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东海陆架泥质区沉积有机质的物源分析
被引量:
41
1
作者
郭志刚
杨作升
+1 位作者
陈致林
毛登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16-424,共9页
色谱和色谱/质谱分析表明,济州岛西南泥质区正构烷烃、姥鲛烷、植烷、藿烷和甾烷等生物标志物的特征与现代长江口、老黄河口和新黄河口的河流沉积物均区别很大,该泥质区的沉积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海洋低等生物(如细菌和藻类等)以及陆源高...
色谱和色谱/质谱分析表明,济州岛西南泥质区正构烷烃、姥鲛烷、植烷、藿烷和甾烷等生物标志物的特征与现代长江口、老黄河口和新黄河口的河流沉积物均区别很大,该泥质区的沉积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海洋低等生物(如细菌和藻类等)以及陆源高等植物的输入,表现为不同来源和成熟度的生物标志物的混合,同时该泥质区沉积有机质与矿物碎屑沉积物来源不尽相同。长江口泥质区正构烷烃高相对分子质量部分与长江口沉积物相似,正构烷烃和藿烷所反映的有机质成熟度高于现代长江和老黄河口沉积物,甾烷的成熟度与长江相仿而明显高于老黄河口沉积物。长江口泥质区的沉积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长江输入的陆源高等植物碎片和海洋源的低等生物。东海陆架近岸与远端泥质区沉积有机质的物源很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沉积有机质
泥质区
东海陆架
物源分析
海洋地球化学
色谱分析
海洋低等生物
陆源高等植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Ma来澳大利亚西海岸带的环境变化历史及其与印尼贯穿流的联系
被引量:
2
2
作者
何毓新
孙奕映
+2 位作者
孙大洋
许燕红
国际大洋发现计划356航次科学家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31-1140,共10页
印尼贯穿流在热带甚至全球气候系统的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澳大利亚西海岸带(西澳海岸)是研究印尼贯穿流变化历史的理想地区。本次研究通过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356航次沉积岩芯的基于长链烯酮和正构烷烃指标,重建了4百万年...
印尼贯穿流在热带甚至全球气候系统的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澳大利亚西海岸带(西澳海岸)是研究印尼贯穿流变化历史的理想地区。本次研究通过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356航次沉积岩芯的基于长链烯酮和正构烷烃指标,重建了4百万年(Ma)来低分辨的西澳海岸南北区域的海表温度、长链烯酮生产藻种属和陆源高等植物输入的演变历史,从而分析区域气候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其与印尼贯穿流强度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4Ma西澳海岸表现出海表温度逐步下降的趋势以及几个较为明显的降温事件,与临近海域温度数据以及全球底栖有孔虫的δ18O曲线有着较好的对应。1Ma以来西澳海岸整体升温,这可能与印尼贯穿流的开启和增强带来的区域升温相关。长链烯酮C37/C38比值表明,1—4Ma西澳海岸南、中、北部站位的长链烯酮生产藻基本没有交流,而0~1Ma交流较为剧烈。这种现象与印尼贯穿流强度的变化相符,表现为贯穿流强度越强交流越明显。4Ma以来,西澳海岸南、北站位的陆源高等植物输入历史表现出相反的变化特征,这种差异性可能由不同环境对不同区域性气候的复杂响应模式所致。通过中部和北部站位的数据,我们进一步探讨了季风影响下的澳大利亚大陆干湿情况和印尼贯穿流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2~2.5Ma印尼贯穿流的减弱或者关闭降低了整个澳大利亚大陆的湿度,但0~1Ma印尼贯穿流的增强并未导致澳大利亚大陆的湿润,这种现象可能表明了该区域不同时期的气候驱动机制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贯穿流
澳大利亚西海岸带
海表温度
长链烯酮生产藻
陆源高等植物
输入
国际大洋发现
计划356航次
原文传递
题名
东海陆架泥质区沉积有机质的物源分析
被引量:
41
1
作者
郭志刚
杨作升
陈致林
毛登
机构
青岛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胜利石油管理局地质科学研究院
出处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16-424,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976014)
