的构造部位,是研究其形成时期扬子陆块构造演化及其与南秦岭关系的重要载体,其物质组成、形成时代和构造属性长期存在争论。本文将原花山群解体为花山构造混杂岩和正常的... 原花山群分布于紧邻南秦岭的扬子陆块北缘大洪山地区,出露于重要的构造部位,是研究其形成时期扬子陆块构造演化及其与南秦岭关系的重要载体,其物质组成、形成时代和构造属性长期存在争论。本文将原花山群解体为花山构造混杂岩和正常的火山—沉积地层(本文所指花山群)两部分来讨论。笔者重新厘定了花山群的沉积时限,有针对性地对有构造背景争议的花山群进行玄武岩地球化学研究,对有时代争议的混杂岩进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年代学、地球化学和沉积学综合研究表明,花山群的沉积时限为ca.830 Ma至ca.800 Ma,形成于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有关的陆内裂谷盆地。花山构造混杂岩带可能不只是晋宁期的缝合带,而是具有多期物质组成、经历了多期构造叠加的复合型缝合带。结合他人成果,我们提出了扬子陆块与南秦岭从新元古代到早古生代的构造演化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山群 构造混杂岩 陆内裂谷盆地 构造演化 扬子陆块北缘 南秦岭
下载PDF
塞内加尔盆地演化过程与岩性油气藏勘探前景
12
作者 李恒萱 温志新 +4 位作者 宋成鹏 刘祚冬 季天愚 沈一平 耿珂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5-53,共9页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勘探程度低、潜力大,塞内加尔盆地是近年来被动陆缘勘探的热点地区之一。基于板块学说,利用地震、地质等资料,恢复了塞内加尔盆地的演化过程,并展望了其岩性油气藏勘探前景。研究结果表明:①塞内加尔盆地可划分为3个演...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勘探程度低、潜力大,塞内加尔盆地是近年来被动陆缘勘探的热点地区之一。基于板块学说,利用地震、地质等资料,恢复了塞内加尔盆地的演化过程,并展望了其岩性油气藏勘探前景。研究结果表明:①塞内加尔盆地可划分为3个演化阶段,中三叠世裂陷期陆内裂谷盆地、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过渡期陆间裂谷盆地、中侏罗世至今漂移期被动陆缘盆地。受古构造和古气候的控制,裂谷层系较薄,且埋藏深,以陆相红色地层为主;陆间裂谷期广泛发育蒸发岩相;漂移期坳陷层序沉积厚度大,深水沉积体系是目前已发现油气田的重要储集层。②中部次盆深水区主要发育下白垩统阿尔布阶三角洲砂体,油气侧向或垂向运移形成下白垩统断层-岩性复合油气藏;超深水区发育上白垩统塞诺曼阶-马斯特里赫特阶浊积扇砂体,下部油气向上运移形成上白垩统海底扇岩性油气藏;毛里塔尼亚和卡萨芒斯盐盆主要发育中新统浊积扇砂体,盐底辟对油气运移和封闭具有重要影响,可形成与盐构造相关的油气藏。③通过已发现油气藏的成藏规律可预测尚未钻井的毛里塔尼亚、卡萨芒斯次盆可能也发育上白垩统海底扇岩性油气藏,且整个盆地陆架碳酸盐岩台地存在礁滩体油气藏,为下一步重点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气藏 原型盆地 陆内裂谷盆地 陆间裂谷盆地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深水沉积 海底扇 浊积扇 礁滩体 塞内加尔盆地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北缘凉城基性岩墙成因及古地理的重建意义
13
作者 连光辉 任云伟 +1 位作者 施建荣 徐仲元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95-1314,共20页
为揭示华北克拉通北缘凉城基性岩墙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构造背景及对罗迪尼亚超大陆重建的意义,本研究借助激光烧蚀多接收器等离子质谱(LA-MC-ICP-MS)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及全岩地球化学研究手段,对凉城桃花沟岩墙开展了系统研究... 