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旧性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术前站立位至俯卧位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万梅 崔西龙 +4 位作者 王康康 张伟 尹稳 姜济世 于海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6-600,共5页
目的探究陈旧性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术前站立位至俯卧位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2月—2021年6月收治的36例手术治疗陈旧性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29例;年龄50~79岁,平均63.9岁。病变节段:T... 目的探究陈旧性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术前站立位至俯卧位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2月—2021年6月收治的36例手术治疗陈旧性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29例;年龄50~79岁,平均63.9岁。病变节段:T112例,T1212例,T11、122例,T12、L14例,L112例,L22例,L2、31例,L31例。病程4~120个月,平均19.6个月。手术采用Smith-Petersen截骨4例,Ponte截骨6例,经椎弓根椎体截骨2例,改良的四级截骨18例。骨密度−3.0~0.5 T,平均−1.62 T。测量术前站立位与俯卧位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包括局部后凸Cobb角(local kyphosis Cobb angle,LKCA)、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SS)、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PI与LL匹配度(PI and LL mismatch,PI-LL)。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后凸柔韧度,后凸柔韧度=(术前站立位LKCA−术前俯卧位LKCA)/术前站立位LKCA×100%。比较术前站立位和俯卧位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判断术前站立位和俯卧位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当体位由站立位变为俯卧位后,LKCA与TK均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LL、PT及PI-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示,无论站立位还是俯卧位,LL与SS和PI-LL均具有相关性(P<0.05),并且在俯卧位时LL与SS正相关强度较站立位时有所增加。在站立位时,LKCA与SS和PT均存在相关性(P<0.05);而当体位变为俯卧位后,LKCA与SS和PT之间的相关性消失,而PT与PI-LL之间成正相关(P<0.05)。患者后凸柔韧度为25.13%~78.79%,平均33.85%。结论陈旧性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术前从站立位到俯卧位时,LKCA、TK均显著减小,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相关性也有所变化,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应考虑到这些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 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 陈旧性创伤性脊柱后凸 老年人
原文传递
后路颈椎间盘突出切除术治疗创伤性陈旧性脊柱骨折所致颈椎后凸畸形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广兴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1期64-65,共2页
目的 :分析并研究用后路颈椎间盘突出切除术治疗创伤性陈旧性脊柱骨折所致颈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64例创伤性陈旧性脊柱骨折所致颈椎后凸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这6... 目的 :分析并研究用后路颈椎间盘突出切除术治疗创伤性陈旧性脊柱骨折所致颈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64例创伤性陈旧性脊柱骨折所致颈椎后凸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这64例患者分成后路切除组(32例)和前路切除组(32例)。为前路切除组患者采用前路颈椎间盘突出切除术进行治疗,为后路切除组患者采用后路颈椎间盘突出切除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椎体不融合的发生率、固定螺钉松动的发生率、椎体高度丢失的发生率及治疗后其椎体压缩率和Cobb's角(衡量脊柱侧弯的角度)。结果 :与前路切除组患者相比,后路切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椎体不融合的发生率、固定螺钉松动的发生率、椎体高度丢失的发生率及治疗后其椎体压缩率均更低,其Cobb's角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后路颈椎间盘突出切除术治疗创伤性陈旧性脊柱骨折所致颈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颈椎间盘突出切除术 创伤性陈旧脊柱骨折 颈椎后凸畸形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后路经椎间盘入路治疗创伤性陈旧性脊柱骨折后凸畸形效果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牛东兴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1期106-107,共2页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间盘入路治疗创伤性陈旧性脊柱骨折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选取兰考县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64例创伤性陈旧性脊柱骨折后凸畸形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前路椎体撑开加固...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间盘入路治疗创伤性陈旧性脊柱骨折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选取兰考县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64例创伤性陈旧性脊柱骨折后凸畸形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前路椎体撑开加固定融合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后路经椎间盘入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前后椎体压缩百分比、Cobb’s角以及临床指标。结果术后观察组高度丢失率、断钉断棒松动率及不融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椎体压缩百分比和Cobb’s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椎体压缩百分比和Cobb’s角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椎间盘入路治疗创伤性陈旧性脊柱骨折后凸畸形,可有效降低椎体压缩百分比和Cobb’s角,且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经椎间盘入路 创伤性陈旧脊柱骨折后凸畸形 椎体压缩百分比
