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博物馆藏品陈列研究与艺术史阐释——以江苏省美术馆所藏20世纪六七十年代江苏新山水画研究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李芹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10-14,45,共6页
博物馆应该使过去的艺术品与当下文化建立起亲密的联系,艺术史研究为这种联系搭建了沟通理解的桥梁。博物馆的收藏标准与策略、藏品的陈列语境、艺术品意义的历史再现,需要艺术史的阐释作为学术支持。本文着眼于博物馆与艺术史研究中的... 博物馆应该使过去的艺术品与当下文化建立起亲密的联系,艺术史研究为这种联系搭建了沟通理解的桥梁。博物馆的收藏标准与策略、藏品的陈列语境、艺术品意义的历史再现,需要艺术史的阐释作为学术支持。本文着眼于博物馆与艺术史研究中的新课题,以江苏省美术馆所藏20世纪六七十年代江苏新山水画研究为例,融会画史、画迹、画论的重要相关内容,形成这种绘画风格作为博物馆的藏品陈列研究需要建立相应的艺术史阐释,明示其所探索解决的中国画创新的时代课题,为当下及未来中国画发展所重视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藏品 陈列研究 艺术史阐释 江苏“新山水画”
下载PDF
数字化融媒体背景下的陈列展示设计研究——以云南省博物馆为例
2
作者 谭玉琳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3期141-143,共3页
对于数字化融媒体的展陈设计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融媒体的概念为基础,从融媒体的发展、多元化视角、研究方法与技术、创新模式、面向社会创新等层次,对融媒体的展陈设计进行多元化的探讨。得出融媒体对于媒体媒介、陈列展示设... 对于数字化融媒体的展陈设计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融媒体的概念为基础,从融媒体的发展、多元化视角、研究方法与技术、创新模式、面向社会创新等层次,对融媒体的展陈设计进行多元化的探讨。得出融媒体对于媒体媒介、陈列展示设计、技术驱动、引领原始创新与服务社会带来影响。随着融媒体的发展,陈列展示设计正从传统设计走向科技设计和技术驱动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 陈列展示研究 技术驱动 云南省博物馆
下载PDF
博物馆玉器展品的陈列分析
3
作者 张玮 郭旭东 《收藏与投资》 2024年第3期34-36,共3页
红山文化玉器展现了泱泱华夏最早时期的地域文明,是探究早期人类文化的关键素材。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和研究博物馆里玉器展品的陈列。首先,分析了博物馆的基本职能;其次,探讨了博物馆里玉器展品陈列的问题以及现状;最后... 红山文化玉器展现了泱泱华夏最早时期的地域文明,是探究早期人类文化的关键素材。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和研究博物馆里玉器展品的陈列。首先,分析了博物馆的基本职能;其次,探讨了博物馆里玉器展品陈列的问题以及现状;最后,针对博物馆玉器展品陈列现状,本文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包含通过运用光线彰显玉器本体的质感以及颜色、运用装饰以及特效技术提升参观者的观赏感受、精妙划分玉器展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内涵、充分考虑玉器展品的保护措施以及安全程度、注重玉器鉴赏与玉器保护之间的联系等,旨在为相关人员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玉器展品 陈列研究
下载PDF
图书馆文学文献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开发——以“上海作家作品陈列与研究室”为例(下) 被引量:1
4
作者 盛兴军 沈红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学刊》 2001年第4期33-35,共3页
3 上海当代文学史料影像全文系统的研制与开发 3.1 上海作家作品陈列和研究室上海作家作品陈列和研究室是由上海作家协会和上海大学、上海大学图书馆共同合作组建的上海市作家作品陈列及研究机构,旨在弘扬'海派'文化,展示上海... 3 上海当代文学史料影像全文系统的研制与开发 3.1 上海作家作品陈列和研究室上海作家作品陈列和研究室是由上海作家协会和上海大学、上海大学图书馆共同合作组建的上海市作家作品陈列及研究机构,旨在弘扬'海派'文化,展示上海地方作家的文学成就,便于上海大学的师生对上海文学艺术做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并由此强化上海大学文学艺术的教学、研究和上海大学的精神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 文学 文献信息系统 上海作家作品陈列研究
下载PDF
乐器类展览陈列叙事研究与实践——以闵行博物馆“中国民族乐器文化展”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钟隽迪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第4期195-198,共4页
21世纪,博物馆主题展览的兴起迅速打破传统基本陈列的固有结构,融合时间与空间,采用新兴科技手段和跨媒介、跨文化的技术与视角。陈列叙事作为陈列展览的重要构成和表达方式,借助多媒体和互动化形式为观众提供了接触和了解文物的全新途... 21世纪,博物馆主题展览的兴起迅速打破传统基本陈列的固有结构,融合时间与空间,采用新兴科技手段和跨媒介、跨文化的技术与视角。陈列叙事作为陈列展览的重要构成和表达方式,借助多媒体和互动化形式为观众提供了接触和了解文物的全新途径与方式。闵行博物馆的"中国民族乐器文化展"围绕中国几千年的民族音乐/乐器发展历程,采用线性—因果叙事、主题—并置叙事和分形叙事的结构表述视角,重点梳理探讨了陈列空间叙事、多媒体/互动叙事和音乐叙事这几种主要叙事形式,力图填补国内乐器展览陈列叙事的研究空白,为后人提供可借鉴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列叙事研究与实践 乐器陈列研究与实践 展览音乐叙事与研究
下载PDF
震旦博物馆“古器物学研究陈列”教育模式刍议 被引量:1
6
作者 黎冬瑶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18年第6期429-436,共8页
