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于陈寿元效应对宇宙大爆炸论的批判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陈宇
陈寿元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
山东师范大学
-
出处
《天文与天体物理》
2019年第3期40-52,共13页
-
文摘
宇宙大爆炸论从诞生至今质疑不断、争论不休。该文首先介绍频率随传播距离缓慢衰减的陈寿元效应,然后对宇宙大爆炸论核心依据进行解释,依据实践是检验一切理论的唯一标准,从物理学、天文学、哲学等学科角度对宇宙大爆炸论的谬误进行批判。宇宙大爆炸:整个宇宙起源——点的大爆炸结论,与地心说(地球不动,处于宇宙中心)的宇宙绕地球转动的结论相比,没有最荒唐,只有更荒唐、更荒谬。宇宙大爆炸的闹剧该收场了。仅是由哈勃测量到遥远星系发来的光,有向红端移动观测的结果,假定红移是由多普勒效应产生,推理出宇宙起源可能是来自一次大爆炸。陈寿元于2016年发现机械波、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频率有非常微弱的衰减,并简称为陈寿元效应。用陈寿元效应讨论哈勃测量的红移,认定为光波在太空超长距离传播,光波能量密度衰减,导致光波振幅极大衰减,因为光波频率也是光波能量因子。光波能量密度的衰减也会导致频率非常缓慢地衰减。作者由哈勃系数换算后,得到光波在一米太空传播,频率衰减的相对变化量仅有10?26,目前国际原子钟的精度达到10?15。因此如何提高测量精度成为关键,现从机械波如水波、声波的频率衰减的实验做起。超远距离的传感器成为关键问题,声波采用内置2级放大器集成电路高敏感的传感器,在百米处,一千赫兹声波频率衰减0.1赫兹。电磁波采用2万;米75-5同轴电缆,波源采用20兆赫兹高频信号,输入端、输出端的频率相位角微弱差值进行长时间积分,测量到电磁波极其微弱的衰减,电磁波经过2万米传播后,频率仅有10?6赫兹的衰减。其红移量约为10?18/米。用陈寿元效应,红移是由光波在超远距离传播过程中,波能量衰减导致频率随传播距离的增加而指数规律衰减,可近似线性比例关系,与哈勃定律一致,并且这里的比例系数有明确的物理意义,波频率随传播距离的衰减系数,而哈勃定律,系数仅叫哈勃系数,没有任何物理含义。宇宙红移是由多普勒效应所致的概率几乎为零,这是更广意义的一切波在传播过程中的公共属性。把宇宙红移归结为陈寿元效应所致,更科学、更符合现代电磁波传输理论、现代通信模型。其概率应该是百分之百。多普勒效应导致大爆炸论与其他科学的矛盾,新解释宇宙不用爆炸,所有矛盾迎刃而解。超新星发现:亮度衰减更大,红移更大,推理出宇宙加速膨胀。超新星爆发的信号作用时间很短,可以看作脉冲,我们收到的光信号,已经是脉冲信号对传输信道的脉冲冲击作用后的冲击响应。信道作用使得收到的信号脉冲展宽,这种脉冲展宽必然导致亮度衰减更大,红移更大的结果,宇宙加速膨胀论据(尽管获得2011年诺贝尔物理奖)不充分,不值得可信。文中从各个科学角度对宇宙大爆炸论提出批判,宇宙大爆炸论应是一个很好的假说,世界文明对宇宙起源已严重误导,产生不良影响。本文结论:用陈寿元效应论证哈波红移是光波传播效应,并非星系后退多普勒效应所致。宇宙大爆炸仅是一个基于多普勒效应的推理假说,并非真实。宇宙大爆炸推理假说形成一场影响全人类的闹剧,该谢幕了。
-
关键词
大爆炸宇宙学
陈寿元效应
电磁波
频率衰减
宇宙红移
多普勒效应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陈寿元效应与多普勒效应在天文学上对决
- 2
-
-
作者
陈宇
陈寿元
-
机构
山东建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
出处
《天文与天体物理》
2019年第3期53-64,共12页
-
文摘
该文首先介绍多普勒效应、陈寿元效应的概念。然后讨论两种效应对天文信息的解释。通过对比,两种效应处理结果具有可比性。多普勒效应把宇宙红移处理成宇宙大爆炸,宇宙起源一点的爆炸。其结论比托勒密“宇宙围绕地球转”的更荒唐。陈寿元效应把宇宙红移处理成光波在太空长距离传播过程中,光波能量损耗,导致光波能量因子频率随传播距离的增加,有极其微弱的衰减,形成所谓的红移。红移实质上就是光谱频率向红的一端移动,就是频率降低。并且按指数规律衰减,一级近似,就是线性关系,与哈勃的观测定律一致,只是系数名称有区别。陈寿元效应导致宇宙红移的可能性远大于多普勒效应。其论据更符合现代科学,特别是通信科学、电磁学、物理科学。大家关心的是“陈寿元效应如果存在,以前为什么没有测量到”。由于效应太微弱,以往实验精度不够。采用多项实验设计新方法,水波、声波、电磁波的频率微弱衰减被测量到。结论将导致对大爆炸理论进行有科学依据的批判和否定。
-
关键词
大爆炸宇宙学
陈寿元效应
多普勒效应
电磁波
频率衰减
宇宙红移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