下载PDF
创伤性陈旧性脊柱骨折后凸畸形采用后路经椎间盘入路治疗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贾行浩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7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陈旧性脊柱骨折后凸畸形采用后路经椎间盘入路治疗的效果。方法 84例创伤性陈旧性脊柱骨折后凸畸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前路椎体间融合术,研究组患者采取后路经椎间盘入路手... 目的探讨创伤性陈旧性脊柱骨折后凸畸形采用后路经椎间盘入路治疗的效果。方法 84例创伤性陈旧性脊柱骨折后凸畸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前路椎体间融合术,研究组患者采取后路经椎间盘入路手术。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Cobb’s角与椎体压缩百分比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Cobb’s角与椎体压缩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研究组患者Cobb’s角与椎体压缩百分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椎间盘入路应用于创伤性陈旧性脊柱骨折后凸畸形患者中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 陈旧 脊柱骨折 后凸畸形 后路经椎间盘入路
下载PDF
经皮穿刺脊柱后凸成形术治疗新鲜和陈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22
5
作者 马玉泉 周建伟 迟成 《中国医刊》 CAS 2020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脊柱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新鲜和陈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行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122例,术前常规采用MRI评...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脊柱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新鲜和陈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行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122例,术前常规采用MRI评估骨折的新鲜程度,将患者分为新鲜骨折组(99例)和陈旧骨折组(23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2个月行X线检查,测量椎体高度及椎体后凸角度,并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术后疼痛改善情况及日常生活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2~34个月,平均(15.5±5.2)个月。两组患者术后1周、12个月椎体前壁、中间、后壁高度及后凸角度均明显大于术前,且新鲜骨折组明显大于陈旧骨折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12个月时VAS评分及ODI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周时新鲜骨折组VAS评分及ODI明显低于陈旧骨折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至术后12个月时两组VAS评分及ODI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KP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陈旧骨折,能较好地恢复椎体高度及矫正后凸角度,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脊柱后成形术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新鲜骨折 陈旧骨折
下载PDF
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29例效果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汉文 李民 +1 位作者 高书明 李书奎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23期3530-3532,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至2011年12月应用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的29例陈旧性结核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脊柱后凸角度的不同,手术方式也有所不同... 目的探讨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至2011年12月应用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的29例陈旧性结核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脊柱后凸角度的不同,手术方式也有所不同。对于后凸角度小于70°的患者,行截骨+闭合矫正术;对于后凸角度大于70°的患者,行截骨+双轴旋转矫形+前柱重建。评价指标包括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2年患者的脊柱后凸Cobb角、脊柱矢状位的平衡状况、Frankel分级评定脊髓神经功能、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患者满意指数。结果 29例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2年平均脊柱后凸Cobb角度分别为(95°±32°)、(23°±12°)、(25°±10°),平均脊柱矢状位力线分别为(-18±46)mm、(-6±26)mm、(-5±15)mm,可见患者后凸畸形和脊柱矢状位平衡状况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此外,患者Frankel分级及ODI评分也较术前有明显好转(P<0.05);患者对治疗的总体满意度为93.1%。结论该手术方法治疗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畸形取得良好的疗效,矫正效果明显,可以有效改善脊柱矢状位平衡状况,有效改善患者的Frankel分级和ODI评分,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结核 脊柱后 畸形 后路截骨矫形术
下载PDF
