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4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伯达“被书记”始末 中国科学院初期院党组史实辨正 被引量:4
1
作者 樊洪业 《科学文化评论》 2013年第1期64-80,共17页
在中国科学院的领导体制中,院党组一直处于核心地位。但在建院初期,院党组及其活动尚未公开,档案中也缺乏记录,在后来出现的院史文本记述中,中科院初期院党组的情况,竟然成了历史悬案。近30多年来,"陈伯达是中科院第一任院党组书记... 在中国科学院的领导体制中,院党组一直处于核心地位。但在建院初期,院党组及其活动尚未公开,档案中也缺乏记录,在后来出现的院史文本记述中,中科院初期院党组的情况,竟然成了历史悬案。近30多年来,"陈伯达是中科院第一任院党组书记"之说几成定论。本文作者查证了迄今可见的史料,认为其说为谬传;考察了这一谬传的来龙去脉;并对建院初期院党组的任期和组成人员做了初步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党组陈伯达中国科学院院史中共党史
下载PDF
毛泽东、陈伯达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36—1938) 被引量:32
2
作者 雷蒙德.怀利 林育川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3-61,共9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 陈伯达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 中国共产党 意识形态 吸引力 概念
下载PDF
关于陈伯达起草九大报告的前前后后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文耀 王保春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8-91,共4页
大约是在1969年1月底的一天夜里,陈伯达开会回来和往常不同,一进大门不到他自己的办公室,而是兴冲冲地直入我们(即本文作者,当时任陈伯达的秘书——编者注)的办公室。
关键词 陈伯达 九大报告 党史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下载PDF
成功的切入——叶永烈独家采访陈伯达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克冰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1-41,共1页
叩开被采访者的房门,只不过迈出了采访的第一步。他在心理上能很快地接受你继而敞开他的心扉吗?这不仅取决于你的气质和风度,还取决于你能否成功地切入……
关键词 叶永烈 人物采访 陈伯达 采访角度
下载PDF
论陈伯达早年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5
作者 李芊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92-95,共4页
陈伯达在"文革"中犯下的严重政治罪行使其成为中国现代史上一位饱受争议的人物。但不可否认的是,其早年尤其是在延安时期,在毛泽东的亲自指导下,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做了不少有益的理论宣传工作,尤其是在促进马克思主义... 陈伯达在"文革"中犯下的严重政治罪行使其成为中国现代史上一位饱受争议的人物。但不可否认的是,其早年尤其是在延安时期,在毛泽东的亲自指导下,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做了不少有益的理论宣传工作,尤其是在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方面,其贡献是不可抹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伯达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传统文化
下载PDF
陈伯达之命运 被引量:1
6
作者 钱伯城 《同舟共进》 2008年第8期48-54,共7页
从《中国之命运》说起本文题目,仿自《中国之命运》。1943年3月,蒋介石用小册子形式出版了一本大著作《中国之命运》,借国家名义鼓吹国民党一党专政,实际是鼓吹"蒋介石之命运"。此书于7月间传到延安,毛泽东对几个"秀才&q... 从《中国之命运》说起本文题目,仿自《中国之命运》。1943年3月,蒋介石用小册子形式出版了一本大著作《中国之命运》,借国家名义鼓吹国民党一党专政,实际是鼓吹"蒋介石之命运"。此书于7月间传到延安,毛泽东对几个"秀才"说:"看来,蒋介石给你们出了题目了。"陈伯达领会毛的意思,立即动手写反驳文章,用三天三夜,心情激动,笔泪俱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伯达 毛泽东思想 蒋介石 叶永烈 庐山会议 国民党统治区 毛主席 理论家 胡乔木 刘少奇