为揭示华北克拉通北缘凉城基性岩墙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构造背景及对罗迪尼亚超大陆重建的意义,本研究借助激光烧蚀多接收器等离子质谱(LA-MC-ICP-MS)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及全岩地球化学研究手段,对凉城桃花沟岩墙开展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凉城桃花沟岩墙为新元古代早期(903±15 Ma)基性岩浆活动的产物,归属拉斑岩石系列,具有较高的TFeO(12.78%~16.30%)及TiO2(2.59%~3.31%)含量、较低的MgO(2.87%~3.83%)、Cr(32.7×10^(-6)~42.0×10^(-6))、Ni(11.6×10^(-6)~14.5×10^(-6))含量及Mg^(#)值(29~38),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Rb、Pb、Zr及Hf元素,亏损Ba、Sr、Nb、Ta、Ti及Eu(Eu/Eu*=0.74~0.83)元素。锆石原位εHf(t)范围为2.4~13.4,单阶段Hf模式年龄(tDM1)范围为1357~892 Ma。综合研究显示,凉城桃花沟岩墙形成于陆内裂谷构造背景,母岩浆来源于较深(~80 km)的软流圈地幔,并且源区有辉石岩组分参与;岩浆经历了橄榄石、单斜辉石、斜长石、铁钛氧化物及磷灰石的分离结晶并遭受了地壳混染作用的影响。地球化学数据表明华北克拉通新元古代早期基性岩浆作用记录了从陆内裂谷向大陆裂解的转换过程。地质及古地磁资料支持新元古代早期华北克拉通与劳伦古陆相邻,其是否与圣弗朗西斯科-刚果克拉通相邻需要更多古地磁证据来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早期 基性岩墙 华北克拉通 陆内裂谷 罗迪尼亚超大陆 古地理重建
下载PDF
三塘湖盆地二叠系陆相热水沉积方沸石岩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5
14
作者 李红 柳益群 +7 位作者 梁浩 罗权生 李玮 周小虎 焦鑫 杨锐 雷川 孙芹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5-218,共14页
在新疆三塘湖盆地野外露头及钻井中二叠统芦草沟组(P2l)厚层黑色泥岩中发现多层白色纹层状方沸石岩。根据主要造岩矿物特征,将其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方沸钾长白云岩,主要造岩矿物包括细粒方沸石、泥晶钾长石(透长石、正长石)、泥晶白... 在新疆三塘湖盆地野外露头及钻井中二叠统芦草沟组(P2l)厚层黑色泥岩中发现多层白色纹层状方沸石岩。根据主要造岩矿物特征,将其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方沸钾长白云岩,主要造岩矿物包括细粒方沸石、泥晶钾长石(透长石、正长石)、泥晶白云石、泥晶铁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以高的Fe、Mn含量为特征;第二类为方沸硅质岩与硅质方沸石岩,以细粒方沸石及泥晶石英为主,含少量碳酸盐。扫描电镜观察方沸石以自形的四角三八面体少见,多为它形块状或无定形胶体状。样品主量元素以富SiO2、Al2O3、Na2O、贫TiO2为特征,微量元素Th、Nb、Ti强烈亏损,Sr/Nd比值为44.73~831.78,Nb*介于0.02~0.17之间。∑REE总量偏低7.33~20.619μg/g,LREE/HREE为4.77~11.20,δEu 0.60~0.99略具负异常,δCe 0.96~1.04,基本无亏损,稀土配分曲线为较平缓的右倾。方沸石岩微量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与研究区早、中二叠世玄武岩、粗面岩及上地壳有较大差异。87Sr/86Sr介于0.705 118~0.706438之间,低于同时期全球海水及中上二叠统海相碳酸盐的87Sr/86Sr比值,143PNd/144Nd介于0.512 454~0.512 713之间,εNd介于-0.81~3.84之间,表明造岩热液可能含有幔源组分。通过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研究,认为这是一类与陆相裂谷盆地湖底热泉喷流作用有关的热水沉积岩组合,热液组分除了有壳源物质及大气水等的混入外,可能还有深部物质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塘湖盆地 中二叠统 陆内裂谷 方沸石 地球化学 湖底热液 热水沉积岩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的原型和构造演化 被引量:188
15
作者 陈发景 汪新文 汪新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7-89,共13页