不同截骨方式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易东升 林琳 《医学综述》 2020年第6期1240-1243,1248,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截骨方式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合并后凸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截骨方式不同分为多节段组和单节段组... 目的探讨不同截骨方式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合并后凸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截骨方式不同分为多节段组和单节段组,每组20例。多节段组实施多节段Smith-Peterson截骨治疗,单节段组实施单节段经椎弓根楔形截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手术前后后凸畸形Cobb角、矢状面平衡(SVA)、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多节段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单节段组[(136±22)min比(157±24)min,(8.7±1.4)d比(9.8±1.5)d],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于单节段组[(866±47)mL比(1018±53)mL,(95±18)mL比(108±17)mL](P<0.05)。两组间Cobb角、S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Cobb角、SVA低于术前,TK、LL高于术前,不同时点间Cobb角、SVA、TK、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bb角、SVA组间与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评分、ODI低于术前,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与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节段组患者围术期发生脑脊液渗漏1例(5.0%),单节段组3例(15.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合并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多节段与单节段截骨方式治疗均有一定的疗效,在临床应用中应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骨质疏松脊柱骨折 多节段截骨 单节段截骨 后凸畸形
下载PDF
胸腰椎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贝贝 于海洋 +2 位作者 崔西龙 张伟 张旭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2期279-281,共3页
胸腰段后凸畸形是胸腰椎骨折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因非手术、不当手术治疗或内固定去除过早,导致继发后凸畸形[1],表现为顽固性腰背部疼痛,严重时会出现神经脊髓损伤、矢状面失平衡及截瘫等严重并发症,时常伴心肺功能及消化系统障... 胸腰段后凸畸形是胸腰椎骨折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因非手术、不当手术治疗或内固定去除过早,导致继发后凸畸形[1],表现为顽固性腰背部疼痛,严重时会出现神经脊髓损伤、矢状面失平衡及截瘫等严重并发症,时常伴心肺功能及消化系统障碍,常需手术干预。近年来,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术日渐成熟,但选用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仍是骨科医生面临的挑战。但目前,学术界尚缺乏对脊柱后凸柔韧性的研究,临床医生常忽视柔韧性对影像学参数的影响。针对脊柱后凸柔韧性的研究,为胸腰段后凸畸形制定更合理的手术方案打开了新的探索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现针对胸腰椎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治疗方式、辅助技术的发展,以及脊柱后凸柔韧性对手术方式选择的影响等方面作如下综述,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陈旧骨折 胸腰椎后凸畸形 脊柱后柔韧
下载PDF
经椎弓根截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后凸畸形17例
9
作者 王少纯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截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后凸畸形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治疗前的Cobb角平均为(34.21±10.39)°,手术后为(2.91±2.68)°,与手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截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后凸畸形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治疗前的Cobb角平均为(34.21±10.39)°,手术后为(2.91±2.68)°,与手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畸形矫正成功率为87%;术后半个月的平均矫正丢失率为5.1%;术后两个月患者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者断裂情况,Frankel分级得到改善;手术中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有1例患者手术中出现硬膜撕裂,手术中采用0号丝线直接缝合。结论经椎弓根截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后凸畸形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后凸Cobb角度,提高畸形矫正率,同时还可以有效避免内固定物并发症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胸腰段脊柱骨折 畸形 椎弓根截骨治疗
下载PDF
经皮穿刺脊柱后凸成形术和经椎弓根开合式截骨术治疗陈旧性腰胸段骨折伴后凸畸形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鹏 陈伟 +1 位作者 刘春新 张诚毅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26期122-125,共4页
目的:研究经皮穿刺脊柱后凸成形术与经椎弓根开合式截骨术的治疗方法在陈旧性腰胸段骨折伴后凸畸形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陈旧性腰胸段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94例,按照其手术方法分为研究组(45例,行经椎... 目的:研究经皮穿刺脊柱后凸成形术与经椎弓根开合式截骨术的治疗方法在陈旧性腰胸段骨折伴后凸畸形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陈旧性腰胸段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94例,按照其手术方法分为研究组(45例,行经椎弓根开合式截骨术)与对照组(49例,行经皮穿刺脊柱后凸成形术)。记录两组术前及术后2、4、6个月疼痛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椎体高度及后凸度角恢复情况、两组术前及术后2、4、6个月肢体功能变化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椎体中间高度、椎体前壁、椎体后壁及后凸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椎体中间高度、椎体前壁及椎体后壁高于对照组(P<0.05),后凸角度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55%,低于对照组的20.4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开合式截骨术较经皮穿刺脊柱后凸成形术治疗陈旧性腰胸段骨折患者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恢复脊柱正常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脊柱后成形术 经椎弓根开合式截骨术 陈旧腰胸段骨折
