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杜甫的“陇道难”与李白的《蜀道难》之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宇林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0-15,共6页
杜甫的“陇道难”诗共计十六首。这十六首诗记述了杜甫从陇入蜀的一段行程,与李白的名篇《蜀道难》诗的从秦入蜀的行程有交叉之处,因而有可比点。对杜甫的“陇道难”组诗与李白的《蜀道难》诗进行比较,以期探究杜诗与李诗在心理背景、... 杜甫的“陇道难”诗共计十六首。这十六首诗记述了杜甫从陇入蜀的一段行程,与李白的名篇《蜀道难》诗的从秦入蜀的行程有交叉之处,因而有可比点。对杜甫的“陇道难”组诗与李白的《蜀道难》诗进行比较,以期探究杜诗与李诗在心理背景、表现手法及风格特色诸方面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陇道 李白 《蜀难》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元代河西陇北道肃政廉访司分司的设置与运作——以黑水城文献为中心 被引量:1
2
作者 杜立晖 付春梅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7-202,共6页
黑水城文献显示,元代河西陇北道肃政廉访司分司的设置前后有所变化,前期可能设有"甘、肃、永昌等处分司",该分司监临区涵盖了甘州、肃州、永昌、亦集乃路等甘肃行省南部和北部地区,后期亦集乃等路单独设置分司。河西陇北道肃... 黑水城文献显示,元代河西陇北道肃政廉访司分司的设置前后有所变化,前期可能设有"甘、肃、永昌等处分司",该分司监临区涵盖了甘州、肃州、永昌、亦集乃路等甘肃行省南部和北部地区,后期亦集乃等路单独设置分司。河西陇北道肃政廉访司分司录囚活动的实施,可分为:分司按临到路,向该路总管府下达有关录囚通知,并提出具体要求;路总管府按分司要求,逐一核对犯人犯罪信息;路总管府撰写牒文,将本路对犯人的处理意见等呈报分司;分司根据牒文,对犯人审理情况重新核实,对相关案件进行处理等多项步骤。河西陇北道肃政廉访司对于亦集乃路总管府的监察,通过双重途径实现:其一,在分司出巡情况下,通过"廉访司→分司→路总管府→分司→廉访司"的途径;其二,在分司缺驻情况下,通过"路总管府→廉访司"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城文献 元代 河西肃政廉访司分司
下载PDF
唐代“陇右道”形成与变动的历史根据 被引量:1
3
作者 宋翔 《历史地理》 CSSCI 2016年第2期79-92,共14页
贞观十道的划分有着深刻的历史政治地理背景,'陇右道'亦是如此。以陇山为界,划分'关中'与其以西地区,实乃自秦汉以来即一脉相承。而陇山以南地区划归陇右道的设置方式,其渊源可至少上溯至东汉。延及北朝、隋唐之时,此... 贞观十道的划分有着深刻的历史政治地理背景,'陇右道'亦是如此。以陇山为界,划分'关中'与其以西地区,实乃自秦汉以来即一脉相承。而陇山以南地区划归陇右道的设置方式,其渊源可至少上溯至东汉。延及北朝、隋唐之时,此一地区亦多统于'陇右'都督(或总管)区。岐、陇以北地区则随着形势的变化,或属'关中',或归'陇右',有时甚至自成一区。但至少自西魏末以来,则甚少划归'陇右'地区。此外,'陇右'、'河西'二道的分合不定,其渊源亦甚早。东汉末以河西四郡分立雍州,西魏北周时河、陇督区的分立等等,皆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
下载PDF
丝绸之路陇右南道陇山段的交通路线 被引量:3
4
作者 雍际春 苏海洋 《丝绸之路》 2009年第6期33-36,共4页
丝绸之路由关中通往陇右的交通线主要有两条,即沿泾水西行越陇山的陇右北道和沿淠水西行过陇山的陇右南道。陇右南道翻越陇山的线路有三条,自北而南分别为陇山北道、陇关道和咸宜关道;此外,还有起自陈仓大致滨渭河西行的陈仓狭道。... 丝绸之路由关中通往陇右的交通线主要有两条,即沿泾水西行越陇山的陇右北道和沿淠水西行过陇山的陇右南道。陇右南道翻越陇山的线路有三条,自北而南分别为陇山北道、陇关道和咸宜关道;此外,还有起自陈仓大致滨渭河西行的陈仓狭道。陇关道线路又分为北线和南线,北线为陇关旧道,南线即陇关新道。四条道路中,以陇山北道和陇关道最为重要.秦汉时已是重要的交通干道;咸宜关道开通较晚,实际是陇关道的补充;陈仓狭道基本沿渭河峡谷西行,路途险阻,时通时断,作用远不及陇山北道和陇关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右南 山北 咸宜关 陈仓狭