文中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1)洋-陆转换时限和中、晚石炭世盆地原型。根据准噶尔盆地及其邻区的构造演化及岩浆活动研究,洋-陆转换时限应为早石炭世末,中、晚石炭世裂陷槽是由于造山期后伸展塌陷作用产生的;(2)二叠纪—早更新世陆内盆地... 文中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1)洋-陆转换时限和中、晚石炭世盆地原型。根据准噶尔盆地及其邻区的构造演化及岩浆活动研究,洋-陆转换时限应为早石炭世末,中、晚石炭世裂陷槽是由于造山期后伸展塌陷作用产生的;(2)二叠纪—早更新世陆内盆地的原型。根据陆内盆地的鉴别标志,提出了二叠纪盆地为陆内裂谷—裂谷期后弱伸展坳陷—弱缩短挠曲坳陷,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为弱伸展或稳定大陆内坳陷和陆内前陆坳陷或弱缩短挠曲坳陷交替的叠合盆地;(3)准噶尔盆地原型和构造演化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陆转换时限 裂陷槽 陆内裂谷 弱伸展坳陷 陆内前陆坳陷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五台地区2.2~2.1Ga花岗岩的成因与构造背景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杜利林 杨崇辉 +5 位作者 宋会侠 赵磊 路增龙 李伦 王涛 任留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54-1174,共21页
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内古元古代中期(2.2~2.0Ga)岩浆活动较为广泛,对探讨华北古元古代地质演化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了五台地区古元古代大洼梁、王家会和莲花山花岗岩进行了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大洼... 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内古元古代中期(2.2~2.0Ga)岩浆活动较为广泛,对探讨华北古元古代地质演化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了五台地区古元古代大洼梁、王家会和莲花山花岗岩进行了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大洼梁似斑状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2170±17Ma,王家会二长花岗质片麻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结果为2101±6Ma,3个莲花山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结果分别为2117±6Ma、2110±4Ma和2143±15Ma。大洼梁花岗岩高SiO_2、富K_2O+Na_2O,低CaO,稀土元素含量较高(Eu除外),Zr、Nb、Ga和Y等高场强元素含量也较高,而Sr含量极低;同时Ga/Al比值和Zr+Nb+Y+Ce总量高,全岩Zr饱和温度高达876~968℃。该花岗岩体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王家会花岗岩和莲花山花岗岩样品也具有高硅、富碱和低镁钙特征,稀土元素具有弱到较强烈的分异,Eu负异常明显。3个花岗岩岩体微量元素都具有较高的Nb和Y值,因此具有后碰撞到板内花岗岩特征。所有花岗岩样品中锆石的εHf(t)值均远低于同期亏损地幔值,同时单阶段和两阶段模式年龄为2.4~2.6Ga和2.45~2.75Ga,明显大于花岗岩的成岩时代。这些花岗岩与五台地区新太古代晚期TTG质片麻岩具有相似的锆石Hf模式年龄。因此,结合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本文倾向于认为古元古代花岗岩为新太古代TTG质片麻岩在伸展条件下部分熔融形成的。综合资料发现,华北克拉通中部带内2.2~2.0Ga岩浆事件不同地区表现有分带性。2.2~2.1Ga岩浆活动代表较早的阶段,其中部分花岗质岩石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与同期的基性岩形成双峰式组合,推断其与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中期陆内裂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2.1Ga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锆石HF同位素 陆内裂谷 五台地区
下载PDF
阴山—燕山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土城子组地层、沉积特征及盆地构造属性分析 被引量:29