下载PDF
不同截骨方式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
11
作者 朱灏 刘波 张华溢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第5期2-4,共3页
目的:分析临床以不同截骨方式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OP)脊柱骨折(spinal fractures,SF)合并后凸畸形(以下简称:陈旧性OPSF合并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选择自2017年6月-2019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陈旧性OPSF合并后凸畸形患者为本研究样本... 目的:分析临床以不同截骨方式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OP)脊柱骨折(spinal fractures,SF)合并后凸畸形(以下简称:陈旧性OPSF合并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选择自2017年6月-2019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陈旧性OPSF合并后凸畸形患者为本研究样本.依据截骨技术的差异性将其分成单节段组(n=30,给予PSO截骨疗法)与多节段组(n=30,给予Smith-Peterson截骨疗法).对比2组手术各项指标(手术用时、出血量、住院用时等);矫形效果[手术前与手术后后凸畸形Cobb角、胸椎后/前凸角(TK、LL)以及矢状面平衡(SVA)];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多节段组手术与住院用时、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均较单节段组少(P<0.05).术前,2组Cobb角、SVA、TK、LL差异均不大(P>0.05);术后,多节段组Cobb角大于单节段组(P<0.05),SVA小于单节段组(P<0.05),2组TK、LL差异仍不大(P>0.05).2组均未发生断钉断棒、脊髓损伤与骨水泥渗漏不良反应.多节段组总发生3例(10.00%)不良反应,且未出现形成假关节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单节段组11例(36.67%)的发生情况(P<0.05).结论:治疗陈旧性OPSF合并后凸畸形不论采用单节段还是多节段截骨疗法均可能实现治疗目标,但多节段法并发症更少,手术各项指标更优异,临床应用更安全,且术后改善情况更好,在可选择的范围内建议优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O Smith-Peterson 陈旧骨质疏松脊柱骨折 后凸畸形
下载PDF
后路椎体截骨撑开植骨固定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 被引量:19
12
作者 王栋 刘增霞 +4 位作者 贺西京 李浩鹏 徐思越 杨平林 王国毓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1214-1216,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楔形截骨撑开植骨、跨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临床特点及并发症。[方法]总结本院2003年6月-2008年5月以来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楔形截骨跨节段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26例,其中男19例,女7...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楔形截骨撑开植骨、跨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临床特点及并发症。[方法]总结本院2003年6月-2008年5月以来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楔形截骨跨节段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26例,其中男19例,女7例,均为陈旧性胸腰段骨折病例,病程时间平均12.6年,平均24.2(16~45)岁,后凸角均>40°(平均46.4°±3.5°),均有长期腰痛病史,合并神经症状16例。18例患者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椎弓根钉棒系统跨节段加压固定矫形,8例患者应用截骨面前方撑开式植骨纠正后凸畸形。将手术前后患者X线片后凸Cobb’s角比较,统计分析,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术后22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34.6个月),术后后凸Cobb’s角明显改善,矫正角度幅度平均达86.45%±4.56%。1例患者术后出现肠系膜动脉压迫综合征。[结论]该方法术中即可改善后凸畸形,对于畸形矫正幅度满意;椎体前方撑开式植骨可减少脊柱加压短缩,降低脊髓损伤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 陈旧骨折 截骨
下载PDF
退变性胸腰椎后凸与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矢状面代偿模式的比较 被引量:8
13
作者 周恒才 朱锋 +5 位作者 邱勇 蒋健 何守玉 朱泽章 刘臻 孙旭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27-432,共6页
目的:比较退变性胸腰椎后凸(DTK)与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PTK)患者矢状面代偿模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5年2月在我科门诊或在院接受诊疗的32例DTK患者和28例PTK患者的一般资料,并纳入3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90... 目的:比较退变性胸腰椎后凸(DTK)与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PTK)患者矢状面代偿模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5年2月在我科门诊或在院接受诊疗的32例DTK患者和28例PTK患者的一般资料,并纳入3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90例研究对象中男性42例,女性48例,平均年龄47.2岁(30~70岁),DTK组、PTK组和对照组年龄分别为56.0±7.3岁、39.0±8.5岁和45.5±5.5岁.