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系统设计与技术创新 被引量:1
1
作者 曹海翊 张新伟 +3 位作者 黄缙 贺涛 毛一岚 卢清荣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2-124,共13页
由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支持的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句芒号”瞄准森林碳汇储量评估的需求,配置了多波束激光雷达、多角度多光谱相机、超光谱探测仪和多角度偏振成像仪等4个载荷。卫星采用主被动遥感相结合的体制,综合运用激光、多... 由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支持的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句芒号”瞄准森林碳汇储量评估的需求,配置了多波束激光雷达、多角度多光谱相机、超光谱探测仪和多角度偏振成像仪等4个载荷。卫星采用主被动遥感相结合的体制,综合运用激光、多角度、多光谱、超光谱、偏振等遥感手段,可实现植被生物量、叶绿素荧光、气溶胶分布的高精度定量测量。通过在轨定标和真实性检验,发布了包括森林树高、生物量、叶绿素荧光等反演产品。目前该卫星处于在轨测试阶段,预期在地面坡度小于5°的区域,树高测量精度优于1.5 m,区域尺度的生物量反演精度优于85%。该卫星将在碳汇储量监测、生态资源详查、国家重大生态工程监测评价等方向上提供遥感监测服务,为“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发挥遥感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监测卫星 句芒号 森林 生物量 叶绿素荧光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多角度偏振成像仪细粒子气溶胶反演 被引量:1
2
作者 谢一凇 范兰兰 +10 位作者 李正强 洪津 林军 郑杨 董鉴韬 伽丽丽 马䶮 张罗 王羿 涂碧海 朱梦瑶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5-134,共10页
细粒子气溶胶光学厚度是大气环境监测、气候变化评估所需的关键参数。对2022年8月发射的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CM-1)上搭载的多角度偏振成像仪(DPC)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DPC/CM-1的主要改进是星下点空间分辨率从3.3 km提升到2.4 km... 细粒子气溶胶光学厚度是大气环境监测、气候变化评估所需的关键参数。对2022年8月发射的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CM-1)上搭载的多角度偏振成像仪(DPC)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DPC/CM-1的主要改进是星下点空间分辨率从3.3 km提升到2.4 km。针对DPC/CM-1载荷及数据特点,发展了基于偏振与光谱特征和空间纹理特征的云检测方法,同时耦合了多角度信息实现较严格的云像元判识。该方法对于沙漠、植被、丘陵,以及海表耀光及非耀光区域等不同下垫面,均有较好的检测效果。发展了基于改进气溶胶模型的细粒子气溶胶光学厚度(FAOD)反演算法,利用全球地基气溶胶观测网(AERONET)数据对FAOD反演结果进行了验证,拟合直线斜率达到0.95以上,且有接近73%的数据分布于期望误差以内,说明了反演算法的可靠性。FAOD反演结果清晰显示出全球FAOD空间分布特征,其中,印度、非洲中部等地区受人口分布、工/农业排放、生物质燃烧等影响,FAOD高值达到0.7~0.9。DPC/CM-1在轨测试期间的初步反演结果表明其在大气环境监测、污染传输分析等方面的潜力,能够提供更精细尺度的大气参数反演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监测卫星 多角度偏振成像仪 卫星遥感 细粒子气溶胶光学厚度 云检测 在轨测试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松材线虫病变色木识别指数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焦全军 郑焰锋 +5 位作者 黄文江 张兵 张鹤译 史宜梦 吴发云 付安民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3-131,共9页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严重威胁松树生存的林业有害生物疫情。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是松材线虫病变色松木识别的有效手段。通过研究植被指数阈值法,利用2022年8月4日发射的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句芒号)优于2 m高分辨率4谱段相机的特点,开...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严重威胁松树生存的林业有害生物疫情。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是松材线虫病变色松木识别的有效手段。通过研究植被指数阈值法,利用2022年8月4日发射的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句芒号)优于2 m高分辨率4谱段相机的特点,开展基于指数的松材线虫病木识别示范,验证该卫星松材线虫病监测应用能力。基于松材线虫染病松木光谱特征,提出基于与生物量和色素相关的双指数识别策略,设计了松材线虫病指数(PWDI),并在山东省栖霞市疫区进行句芒号松材线虫病识别测试。结果表明,双指数识别策略相比单指数策略性能更优,其中PWDI与NDVI组合的松材线虫病变色松木识别能力最强,总体精度达到84.5%,NWI—NDVI,NGRDI—NDVI组合次之。在单指数策略下,PWDI的识别性仍能优于其他5个测试植被指数。