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粤剧的梆子二黄与京剧的西皮二黄
1
作者 黄锦培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2-15,共4页
粤剧的主要唱腔有梆子及二黄,京剧的主要唱腔有西皮及二黄,它们二者在曲式上有相似之处。今分别介绍,并作一些比较。京剧和粤剧唱腔概述据传清乾隆25年(1760)庆祝大寿时,有四大徽班名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及和春班进京演出贺寿,从... 粤剧的主要唱腔有梆子及二黄,京剧的主要唱腔有西皮及二黄,它们二者在曲式上有相似之处。今分别介绍,并作一些比较。京剧和粤剧唱腔概述据传清乾隆25年(1760)庆祝大寿时,有四大徽班名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及和春班进京演出贺寿,从此在京畿一带流传,成为后来的京剧。另据清末广州的粤剧会馆有历史记载,曾经有八九个徽剧戏班到广东演出过,粤剧可能是由这徽剧衍变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大徽班 贺寿 进京演出 春台班 西皮原板 四喜班 三庆班 民间小戏 十字句 陈非侬
下载PDF
清末民国年间粤剧改良的启迪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文峰 李玲 《戏曲研究》 2006年第3期100-109,共10页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处于一个动荡转折的关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使政出多门,思潮涌动,文化活跃。随着时局的变迁,中国的戏曲艺术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辛亥革命前后一段时间,全国各大剧种,如京剧、秦腔、川剧、河北梆子。
关键词 志士班 民国年间 马师曾 辛亥革命前后 陈非侬 思潮涌动 机关布景 经典剧目 黎凤缘 梁垣三
原文传递
早期粤剧在何时何地怎样形成? 被引量:4
3
作者 曾宁 何国佳 《南方文坛》 1992年第1期14-20,共7页
一、经不起实际检验论述“粤剧怎样从外来剧种‘为本’,到‘另创一格’,怎样从外来剧种的支流到分道扬镳?始终没有作出证据充足、言之成理、经得起实际检验的论述。”(郭秉箴《粤剧古今谈》)郭氏这段话,是对几十年来研究粤剧史的评价。... 一、经不起实际检验论述“粤剧怎样从外来剧种‘为本’,到‘另创一格’,怎样从外来剧种的支流到分道扬镳?始终没有作出证据充足、言之成理、经得起实际检验的论述。”(郭秉箴《粤剧古今谈》)郭氏这段话,是对几十年来研究粤剧史的评价。这个评价是客观的,也是准确的。陈非侬先生认为南宋时已有粤剧,根据是“南戏传入广东,成为最早的粤剧。”所以,粤剧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此说虽然至今仍未发现有文字资料支持,但有一有力物证,就是佛山祖庙的石戏台(这个戏台现仍存在)。佛山祖庙(在广东南海县佛山市内)有八百多年历史,南宋时已经建成。试问如何当时没有戏剧演出,又怎会有戏台?(《粤剧的源流和历史》) 对于陈先生这一观点,我们有不同的看法: 首先,“南戏传入广东,成为最早的粤剧”这一命题似乎难以成立。因为南戏传入广东仍然是南戏,不能当作为“最早的粤剧”,只能说明南宋时广东已有戏剧活动,并不意味粤剧已经产生。南戏是中国最早的戏曲,在其影响下,才形成四百多个地方剧种,故此,各地方剧种都跟南戏有渊源,不是剧种本身。其次,把佛山祖庙的石戏台当作“粤剧有七百多年历史”的证据,是悖于史实的。有戏台,有戏剧演出不一定是演粤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剧种 陈非侬 丝弦戏 下四府 佛山祖庙 戏剧演出 八音班 外江班 徽班 琼花会馆
原文传递