下载PDF
记者,首先要当好“问”者——从叶永烈采访陈伯达谈起
7
作者 胡健 《传媒观察》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新闻记者 采访任务 “问” 首先 陈伯达 叶永烈 新闻材料 劳动对象 新闻素材 “记”
下载PDF
“陈伯达现象”的再思考
8
作者 叶永烈 《同舟共进》 2009年第2期53-56,共4页
《同舟共进》2008年第8期《陈伯达之命运》一文,使我想起自己对于陈伯达的多次采访和相关著作(《陈伯达传》上、下卷,人民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 "文革"作为一场大灾难已经过去,然而"文革"留给人们的反思是无穷尽的。"陈伯达现... 《同舟共进》2008年第8期《陈伯达之命运》一文,使我想起自己对于陈伯达的多次采访和相关著作(《陈伯达传》上、下卷,人民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 "文革"作为一场大灾难已经过去,然而"文革"留给人们的反思是无穷尽的。"陈伯达现象"便是值得探索的反思课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伯达 2008年 人民日报 出版社 文革 反思
下载PDF
江青与陈伯达的恩怨
9
作者 王文耀 王保春 《共产党员(下半月)》 2009年第1期20-20,共1页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央“文革”小组成立了,陈伯达为组长,江青为副组长。江青起初处处关心维护陈伯达,陈伯达便写报告给毛泽东,说在他生病期间,由江青代理组长职务,临时将权交给江青。然而,等到陈伯达出院后,江青却...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央“文革”小组成立了,陈伯达为组长,江青为副组长。江青起初处处关心维护陈伯达,陈伯达便写报告给毛泽东,说在他生病期间,由江青代理组长职务,临时将权交给江青。然而,等到陈伯达出院后,江青却紧握权力始终不放手,从此,陈、江二人起了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伯达 江青 “文化大革命” 恩怨 “文革” 副组长 毛泽东 权力
下载PDF
批判地继承:新民主主义文化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方法——以陈伯达墨家思想研究中的运用为例
10
作者 杏贝男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4-19,共6页
1940年1月,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正式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概念。在新民主主义文化观中,涉及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方法,即批判地继承。陈伯达《墨子哲学思想》一文关于墨家思想的研究与新民主主义文化观之间保持很高程... 1940年1月,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正式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概念。在新民主主义文化观中,涉及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方法,即批判地继承。陈伯达《墨子哲学思想》一文关于墨家思想的研究与新民主主义文化观之间保持很高程度的一致,这正缘于他恰当地运用了"批判地继承"。这个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基本态度和方法论,对推进当前中国共产党的传统文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文化 陈伯达 墨家思想 传统文化 批判地继承
下载PDF
陈伯达如何丧失自己的灵魂
11
作者 叶永烈 《共产党员(下半月)》 2009年第3期23-23,共1页
初抵延安时“坐冷板凳” 陈伯达号称“理论家”、“中共中央一支笔”。他担任毛泽东的政治秘书30多年,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马列学院副院长、中央政治研究室主任、《红旗》杂志总编辑,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任“中央文革小组”... 初抵延安时“坐冷板凳” 陈伯达号称“理论家”、“中共中央一支笔”。他担任毛泽东的政治秘书30多年,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马列学院副院长、中央政治研究室主任、《红旗》杂志总编辑,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任“中央文革小组”组长,成为“舆论总管”。1967年1月,陶铸被打倒后,他升为“第四号人物”,仅次于毛泽东、林彪、周恩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伯达 中共中央宣传部 “文化大革命”期间 灵魂 丧失 《红旗》杂志 研究室主任 毛泽东
