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地古驿道沿线历史文化村镇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研究——以太行八陉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勇 李甜甜 +1 位作者 王然 杨阳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8期73-75,共3页
历史文化村镇是驿路文明的集中体现。文章运用ArcGIS空间模型软件对太行八陉沿线397处历史文化村镇进行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太行八陉沿线历史文化村镇分布类型为凝聚型,高密度集中在太行陉与白陉的交界区、井陉中段... 历史文化村镇是驿路文明的集中体现。文章运用ArcGIS空间模型软件对太行八陉沿线397处历史文化村镇进行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太行八陉沿线历史文化村镇分布类型为凝聚型,高密度集中在太行陉与白陉的交界区、井陉中段及飞狐陉北段,中密度集中在滏口陉中段,低密度集中在轵关陉北段。同时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交通可达性及历史文化因素均对沿线历史文化村镇的分布具有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村镇 太行八 ARCGIS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简本《孙子》“率师比在陉”考释——越王勾践称雄诸侯的用间策略
2
作者 高友谦 《孙子研究》 2023年第4期26-35,共10页
银雀山汉简《孙子·用间》说:“周之兴也,吕牙在□。□□□□,率师比在陉。燕之兴也,苏秦在齐。”经过考证,作者认为,简文中的“率师比”,应指春秋末期卫国大夫“褚师比”;“陉”,应指陉邑,为鲁国大夫公孙有陉之封邑,“公孙有陉”... 银雀山汉简《孙子·用间》说:“周之兴也,吕牙在□。□□□□,率师比在陉。燕之兴也,苏秦在齐。”经过考证,作者认为,简文中的“率师比”,应指春秋末期卫国大夫“褚师比”;“陉”,应指陉邑,为鲁国大夫公孙有陉之封邑,“公孙有陉”又称公孙有山,《史记·鲁世家》称作“陉氏”;“率师比”上缺文4字应补作“越之兴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雀山汉简 孙子兵法 用间 率师比在 考释
下载PDF
文化线路视角下滏口陉古道遗产价值与保护
3
作者 王晓冬 陈威谕 +1 位作者 吴宇昊 张玉洁 《山西建筑》 2023年第3期40-43,共4页
滏口陉古道历史悠久,为太行八陉之一,沿线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从文化线路视角切入,对古道的历史演进及遗产资源构成进行研究,并对滏口陉古道作为文化线路遗产的要素进行分析,阐述了古道遗产价值,并提出相对应的保护策略。
关键词 滏口古道 文化线路 遗产价值 保护策略
下载PDF
刍议太行八陉及其历史变迁 被引量:33
4
作者 王尚义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8-76,共9页
太行八陉是太行山脉的八条自然通道,由南至北依次为轵关陉、太行陉、白陉、滏口陉、井陉、飞孤陉、蒲阴陉、军都陉。历史时期太行八陉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险要起过重要作用。太行八陉是古代战争的必争之地,战争又促进了交通的发... 太行八陉是太行山脉的八条自然通道,由南至北依次为轵关陉、太行陉、白陉、滏口陉、井陉、飞孤陉、蒲阴陉、军都陉。历史时期太行八陉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险要起过重要作用。太行八陉是古代战争的必争之地,战争又促进了交通的发展,因而,太行八陉由关隘驿站逐步拓展为今日交通之干线直至高速公路。太行八陉由其地貌型态孕育出来的自然景点,拟以人文色彩,与已开发的名胜古迹相融合,形成有较高价值的旅游、观赏和疗养资源,将这些资源进行科学地规划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八 太行山脉 历史变迁
下载PDF
轵关陉绛县段的考古学考察 被引量:8
5
作者 田建文 杨林中 《史志学刊》 2016年第1期68-78,共11页