下载PDF
唐代山南道、陇右道药出州土浅析
5
作者 王婧 张瑞贤 张慕群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31-37,共7页
733年山南道分为东、西两道,为了对山南道、陇右道出产的药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唐代文献的角度分析、总结了山南道、陇右道各州府的药物出产情况及各地的优质药材,并论述了各地的药物进贡情况。
关键词 山南 中药材 产地 唐朝
下载PDF
安史之乱后陇右道诸州郡陷没土蕃过程考 被引量:1
6
作者 邢云 《历史地理》 CSSCI 2015年第2期246-251,共6页
<正>安史之乱后的第二年(756年)8月,肃宗在灵武称帝不过月余,回纥和吐蕃即相继派出使者请助国讨贼,但肃宗仅'宴赐而遣之',并未给出明确的答复~①。当然,肃宗很清楚二者孰敌孰友,此时离哥舒翰付出巨大代价从吐蕃手中取得... <正>安史之乱后的第二年(756年)8月,肃宗在灵武称帝不过月余,回纥和吐蕃即相继派出使者请助国讨贼,但肃宗仅'宴赐而遣之',并未给出明确的答复~①。当然,肃宗很清楚二者孰敌孰友,此时离哥舒翰付出巨大代价从吐蕃手中取得河湟九曲地~②不过3年而已,肃宗自当对此记忆犹新。玄宗朝'骁将锐士、善马精金,空于京师,萃于二统',此时唐朝的两大边防重点一是东北的奚和契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考 精金 鄯州 第二年 《太平寰宇记》 玄宗 河湟 九曲 元和郡县志
下载PDF
唐代陇右道研究综述 被引量:1
7
作者 何亭丽 《文化产业》 2022年第22期64-66,共3页
“陇右”一词是一个广泛的地理概念,学界常将其与“河西”对举,大体指陇山以西,黄河以东地区,也称“河陇”。历史上,不同时期,河陇地区所涵盖的范围各有不同。贞观元年(627),唐太宗依据各地山川地貌将全国州县划分为十道,陇右道为其中... “陇右”一词是一个广泛的地理概念,学界常将其与“河西”对举,大体指陇山以西,黄河以东地区,也称“河陇”。历史上,不同时期,河陇地区所涵盖的范围各有不同。贞观元年(627),唐太宗依据各地山川地貌将全国州县划分为十道,陇右道为其中之一。目前,学界已取得一些对陇右道研究的成果,现以此为依据对陇右道的研究状况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概念 唐太宗 对举 地区 研究综述
下载PDF
秦部族封泥所见秦汉道制
8
作者 张振岳 《中国边疆学》 2023年第2期158-178,共21页
以戎狄命名的秦部族封泥的发现,说明秦曾设一种称作“部”的机构管理戎狄。陇西秦部与秦汉道名多有对应。秦道分为“陇西道”和“巴蜀道”两种类型。“陇西道”多承秦部发展而来,县“有蛮夷曰道”即是对此而言;“巴蜀道”则是在郡县制... 以戎狄命名的秦部族封泥的发现,说明秦曾设一种称作“部”的机构管理戎狄。陇西秦部与秦汉道名多有对应。秦道分为“陇西道”和“巴蜀道”两种类型。“陇西道”多承秦部发展而来,县“有蛮夷曰道”即是对此而言;“巴蜀道”则是在郡县制基础上设置的,与“陇西道”不可同论。县“有蛮夷曰道”,实质是汉代对秦陇西道制起源的历史性追述。《汉旧仪》“内郡为县,三边为道”,地理区位是定义的主要背景,“蛮夷”因素已较为淡薄,反映汉道与秦道之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封泥 秦汉 西 巴蜀
下载PDF
浅析唐朝前期对吐蕃实行弹性防御的政治军事原因
9
作者 陈兴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48-156,共9页