下载PDF
花自飘零水自流:陈伯达之命运
12
作者 何仁勇 《同舟共进》 2014年第8期64-70,共7页
在狱中高呼:“我救过毛主席”1982年4月23日,傍晚时分,一辆轿车悄然驶进北京西单西绒线胡同,停在一个四合院前。这个四合院以前的主人是黄炎培先生,现在,住着时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周扬。... 在狱中高呼:“我救过毛主席”1982年4月23日,傍晚时分,一辆轿车悄然驶进北京西单西绒线胡同,停在一个四合院前。这个四合院以前的主人是黄炎培先生,现在,住着时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周扬。从轿车里走出一位年近七旬的清瘦老人。他就是曾经显赫一时、后来身陷囹圄的陈伯达。此时的陈伯达,仍处于保外就医状态,并未刑满释放.所以“陪同”他前去周扬住宅的除了司机,还有两位公安人员。根据陈伯达儿子陈晓农的回忆,陈伯达与周扬的交谈长达4个多小时。在交谈中,陈伯达讲述了当年拯救毛泽东的事情:1948年春天,国民党飞机轰炸阜平,那天早上我听到飞机响,赶紧跑到毛主席那里,他正在犹豫,我说飞机就在头顶上,要赶快走,他听我一说,就走了。他绕过一道墙,听警卫员说我还未走,回头喊了我,我催他快走。看到他已到安全地方,我赶快离开,刚跑到院子外,炸弹就已经投下来了,正好炸在院子当中,房子玻璃全被弹片打碎了。如果晚一步是很危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伯达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作家协会 1948年 中国文联 保外就医 刑满释放 公安人员
下载PDF
中央文革小组主要人物的浮与沉之一——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达(上)
13
作者 霞飞 《党史博采(上)》 2012年第2期22-27,共6页
中央文化革命小组成立时,陈伯达任组长,并且一直担任到九大召开。但是,陈伯达当上中央文革小组组长,以及他在中央文革小组中的地位和作用,都很特殊。
关键词 陈伯达 主要人物 文革 中央 政治问题 1939年 毛泽东 四大家族
下载PDF
陈伯达晚年的生活与自省
14
作者 霞飞 《江苏对外经贸论坛》 2012年第3期132-135,共4页
当1980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公审陈伯达时,人们关注的目光再次投向了已经沉寂了十年的陈伯达。陈伯达还活着,但是已经老了。实际上,在1970年庐山会议陈伯达倒台时,他已经66岁了。按中国传统的算法。他那时已经进入晚年了。晚... 当1980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公审陈伯达时,人们关注的目光再次投向了已经沉寂了十年的陈伯达。陈伯达还活着,但是已经老了。实际上,在1970年庐山会议陈伯达倒台时,他已经66岁了。按中国传统的算法。他那时已经进入晚年了。晚年的陈伯达,又经历了一段特殊的生活,经过了深刻的自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伯达 晚年 自省 生活 最高人民法院 庐山会议 中国传统 法庭
下载PDF
中央文革小组主要人物的浮与沉之一——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达(下)
15
作者 霞飞 《党史博采(上)》 2012年第3期32-35,48,共5页
成了林彪信任的人 在九大上,陈伯达仍然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保住了原来的地位。他松了一口气。但他自己清楚,他在中央政治局中是孤立的,他的地位是动摇的。
关键词 中央政治局委员 陈伯达 主要人物 文革 政治局常委
下载PDF
《陈伯达传》幕后秘事
16
作者 叶永烈 《党史文苑》 2008年第4期42-45,共4页
