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北京大学陈兴良教授到学院作学术讲座 |
|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
2020 |
0 |
|
2
|
打开刑法之门——评刑法学家陈兴良教授的学术情怀 |
张训
|
《安徽大学法律评论》
|
2010 |
0 |
|
3
|
研究生如何写论文——以刑法学术论文的撰写为例 |
周详
齐文远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
2012 |
0 |
|
4
|
论间接故意的错误 |
李蕾
|
《中国城市经济》
|
2010 |
0 |
|
5
|
北大7人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6
|
犯罪论体系的评价标准 |
焦旭鹏
|
《社会科学文摘》
|
2024 |
0 |
|
7
|
立法、司法与学术——中国刑法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
张明楷
陈兴良
车浩
张晋藩
|
《中国法律评论》
|
2017 |
28
|
|
8
|
转型中的刑法教义学 |
劳东燕
|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2
|
|
9
|
学术开放与刑法教义学 |
车浩
|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9
|
|
10
|
建立一座法律解释论的“通天塔”——对实质的刑法解释论的反思 |
周详
|
《刑事法评论》
CSSCI
|
2010 |
9
|
|
11
|
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刑法解释学上的口号之争 |
陈坤
|
《刑事法评论》
CSSCI
|
2012 |
6
|
|
12
|
犯罪化的整体思考 |
何庆仁
|
《刑事法评论》
CSSCI
|
2008 |
4
|
|
13
|
刑法的谦抑还是刑罚权的谦抑?——谦抑观念在刑法学场域内的厘清与扬弃 |
时延安
|
《刑法论丛》
CSSCI
|
2008 |
3
|
|
14
|
一种“事实关系”型行为——刑法中持有之规范论描述 |
张曙光
|
《安徽大学法律评论》
|
2010 |
5
|
|
15
|
学派如何形成——刑法学论争中的形式与实质 |
刘树德
|
《刑事法评论》
CSSCI
|
2011 |
2
|
|
16
|
目的犯的实质化——以目的与故意的关系为中心 |
王俊
|
《刑事法评论》
CSSCI
|
2015 |
2
|
|
17
|
罪量因素:构成要素抑或处罚条件 |
王强
|
《刑事法评论》
CSSCI
|
2012 |
1
|
|
18
|
论一只“牛虻”在中国刑法学术生态圈的诞生——评《中国实质刑法观批判》 |
周详
|
《刑事法评论》
CSSCI
|
2010 |
1
|
|
19
|
人身危险性重构 |
文姬
|
《刑事法评论》
CSSCI
|
2013 |
1
|
|
20
|
定罪思维的常人化理解与犯罪构成理论模式之选择 |
王志远
|
《刑事法评论》
CSSCI
|
2008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