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40-2013年陇东黄土塬区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及趋势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艳艳 张耀宗 张多勇 《陇东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77-80,共4页
基于1940-2013年的气温数据,应用气候倾向率法、M-K突变法、累计距平法和R/S法对陇东黄土塬区的极端气温变化进行了研究。结论如下:11940-2012年陇东黄土塬区1940s最暖,1950s最冷。2平均气温(0.14℃/10a)经历了下降(1940-1964)—平稳(19... 基于1940-2013年的气温数据,应用气候倾向率法、M-K突变法、累计距平法和R/S法对陇东黄土塬区的极端气温变化进行了研究。结论如下:11940-2012年陇东黄土塬区1940s最暖,1950s最冷。2平均气温(0.14℃/10a)经历了下降(1940-1964)—平稳(1964-1984)—上升(1985-2013)三个阶段的变化;极端最高气温(-0.15℃/10a)经历了下降(1940-1984)—上升(1984-2013)两阶段的变化;极端最低气温(0.51℃/10a)经历了平稳阶段(1940-1975)—显著升高(1976-2012)阶段的变化。3除春、夏季极端最高气温下降外,3个气温指标其他各季节均为升温趋势,其中极端最低气温升温最为显著。4黄土塬区1940-2012年平均气温两次突变点为1949和1994年;年极端最高气温无明显突变,年极端最低气温突变点在1993年。5未来极端最低气温、平均气温仍将显著升高,而极端最高气温仍升温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黄土塬区 极端气温 气候变化
下载PDF
观测记录以来陇东黄土塬区极端降水指数变化特征
2
作者 张耀宗 张多勇 刘艳艳 《陇东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87-91,共5页
基于历史记录资料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象资料重建了1938-2014年陇东黄土塬区日降水序列。通过WMO推荐的11个极端降水指标研究了近77年以来陇东黄土塬区极端降水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11938-2014年陇东黄土塬区降水微弱增加(0.07mm/10a)... 基于历史记录资料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象资料重建了1938-2014年陇东黄土塬区日降水序列。通过WMO推荐的11个极端降水指标研究了近77年以来陇东黄土塬区极端降水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11938-2014年陇东黄土塬区降水微弱增加(0.07mm/10a),经历了明显减少(1938-1955)——微弱减少(1956-1993)——显著增加(1994-2014)3个阶段的变化。25个降水量指数整体呈减少趋势,其中强降水量(R95)减少最显著。3降水日数指数中CWD、R10、R20呈增加趋势,CDD与R50为减少趋势。4降水强度指数呈微弱减少趋势。但不同阶段各指数变化差异较大,对陇东黄土塬区极端降水贡献存在差异。探索极端降水变化对水土流失成因的分析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黄土塬区 董志塬 极端降水指数 气候变化
下载PDF
陇东黄土塬区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付 《科技视界》 2013年第34期388-389,共2页
本文针对陇东黄土塬区第四系黄土层较厚,纵横向变化大,地表高差相对较大的特点,分析了勘探区的地震地质条件及采集中的难点与技术对策;通过大量的试验工作,最终确定根据钻孔岩心的变化来确定激发井深及避虚就实的施工方式来解决激发条... 本文针对陇东黄土塬区第四系黄土层较厚,纵横向变化大,地表高差相对较大的特点,分析了勘探区的地震地质条件及采集中的难点与技术对策;通过大量的试验工作,最终确定根据钻孔岩心的变化来确定激发井深及避虚就实的施工方式来解决激发条件较差的问题,通过对单炮记录及试验线的比较,说明了在黄土塬区进行三维地震勘探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黄土塬区 三维地震勘探 采集技术
下载PDF
煤田二维地震勘探在陇东巨厚黄土塬区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安莲萍 《甘肃科技》 2013年第4期41-43,共3页
煤田二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于陇东巨厚黄土层区,黄土层厚度变化剧烈,地形复杂、沟壑纵横,属于地形地质条件特别复杂区,是目前煤田地震勘探的难区。要在这个地区用地震勘探方法寻找新的煤炭资源地,必须解决地震资料野外采集、数据处理和... 煤田二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于陇东巨厚黄土层区,黄土层厚度变化剧烈,地形复杂、沟壑纵横,属于地形地质条件特别复杂区,是目前煤田地震勘探的难区。要在这个地区用地震勘探方法寻找新的煤炭资源地,必须解决地震资料野外采集、数据处理和地质解释等难度较大的问题。首先,通过试验选取适合本区的激发与接收因素,并确定合理的观测系统。其次,对获得的信噪比较高的原始资料,做好资料处理与解释。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查明了勘探区含煤地层的起伏形态和断层构造特征,提出了有效反射波分叉合并点的产生原因,控制了主要煤层的分布范围。取得的这些地质成果,将成为矿井建设和生产的可靠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地震勘探 陇东巨厚黄土塬 原始资料 地质成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