公元7世纪吐蕃崛起于青藏高原,发展壮大后与唐朝争夺河西走廊,威胁到唐朝的西北国防安全。咸亨元年唐朝与吐蕃交恶,唐朝一开始采用进攻战略,但唐军在大非川与青海之战失败之后,面对西北国防线上步步紧逼的吐蕃政权,随后采取了弹性防御... 公元7世纪吐蕃崛起于青藏高原,发展壮大后与唐朝争夺河西走廊,威胁到唐朝的西北国防安全。咸亨元年唐朝与吐蕃交恶,唐朝一开始采用进攻战略,但唐军在大非川与青海之战失败之后,面对西北国防线上步步紧逼的吐蕃政权,随后采取了弹性防御的战略。咸亨元年到天宝十三年唐朝对吐蕃采取弹性防御战略的政治军事原因是多样的,唐高宗时期吐蕃崛起,对吐蕃的军事外交失败使得唐朝对吐蕃采取弹性防御战略;武则天时代的政治内乱影响着唐朝在陇右道实施弹性防御战略;均田制瓦解带来的兵制改革为唐玄宗时期实行弹性防御战略提供战力支撑,同时唐玄宗时期国力达到顶峰为实现兵制改革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前期 吐蕃 弹性防御 兵制改革
下载PDF
试论剑南道在唐蕃战争中的地位 被引量:2
10
作者 彭起耀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60-64,共5页
公元618年,李唐王朝建立;与此同时,在青藏高原上也出现了一个由藏族建立的吐蕃国。它们之间,长期地友好往来。据统计:“自634年(贞观八年)至864年(咸通五年)的二百一十三年内,双方遣使191次。平均一年零一月即有一次。”这种情况,生动... 公元618年,李唐王朝建立;与此同时,在青藏高原上也出现了一个由藏族建立的吐蕃国。它们之间,长期地友好往来。据统计:“自634年(贞观八年)至864年(咸通五年)的二百一十三年内,双方遣使191次。平均一年零一月即有一次。”这种情况,生动地反映了双方友好关系的深厚密切,为我们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增添了光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南 李唐王朝 战争中 遣使 剑南西川 刘审礼 多民族国家 南诏 安戎城
下载PDF
甘肃高台前秦“建元廿年”棺板题记辨正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卫鹏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6-70,共5页
本文对已经发表的甘肃高台前秦"建元廿年"棺板题记进行了订正和考辨,发现了前秦建元二十年"陇道断绝二年"的记载。此题记揭示了前秦末年关陇一带战乱频仍、交通阻隔的历史事实,其中也涉及西秦建国前的一些历史,具... 本文对已经发表的甘肃高台前秦"建元廿年"棺板题记进行了订正和考辨,发现了前秦建元二十年"陇道断绝二年"的记载。此题记揭示了前秦末年关陇一带战乱频仍、交通阻隔的历史事实,其中也涉及西秦建国前的一些历史,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秦 建元 陇道 断绝
下载PDF
《隋书·地理志》鸣沙县更名敦煌县时间勘误 被引量:1
12
作者 颜世明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2-172,共1页
《隋书》卷二九《地理上》"敦煌县"条云:"(后周)又并敦煌、鸣沙、平康、效谷、东乡、龙勒六县为鸣沙县。大业置敦煌郡,改鸣沙为敦煌。"(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816页)《隋书》卷三《炀帝上》曰:"(大业三年四月)壬辰,改州为郡... 《隋书》卷二九《地理上》"敦煌县"条云:"(后周)又并敦煌、鸣沙、平康、效谷、东乡、龙勒六县为鸣沙县。大业置敦煌郡,改鸣沙为敦煌。"(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816页)《隋书》卷三《炀帝上》曰:"(大业三年四月)壬辰,改州为郡。"(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67页)引文"大业置敦煌郡",指大业三年改地方州县制为郡县制,瓜州改名敦煌郡。与此同时,鸣沙县更名敦煌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郡 《隋书》 地理志 鸣沙 州县制 三年 西域图记 裴矩 《太平寰宇记》
下载PDF
敦煌遗书地志残卷中土贡药物浅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健雄 《西部中医药》 1990年第1期27-29,共3页