二、三十年代广州粤剧得失谈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建勋 《南国红豆》 1994年第6期1-6,共6页
广州是粤剧的发祥地和汇聚中心,历史上出现的粤剧现象总是发端于此,并波及海外和港澳。我以为,二、三十年代(特别是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是广州粤剧最为动荡、最富变革的年代。有很大的进步,也有很大的丢失。我们认真地对这个年代的... 广州是粤剧的发祥地和汇聚中心,历史上出现的粤剧现象总是发端于此,并波及海外和港澳。我以为,二、三十年代(特别是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是广州粤剧最为动荡、最富变革的年代。有很大的进步,也有很大的丢失。我们认真地对这个年代的粤剧现象进行回顾与研究,对今天粤剧的继承和革新很有参考价值。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师曾 提纲戏 尹自重 时装戏 唱家 私伙局 《四郎探母》 三娘教子 陈非侬 辕门斩子
原文传递
闲话“靓姓”粤剧演员 被引量:2
5
作者 谢醒伯 《南国红豆》 1994年第2期48-53,共6页
过去,各行艺人为使自己的名号易于传扬,从艺后多启用艺名。成名之后,原姓名往往鲜为人知,而艺名却家喻户晓。清代时,粤剧演员的艺名,大多是在自己的名号前冠以某行或某角色的姓名(或称呼),如“太子×”(小生)、“皇娘×”(正旦... 过去,各行艺人为使自己的名号易于传扬,从艺后多启用艺名。成名之后,原姓名往往鲜为人知,而艺名却家喻户晓。清代时,粤剧演员的艺名,大多是在自己的名号前冠以某行或某角色的姓名(或称呼),如“太子×”(小生)、“皇娘×”(正旦)、“婆奶×”(女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艺 次伯 靓元亨 靓少佳 志士班 陈非侬 马师曾 梁天来 七擒孟获 曾三多
原文传递
二、三十年代的粤剧剧本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兆汉 《南国红豆》 1994年第2期2-10,共9页
I 粤剧发展概况近代粤剧是中国主要剧种之一,也是华南地区的一个大型剧种,流行于以广州为中心的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广西省小部分地区及海外粤籍华人聚居地。关于粤剧历史的年限应从何时算起的问题,众说纷纭,陈非依认为“南宋时已有粤剧... I 粤剧发展概况近代粤剧是中国主要剧种之一,也是华南地区的一个大型剧种,流行于以广州为中心的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广西省小部分地区及海外粤籍华人聚居地。关于粤剧历史的年限应从何时算起的问题,众说纷纭,陈非依认为“南宋时已有粤剧”何建青主张应从明代“有广东班”时算起,也有人认为粤剧诞生于清代,但仍有从雍正年间算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师曾 陈非侬 外江班 提纲戏 雍正年间 阎瑞生 梁垣三 粤曲 曾三多 粉妆楼
原文传递
粤剧声腔发展管窥——从红线女等同志晋京演出谈起
7
作者 林涵表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3-17,共5页
深圳市粤剧团和红线女同志率领的广州粤剧团于今年国庆前后晋京演出,使首都观众又一次领略了“南国红豆”的新姿。三十多年前,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马师曾和红线女,在归国工作后不久,连续晋京,献演了《搜书院》及《关汉卿》等好戏。每次... 深圳市粤剧团和红线女同志率领的广州粤剧团于今年国庆前后晋京演出,使首都观众又一次领略了“南国红豆”的新姿。三十多年前,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马师曾和红线女,在归国工作后不久,连续晋京,献演了《搜书院》及《关汉卿》等好戏。每次他们来京,我均参加接待联系事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线女 广州粤剧团 马师曾 南国红豆 红腔 陈非侬 广东粤剧院 板腔体 靓少佳 倪惠英