轵关陉起点在河南济源县东的轵城镇,终点在侯马市南峨嵋岭和紫金山相交处的铁刹关,是山西绛州先到河南济源,后达洛阳的必经之路。始设于北周明帝武成二年(560)的绛州,辖河津、新绛、襄汾汾城、曲沃、翼城、稷山、绛县、垣曲八县,直到191... 轵关陉起点在河南济源县东的轵城镇,终点在侯马市南峨嵋岭和紫金山相交处的铁刹关,是山西绛州先到河南济源,后达洛阳的必经之路。始设于北周明帝武成二年(560)的绛州,辖河津、新绛、襄汾汾城、曲沃、翼城、稷山、绛县、垣曲八县,直到1912年撤销,多数时间辖以上七八县,这些县除绛县外变化都不大。轵关陉从绛州到曲沃、翼城后,经绛县的大交镇、南樊镇、古绛镇、横水镇到垣曲、济源,绛县范围内的这段路,本文称为轵关陉绛县段,也是临汾、运城和济源三大盆地的"三岔口"。在考古学文化上,通过绛县周家庄和陶寺上层文化的分布,倗国、霸国、晋国的疆域,战国"降亭"的出土地点,宋金时期砖雕墓葬中戏俑及舞台,北宋以来流行的汤王庙地方信仰等内容,来阐述"三岔口"的地理位置在古代历史中,特别是在晋国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轵关 绛县段 绛州 三岔口
下载PDF
唐代白陉道的最初时代与名称 被引量:2
6
作者 陈习刚 《中外企业家》 2012年第08X期172-173,共2页
白陉是太行八陉之一,为太行第三陉。白陉的历史亦至少始于南北朝刘宋时期。白鹿山一名在白陉出现之前已经存在,而且其方位也是在修武、辉县接界的太行山范围,白陉与白鹿山相近,白陉一名很可能源于白鹿山一名。
关键词 白鹿山 时代 名称
下载PDF
白陉古道
7
作者 梁有权(文/图) 《中国公路》 2021年第3期68-69,共2页
白陉古道南起河南辉县薄壁,过孟门关经山西陵川长山底、双底等地至山西长治上党,全长约150公里,为太行八陉第三陉,迄今已有3300多年的历史。白陉古道不仅是一条军事要道,还是豫晋两地商人通货交流的南北重要商道。20世纪80年代陵马公路... 白陉古道南起河南辉县薄壁,过孟门关经山西陵川长山底、双底等地至山西长治上党,全长约150公里,为太行八陉第三陉,迄今已有3300多年的历史。白陉古道不仅是一条军事要道,还是豫晋两地商人通货交流的南北重要商道。20世纪80年代陵马公路开通之后,该条道路才被停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八 河南辉县 山西长治 孟门 上党 古道 山西陵川
下载PDF
长葛市陉山农业园融合废弃采石场的规划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马东丹 武楠楠 +1 位作者 高闪闪 苏金乐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3期404-407,共4页
分析长葛市陉山农业园用地范围内的地形、地貌、用地现状,进行农田整理,复耕部分土地,在园区内种植经济与观赏植物,建设智能温室和塑料大棚,以及开设农家乐餐饮等。通过对陉山采石废弃地进行生态修复,保留部分工业遗迹改造,使景观规划... 分析长葛市陉山农业园用地范围内的地形、地貌、用地现状,进行农田整理,复耕部分土地,在园区内种植经济与观赏植物,建设智能温室和塑料大棚,以及开设农家乐餐饮等。通过对陉山采石废弃地进行生态修复,保留部分工业遗迹改造,使景观规划资源绿化再现;将农业园规划与废弃采石场生态修复相融合,旨在建成长葛市最具特色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园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葛市 农业园 废弃采石场 规划 生态修复
下载PDF
井陉正月民俗行
9
作者 梁有权(文/图) 《中国公路》 2020年第1期90-91,共2页
太行八陉之井陉,秦皇古驿道由此穿过太行山,两千年历史积淀为这里的山山水水烙上了深刻的印迹,也形成了独特的传统民俗。正月里,下董寨的跑马排、核桃园村的踩街花会、井陉拉花遍地扭、南张井的老虎火、南良都斗火龙,都是国家级和河北... 太行八陉之井陉,秦皇古驿道由此穿过太行山,两千年历史积淀为这里的山山水水烙上了深刻的印迹,也形成了独特的传统民俗。正月里,下董寨的跑马排、核桃园村的踩街花会、井陉拉花遍地扭、南张井的老虎火、南良都斗火龙,都是国家级和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纯朴的太行山人民借助这些独特的历史年俗,将积攒了一年的激情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集中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八 传统民俗 古驿道 拉花 核桃园 跑马
下载PDF
办大交通 谋大发展——井陉县交通局公路建设纪实
10
作者 杜彦仲 马军山 《探索与求是》 1998年第10期49-49,共1页
井陉县位于河北省西部,自古就有“天下九塞之六寒”、“太行八陉之六除”之称.由于境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公路交通“少”、“低”、“差”
关键词 公路建设 大交通 交通局 大发展 公路交通 灰土工程 太行八 县域经济 地方道路
下载PDF
文化线路遗产视角下的太行八陉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晓敏 杨永康 《晋阳学刊》 2021年第5期132-139,共8页
