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中平原麦田干热风过程陆气交换特征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姝 刘树华 +6 位作者 郑辉 缪育聪 李源 赵靖川 盛黎 郑亦佳 朱琳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81-1491,共11页
干热风是常发生在中国北方冬小麦产区的高温、低湿、风速较大,并伴随有强热量交换和水分蒸发过程的农业气象灾害.当其发生时如果不能保证作物水分的供给,将严重影响产量.因此,开展干热风发生机理的准确模拟与预报,对指导采取适时的农田... 干热风是常发生在中国北方冬小麦产区的高温、低湿、风速较大,并伴随有强热量交换和水分蒸发过程的农业气象灾害.当其发生时如果不能保证作物水分的供给,将严重影响产量.因此,开展干热风发生机理的准确模拟与预报,对指导采取适时的农田管理措施,保障小麦产量至关重要.本文应用中尺度气象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输出结果驱动北京大学陆面模式PKULM(Peking University Land Model)的模拟方法,结合气象台站观测与风云3A卫星遥感反演的叶面积指数数据,对关中平原2008-2013六年间干热风过程中农田生态系统温度、湿度、风速、感热通量、潜热通量等陆气交换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准确模拟出了干热风发生期间的大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及冠层感热通量、总感热通量、冠层潜热通量和总潜热通量等关键要素特征,揭示了本地区干热风的两种形成机制.模拟结果表明:WRF对干热风过程的温度场、湿度场与风场模拟比较准确,PKULM对于植物在干热风过程中、特别是气孔关闭阶段的感热、潜热通量的模拟明显优于WRF-Noah LSM(Noah Land Surface Model)的模拟效果.模拟结果与相应气象要素的观测值数值接近、变化趋势一致,在实际干热风发生时间段内的各要素模拟值均达到干热风指标,因此使用本模式系统模拟预报干热风灾害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风 WRF 北京大学陆面过程模式 叶面积指数 陆气交换 关中平原
原文传递
陆面过程模式CoLM和NCAR_CLM3·0对中国典型森林生态系统陆气相互作用的模拟 Ⅰ.不同模式模拟结果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宋耀明 郭维栋 +1 位作者 张耀存 陈永立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9-242,共14页
CoLM(Common Land Model)和NCAR_CLM3·0(NCAR Community Land Model3·0)是目前国际上广为应用的两个发展比较完善的陆面过程模式。本研究利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在长白山温带混交林和千烟洲亚热带... CoLM(Common Land Model)和NCAR_CLM3·0(NCAR Community Land Model3·0)是目前国际上广为应用的两个发展比较完善的陆面过程模式。本研究利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在长白山温带混交林和千烟洲亚热带人工针叶林观测站点的长期连续强化观测资料,对这两个模式在上述地区的模拟性能进行了初步评估。同观测资料的对比表明,两个模式均能较好地模拟出观测站点地表能量和水分平衡的基本特征,其中,CoLM对潜热通量的模拟性能更好。以对潜热通量为期1年的日均值的模拟为例,CoLM和CLM3·0在长白山观测站模拟值和观测值时间序列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和0·65,在千烟洲站分别为0·69和0·64,均通过了0·01的信度检验;两个模式对全年平均的模拟与观测日平均值的比值在长白山分别为1·21和0·86,在千烟洲分别为0·83和0·60。研究结果表明,这两个陆面过程模式可以作为研究这两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陆气交换的基本工具。同时,对模式模拟性能差异的深入分析将有助于进一步改进陆面模式的参数化过程,为相关研究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面过程模式 森林生态系统 陆气交换 潜热通量 模式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