文摘
色谱和色谱/质谱分析表明,济州岛西南泥质区正构烷烃、姥鲛烷、植烷、藿烷和甾烷等生物标志物的特征与现代长江口、老黄河口和新黄河口的河流沉积物均区别很大,该泥质区的沉积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海洋低等生物(如细菌和藻类等)以及陆源高等植物的输入,表现为不同来源和成熟度的生物标志物的混合,同时该泥质区沉积有机质与矿物碎屑沉积物来源不尽相同。长江口泥质区正构烷烃高相对分子质量部分与长江口沉积物相似,正构烷烃和藿烷所反映的有机质成熟度高于现代长江和老黄河口沉积物,甾烷的成熟度与长江相仿而明显高于老黄河口沉积物。长江口泥质区的沉积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长江输入的陆源高等植物碎片和海洋源的低等生物。东海陆架近岸与远端泥质区沉积有机质的物源很不相同。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沉积有机质
泥质区
东海陆架
物源分析
海洋地球化学
色谱分析
海洋低等生物
陆源高等植物
Keywords
biomarker
source
sedimentary organic matter
mud areas
the EastChina Sea shelf
分类号
P736.4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4Ma来澳大利亚西海岸带的环境变化历史及其与印尼贯穿流的联系
被引量:
2
2
作者
何毓新
孙奕映
孙大洋
许燕红
国际大洋发现计划356航次科学家
机构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中交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际大洋发现计划
出处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31-1140,共10页
文摘
印尼贯穿流在热带甚至全球气候系统的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澳大利亚西海岸带(西澳海岸)是研究印尼贯穿流变化历史的理想地区。本次研究通过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356航次沉积岩芯的基于长链烯酮和正构烷烃指标,重建了4百万年(Ma)来低分辨的西澳海岸南北区域的海表温度、长链烯酮生产藻种属和陆源高等植物输入的演变历史,从而分析区域气候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其与印尼贯穿流强度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4Ma西澳海岸表现出海表温度逐步下降的趋势以及几个较为明显的降温事件,与临近海域温度数据以及全球底栖有孔虫的δ18O曲线有着较好的对应。1Ma以来西澳海岸整体升温,这可能与印尼贯穿流的开启和增强带来的区域升温相关。长链烯酮C37/C38比值表明,1—4Ma西澳海岸南、中、北部站位的长链烯酮生产藻基本没有交流,而0~1Ma交流较为剧烈。这种现象与印尼贯穿流强度的变化相符,表现为贯穿流强度越强交流越明显。4Ma以来,西澳海岸南、北站位的陆源高等植物输入历史表现出相反的变化特征,这种差异性可能由不同环境对不同区域性气候的复杂响应模式所致。通过中部和北部站位的数据,我们进一步探讨了季风影响下的澳大利亚大陆干湿情况和印尼贯穿流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2~2.5Ma印尼贯穿流的减弱或者关闭降低了整个澳大利亚大陆的湿度,但0~1Ma印尼贯穿流的增强并未导致澳大利亚大陆的湿润,这种现象可能表明了该区域不同时期的气候驱动机制的改变。
关键词
印尼贯穿流
澳大利亚西海岸带
海表温度
长链烯酮生产藻
陆源高等植物
输入
国际大洋发现
计划356航次
Keywords
Indonesian Throughflow, Western Australian Shel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lkenone- producer communication, terrestrial plant organic input, IODP 356
分类号
P736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东海陆架泥质区沉积有机质的物源分析
郭志刚
杨作升
陈致林
毛登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
4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4Ma来澳大利亚西海岸带的环境变化历史及其与印尼贯穿流的联系
何毓新
孙奕映
孙大洋
许燕红
国际大洋发现计划356航次科学家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