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刍议媒体的社会责任——对“陈宝莲遗照事件”的反思
1
作者 张妍 张百宁 《当代传播》 2002年第6期72-73,共2页
'陈宝莲遗照事件'的起始 2002年7月31日,香港女影星陈宝莲在上海的寓所跳楼自杀,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星期里,与陈自杀有关的消息以及陈生前的风流韵事一次又一次连篇累牍地出现在香港大大小小的报纸和杂志.
关键词 媒体 社会责任 陈宝莲遗照事件” 新闻报道 新闻来源 媒体自律
下载PDF
“陈宝莲遗照事件”和媒体责任
2
作者 张妍 张百宁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陈宝莲遗照事件》 媒体责任 新闻报道 公众利益 媒体自律
下载PDF
媒体进行新闻娱乐化的逻辑
3
作者 陶波 《中国城市经济》 2011年第18期282-282,共1页
公众对新闻娱乐化褒贬不一,且各执一词。那什么是新闻娱乐化呢?比较公认的定义是:将硬新闻软化,也就是将名人趣事,带有煽情性的犯罪事件,灾难事件,暴力事件等作为新闻的报道重点,而减少对常规正面事件的报道。在我看来。
关键词 新闻娱乐化 灾难事件 暴力事件 犯罪事件 传媒企业 刘晓庆 陈宝莲 明星制度 艺术创造 偶像崇拜
下载PDF
鼓掌相送
4
作者 陈也清 《湖北电业》 2003年第2期47-47,共1页
那天在公司对面一家小吃店"过早",听到旁边有人不停地叹息。"我就是喜欢那个伢。"一个满脸皱纹的太婆说。"是呀,要是连那样的人也活不下去了,我们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一个面容枯黄的中年女人跟着说。她们... 那天在公司对面一家小吃店"过早",听到旁边有人不停地叹息。"我就是喜欢那个伢。"一个满脸皱纹的太婆说。"是呀,要是连那样的人也活不下去了,我们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一个面容枯黄的中年女人跟着说。她们说的是刚刚跳楼的张国荣。那家小店我在"过早"时常去,两个对话的人,很奇怪,似乎就是为了发出那些感叹,才在那里偶尔出现。那个太婆明显是张国荣的Fans。那个中年妇女的感叹则是很多人的感叹:如果有张国荣那样的声望和财富,为什么还会选择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国荣 我在 活着 光鲜亮丽 谢有顺 娱乐圈 陈宝莲 履素 令人 娱记
下载PDF
明星自杀:离开是种解脱?
5
《半岛新生活》 2004年第7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明星 自杀现象 谢津 陈宝莲 影视演员
下载PDF
一个人的写作与一类人的遭遇——评丁伯刚《宝莲这盏灯》
6
作者 吴霞 《创作评谭》 2006年第3期18-21,共4页
读完丁伯刚《宝莲这盏灯》之后,我接着读他的《有人将归》以及《唱安魂》,隐隐约约我感觉到作者要表达什么,但我不能肯定,我需要作家自己来确认。在和丁伯刚的座谈中,他腼腆、真诚地谈起自己创作的前前后后,有一段话吸引了我。他说,他... 读完丁伯刚《宝莲这盏灯》之后,我接着读他的《有人将归》以及《唱安魂》,隐隐约约我感觉到作者要表达什么,但我不能肯定,我需要作家自己来确认。在和丁伯刚的座谈中,他腼腆、真诚地谈起自己创作的前前后后,有一段话吸引了我。他说,他不是九江本地人,他有很浓的异乡人情结,总觉得人生荒凉,漂泊不定,没有依靠,他的写作是对依靠的渴望和呼吁,但是,自我感觉主题还没有展开。“写作,是一种命名,一种呈现世界图景的精神方式,同时,它也是对真实的一种艰难确认。我们可以在作家与世界之间所建立起来的关系中,触摸到一个时代或者一代人的精神状况,原因就在于作家在写作的过程中贯彻着这种命名、呈现、确认的努力。”我说作家是真诚的,因为他的小说中有复杂的冲突,他一个人的写作的确呈现出了一类人与这个世界的紧张关系。但是诚如谢有顺所说:“小说内部的冲突有两种,一种是情感的冲突、故事的冲突,我把它称之为美学的冲突;另外一种是存在的冲突。只有后一种冲突能够进入某种文化母体的中心,进入时代的内部,从而说出价值谎言的真相和人的全部危机。”因此我以为丁伯刚作品呈现的是某一类人的遭遇。“遭遇是什么呢?是一些事情,是一些实存事实,是情感的、美学的,它不构成作品真正的有质量的冲突,因为遭遇一结束,冲突也就结束了。只有存在的冲突是长久的,它注意的是遭遇为什么发生,以及心灵、人性在冲突中所受到的伤害。”从这个意义上说,丁伯刚小说的主题的确尚未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有顺 陈宝莲 作品研究 世界图景 这个世界 文化母体 中所 生存境遇 一个女人 哪一样
原文传递
亚姐VS.港姐
7
作者 林奕华 《明日风尚》 2009年第3期189-189,18,共2页
孙亚莉的名字出现在报章头条时,她已玉殒香消——是跳楼自杀使她成为"一日明星"。这说法确实有点残酷——她的死之所以引起关注,是被认为与另一个名女人的结局相同——甚至不是巧合——据说,一样以跳楼收场的陈宝莲,是孙的&qu... 孙亚莉的名字出现在报章头条时,她已玉殒香消——是跳楼自杀使她成为"一日明星"。这说法确实有点残酷——她的死之所以引起关注,是被认为与另一个名女人的结局相同——甚至不是巧合——据说,一样以跳楼收场的陈宝莲,是孙的"偶像"。而经过媒体报导,二人的关系更从精神上的影响变成同坐一条船:"落选亚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 陈宝莲 媒体报导 利智 改善生活 小姐们 内地人 小砚 大陆人 旗兵
原文传递
苦涩的文字安妥灵魂——关于丁伯刚作品
8
作者 张淑芸 《星火》 2016年第6期34-35,共2页
把能够找得到的丁伯刚老师的作品一口气一一读了个遍,那是半年前的事情。包括他那时刚出的新书《内心的命令》。印象最深刻,至今仍旧挥之不去的是《宝莲这盏灯》和《那年的苍穹》。丁伯刚的小说读起来很压抑,很破坏心情。和时下愉悦心... 把能够找得到的丁伯刚老师的作品一口气一一读了个遍,那是半年前的事情。包括他那时刚出的新书《内心的命令》。印象最深刻,至今仍旧挥之不去的是《宝莲这盏灯》和《那年的苍穹》。丁伯刚的小说读起来很压抑,很破坏心情。和时下愉悦心情的心灵鸡汤文字完全相反。读后,也想挖一个洞穴,把自己藏起来,只要这个洞穴是文字砌成的就别无他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灵鸡汤 人从 夜雨 陈宝莲 有无法 子里 现实生活 朱丽叶 罗密欧 至善
原文传递
她们曾是几代人的幻想——香港三级片10大艳星
9
《东方电影》 2007年第8期92-93,共2页
狄娜未入邵氏公司之前,性格反叛的狄娜(原名梁帼馨)已是粤语片当红艳星,她在杨权导演的《七擒七纵七色狼》和《横冲直撞七色狼》中衣着暴露、性感演出,颇受欢迎。但说到狄娜真正令全城疯狂的一次,却是26岁时接拍邵氏风月笑片《大军阀》
关键词 陈宝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