研究表明,句芒号卫星具有可靠识别松材线虫病变色松木的良好潜力,松材线虫病变色松木双指数识别策略及新的识别指数PWDI可为其他类似卫星的松材线虫病监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遥感 陆地生态系统监测卫星 句芒号 植被指数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多波束激光雷达激光器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鑫 孟俊清 +10 位作者 刘经启 吴姚芳 施君杰 赖宁安 夏浩伟 宋铁强 刘丹 杨成 王明建 侯霞 陈卫标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9-67,共9页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多波束激光雷达用于森林碳汇遥测,通过计算激光到达树冠和地面的时间差获取高精度的植被高度。激光器作为多波束激光雷达的发射光源,是其核心和关键部件。激光雷达对光源的需求是高光束品质、高脉冲重复频率的大...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多波束激光雷达用于森林碳汇遥测,通过计算激光到达树冠和地面的时间差获取高精度的植被高度。激光器作为多波束激光雷达的发射光源,是其核心和关键部件。激光雷达对光源的需求是高光束品质、高脉冲重复频率的大能量纳秒脉冲激光。激光器采用主振荡功率放大的技术路线,振荡级为正交双Porro被动调Q超稳谐振腔构型,输出重复频率40Hz、脉冲宽度约4ns、单脉冲能量约2mJ的单频脉冲激光;放大级采用板条放大技术,获得单脉冲能量75mJ、光束品质因子M2优于1.5的激光输出,达到雷达所需光源指标要求,证明该激光器设计合理,可作为高重频对地遥感类激光光源的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调 Q 板条放大 空间全固态激光器 多波束激光雷达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航天遥感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多波束激光雷达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6
5
作者 汤天瑾 杨居奎 +4 位作者 伏瑞敏 孙立 孙欣 王玉诏 宋志清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6-49,共14页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口径的优势,多波束激光雷达与高分辨率相机共孔径设计已成为激光雷达的发展趋势。文章基于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的需求,分析了大口径共孔径成像系统的特点和设计要点,给出了一种米级口径大视场的可见光多光谱相...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口径的优势,多波束激光雷达与高分辨率相机共孔径设计已成为激光雷达的发展趋势。文章基于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的需求,分析了大口径共孔径成像系统的特点和设计要点,给出了一种米级口径大视场的可见光多光谱相机与多波束激光接收、高倍率压缩大气探测三通道共孔径成像光学系统的设计思路和设计结果。光学系统焦距8000mm/2667mm,大气探测实现40倍压缩并与后续的法布里-珀罗标准具衔接,光学系统结构紧凑,多光谱谱段在其耐奎斯特频率处的像质、大气平行光出射波前差、多波束激光能量集中度达到衍射极限。共用三镜调焦可以有效保证各通道像质均达到衍射极限,对于大气通道尤为有利。该设计方案不仅适用于多波束激光雷达多功能共孔径光学系统,也可用于其它大口径多通道共孔径光学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束 激光雷达 共孔径 大口径 能量集中度 陆地生态系统监测卫星 航天遥感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总体设计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新伟 黄缙 +5 位作者 贺涛 毛一岚 李雨廷 徐驰 莫凡 曹海翊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26,I0001,I0002,共13页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是中国首颗高精度监测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森林资源和森林生产力的林业遥感卫星。卫星以主被动相结合的测量方式,探测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生物量、植被生产力,支撑陆地生态系统的资源调查和碳储量核算,服务国家“...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是中国首颗高精度监测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森林资源和森林生产力的林业遥感卫星。卫星以主被动相结合的测量方式,探测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生物量、植被生产力,支撑陆地生态系统的资源调查和碳储量核算,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和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监测评价等工作,同时探测大气气溶胶,服务于大气环境监测。文章介绍了卫星的任务需求和有效载荷配置及其技术指标,阐述了卫星主要工作模式和定标模式,展示了卫星的初期运行和在轨测试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设计 任务模式 定标模式 陆地生态系统监测卫星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植被测量子系统无控定位方法 被引量:4
7
