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陆地观测系统开始实施 被引量:3
1
作者 赵士洞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98-300,共3页
全球陆地观测系统开始实施赵士洞(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北京100101)关键词全球陆地观测系统,全球变化研究,可持续发展自80年代以来,为了给全球变化研究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分的数据及科学依据,一些... 全球陆地观测系统开始实施赵士洞(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北京100101)关键词全球陆地观测系统,全球变化研究,可持续发展自80年代以来,为了给全球变化研究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分的数据及科学依据,一些国家、地区、国际组织纷纷建立了以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陆地观测系统 气候观测系统 遥感
下载PDF
全球陆地观测系统计划草案(Ⅱ)—实施计划
2
作者 赵晓英 《资源生态环境网络研究动态》 1994年第3期4-14,共11页
关键词 全球变化 陆地生态系统 陆地观测系统
下载PDF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至关重要——全球陆地观测系统与拉姆萨尔湿地公约密切合作
3
作者 彭继平 《世界林业动态》 2006年第23期5-6,共2页
2006年6月15日意大利罗马消息: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助理亚利山大(Alexander Müller)在全球陆地观测系统(GTOS)与拉姆萨尔湿地公约合作备忘录签字仪式上说:“保护湿地生态系统至关重要,不仅能保证淡水持续供应,而且能保护... 2006年6月15日意大利罗马消息: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助理亚利山大(Alexander Müller)在全球陆地观测系统(GTOS)与拉姆萨尔湿地公约合作备忘录签字仪式上说:“保护湿地生态系统至关重要,不仅能保证淡水持续供应,而且能保护生物多样性,确保全人类健康和福利所必须的其它服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观测系统 生态系统保护 湿地公约 合作 全球 联合国粮农组织 保护生物多样性 湿地生态系统 服务需求 人类健康
原文传递
我国提升气候观测能力
4
《地理教学》 2010年第9期60-60,共1页
我国现有的大气、海洋、陆地观测系统,都不同程度地提供了气候信息。我国2007年9月发布实施《中国气候观测系统实施方案》,旨在通过改进和集成现有的与气候观测有关的观测系统,增强对气候系统各个圈层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规范观... 我国现有的大气、海洋、陆地观测系统,都不同程度地提供了气候信息。我国2007年9月发布实施《中国气候观测系统实施方案》,旨在通过改进和集成现有的与气候观测有关的观测系统,增强对气候系统各个圈层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规范观测,以满足我国气候系统研究和服务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测能力 气候信息 陆地观测系统 气候观测 气候系统 相互作用 大气 海洋
下载PDF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集成研究的e-Science系统构建 被引量:7
5
作者 何洪林 张黎 +3 位作者 黎建辉 周园春 任小丽 于贵瑞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6-254,共9页
全球/区域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具有多台站联网观测、多源异构数据、多模型综合分析、跨领域科学家协同工作等特点。以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为基础平台,论述建立碳循环科研信息化环境(e-Carbon Science)的迫切性,... 全球/区域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具有多台站联网观测、多源异构数据、多模型综合分析、跨领域科学家协同工作等特点。以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为基础平台,论述建立碳循环科研信息化环境(e-Carbon Science)的迫切性,系统阐述e-Carbon Science的目标、组成、关键技术及研究进展,构建了由"四环境(碳循环数据集成与服务环境、模型模拟环境、可视化分析环境、科研协同工作环境)、三系统(站点、区域、全国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评估应用系统)"组成的ChinaFLUX e-Carbon Science,形成ChinaFLUX通量数据采集—传输—存储—管理—处理—可视化—共享服务的一体化系统,实现不同尺度的碳收支快速评估与模拟,支撑并促进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和生态信息学发展,对我国野外台站网络信息化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碳收支 科研信息化环境 陆地生态系统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原文传递
基于Web Service和科学工作流技术的碳通量数据处理系统实现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敏 何洪林 +3 位作者 吴楠 王晓锋 孙晓敏 于贵瑞 《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 2013年第2期50-58,共9页
涡度相关技术获取的碳通量观测数据,数据量较大,处理过程复杂。碳通量数据处理工作存在过程繁琐,处理过程费时,开发软件推广困难,处理算法的更新、重组和共享不易实现的问题。Web Service和科学工作流技术的发展为科学家整合数据资源和... 涡度相关技术获取的碳通量观测数据,数据量较大,处理过程复杂。碳通量数据处理工作存在过程繁琐,处理过程费时,开发软件推广困难,处理算法的更新、重组和共享不易实现的问题。Web Service和科学工作流技术的发展为科学家整合数据资源和数据方法,实现算法资源的共享和重用、自动化计算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本文基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通量数据处理系统,通过集成目前主流的碳通量数据处理方法,利用Web Service构建通量数据处理算法库,以Taverna科学工作流系统为平台,构建了碳通量数据处理系统架构。以ChinaFLUX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2003年30min碳通量观测资料为实验数据,测试了该系统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显示基于Web Service和科学工作流技术的碳通量数据处理系统可实现碳通量数据处理方法的共享和重用及通量数据的自动化计算;可为解决目前碳通量计算过程繁琐、开发平台不一致、处理过程复杂的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 SERVICE 科学工作流 Taverna 碳通量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
原文传递
基于SOA架构的碳通量数据在线处理系统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任小丽 何洪林 +2 位作者 王晓锋 刘宝付 张黎 《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 2017年第5期26-35,共10页
涡度相关技术是目前CO2通量观测使用较为广泛的方法,由于环境和气象条件等问题观测数据经常有异常或缺失,因此观测数据在使用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校正等处理工作。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 FLUX)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制... 涡度相关技术是目前CO2通量观测使用较为广泛的方法,由于环境和气象条件等问题观测数据经常有异常或缺失,因此观测数据在使用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校正等处理工作。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 FLUX)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制定了一套30 min CO2通量数据处理流程,主要步骤包括数据质量控制、缺失数据插补及分解和统计;并开发了China FLUX桌面版通量数据处理系统,解决了传统通量观测数据处理工作中存在的处理过程繁琐、方法不统一、处理不及时等问题。但该系统自身也有一些局限性,例如用户需在本地安装客户端程序,若系统更新则需相应升级,且系统运行效率依赖于用户的软硬件平台等。为了尝试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和Web Service技术,设计并开发了便于共享、即时可用的通量数据在线处理系统,实现了不依赖于操作系统和软件平台的方便、快捷的在线通量处理,用户只需一个Web浏览器即可随时随地在线处理通量数据。本研究成功地将SOA架构应用到了China FLUX通量数据处理业务上,解决了桌面版通量数据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度相关技术 碳通量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 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 WEB服务
原文传递
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
8
作者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4-247,249,共4页
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以下简称“桃源站”),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成立于1979年6月,隶属于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桃源站1988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生态网络系统研究网络,1991年成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首批... 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以下简称“桃源站”),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成立于1979年6月,隶属于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桃源站1988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生态网络系统研究网络,1991年成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首批成员之一,2001年被科技部列为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试点站),2006年正式被确认为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CNERN)成员,并被命名为“湖南桃源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试验站”。在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2011—2015年综合评估中获得“优秀野外台站”。同时,桃源站还先后加入了全球陆地观测系统(GTOS)、国际长期生态研究网(ILTER),被认定为县、市、省、全国四级青少年科普基地,以及中国科学院网络科普联盟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生态试验站 农业生态 桃源县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生态网络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陆地观测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