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依范与中国现代艺术国际巡展(1937-39)(上) 被引量:4
1
作者 黄元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3-160,共28页
大英博物馆收藏着一批抗日战争初期的中国现代艺术家画作,其中有黄新波的木刻。根据该馆网站数据库提供的名单,黄新波作品总计九张:Push(《推》),The Front Line(《前线》),The Flow of Iron(《铁的奔流》),Survival Line(《生存线》),S... 大英博物馆收藏着一批抗日战争初期的中国现代艺术家画作,其中有黄新波的木刻。根据该馆网站数据库提供的名单,黄新波作品总计九张:Push(《推》),The Front Line(《前线》),The Flow of Iron(《铁的奔流》),Survival Line(《生存线》),Surprise Attack(《偷袭》),The Funeral of Mr. Lu Xun(《鲁迅先生葬仪》),Keeping watch(《守望》),Advance(《收复失地》,《大地的怒潮》组画之四),Call to Arms(《拿起武器》,原题《为民族生存而战》,英文标题是陈依范1937年的翻译,海外通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英博物馆 抗日战争初期 中国现代艺术 《前线》 陈依范 生存线 英文标题
原文传递
陈依范与中国现代艺术国际巡展(1937-39)(下)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元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8-160,共23页
五、1938年,香港、广州、武汉和延安中外画展,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在美国展出的时候,陈依范已经构想了一个新的巡展计划。在英国和美国的五个多月时间里,他得到西方朋友的热情接待,展览进行得如此顺利,让他体会到,国际艺术家的交流和团结,... 五、1938年,香港、广州、武汉和延安中外画展,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在美国展出的时候,陈依范已经构想了一个新的巡展计划。在英国和美国的五个多月时间里,他得到西方朋友的热情接待,展览进行得如此顺利,让他体会到,国际艺术家的交流和团结,能够变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因此他确信双向交流必不可少。另一方面,尽管每天忙碌,他仍然有机会近距离见识到正在蓬勃发展的西方现代艺术,觉得有必要把新潮流和新技巧介绍到中国来,让青年画家能够从中汲取养分,促进中国新艺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艺术 青年画家 西方现代艺术 陈依范 双向交流 巡展 英国和美国 新潮流
原文传递
论文化的摩擦、适应与再创造——美国华人文化变迁试析
3
作者 姜义华 《近代中国》 1995年第1期51-66,共16页
哈佛大学奥连战略研究所所长、美国当代政治发展理论权威亨廷顿教授去年夏季在《外交季刊》发表的《文明的冲突?》一文,虽然在结论中说到'在可见的将来,不会有普世的文明,
关键词 美国华人 排华法 外交季刊 太平洋铁路 战略研究所 李瑞芳 加利福尼亚州 陈依范 华人社会 中国人在美国
下载PDF
美国华人史研究概况
4
作者 杨国美 黄兆群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1期55-58,共4页
美国是亚洲以外华人人口最多的地区。1980年,美国约有华人812,178人(《移民与归化署统计年鉴》,华盛顿1981年),到1990年,增加到1,645,500人。(《华南早报》1991年11月21日报导)华人是今天美国各亚裔集团中最大的一支。 美国的华人史研... 美国是亚洲以外华人人口最多的地区。1980年,美国约有华人812,178人(《移民与归化署统计年鉴》,华盛顿1981年),到1990年,增加到1,645,500人。(《华南早报》1991年11月21日报导)华人是今天美国各亚裔集团中最大的一支。 美国的华人史研究始于19世纪晚期。起初,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几乎都是站在种族主义立场上研究华人问题,肆无忌惮地诬蔑和诋毁华人,明目张胆地为美国政府的排华政策进行辩护。只是到了20世纪,由于受社会进步思潮的影响,才有学者开始有限度地摈弃种族偏见,力图客观评价华人对美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特别到了五、六十年代以后,由于民权运动的推动,美国学者的种族观念较前有了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族偏见 民权运动 美国华人 巴思 排华 美国政府 种族问题 埃尔默 前有 陈依范
下载PDF
风雨知音无国界——追忆资深记者张彦
5
作者 赵庆庆 《传记文学》 2018年第9期94-107,共14页
初见张彦叔叔时,他已入耄耋之年了。在北京紫竹院附近的家中,坐在边上放有一叠报刊的沙发上,鹤发童颜,慈眉善目,丝毫没有叱咤风云的大记者架子,笑眯眯地接待我这位比他小半个世纪的晚辈后学。所以,伙伴们都亲切地称呼他'张彦叔叔... 初见张彦叔叔时,他已入耄耋之年了。在北京紫竹院附近的家中,坐在边上放有一叠报刊的沙发上,鹤发童颜,慈眉善目,丝毫没有叱咤风云的大记者架子,笑眯眯地接待我这位比他小半个世纪的晚辈后学。所以,伙伴们都亲切地称呼他'张彦叔叔',叫他的夫人、他的西南联大同窗裴毓荪女士为'小裴阿姨'。经历过抗战洗礼、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人,很少有不知道张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鲍威尔 马识途 飞虎队 陈依范 美中人民友好协会 文幼章 艾德尔曼 美国人 《人民中国》 一带一路
原文传递
为了真理 为了改变 访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顾问 陈一文
6
作者 伦语丝 《体育健康知识画刊》 2013年第1期56-59,共4页
第一次接触是在微博上。他是一个70岁有着花白头发的老人,或许不应该称之为老人,因为从他身上很难感觉到一丝衰老的痕迹。他的许多科学论文颠覆了人们的常识,执着地在为真理和每一个生命努力着。他家世不凡,虽然不是中国籍。
关键词 陈一文 灾害史 宋庆龄基金会 陈老师 伍连德 中国籍 白头发 地震学报 陈友仁 陈依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