作者 岳春宇 周楠 +1 位作者 杨舒琪 何红艳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0-58,共9页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植被测量子系统包含多波束激光雷达和0°相机。同时开机对地观测时,多波束激光雷达可提供高精度测距值转化的广义高程控制点,参与0°相机平差定位,实现在轨无控测图。文章基于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植...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植被测量子系统包含多波束激光雷达和0°相机。同时开机对地观测时,多波束激光雷达可提供高精度测距值转化的广义高程控制点,参与0°相机平差定位,实现在轨无控测图。文章基于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植被测量子系统探测体制,建立图像与激光对地观测模型及其几何关系模型,引入公开粗格网数字高程模型(DEM)约束,实现激光辅助图像摄影测量平差计算。通过仿真实验分析,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植被测量子系统无控测图方法可提升0°相机图像平面定位精度,仿真数据最优实验结果从613.05m提高到15.35m。对参与平差计算的激光控制点数量和布设位置开展了讨论,仿真数据一景图像当采用上中下三行均匀布设激光控制点时,精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测量子系统 无控定位 联合平差 陆地生态系统监测卫星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超光谱探测仪设计与验证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伟刚 胡斌 +13 位作者 杜国军 段鹏飞 井亚舟 李碧岑 柯君玉 郭永祥 夏晨晖 安宁 崔程光 李云飞 崔博伦 伏瑞敏 毛一岚 LIU Yuxiang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8-78,共11页
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超光谱探测仪(简称超光谱探测仪)是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句(gōu)芒号”四个有效载荷之一。超光谱探测仪是国际上首台专门设计探测太阳诱导植被荧光载荷,光谱范围670nm~780nm,光谱分辨率0.3nm,对地观测幅宽34km... 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超光谱探测仪(简称超光谱探测仪)是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句(gōu)芒号”四个有效载荷之一。超光谱探测仪是国际上首台专门设计探测太阳诱导植被荧光载荷,光谱范围670nm~780nm,光谱分辨率0.3nm,对地观测幅宽34km。为了保证探测精度,探测仪要求在10mW·m^(-2)·sr^(-1)·nm^(-1)输入光谱辐亮度下信噪比大于200。针对高精度定量化探测需求,国内首次采用高稳定双焦距望远光学系统设计,实现了光学系统的公差比传统设计低4倍,采用高性能AD量化器件和电路抑制设计实现513.1高信噪比,采用高稳定漫反射板(Quasi Volume Diffuser,QVD),实现在轨高稳定性能监测,采用间接控温实现0.08℃精密控温。文章给出了探测仪设计与实验室验证情况,并给出了外场试验结果和在轨初步反演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 光栅成像光谱仪 设计与验证 超光谱 陆地生态系统监测卫星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句芒”号概览 被引量:6
9
作者 贺涛 国爱燕 +5 位作者 黄缙 张新伟 李雨廷 毛一岚 刘付强 曹海翊 《国际太空》 2022年第9期8-12,共5页
1项目背景林业和草原局、生态环境部等行业部门提出了对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陆地生态和资源调查监测、国家重大生态工程监测评价、大气环境监测等需求。按照以上业务需求,2017年1月,我国正式启动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研制工作。
关键词 大气环境监测 陆地生态系统 项目背景 生态环境 卫星研制 调查监测 监测评价 监测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多载荷替代数据海南综合试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迎春 吴发云 +6 位作者 孙忠秋 付安民 高金萍 高显连 高剑新 崔晨彦 晁智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8-148,共11页
海南保存着我国仅有的几处热带雨林之一。系统获取热带雨林天空地数据,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的前提,也是在全国建立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主要森林类型产品生产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3月20日至2021年7月10日,借助全国林草资源... 海南保存着我国仅有的几处热带雨林之一。系统获取热带雨林天空地数据,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的前提,也是在全国建立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主要森林类型产品生产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3月20日至2021年7月10日,借助全国林草资源调查机载平台获取并生产超过6000km^(2),20TB航空大光斑激光雷达、小光斑激光雷达、可见光和近红外影像、超光谱影像原始数据和产品,完成170个森林调查样地、183个控制点和17个检查面。这些数据与高分七号、GEDI数据一起,构成了覆盖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及周边区域的天空地数据。产品精度显示,大光斑激光雷达平面和高程精度分别优于1m和0.15m;小光斑激光雷达平面和高程精度分别优于0.5m和0.08m;数字地形模型(DEM)高程精度和冠层高度模型(CHM)高度精度分别达到0.15m和91.8%;0.2m数字正射影像(DOM)平面精度优于0.5m;超光谱影像的光谱分辨率0.24nm,空间分辨率1~2m。通过试验,以期为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林业产品开发和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提供高质量天空地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林草资源调查机载平台 机载大光斑激光雷达 机载小光斑激光雷达 机载超光谱相机 数字地形模型(DEM) 冠层高度模型(CHM) 数字正射影像(DOM) 陆地生态系统监测卫星