所有研究对象均拍摄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分别测量三组研究对象脊柱矢状位后凸角(KA)、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及矢状位平衡(SVA),比较三组之间以上脊柱骨盆参数的差异.结果:(1) DTK组和对照组的TK明显大于PTK组(分别为26.5°±5.8°、26.0°±6.3°和23.3°±7.8°,P<0.05),而DTK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DTK组的LL、SS(分别为23.1°±12.4°、20.4°±7.7°)均明显小于PTK组(分别为43.4°±7.8°、30.4°±6.6°)和对照组(分别为42.1°±8.5°、31.1°±5.5°)(P<0.001),而PTK组的LL、SS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DTK组的SVA、PT(分别为62.7±17.5mm、26.1°±11.9°)均明显大于PTK组(分别为16.7±7.1 mm、16.7°±8 6°)和对照组(分别为15.8±7.4mm、15.4°±6.6°)(P<0.001),而PTK组与对照组的SVA、PT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DTK组与PTK组的KA(分别为46.7°±12.8°、46.0°±13.8°)无显著性差异(P>0.05);DTK组、PTK组和对照组的PI(分别为45.5°±9.7°、46.1°±8.8°、45.1°±8.8°)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退变性胸腰椎后凸患者表现为腰椎前凸减小,骨盆后旋转,并最终出现躯干前倾的矢状面失代偿;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患者仅表现为TK减小、以骨折椎体为中心的局部后凸,而未发生整体脊柱骨盆参数的代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后凸 退变后凸 陈旧骨折 矢状面代偿 脊柱骨盆参数
下载PDF
上胸椎陈旧性后凸畸形并不全瘫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8
14
作者 练克俭 林斌 +5 位作者 郭林新 郭志民 刘庆军 丁真奇 郭延杰 余爱玉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9期580-582,共3页
目的探讨经肩胛下胸腔入路减压内固定治疗上胸椎陈旧性后凸畸形并不全瘫的价值.方法2000年1月~2004年1月对5例上胸椎陈旧性后凸畸形并不全瘫的病例,采用经肩胛下胸腔入路切除后凸椎体减压,取髂骨植骨,Ventrefix或Z-plate钢板内固定.结... 目的探讨经肩胛下胸腔入路减压内固定治疗上胸椎陈旧性后凸畸形并不全瘫的价值.方法2000年1月~2004年1月对5例上胸椎陈旧性后凸畸形并不全瘫的病例,采用经肩胛下胸腔入路切除后凸椎体减压,取髂骨植骨,Ventrefix或Z-plate钢板内固定.结果5例术后胸腹部束带感消失,肌张力明显下降,肌力及下肢的感觉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患者主观观察满意.结论经肩胛下胸腔入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上胸椎陈旧性后凸畸形,减压彻底,脊柱稳定重建可靠,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胸椎 脊柱后 脊柱压迫症 减压 内固定 后凸畸形 陈旧 上胸椎 不全瘫 外科治疗 2004年1月 Z-PLATE 内固定治疗 2000年
下载PDF
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的临床评价与手术治疗 被引量:11
15
作者 朱锋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15-318,共4页
关键词 陈旧骨折 胸腰椎骨折 手术治疗 脊柱后畸形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严重脊柱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3
16
作者 甘霖 朱国兴 施克勤 《颈腰痛杂志》 2013年第5期402-404,共3页
目的探讨通过后路截骨矫形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引起的严重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2-08-2012-12手术治疗的16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严重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内容... 目的探讨通过后路截骨矫形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引起的严重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2-08-2012-12手术治疗的16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严重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患者疼痛VAS评分,后凸Cobb角、术后并发症。结果 16例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VAS评分分别为(7.2±1.2)、(1.2±0.7)、(1.2±0.6)分,后凸Cobb角分别为(43.1°±6.8°)、(10.8°±4.2°)、(11.2°±3.8°),患者疼痛及后凸畸形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该手术方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引起的严重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取得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脊柱 胸腰椎 陈旧骨折 脊柱后 畸形 椎弓根钉内固定
下载PDF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矫形不同植入物修复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矢状位后凸Cobb角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龚健 张旭 +2 位作者 杨明坤 李德毅 王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53期8596-8600,共5页
背景:陈旧性后凸畸形需要矫形手术来进行治疗,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入路的手术方式进行陈旧性胸腰椎后凸畸形的矫正,但仍存在争议。目的:探索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矫形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并以矢... 背景:陈旧性后凸畸形需要矫形手术来进行治疗,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入路的手术方式进行陈旧性胸腰椎后凸畸形的矫正,但仍存在争议。目的:探索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矫形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并以矢状位后凸Cobb角评价效果。方法:以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在2005年7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26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前后路联合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矫形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治疗后平均后凸Cobb角减小更为显著。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矫形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形外科学 椎体成形术 脊柱后 腰椎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矫形 陈旧胸腰椎骨折 后凸畸形 治疗效果 COBB角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发生的危险因素及生活质量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晓明 于海洋 +4 位作者 郑国辉 张伟 张旭 柴子豪 管俞君 《实用骨科杂志》 2022年第7期577-583,共7页