1984年8月,笔者在敦煌县博物馆看到敦煌遗书地志残卷原件。该件呈深黄色,纸质与色泽和其他唐代写经相似。卷中文字首尾俱残,从同谷郡成州(属陇右道,道名残缺)起始,依次为陇右道残存16州,关内道24州,河东道19州,淮南道14州,岭南道残存65... 1984年8月,笔者在敦煌县博物馆看到敦煌遗书地志残卷原件。该件呈深黄色,纸质与色泽和其他唐代写经相似。卷中文字首尾俱残,从同谷郡成州(属陇右道,道名残缺)起始,依次为陇右道残存16州,关内道24州,河东道19州,淮南道14州,岭南道残存65州,止于贺水郡澄州,共计138州。各州用墨笔先横书郡名,次写州(府)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贡 敦煌遗书 关内 淮南 贺水郡 河东 岭南 写经 深黄色
下载PDF
千年丝绸之路(四) 漠上明珠
14
作者 伍梦尧 《纺织科学研究》 2015年第4期104-105,共2页
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资源,使甘肃成为了丝绸之路上一颗耀眼的明珠2000多年前,张骞自都城长安出发,一路向西,完成了史无前例的"凿空"之旅。这趟旅行不仅为东西方文化交往搭建了桥梁,也将古老的华夏文明带向了全世界。作为陆上丝绸之... 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资源,使甘肃成为了丝绸之路上一颗耀眼的明珠2000多年前,张骞自都城长安出发,一路向西,完成了史无前例的"凿空"之旅。这趟旅行不仅为东西方文化交往搭建了桥梁,也将古老的华夏文明带向了全世界。作为陆上丝绸之路的第二站,甘肃以其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和早期黄河文明,成为了丝路文化中一颗耀眼的明星。甘肃省,简称"甘"或"陇",位于黄河上游,以兰州为省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址 甘肃发展 敦煌文化 华夏文明 黄河文明 布政使司 关内 华夏文化 向西部
下载PDF
盛唐京畿都畿考论 被引量:3
15
作者 罗凯 《历史地理》 CSSCI 2008年第1期65-75,共11页
唐代长期设有东、西两都,长安、洛阳在全国事务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且均为人口众多、富庶繁荣的大都市,因此历来研究者甚众。相比较而言,对于"京之旁邑"的两畿则鲜有研究,即便是众所周知的作为监察区的京畿与都畿,关于其正式... 唐代长期设有东、西两都,长安、洛阳在全国事务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且均为人口众多、富庶繁荣的大都市,因此历来研究者甚众。相比较而言,对于"京之旁邑"的两畿则鲜有研究,即便是众所周知的作为监察区的京畿与都畿,关于其正式名称究竟是否"两畿道"、两畿与畿外诸道有无区别、两畿何时分置及其具体范围等问题,迄今为止,仍是疑云重重。本文即旨在探讨这些以往很少有人关注的问题,并试图给出较合理的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内 御史中丞 采访处置使 监察区 邠州 州刺史 京兆府 剑南
下载PDF
唐写本地志残卷浅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薛英群 徐乐尧 《敦煌学辑刊》 1981年第1期23-47,共25页
文物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国文物》一九七九年第一期,发表了原出敦煌石室、现存敦煌县文化馆的唐写本地志残卷影印全文,这是一卷值得引起我们重视的敦煌遗书。地志宽三一厘米,残长二七七厘米。系由七张麻纸粘连而成,纸呈深黄色,纸质与... 文物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国文物》一九七九年第一期,发表了原出敦煌石室、现存敦煌县文化馆的唐写本地志残卷影印全文,这是一卷值得引起我们重视的敦煌遗书。地志宽三一厘米,残长二七七厘米。系由七张麻纸粘连而成,纸呈深黄色,纸质与色泽与一般唐代写经十分近似。正面现存一六。行,一至一八行为陇右道(陇右道由同谷郡成州起始,残存一六州[府])、一九行以下依次为关内道(--四州[府]、全)、河东道(一九州[府]、全)、淮南道(一四州[府]、全)与岭南道(岭南道止于贺水郡澄州,残存六五州[府])。每行先横书郡号,次写州(府)名,再写所属县名。州(府)名下注明去京都里程、土贡及公廨本钱数。每县之下,分剐注出该县乡数及公廨本钱数。相同者注明'准前'、'准上''并准上'。没有的也加注'无本'、'并无本'、'不言户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廨本钱 关内 淮南 岭南 河东 贺水郡 土贡 敦煌遗书 唐书