下载PDF
陆地碳监测卫星光学立体影像定位精度分析
11
作者 丁健行 唐新明 +2 位作者 祝小勇 曲典 刘翔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8,共8页
陆地碳监测(terrestrial carbon monitor satellite,CM-1)卫星主要应用于陆地生态资源调查监测,因此,对其光学立体影像定位精度及DSM质量分析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利用参考影像和AW3D30 DEM数据,在CM-1卫星立体影像上匹配一定量控制点,... 陆地碳监测(terrestrial carbon monitor satellite,CM-1)卫星主要应用于陆地生态资源调查监测,因此,对其光学立体影像定位精度及DSM质量分析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利用参考影像和AW3D30 DEM数据,在CM-1卫星立体影像上匹配一定量控制点,进行区域网平差,以验证CM-1卫星影像立体定位精度;随后,将CM-1立体影像提取的DSM数据分别与AW3D30 DEM和ICESat-2激光测高数据对比分析;最后,利用平均值、标准差和均方根误差3项指标评估CM-1立体影像提取的DSM精度。结果表明,有控条件下,相对于数字正射影像,CM-1卫星立体影像在平原地区平面定位精度达到1 m,相对于AW3D30 DEM,平原地区高程定位精度达到1.57 m。前视后视立体影像提取的DSM精度高于前视正视、后视正视立体影像提取的DSM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监测卫星 区域网平差 有理函数模型 数字地表模型 卫星激光测高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发射成功
12
作者 孙立 王伟刚 吕秋峰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2022年8月4日11时08分,我国首颗以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森林资源监测和森林生产力评估为主任务的林业遥感卫星--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卫星主要用户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中国气... 2022年8月4日11时08分,我国首颗以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森林资源监测和森林生产力评估为主任务的林业遥感卫星--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卫星主要用户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中国气象局、农业农村部、应急管理部。卫星入轨后,可实现植被生物量、大气气溶胶、植被叶绿素荧光等要素的探测和测量,支撑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监测 林业遥感 卫星发射 陆地生态系统 自然资源部 中国气象局 生态环境 卫星入轨
下载PDF
我国首颗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成功发射
13
《红外》 CAS 2022年第9期F0004-F0004,共1页
2022年8月4日11时08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句芒号”。该卫星将在碳储量监测、生态资源详查、国家重大生态工程监测评价等方向提供遥感监测服务,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2022年8月4日11时08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句芒号”。该卫星将在碳储量监测、生态资源详查、国家重大生态工程监测评价等方向提供遥感监测服务,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名字象征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与责任“句芒号”这个名字来自我国民间神话。句芒,是古代民间神话中的木神、春神,主管树木发芽生长,象征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与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神话 陆地生态系统 句芒 监测评价 监测 美丽中国建设 自然环境 储量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固碳速率立体监测方法:进展与挑战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良云 宋博文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1-331,共11页
全球CO_(2)浓度增加造成的全球变暖已成为人类亟需解决的问题,陆地生态系统在过去几十年一直扮演着重要的碳汇角色,吸收了30%左右的人类活动排放CO_(2)。本文调研分析了陆地生态系统固碳速率空间估算方法,包括样地调查、通量监测、模型... 全球CO_(2)浓度增加造成的全球变暖已成为人类亟需解决的问题,陆地生态系统在过去几十年一直扮演着重要的碳汇角色,吸收了30%左右的人类活动排放CO_(2)。本文调研分析了陆地生态系统固碳速率空间估算方法,包括样地调查、通量监测、模型模拟、遥感估算等,梳理了各种估算方法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样地调查、通量观测等方法可以提供点尺度的固碳速率直接测量信息,但存在观测样本有限、空间代表性不足等问题。模型模拟方法可以从机理的角度描述陆地碳、水、能量循环,模拟预测陆地生态系统固碳速率的状态和变化。然而,在模型建立过程中,抽象和简化会引入结构与假设的不确定性,以及模型驱动数据引入的不确定性等问题是碳循环模型模拟方法面临的重大挑战。卫星遥感具有全球覆盖、分辨率精细、时间序列观测等优点,结合机器学习方法,为地球大数据驱动的全球碳源汇估算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但是,当前各种固碳速率的监测方法还没有满足高度时空异质性的陆地生态系统固碳量监测需求,未来需要整合地面观测、模型模拟和卫星遥感等多种技术手段,提供区域和全球尺度的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精确估算方法体系和科学数据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循环 陆地生态系统 速率 卫星遥感 通量观测 模型模拟
