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国境卫生检疫制度的调整与实施
- 1
-
-
作者
刘苗
韩毅
-
机构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出处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0-104,共15页
-
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研究与决策支持系统建设专项项目“中国古代科技的现代科学价值与创新文化建设研究”(E4291G04ZY)。
-
文摘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首次出现了海港检疫、陆地边境检疫和航空检疫共存的格局,已具备“国境卫生检疫”体系的雏形。全面抗战爆发之初,国民政府将沦陷区的海港检疫交由海关代办,但由于战时海关态度的转变以及滇缅公路的开通,1939年起国民政府将国境卫生检疫的重点转移到云南边境,卫生署建立了腾越、蒙自、畹町等陆地边境检疫机构,因缺乏经费与人才,其业务仅围绕预防注射展开。1942年5月滇西地区沦陷后,卫生署在云南的陆地边境检疫机构难以为继,为配合驼峰航线的运输,卫生署于1943年2月在重庆开办航空检疫。1942年5月起,卫生署将云南边境的检疫事权下放至地方卫生机构,使得云南的陆地边境检疫得以维持,并且通过与运输机构的反复磋商保全了国境卫生检疫的独立性。全面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对国境卫生检疫制度的调整,于维护国家卫生主权、保障国际军事合作、顺应全球卫生检疫发展趋势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国民政府
国境卫生检疫
陆地边境检疫
航空检疫
-
Keywords
Period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Nationalist Government
Frontier Health and Quarantine
Land Border Quarantine
Aviation Quarantine
-
分类号
K26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