原文传递
粤剧的文化品格及生存境遇
8
作者 呢喃 《戏曲研究》 1996年第1期43-55,共13页
传统戏曲艺术如何走向未来,是当代戏曲工作者热衷的话题。本文从文化范畴着眼,阐述了粤剧的历史与现状,提出了作者对粤剧乃至戏曲艺术发展的看法。本辑刊发此文,冀以引起关心戏曲未来的同仁们的讨论与思考。
关键词 传统戏曲艺术 地方剧种 文化品格 志士班 山乡风云 外江班 生存境遇 “失语症” 陈非侬 马师曾
原文传递
新马师曾百年祭——“祥哥”的两个心愿
9
作者 朱伯铨 《南国红豆》 2016年第6期42-43,共2页
小时候经常翻阅爸爸的相册,里面很多化装相,有手持大关刀的大花面、手执红缨枪的小武、身穿大靠的英雄、头带方巾的丑生、惟妙惟肖的花旦及一些生活照。但我只是知道他们是爸爸好友、师兄弟。到青年时期才知他们都是粤剧的大老倌,有陈... 小时候经常翻阅爸爸的相册,里面很多化装相,有手持大关刀的大花面、手执红缨枪的小武、身穿大靠的英雄、头带方巾的丑生、惟妙惟肖的花旦及一些生活照。但我只是知道他们是爸爸好友、师兄弟。到青年时期才知他们都是粤剧的大老倌,有陈非侬、马师曾、梁醒波、新马师曾、陈锦棠、罗品超、李翠芳、邓丹平等等,这些珍贵的资料在"文革"中都被焚烧或抄走了,幸好往事的记忆没有全被抄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师曾 广东粤剧院 李翠芳 陈非侬 梁醒波 年祭 红线女 永祥 头带 曾慧
原文传递
情牵粤剧半生忙
10
作者 何觉声 《南国红豆》 1994年第5期32-34,共3页
被誉为"粤剧博士"的梁沛锦先生,现为香港演艺发展局艺评人、戏曲粤剧研究家。三十多年来,他搜集了数以百计的戏曲、粤剧文物,特别是对于粤剧研究,探索传统艺术的精髓,一贯抱着孜孜不倦的恒心,真可谓一位痴迷粤剧的"发烧... 被誉为"粤剧博士"的梁沛锦先生,现为香港演艺发展局艺评人、戏曲粤剧研究家。三十多年来,他搜集了数以百计的戏曲、粤剧文物,特别是对于粤剧研究,探索传统艺术的精髓,一贯抱着孜孜不倦的恒心,真可谓一位痴迷粤剧的"发烧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家 白雪仙 梁醒波 童年往事 次伯 白玉堂 帝女花 陈非侬 探索传统 就这样
原文传递
表现男子汉的英雄本色——再论桂名扬的粤剧表演艺术
11
作者 何梓焜 《南国红豆》 2013年第3期30-31,共2页
"怀旧",广东小曲名称。粤剧舞台,曾风起云涌,壮怀激烈,写下不少动人诗篇。以传奇、回忆录、口述整理等,追忆红船往事,钩沉粤剧历史。今年初,有朋友到香港参加纪念任剑辉诞辰100周年的研讨会,回来后和我谈起任剑辉是如何成为&q... "怀旧",广东小曲名称。粤剧舞台,曾风起云涌,壮怀激烈,写下不少动人诗篇。以传奇、回忆录、口述整理等,追忆红船往事,钩沉粤剧历史。今年初,有朋友到香港参加纪念任剑辉诞辰100周年的研讨会,回来后和我谈起任剑辉是如何成为"女桂名扬"的,也就是说,任剑辉是如何成为具有桂名扬表演特色的女文武生的。我在2008年写的《关于金牌小武桂名扬的联想》一文中,曾经提到有"女桂名扬"之称的香港著名女文武生任剑辉在当地有众多的徒子徒孙,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她的演艺中有着很深的桂派烙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剑辉 马师曾 南国红豆 靓元亨 戏曲频道 南方剧院 凤仪亭 罗家宝 陈非侬 石燕子
原文传递
粤剧的四次绝处逢生(上)
12
作者 钟哲平 《南国红豆》 2017年第4期4-7,共4页