太行山陉道是太行山脉中自然形成的道路,在人们的长期使用中逐渐形成了“太行八陉”的概念。太行八陉不仅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而且是重要的商贸、文化交流通道,具有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价值。太行八陉承载了重要的历史文化内涵... 太行山陉道是太行山脉中自然形成的道路,在人们的长期使用中逐渐形成了“太行八陉”的概念。太行八陉不仅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而且是重要的商贸、文化交流通道,具有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价值。太行八陉承载了重要的历史文化内涵,具备明显的文化线路遗产属性,文化线路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中一项重要的遗产类别,明确太行八陉的文化线路遗产属性,可以为太行八陉的保护和开发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线路遗产 太行八 历史文化价值
下载PDF
“东陉关”究竟在哪里
12
作者 刘淮南 《中国地方志》 2024年第1期117-121,M0007,共6页
由于对《水经注》中关于东经关的供文存在理解上的问题,所以导致不少人的误解,从而将东关予以位移。如果将该文重新断句并就其可能的错简予以修正,可以避免很多人由此产生的在确认东经关位置上的误会。从实地考察出发,我们能够发现一些... 由于对《水经注》中关于东经关的供文存在理解上的问题,所以导致不少人的误解,从而将东关予以位移。如果将该文重新断句并就其可能的错简予以修正,可以避免很多人由此产生的在确认东经关位置上的误会。从实地考察出发,我们能够发现一些古人和今人对之理解时的欠缺。同时,以经岭为参照而非经岭与夏屋山为参照,自然可以明确东经关即今天的雁门关。无论是历史记载还是客观的地理地貌,并结合行军路线,将峪口或者胡峪确定为东经关都是不符合实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雁门关 西 峪口 胡峪
原文传递
“冷陉”地望小考
13
作者 乌恩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7期5-8,共4页
冷陉是古代辽西地区重要的地理通道和军事屏障,在隋唐至辽时期频繁出现于文献,是中原王朝和契丹族、霫族、奚族争夺的战略要地。冷陉位于燕山与大兴安岭两山相向对峙的西拉木伦河上游河谷,即今赤峰市翁牛特旗北、巴林右旗南和林西县南,... 冷陉是古代辽西地区重要的地理通道和军事屏障,在隋唐至辽时期频繁出现于文献,是中原王朝和契丹族、霫族、奚族争夺的战略要地。冷陉位于燕山与大兴安岭两山相向对峙的西拉木伦河上游河谷,即今赤峰市翁牛特旗北、巴林右旗南和林西县南,连接克什克腾旗的河谷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望 辽西地区
下载PDF
滏口陉古道传统民居形态特征研究——以玉露岭段为例
14
作者 杨文斌 夏雅婷 《建筑与文化》 2022年第6期172-173,共2页
目前,大型文化线路的区域研究正如火如荼开展。文章以滏口陉南线玉露岭段古道为纽带,介绍古道现状,并以玉露岭两侧连接的传统文化名村民居为切入点,探讨古道对该地区民居物质文化形态特征的深层次影响,丰富文化线路的地域化内涵,最后以... 目前,大型文化线路的区域研究正如火如荼开展。文章以滏口陉南线玉露岭段古道为纽带,介绍古道现状,并以玉露岭两侧连接的传统文化名村民居为切入点,探讨古道对该地区民居物质文化形态特征的深层次影响,丰富文化线路的地域化内涵,最后以具体措施活化古道以及民居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滏口 传统民居 形态特征 活化保护
下载PDF
井陉要隘锁太行
15
作者 冀廷宇 张福铭 吴道荣 《国防》 1989年第2期20-20,共1页
井陉,史称井陉口,又名土门关。秦时设县,明清时为京师(直隶)真定府属县,解放后分设井陉县与井陉矿区,现为石家庄市所辖。是沟通河北、山西省的纽带。井陉地处太行山东麓,因其地'四方高,中央下,如井之深,如灶之陉'而得名。据史... 井陉,史称井陉口,又名土门关。秦时设县,明清时为京师(直隶)真定府属县,解放后分设井陉县与井陉矿区,现为石家庄市所辖。是沟通河北、山西省的纽带。井陉地处太行山东麓,因其地'四方高,中央下,如井之深,如灶之陉'而得名。据史书记载:'天下九塞,井陉其一','太行八陉,其第五陉曰土门关',即井陉。井陉附近群山连绵,山川纵横,西邻山西省,背靠娘子关、旧关两险关,往东可俯视冀中平原。自秦代起井陉就修建了驿路,历代不断加修,一直是出入太行山的主要通道,素被称为'燕晋通衢'。石太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门关 太行山东麓 太行八 邻山 清时 冀中平原 府属 驿路 陈余 下九
下载PDF
博弈太行——宋廷亲征北汉陉口北移与粮食补给刍议
16
作者 马巍 《宋史研究论丛》 2020年第1期139-157,共19页