1980年11月20日,76岁的陈伯达在聚光灯的照耀下,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下,沉寂多年的他,成为众多的照相机、电影摄影机、电视摄像机镜头聚焦之点,通过报纸、电视、广播,人们得知他被押上法庭的被告席,第一个直觉式的反应是:“哦,陈... 1980年11月20日,76岁的陈伯达在聚光灯的照耀下,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下,沉寂多年的他,成为众多的照相机、电影摄影机、电视摄像机镜头聚焦之点,通过报纸、电视、广播,人们得知他被押上法庭的被告席,第一个直觉式的反应是:“哦,陈伯达还活着!”被告席上站着10名被告,陈伯达排在第五个,即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江腾蛟,在10名被告中,最年轻的是王洪文,45岁;最年长的,便是陈伯达,那9名被告都是自己走上被告席的,而陈伯达则是由两名法警左右挟扶,步入法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伯达 电视摄像机 王洪文 被告 聚光灯 照相机 摄影机 张春桥
下载PDF
陈伯达制造冀东大冤案的来龙去脉
17
作者 许东亮 《档案天地》 2006年第6期4-5,1,共2页
提起“文化大革命”,人们都会把它与“浩劫”这个词联系起来。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广大干部群众遭到反革命集团的严重迫害,搞得人人自危。号称“党内一支笔”的陈伯达更是在唐山冀东地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冀东大冤案”。整个冀东... 提起“文化大革命”,人们都会把它与“浩劫”这个词联系起来。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广大干部群众遭到反革命集团的严重迫害,搞得人人自危。号称“党内一支笔”的陈伯达更是在唐山冀东地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冀东大冤案”。整个冀东地区的干部群众蒙受不白之冤,在组织上、思想上、身体上遭受一场旷日持久的浩劫,甚至被迫害致死,牵连中央、24个省市的领导。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聂荣臻、姚依林也遭受诬陷和迫害。然而历史是公正的,陈伯达作为江青反革命集团的10名主犯之一,被判18年监禁。始作俑者始终逃脱不了历史的审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东地区 冤案 制造 陈伯达 “文化大革命” 革命传统 反革命集团 工人运动
下载PDF
九届二中全会后的陈伯达
18
作者 天磨 《党史博采(上)》 2004年第3期18-21,共4页
当1980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公审陈伯达时,人们关注的目光再次投向了已经沉寂了十年的陈伯达。人们对于陈伯达还活着,感到惊奇,同时,也勾起了对陈伯达问题的回忆。此时人们看到的陈伯达已经老了。实际上,在1970年庐山会议陈伯达... 当1980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公审陈伯达时,人们关注的目光再次投向了已经沉寂了十年的陈伯达。人们对于陈伯达还活着,感到惊奇,同时,也勾起了对陈伯达问题的回忆。此时人们看到的陈伯达已经老了。实际上,在1970年庐山会议陈伯达倒台时,他已经66岁了。按中国传统的算法,他那时已经进入晚年了。晚年的陈伯达,又经历了一段特殊的生活,经过了深刻的自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伯达 九届二中全会 毛泽东著作 庐山会议 国民党特务 反革命集团 邓力群 中央领导人 张春桥 叶永烈
下载PDF
陈伯达与冀东大冤案
19
作者 曾文友 刘新起 《党史博采(上)》 2004年第1期17-20,共4页
陈伯达是一位“大名人”,号称党内“一支笔”,人们习惯地称他为“老夫子”。他曾写过《中国四大家族》、《窃国大盗袁世凯》、《人民公敌蒋介石》等政治论著,他写的《墨子哲学思想》还受到毛泽东的夸奖。陈伯达一度成为党内有影响的... 陈伯达是一位“大名人”,号称党内“一支笔”,人们习惯地称他为“老夫子”。他曾写过《中国四大家族》、《窃国大盗袁世凯》、《人民公敌蒋介石》等政治论著,他写的《墨子哲学思想》还受到毛泽东的夸奖。陈伯达一度成为党内有影响的理论宣传家之一,但他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晚年成了阶下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伯达 人民公敌蒋介石 宣传家 不可饶恕 反革命集团 林彪反党集团 冀东地区 一支笔 庐山会议 国共合作
下载PDF
陈伯达和康生的明争暗斗
20
作者 穆欣 《红岩春秋》 1996年第3期34-40,1,共8页
一个是中央文革小组组长,一个是中央文革小组顾问,狼狈为奸却又勾心斗角。作者以亲身经历揭开了“中央文革”黑幕的一角。
关键词 陈伯达 毛泽东思想 刘少奇 个人崇拜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文化革命 江青反革命集团 马克思主义 钓鱼台 文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