17
作者 许欢 柳永清 +1 位作者 刘燕学 旷红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8-106,共19页
阴山—燕山地区广泛分布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土城子组,保存了土城子组形成时期的古气候、古地理及大地构造演化的重要信息。然而,对于土城子组的沉积特征、盆地属性和大地构造背景仍存很大争议。文中对前人关于土城子组的相关研究成果进... 阴山—燕山地区广泛分布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土城子组,保存了土城子组形成时期的古气候、古地理及大地构造演化的重要信息。然而,对于土城子组的沉积特征、盆地属性和大地构造背景仍存很大争议。文中对前人关于土城子组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在依据实测资料的基础上,以盆地分析方法为手段,从地层、沉积相、物源和古水流入手,研究和分析了土城子组盆地演化规律和构造属性。研究表明,土城子组垂向上经历了冲积扇—三角洲—湖泊—三角洲—河流—冲积扇的沉积环境变化,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显示土城子组演化过程中出现了包头—呼和浩特、北京延庆、凌源3个沉积中心,古水流流向呈现分区性,分别向3个沉积中心汇聚,表明晚侏罗—早白垩世时期,阴山—燕山地区存在大青山、冀北和辽西3个泛盆。物源分析显示砾石成分呈现明显的分带性,辽西地区以火山岩和沉积岩为主,冀北地区主要为火山岩,其次为花岗岩和碳酸盐岩,大青山地区变质岩为主。从各地基底岩性可以看出,辽西地区土城子组下伏髫髻山组火山岩发育,古生代沉积岩出露较广,冀北地区则主要为前寒武系碳酸盐岩、花岗岩和晚古生代花岗岩,以及中生代火山岩,大青山地区以前寒武系变质岩为主,以上各地区盆地基底的岩性与砾石成分的分区性形成了很好的对应。砾石中老地层物质组分向上增加、新地层物质组分向上减少的特征则反映了揭顶剥蚀的特点,二者共同说明土城子组是在盆地基底差异性隆升的条件下剥蚀沉积的产物。广泛分布于冀北—辽西地区土城子组上部的巨型-大型板状-槽状交错层理厘定为风成沉积,这一特殊沉积环境下形成的产物也属于盆地基底隆升的结果。阴山—燕山与周边地区晚侏罗—早白垩世变质核杂岩的发现说明,土城子组为伸展背景下形成的陆内裂谷盆地,与同期岩石圈减薄作用耦合,它的形成可能主要受太平洋板块向西北的俯冲作用有关。鉴于土城子组盆地的构造属性,遂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定位为华北北缘陆内裂谷的起始时间。提出一个新的土城子组盆地演化动力学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阴山—燕山地区土城子组地层发育、沉积演化以及与岩浆岩关系、盆地动力机制、盆地属性和土城子组与张家口组在不同区域所表现的不同接触关系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山—燕山地区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 土城子组 沉积相 物源 古水流 隆升 陆内裂谷盆地
下载PDF
内蒙古西部北山-银额地区石炭纪-二叠纪层序地层与沉积演化 被引量:14
18
作者 卢进才 史冀忠 +3 位作者 牛亚卓 宋博 张宇轩 余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101-3115,共15页
内蒙古西部北山-银额地区位于华北板块、塔里木板块和哈萨克斯坦板块的交汇带,构造背景复杂,一直是构造研究的热点地区。虽然研究区发育数千米以碎屑岩+火山岩+碳酸盐岩为特征的石炭系-二叠系,但层序地层与沉积演化研究十分薄弱,一定程... 内蒙古西部北山-银额地区位于华北板块、塔里木板块和哈萨克斯坦板块的交汇带,构造背景复杂,一直是构造研究的热点地区。虽然研究区发育数千米以碎屑岩+火山岩+碳酸盐岩为特征的石炭系-二叠系,但层序地层与沉积演化研究十分薄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构造背景的认识。本文通过石炭纪-二叠纪区域地层对比与层序地层研究,分别建立了北山和银额2个地区石炭纪-二叠纪层序地层格架,明确了不同构造单元石炭纪-二叠纪层序地层具有良好的对比关系,为统一构造环境沉积的地质体。通过沉积演化研究,明确了研究区石炭纪-二叠纪具有"两坳一隆"的构造格架,并控制着沉积相的展布,早石炭世晚期北山地区南部接受沉积,之后逐渐伸展,晚石炭世晚期-早二叠世早期盆地沉积范围最大,盆地演化达到鼎盛。早二叠世晚期盆地开始萎缩,晚二叠世海水基本退出研究区,仅银额东北部接受了海相沉积。总之,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研究指示研究区石炭纪-二叠纪为相同构造环境下形成的统一的陆内(板内)裂谷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银额地区 石炭纪-二叠纪 层序地层 沉积演化 构造环境 陆内裂谷盆地
