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西陇川盆地形成机制 被引量:7
1
作者 陈布科 赵永胜 +1 位作者 邝平河 钟九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08-315,共8页
陇川盆地是上第三系微型箕状断陷盆地,是在滇西区域压扭背景上产生的右旋张扭力学机制条件下,经过早期拉分作用、中期右旋张扭以及后期拉张—挤压复合作用形成的拉分-走滑盆地。这一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解释云南怒江以西第三系微盆... 陇川盆地是上第三系微型箕状断陷盆地,是在滇西区域压扭背景上产生的右旋张扭力学机制条件下,经过早期拉分作用、中期右旋张扭以及后期拉张—挤压复合作用形成的拉分-走滑盆地。这一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解释云南怒江以西第三系微盆地群的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 第三系 陇川盆地 盆地形成
下载PDF
深变质岩区地热流体化学特征及成因——以滇西陇川盆地温泉为例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七道 刘振南 尹林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38-1852,共15页
为了对深变质岩区地热流体的成因和演化进行深入研究,在滇西陇川盆地开展了地质、放射性测量、磁法测量、水文地质和水文地球化学等调查工作,深入分析了盆地内尺巴处温泉的水文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温泉水化学类型为HCO_(3)&... 为了对深变质岩区地热流体的成因和演化进行深入研究,在滇西陇川盆地开展了地质、放射性测量、磁法测量、水文地质和水文地球化学等调查工作,深入分析了盆地内尺巴处温泉的水文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温泉水化学类型为HCO_(3)·SO_(4)·CO_(3-)Na型,温泉中Li^(+)质量浓度为0.220mg/L,达到了锂矿泉水的命名标准,F^(-)质量浓度为8.29mg/L,可称为氟水,具医疗价值;温泉热水中冷水混入比例为0.72,热水补给高程为1166.83m,补给区温度为9.96℃,热储温度为191.71℃,循环深度为2082.29m,温泉天然放热量为9.49×10^(12) J/a;温泉水来源于大气降水,为深循环上升泉;地下水水化学组分的成因类型为岩石风化型,其主要组分来源于水岩相互作用;热源主要为深部未冷却的岩浆传导热及活动断裂产生的构造热,其次有少部分岩体中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放射热;深变质岩区温泉水中的pH值,SO_(4)^(2-)、Cl^(-)、Na^(+)、SiO_(2)质量浓度及总碱度高于冷水泉,Ca^(2+)、Mg^(2+)质量浓度低于冷水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球化学 尺巴处温泉 陇川盆地 滇西 同位素 地球物理
下载PDF
陇川盆地新第三纪孢粉组合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元美 《云南地质》 1992年第4期336-347,共12页
陇川盆地新第三纪地层主要由细粒碎屑岩组成,富含孢粉化石。按其成分及数量,可划分为二个组合。下面的为单缝孢—被子植物花粉组合,单缝孢子占优势,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花粉也不少,时代为上新世早-中期;上面的为松科花粉组合,松科花粉... 陇川盆地新第三纪地层主要由细粒碎屑岩组成,富含孢粉化石。按其成分及数量,可划分为二个组合。下面的为单缝孢—被子植物花粉组合,单缝孢子占优势,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花粉也不少,时代为上新世早-中期;上面的为松科花粉组合,松科花粉十分丰富,孢子也不少,被子植物种类多,时代为上新世晚期。本文描述了1个新属(Acanthipollis),3个新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第三纪 孢粉 陇川盆地
下载PDF
德宏州陇川盆地第四系地下水环境特征研究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洪伟 徐世光 +1 位作者 陈冲 杨壮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21年第10期60-62,共3页
陇川盆地位于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中南部南畹河河谷内,属于陇川县境内人口最密集的地方,由于地形条件的影响,第四系地下水已成为该县最主要的工业、生活饮用水水资源。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增长,人口基数不断增加,工农业生产及人们... 陇川盆地位于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中南部南畹河河谷内,属于陇川县境内人口最密集的地方,由于地形条件的影响,第四系地下水已成为该县最主要的工业、生活饮用水水资源。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增长,人口基数不断增加,工农业生产及人们生活对水资源的需求及影响也越来越大,地下水被污染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为此,查明第四系地下水环境特征对地下水的污染防治、改善地下水的环境质量和提高周边的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陇川盆地第四系地下水环境特征的研究从地下水流场特征、地下水水质特征、地下水脆弱性特征三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川盆地 流场特征 水质评价 污染分析 地下水脆弱性
下载PDF
滇西陇川断陷盆地地热水化学特征及循环过程 被引量:2
5
作者 黄琴辉 张华 +5 位作者 康晓波 王波 刘海峰 柴金龙 黄钊 王燕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93-801,共9页
通过对陇川盆地开展地热地质调查,查清其地热资源分布:盆地内共出露地热点11处,热储结构类型为带状型和层状型,盆地中部为层状型,两侧盆地边缘为带状型,其中北西部受断裂控制明显,南东部受节理裂隙控制明显。其储热层为变质岩及新近系... 通过对陇川盆地开展地热地质调查,查清其地热资源分布:盆地内共出露地热点11处,热储结构类型为带状型和层状型,盆地中部为层状型,两侧盆地边缘为带状型,其中北西部受断裂控制明显,南东部受节理裂隙控制明显。其储热层为变质岩及新近系芒棒组的花岗质砂砾岩、细砂岩;地热水受大气降水影响明显,循环深度都在1600 m以上,大部分在1800~2400 m之间,主要来源于深部热源,通过断裂、裂隙及砂砾石孔隙作为导水、储水上涌通道,接收来自山区补给的地下水混合出露于地表,补给距离在1.5 km以上,如南宛河温泉温度最高,地下水循环深度最深,补给距离最远,达10 km;盆地北东和西部水温高,循环深度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 陇川盆地 地热地质条件 化学特征 成因分析
下载PDF
云南陇川含油气盆地地层层序划分及地层时代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永胜 陈布科 +1 位作者 钟九成 邝平河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4年第4期49-56,共8页
陇川盆地为北东-南西向的断陷盆地。对盆地钻井岩心和地表露头剖面的沉积旋回、岩矿标志、孢粉组合及测井资料的研究,将盆地地层分为五个层序;层序1及2为芒棒组,层序3、4、5为南林组。南林组地质时代为中新世,芒棒组地质时代... 陇川盆地为北东-南西向的断陷盆地。对盆地钻井岩心和地表露头剖面的沉积旋回、岩矿标志、孢粉组合及测井资料的研究,将盆地地层分为五个层序;层序1及2为芒棒组,层序3、4、5为南林组。南林组地质时代为中新世,芒棒组地质时代为上新世。孢粉组合反映出盆地古气候为热带-亚热带背景下的时凉时干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川含油气盆地 地层层序 地质时代 孢粉组合 上第三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