博物馆是以教育为首要功能的文化机构,而陈列展览则是其发挥教育功能的主要途径。震旦博物馆的"古器物学研究陈列"从文物的"料、工、形、纹"入手进行解读,它以"解构"与"建构"的逻辑关系为教育... 博物馆是以教育为首要功能的文化机构,而陈列展览则是其发挥教育功能的主要途径。震旦博物馆的"古器物学研究陈列"从文物的"料、工、形、纹"入手进行解读,它以"解构"与"建构"的逻辑关系为教育理念,使用实物、图文、数字媒体、辅助艺术品与纸质媒体、自媒体平台等相结合的集成化教育手段,形成以教育时间为维度贯穿客观物质空间始终的"四维空间",并突出文物残器在陈列展览中的教育作用。可见,"古器物学研究陈列"教育模式有助于公众自主学习,将最大限度地实现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器物学研究陈列 博物馆教育 震旦博物馆
下载PDF
乐器陈列中多媒体应用的实践和思考——以闵行博物馆“中国民族乐器文化展”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钟隽迪 《今古文创》 2022年第20期110-112,共3页
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范围内新兴科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博物馆的定位逐渐从“以物为本”过渡到“以人为本”,数字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成为博物馆新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乐器文物作为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沉淀和实物载体,不... 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范围内新兴科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博物馆的定位逐渐从“以物为本”过渡到“以人为本”,数字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成为博物馆新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乐器文物作为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沉淀和实物载体,不仅需要被看见,也需要被“触摸”和被“听见”。“中国民族乐器文化展”尝试策划以当下新兴数字化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多样化、多角度的立体化展项,展示出中国民族乐器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于历时和共时维度的纵横发展中形成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底蕴,以及乐器作为音乐发声者呈现的声色魅力,为国内文博界乐器展陈多媒体的策划与应用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实例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陈列研究 民族乐器展陈策划 多媒体策划和应用
下载PDF
哈尔滨莫斯科商场考述(1906—1928年)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晓艳 《黑龙江史志》 2015年第22期19-22,共4页
现今的黑龙江省博物馆主楼,原名莫斯科商场,始建于1906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一百多年中,它在不同时期担当了不同的使用功用,本文仅考述其1906—1928年间的情况,以1918年莫斯科商场暂停歇业为分水岭,歇业之前,莫斯科商场主要... 现今的黑龙江省博物馆主楼,原名莫斯科商场,始建于1906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一百多年中,它在不同时期担当了不同的使用功用,本文仅考述其1906—1928年间的情况,以1918年莫斯科商场暂停歇业为分水岭,歇业之前,莫斯科商场主要是作为商业用途,当时很多莫斯科和西伯利亚大工厂业主在此落户,它是俄国商品在中国的批发基地;歇业之后,其功能逐渐转向于行政办公、科学研究、博物馆陈列及学校教育等方面的使用。1928年末,东省文物研究会工作结束,本文以此为结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博物馆主楼 莫斯科商场 俄国商品在华批发基地基地 行政办公、科学研究、博物馆陈列及学校教育使用
下载PDF
“精研古法”的遗憾:于非闇与现代工笔花鸟画教学体系的创建 被引量:3
9
作者 曲刚 《山东艺术》 2020年第6期8-19,共12页
1937至1946年,于非闇在担任故宫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馆"花鸟画导师期间,怀抱兴废继绝的学术理想和承续五代两宋院体花鸟画传统的历史使命,创建了中国现代工笔花鸟画教学体系,培养出田世光、俞致贞等一大批工笔花鸟画优秀人才... 1937至1946年,于非闇在担任故宫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馆"花鸟画导师期间,怀抱兴废继绝的学术理想和承续五代两宋院体花鸟画传统的历史使命,创建了中国现代工笔花鸟画教学体系,培养出田世光、俞致贞等一大批工笔花鸟画优秀人才。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于非闇工笔画教学体系的创建并非根基于宋代院体正统,而是从自学经验出发,主要依托清代乾隆时期宫廷花鸟画传统,同时引入西方速写、素描训练手段,逐渐形成的利于集体授课、短期成才的教学体系,呈现出程序化、规范化的特征。但是,于氏过于注重"摹"的技术环节、"三个指头不许动"的执笔法和"三矾八染"的施色程序,容易导致技术制作化、审美概念化和艺术风格单一化的倾向。虽然他从民间艺术中萃取出"默写"画法,但与传统默写古法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不能有效地融入教学体系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非闇 工笔花鸟画 精研古法 默写 三矾八染 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