下载PDF
昌都-思茅构造带晚三叠世构造环境的火山岩地球化学判别 被引量:11
19
作者 寇林林 钟康惠 +3 位作者 唐菊兴 刘肇昌 董树义 解波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9年第1期79-87,共9页
青藏东缘昌都-思茅带构造环境的研究对其所蕴含的找矿潜力具有重要意义,中三叠世末,三江联合地体形成,昌都-思茅构造带进入陆内演化阶段。通过对昌都-思茅构造带晚三叠世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层学的研究,指出本区晚三叠世火山岩具有... 青藏东缘昌都-思茅带构造环境的研究对其所蕴含的找矿潜力具有重要意义,中三叠世末,三江联合地体形成,昌都-思茅构造带进入陆内演化阶段。通过对昌都-思茅构造带晚三叠世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层学的研究,指出本区晚三叠世火山岩具有堑垒相间的古地貌、双峰式火山岩的火山-沉积组合及显伸展因子的岩浆作用等特点。火山活动主要是沿着乡城形成了所谓滞后形的岛弧岩浆,但很多地质事实表明,这之后并不是挤压的,而是在短暂的挤压后的伸展。对此问题,我们搜集了大量的数据,分析发现火山岩具有双峰特征。并通过岩石地球化学图解投图,指出昌都-思茅构造带在晚三叠世属于伸展构造环境,综合得出本区为陆内裂谷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都-思茅构造带 晚三叠世火山岩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陆内裂谷
下载PDF
博格达造山带东段早石炭世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属性 被引量:13
20
作者 汪晓伟 徐学义 +4 位作者 马中平 陈隽璐 崔方磊 朱小辉 孙吉明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8-122,共15页
博格达造山带东段克孜库都克地区七角井组玄武岩和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及少量流纹岩在时空上构成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玄武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31.0±3.0Ma,属于早石炭世晚期;Si O2含量为47.68%~48.82%,Ti O2含量(1.83%~2.17%)略... 博格达造山带东段克孜库都克地区七角井组玄武岩和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及少量流纹岩在时空上构成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玄武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31.0±3.0Ma,属于早石炭世晚期;Si O2含量为47.68%~48.82%,Ti O2含量(1.83%~2.17%)略高于N型大洋中脊玄武岩,高Al(Al2O3含量为15.56%~16.09%),富钠贫钾(Na2O/K2O=5.44~7.76),低Mg(Mg O含量为5.97%~7.17%,Mg#为43~47),表明其原始岩浆发生过明显的橄榄石和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玄武岩具有近于平坦的稀土配分模式,轻微负Eu异常(δEu=0.89~0.93),相对富集Rb、Ba、P,亏损Th、Nb、Ta、Sr、Ti等不相容元素。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研究区玄武岩可能是亏损尖晶石相地幔橄榄岩向石榴石相地幔橄榄岩过渡的产物,且在其上升过程中受到较弱程度的地壳物质混染,形成于陆内裂谷环境,其地球动力学体制可能与古亚洲洋壳向先存的准噶尔-吐哈陆块斜向俯冲,产生的侧向撕裂力拉张陆块有关。克孜库都克地区早石炭世玄武岩构造属性的确立进一步证实了博格达造山带在石炭纪时期处于大陆裂谷演化过程的观点,为进一步深入理解博格达地区石炭纪构造岩浆演化过程提供了新的地质与年代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格达造山带 早石炭世火山岩 岩石成因 陆内裂谷 构造岩浆演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