粤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这个概念出发,当今粤剧艺术的一切活动,都是一种活态传承。如今歌舞升平,演剧缤纷,粤剧头顶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光芒,脚踏中国复兴传统文化的东风,可谓欣欣向荣。回顾粤剧广义上的... 粤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这个概念出发,当今粤剧艺术的一切活动,都是一种活态传承。如今歌舞升平,演剧缤纷,粤剧头顶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光芒,脚踏中国复兴传统文化的东风,可谓欣欣向荣。回顾粤剧广义上的五百多年发展史,并非一帆风顺,而是曲折迂回,停滞与发展交替。从自身来看,粤剧像所有的艺术生命体一样,经历稚嫩、生长、成熟、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态 艺术生命 马师曾 陈非侬 私伙局 红线女 赖伯疆 粤曲 曾三多 化敌为友
原文传递
现存清代粤剧剧本初探
13
作者 周丹杰 《戏曲研究》 2022年第2期137-156,共20页
赖伯疆在《粤剧史》中专设一章讨论粤剧的剧作家和剧目情况,将过去的粤剧剧本大体分为两种,一是有固定本子,唱白完整,结构严密;另一种是只有“戏桥”一一故事情节的提纲戏。粤剧名伶陈非侬也曾将古老粤剧分为“排场戏”和“提纲戏”两种... 赖伯疆在《粤剧史》中专设一章讨论粤剧的剧作家和剧目情况,将过去的粤剧剧本大体分为两种,一是有固定本子,唱白完整,结构严密;另一种是只有“戏桥”一一故事情节的提纲戏。粤剧名伶陈非侬也曾将古老粤剧分为“排场戏”和“提纲戏”两种,称前者是有固定剧本的,如《酒楼戏凤》《金莲戏叔》《打洞结拜》等;后者则没有剧本,只有一个提纲,一些无关重要的过场或间场戏,是需要演员临场演出时自由发挥、相互配合的,行内称之为“爆肚”或“撞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剧 陈非侬 剧本 提纲戏 赖伯疆
原文传递
丑生王 梁醒波
14
作者 鲁荷 《南国红豆》 1994年第4期38-43,共6页
昔日南洋一带,名噪一时的粤剧首席武生声架悦(艺名),在各埠演出都非常旺台,其传统功架之扎实,可称上乘工夫,他不仅大受观众欢迎,更令同行无不衷心佩服。声架悦有子女数人,幼子海仔(梁如海)对粤剧的兴趣特别浓厚。此子性格活泼、调皮,从... 昔日南洋一带,名噪一时的粤剧首席武生声架悦(艺名),在各埠演出都非常旺台,其传统功架之扎实,可称上乘工夫,他不仅大受观众欢迎,更令同行无不衷心佩服。声架悦有子女数人,幼子海仔(梁如海)对粤剧的兴趣特别浓厚。此子性格活泼、调皮,从小对粤剧武打戏尤为酷爱。自懂事以来,都随父亲泡在戏班里,把后台当作自己的“小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醒波 同台演出 马师曾 美眷 陈非侬 金氏 那海 妙龄少女 闲暇之时 如海
原文传递
生活在新中国
15
作者 文觉非 《南国红豆》 1994年第4期48-51,共4页
1988年以前,曾在《粤剧研究》连载过我的回忆录,记述了截至解放以前的事.后因忙于筹备和操办我。从艺69年师徒演出”,诸多杂事,再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是老来多病,常要入院诊治,于是中断了撰写回忆录这件事。自己觉得,本人的戏剧事业,最主... 1988年以前,曾在《粤剧研究》连载过我的回忆录,记述了截至解放以前的事.后因忙于筹备和操办我。从艺69年师徒演出”,诸多杂事,再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是老来多病,常要入院诊治,于是中断了撰写回忆录这件事。自己觉得,本人的戏剧事业,最主要部份是在解放以后,如果不尽力记录下来一些,实在对不起自己。岁月不饶人,在不知不觉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来 马师曾 人往高处走 陈非侬 心向往之 想当年 打败美帝野心狼 续作 解放前夕 曲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