下载PDF
7月25日我国首颗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投入使用
15
《中国林业》 2024年第8期6-7,共2页
7月25日,国家航天局组织举行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陆碳监测卫星)投入使用仪式,标志着世界首颗森林碳汇主被动联合观测的遥感卫星正式进入业务化应用新阶段,为我国森林碳汇监测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陆碳监测卫星是“十三五”国家民... 7月25日,国家航天局组织举行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陆碳监测卫星)投入使用仪式,标志着世界首颗森林碳汇主被动联合观测的遥感卫星正式进入业务化应用新阶段,为我国森林碳汇监测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陆碳监测卫星是“十三五”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立项的科研卫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航天 陆地生态系统 森林 遥感卫星 规划立项 空间基础设施 监测 业务化应用
原文传递
基于时空谱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碳汇遥感监测技术框架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丹丹 肖晨超 +2 位作者 魏丹丹 梁树能 魏英娟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9-128,共10页
构建星空地一体化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碳汇遥感监测技术体系是完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碳汇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碳汇遥感监测需求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源遥感大数据在时间维、空间维、光谱维的技... 构建星空地一体化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碳汇遥感监测技术体系是完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碳汇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碳汇遥感监测需求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源遥感大数据在时间维、空间维、光谱维的技术优势,设计了基于时空谱的星空地协同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碳汇遥感监测技术框架,包含观测网络体系、数据体系、产品体系、云服务平台、标准体系、应用体系6大部分,重点分析了技术框架亟需突破的4项关键技术,最后以寻乌废弃稀土矿山环境修复工程区碳汇遥感监测的初步应用为例,阐述体系框架的应用模式和实践效果。文章设计的框架思路可为山水林田湖草等不同尺度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乃至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精准监测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谱 遥感大数据 陆地 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陆地生态系统监测卫星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远红波段叶绿素荧光反演算法设计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思恒 黄长平 +2 位作者 张立福 高显连 付安民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6-487,共12页
太阳诱导叶绿素荧光(Solar-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SIF)是陆表植被在自然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时释放的一种光信号。SIF携带有重要的光合作用信息,通过卫星遥感的方法探测区域-全球SIF信号为大尺度植被光合作用监测打开了... 太阳诱导叶绿素荧光(Solar-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SIF)是陆表植被在自然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时释放的一种光信号。SIF携带有重要的光合作用信息,通过卫星遥感的方法探测区域-全球SIF信号为大尺度植被光合作用监测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国预计于2020年前后发射的陆地生态系统碳卫星(陆碳卫星)将搭载超光谱分辨率载荷,有望成为全球范围内第一个针对陆表植被SIF进行专门观测的卫星传感器。数据驱动算法是陆碳卫星远红波段SIF反演的主算法,作为一种半经验算法,需结合传感器指标进行参数优化。依据陆碳卫星超光谱载荷的设计指标,基于仿真数据进行了端对端反演模拟,讨论了不同潜在反演窗口下SIF反演的精度(精密度与准确度),确定了不同反演窗口所需的主成分个数(nv),分析了不同反演窗口内反演精度对荧光波形函数(hF)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随着反演窗口的拓宽,SIF反演的精密度(鲁棒性)提升,但准确度下降,且对nv及hF的敏感性增强。综合考虑各因素,确定了735~758nm作为陆碳卫星远红波段SIF反演的主窗口,同时nv取6,hF设置为单峰高斯函数(μ=740nm,σ=30nm)。基于近地表和航空遥感数据的SIF反演结果验证了所设计算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研究结果将为陆碳卫星升空后SIF的反演及产品发布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诱导叶绿素荧光(SIF) 陆地生态系统监测卫星 数据驱动算法 高光谱遥感
