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倭”与“通贡”:嘉靖倭患时期的“宣谕日本”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年旭 刘晓东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3-153,共11页
嘉靖“大倭寇”发生后,明朝廷在抗倭同时也讨论了通过宣谕日本政府寻求协同禁倭的计划。但因考虑到“国体”问题,暂时予以搁置。之后胡宗宪等提出以“地方有司”名义宣谕的建议,被明廷采纳并相继派遣蒋洲、陈可愿等出使日本。同时也计... 嘉靖“大倭寇”发生后,明朝廷在抗倭同时也讨论了通过宣谕日本政府寻求协同禁倭的计划。但因考虑到“国体”问题,暂时予以搁置。之后胡宗宪等提出以“地方有司”名义宣谕的建议,被明廷采纳并相继派遣蒋洲、陈可愿等出使日本。同时也计划通过朝鲜进行转谕作为补充,但因朝鲜的婉拒及抗倭战争的暂时胜利也暂时予以放弃。随同蒋洲、陈可愿归国的不仅有王直部属,还有日本大友氏使团人员。明朝政府虽然诱捕了王直,但对大友氏使团却采取了区别对待的方式,并希望通过大友氏的转谕,能与“日本国王”重新展开“制倭”与“通贡”的交互协作。后来的唐顺之等人还曾有过通过朝鲜再次“招谕”的计划,但终因唐氏的突然离世而作罢。明朝对大友氏的“却贡”并非为了断绝与日本的交往关系,而是对合乎东亚传统“礼治”秩序的中、日关系的一种期待。丰臣秀吉在制定征明计划并发动侵略朝鲜战争时,将所谓“大友氏朝贡被拒”作为借口之一,显然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政治狡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靖大倭寇 日本 朝鲜 陈可愿 唐顺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