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文令 做艺术不仅仅为了贡献美丽
1
作者 阿紫 《华人世界》 2008年第9期145-147,共3页
陈文令的事业是从“小红人”系列作品开始的.在某种程度上说.这些瘦弱敏感瑟瑟发抖的孩子.是陈文令童年和少年时代的自我写照。1969年.陈文令出生在泉州安溪县.70年代末期.正是农村改革时期.春耕,除草、种粮食.陈文令在这个闽... 陈文令的事业是从“小红人”系列作品开始的.在某种程度上说.这些瘦弱敏感瑟瑟发抖的孩子.是陈文令童年和少年时代的自我写照。1969年.陈文令出生在泉州安溪县.70年代末期.正是农村改革时期.春耕,除草、种粮食.陈文令在这个闽南小村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挥洒着童年和少年.懵懵懂懂梦想着自己的人生:有一技之长将来就可以有饭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少年时代 改革时期 70年代 安溪县 童年 陈文令
下载PDF
消费时代中雕塑精神的探寻——陈文令个案分析
2
作者 伍梓瑜 《艺术科技》 2016年第9期171-,161+168,共3页
陈文令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具象雕塑艺术家,随着20世纪90年代消费时代的来临,陈文令通过"红色记忆"、"幸福生活"、"异度风景"一系列雕塑作品在消费时代的语境中传达了个体精神,群体精神,时代精神,是消费时... 陈文令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具象雕塑艺术家,随着20世纪90年代消费时代的来临,陈文令通过"红色记忆"、"幸福生活"、"异度风景"一系列雕塑作品在消费时代的语境中传达了个体精神,群体精神,时代精神,是消费时代中的精神寓言。引起了人们精神上的共鸣,同时也为当代雕塑赋予了新的精神和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文令 消费时代 雕塑精神 个体 群体 红色记忆 幸福生活 异度风景
下载PDF
陈文令的寓言:与消费社会的搏斗和想象
3
作者 朱其 《中国艺术》 2007年第3期54-63,共10页
陈文令的雕塑表现了消费社会在中国形成后的精神群像。他的雕塑使用了一种寓言化的形象,揭示了上世纪90年代的物质主义对一代人的精神渗透,以及90年代以来中国人的自我状况和后意识形态的日常精神形式。
关键词 消费社会 寓言化 人的精神 意识形态 中国人 陈文令 雕塑
下载PDF
陈文令新作展
4
《数码设计》 2012年第9期72-72,共1页
品画廊于2012年9月8日推出“陈文令新作展:异度风景”,展览将展示中国艺术家陈文令近年最新创作的大型雕塑装置系列。艺术家从作品观念的内部维度出发,结合空间的特性进行了有意识的设置,从视觉、观念、语言以及内在的逻辑上展开进... 品画廊于2012年9月8日推出“陈文令新作展:异度风景”,展览将展示中国艺术家陈文令近年最新创作的大型雕塑装置系列。艺术家从作品观念的内部维度出发,结合空间的特性进行了有意识的设置,从视觉、观念、语言以及内在的逻辑上展开进一步“超验”的推进和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家 陈文令 绘画作品 艺术欣赏
下载PDF
陈文令:创作不只是观念的注脚
5
作者 周娜 陈文令(图) 《艺术与设计》 2012年第11期156-161,共6页
斑驳的机器链着精致的“鲨鱼”,枯败的“残荷”映着宁静的荷塘,巨大的“猛玛”融化于流光,
关键词 陈文令 艺术创作 艺术欣赏 设计方案
原文传递
浅析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动物形态
6
作者 张建华 《艺术科技》 2017年第4期222-222,共1页
经济的迅猛发展给中国的文化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变革,经济全球化使得文化日益与国际接轨,商业性越来越成为衡量一切事物价值的标杆。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中国的艺术家着眼于中国的社会文化现象,从当下汲取营养,产生了一大批关注... 经济的迅猛发展给中国的文化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变革,经济全球化使得文化日益与国际接轨,商业性越来越成为衡量一切事物价值的标杆。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中国的艺术家着眼于中国的社会文化现象,从当下汲取营养,产生了一大批关注当代中国的文化问题与社会问题,并进行反思与批判的当代艺术家。这些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似乎都很有默契地选择了动物这一题材作为他们创作的载体。本文通过分析以动物为题材的两位当代艺术家的艺术作品,来了解艺术家如何通过动物形态来体现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文令 周春芽
下载PDF
视觉形象的选择与运用——以《你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为例
7
作者 黄尧 《流行色》 2020年第6期140-141,共2页
《你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是陈文令在2009年大型个展上推出的一个关于2008年金融事件"麦道夫骗局"的现代雕塑。本文试图在从视觉形象选择和视觉形象应用这两个方面分析这座现代雕塑的艺术价值,并在此基础上阐发对当代艺术家... 《你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是陈文令在2009年大型个展上推出的一个关于2008年金融事件"麦道夫骗局"的现代雕塑。本文试图在从视觉形象选择和视觉形象应用这两个方面分析这座现代雕塑的艺术价值,并在此基础上阐发对当代艺术家创作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文令 《你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 视觉形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