原文传递
CM-1卫星星敏感器在轨测量精度初步评价
18
作者 丁宝帅 李国元 +1 位作者 艾波 王伶俐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09,共8页
星敏感器是目前主流的高精度姿态测量仪器,在轨运行期间星敏感器会产生系统误差、高频误差和低频误差。文章进行了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CM-1卫星)星敏感器系统误差与高频误差的计算,分析了星敏1a与1b的光轴夹角误差与卫星星下点纬度... 星敏感器是目前主流的高精度姿态测量仪器,在轨运行期间星敏感器会产生系统误差、高频误差和低频误差。文章进行了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CM-1卫星)星敏感器系统误差与高频误差的计算,分析了星敏1a与1b的光轴夹角误差与卫星星下点纬度的变化规律,基于傅里叶变换对光轴夹角低频误差进行建模,并以此来反映两星敏感器的低频误差。在轨数据表明,星敏1a旋转至星敏1b以及星敏1a旋转至2的系统误差分别为(6.906′,-12.569′,-1.552′)和(-4.540′,-27.199′,13.522′)。星敏数据中精度最高的是星敏1a/1b融合数据,三轴误差分别为0.505″、0.633″和0.800″。同组的星敏1a和1b精度类似,星敏1a三轴误差分别为0.990″、0.981″和16.731″,星敏2a三轴误差分别为0.888″、1.022″和15.156″。星敏2精度稍差,三轴误差分别为2.061″、2.382″和27.231″;星敏1a与1b光轴夹角误差(3σ)为2.50″,光轴夹角低频和高频误差分别为2.046″和1.470″。在相邻轨道星下点纬度相同时光轴夹角误差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监测卫星 星敏感器 系统误差 高频误差 低频误差 光轴夹角误差
下载PDF
我国首颗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成功发射
19
《中国环境监察》 2022年第8期6-6,共1页
8月4日11时08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首颗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句芒号”。该卫星将在碳储量监测、生态资源详查、国家重大生态工程监测评价等方面提供遥感监测服务。句芒是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中的木神、春神、东方之神,主... 8月4日11时08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首颗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句芒号”。该卫星将在碳储量监测、生态资源详查、国家重大生态工程监测评价等方面提供遥感监测服务。句芒是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中的木神、春神、东方之神,主管树木发芽生长,与祝融齐名,象征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与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 民间神话 自然环境 监测评价 句芒 监测 遥感监测 储量
原文传递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碳通量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20
作者 邹文涛 陈绍志 赵荣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共7页
在全球CO_2浓度持续增加导致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碳通量遥感大尺度监测成为关注热点。文中深入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卫星遥感观测技术对森林碳循环评估的2种途径:1)基于遥感手段估算森林生物量并推算森林碳储量,通过碳储... 在全球CO_2浓度持续增加导致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碳通量遥感大尺度监测成为关注热点。文中深入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卫星遥感观测技术对森林碳循环评估的2种途径:1)基于遥感手段估算森林生物量并推算森林碳储量,通过碳储量变化确定森林生态系统的CO_2通量。归纳各类森林生物量遥感估算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系统评述各类方法在大区域森林碳储量估算中存在的不确定性。2)基于CO_2温室气体观测卫星遥感数据,定量监测森林生态系统与大气CO_2通量,基于交换的CO_2通量推算森林碳储量变化。归纳遥感手段观测森林生态系统与大气CO_2通量的主要数据、方法及优缺点,系统评述各类数据及方法在森林CO_2通量时空变化特征监测、森林碳储量估算等方面取得的进展,重点分析专用CO_2浓度监测卫星数据,尤其是我国自主碳卫星数据在CO_2柱浓度反演算法研究以及不同数据源之间的对比、验证和同化研究等方面取得的进展,总结专用温室气体遥感观测数据在森林碳储量及碳通量监测方面的优势。提出利用遥感手段进行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定量监测的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储量 通量 遥感监测 中国卫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