目的探讨分析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矫形术后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的危险因素及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行后路截骨长节段融合固定矫形... 目的探讨分析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矫形术后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的危险因素及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行后路截骨长节段融合固定矫形手术治疗且具有完整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的41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经MRI证实为陈旧性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7例,女34例;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62.2±9.5)岁。随访记录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融合节段、最上端固定椎(upper instrumented vertebra,UIV)的位置,使用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项问卷量表(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22,SRS-22)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测量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近端交界角(proximal junctional angle,PJA)、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投射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局部后凸角(local kyphosis cobb angle,LKCA)、脊柱后凸柔韧性(spinal flexibility,SF)。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PJK将患者分为PJK组和非PJK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比PJK组与非PJK组临床、随访及影像学资料,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JK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41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8.2±13.3)个月,其中9例(22.0%)发生PJK,5例发生于术后6个月内。PJK组术前PJA为(3.7±4.0)°,术后6个月为(12.3±5.9)°,末次随访时为(18.9±6.2)°。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随访时间、BMI、融合节段、UIV位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PJA、末次随访时TK及术前LKC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影像学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KCA矫正过大(>35°)是PJK发生的危险因素。至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SRS-22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矫形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的发生率为22.0%(9/41),局部后凸角矫正过大是发生PJK的危险因素。PJK患者在生活质量上与非PJK患者相比并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胸腰椎骨折 脊柱后 近端交界后凸 生活质量 矢状位平衡
下载PDF
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文文 汤逊 《中国伤残医学》 2009年第2期127-129,共3页
关键词 退变脊柱 外科治疗 椎间小关节 半脱位 陈旧骨折 生活期望值 人口老龄化 非对称
下载PDF
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角状后凸畸形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开 贾世青 +2 位作者 刘昌生 廖永发 李嘉坤 《实用骨科杂志》 2012年第3期246-248,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角状后突畸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胸腰椎陈旧性骨折角状后凸畸形的患者行后路全脊椎切除,椎板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6个月,所有患... 目的探讨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角状后突畸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胸腰椎陈旧性骨折角状后凸畸形的患者行后路全脊椎切除,椎板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6个月,所有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无加重损伤。术后Cobb’S角由术前的(51.6±5.9)。恢复至术后(8.0士1.1)。,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t=24.706,P〈O.001)。术后平均矫正84%,全部患者植骨愈合。1例患者出现术后椎弓根螺钉部分松动,但后凸矫正度无明显丢失。结论后路全椎体切除,椎板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角状后凸畸形,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 陈旧骨折 全脊椎切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