下载PDF
上邽何处寻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日辉 《兰州学刊》 1985年第5期89-93,共5页
一、问题之提出 甘肃古县“邽”与“上邽”是同地异名,还是两个地名?具体位置在那里?学术界至今没有弄清楚。例如新版《辞海》有关这两个地名的条目就是自相矛盾的。试将《辞海》“邽”“上邽”“赵充国”三条辞目释文表列排比如下:
关键词 上邽 赵充国 牛头河 西郡 鸟鼠同穴 文表 地理志 太康地记 中国历史地图集
下载PDF
唐代河西九曲羁縻府州及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郭声波 《历史地理》 2006年第1期59-72,共14页
河西九曲一名,始出《旧唐书·吐蕃传》:(睿宗景云元年)时杨矩为鄯州都督,吐蕃遣使厚遗之,因请河西九曲之地以为金城公主汤沐之所,矩遂奏与之。吐蕃既得九曲,其地肥良,堪顿兵畜牧,又与唐境接近,自是复叛,始率兵入寇。河西,自是指黄... 河西九曲一名,始出《旧唐书·吐蕃传》:(睿宗景云元年)时杨矩为鄯州都督,吐蕃遣使厚遗之,因请河西九曲之地以为金城公主汤沐之所,矩遂奏与之。吐蕃既得九曲,其地肥良,堪顿兵畜牧,又与唐境接近,自是复叛,始率兵入寇。河西,自是指黄河以西,但此处与河西道无关,而是指今青海共和县以南的黄河以西地区。九曲,依《通鉴》胡注的解释:"九曲者,去积石军三百里,水甘草良,宜畜牧,盖即汉大、小榆谷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羁縻府州 都督府 叠州 九曲 小榆谷 积石军 关内 大非川 旧唐书
下载PDF
铜城——白银市 被引量:1
19
作者 薛振勇 《兰州学刊》 1987年第2期108-,共1页
我国最大的铜基地白银市,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东北,辖白银、平川两个区和会宁、靖远、景泰三个县。市政府驻白银区。 该市的白银区蕴藏着非常丰富的金、银、铜、铁、铅、锌等矿产资源。早在明代洪武年间(1368—1398年),人们已在凤凰山一带... 我国最大的铜基地白银市,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东北,辖白银、平川两个区和会宁、靖远、景泰三个县。市政府驻白银区。 该市的白银区蕴藏着非常丰富的金、银、铜、铁、铅、锌等矿产资源。早在明代洪武年间(1368—1398年),人们已在凤凰山一带凿石采矿,于现在的露天矿地区建炉炼银,随有白银厂之名。最繁盛期,矿工达数千人,矿炉二十座,有“日出斗金”之说。延至清乾隆三年,因强烈地震,坑道坍塌,采冶停止.见《甘肃省兰州市地名录》。白银市因历史上的白银厂而得名。 白银市辖境在秦时,大部分地区还是游牧民族的放牧之地。汉代,属武威、北地诸郡;唐为陇右道:宋时属于西夏地域;元归甘肃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城 甘肃省兰州市 繁盛期 矿产资源 洪武年间 皋兰 功作 地质工作者 会宁
下载PDF
唐前期河西节度三军考述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宗俊 《历史地理》 2007年第1期164-171,共8页
《资治通鉴》卷二一五天宝元年、《大唐六典》卷五《尚书兵部》、《唐会要》卷七一八《诸使中》、《元和郡县图志》卷四十陇右道凉州条等,均记载了唐前期河西节度使管下的军、守捉的配置与建置情况,但相互间多有出入。近世学者中,王永... 《资治通鉴》卷二一五天宝元年、《大唐六典》卷五《尚书兵部》、《唐会要》卷七一八《诸使中》、《元和郡县图志》卷四十陇右道凉州条等,均记载了唐前期河西节度使管下的军、守捉的配置与建置情况,但相互间多有出入。近世学者中,王永兴先生曾对各典籍所述进行了较系统的考证、综合与辨析,贡献颇多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前期 新泉军 王孝杰 建康军 祁连戍 行军大总管 证圣 会州 玉门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