太行山作为横亘于北汉与中原政区的巨大屏障,是北汉政权军事防御的重要依托,同时也是中原政权试图突破的巨大自然阻碍。后周至宋初,中原政权历次跨越太行山亲征北汉的行军路线,呈现入晋陉口北移的趋势。笔者以历次亲征粮食补给相关问题... 太行山作为横亘于北汉与中原政区的巨大屏障,是北汉政权军事防御的重要依托,同时也是中原政权试图突破的巨大自然阻碍。后周至宋初,中原政权历次跨越太行山亲征北汉的行军路线,呈现入晋陉口北移的趋势。笔者以历次亲征粮食补给相关问题为切入点,对其亲征路线改变原因进行探讨,认为粮食补给对宋廷亲征路线的改变起着重要作用,是宋廷平北汉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太行山 粮食补给 口北移
下载PDF
飞狐陉:一线微通穿太行
17
作者 梁有权(文/图) 《道路交通管理》 2020年第5期86-87,共2页
飞狐陉,亦称飞狐峪,是穿越太行山的一条古通道,是著名的"太行八陉"之一。全长20余公里的峡谷南起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的团圆村,穿越太行山北达张家口市蔚县的北口村。这里自古以来就是连通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重要通道,素有... 飞狐陉,亦称飞狐峪,是穿越太行山的一条古通道,是著名的"太行八陉"之一。全长20余公里的峡谷南起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的团圆村,穿越太行山北达张家口市蔚县的北口村。这里自古以来就是连通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重要通道,素有"扼晋冀咽喉,树燕赵屏藩"之称。从涞源县城出发,沿322县道北行约十公里即钻入一条太行山谷,再走不远就遇到了一个小山村。弃路进村,眼前是一段饱经风霜的砖墙,一个宽大的门洞半埋在地下,门前垒了半人高的石头,里边已被村民改作盛放柴草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狐关 飞狐
下载PDF
何以八陉——“太行八陉”概念的形成与反思 被引量:1
18
作者 段彬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1-129,共9页
“太行八陉”是有关太行山古代交通与战略最著名的一组地理概念。前人在使用或评价这一地理概念时存在简单化、绝对化的倾向,对“八陉”的形成背景缺乏必要探讨。唯有厘清初始含义、回归历史情境,才能合理地回应若干疑问,评价“八陉”... “太行八陉”是有关太行山古代交通与战略最著名的一组地理概念。前人在使用或评价这一地理概念时存在简单化、绝对化的倾向,对“八陉”的形成背景缺乏必要探讨。唯有厘清初始含义、回归历史情境,才能合理地回应若干疑问,评价“八陉”的历史定位。“陉”的本义是指山口或横谷地貌,是山路经行的某一节点或路段,不应完全等同于道路。“八陉”概念的出现与东晋末年刘裕的北伐计划有关,陉口的选择与命名皆由晋宋之际的战略形势决定。“太行八陉”属于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若用于概括历代太行山交通格局必然存在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八 《述征记》 刘裕北伐
原文传递
太行陉古道沿线军事商贸型传统聚落研究――以山西省泽州县大口村为例
19
作者 李施胜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3年第24期99-103,共5页
太行陉自春秋战国时期便是晋豫之间重要的军事、政治、商业要道。古道在不同时期的特殊职能以及太行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古道沿线诸多特殊类型的村落,大口村便是太行陉沿线因军事因素而生,因商贸因素而兴的军事商贸型传统聚落。... 太行陉自春秋战国时期便是晋豫之间重要的军事、政治、商业要道。古道在不同时期的特殊职能以及太行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古道沿线诸多特殊类型的村落,大口村便是太行陉沿线因军事因素而生,因商贸因素而兴的军事商贸型传统聚落。该村落坐落于晋豫之间太行山南端的圪顶山上,作为中原北上太行的第一关,其四级防御体系和传统聚落格局独具特色,而且保存基本完整,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该文以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大口村为例,从聚落形成因素、防御体系格局和聚落形态特征3大层面,深入研究了太行陉沿线军事商贸型聚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 军事商贸型传统聚落 大口村 防御体系 聚落特征
原文传递
洛阳盆地与晋南早期交通道路之“轵关陉道” 被引量:10
20
作者 高江涛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46,共9页
"轵关陉道"是洛阳盆地北渡黄河,经轵关陉,翻太行山而至晋南的一条重要通道。道路沿线聚落形态的时空分布特点反映此道可能在早至史前时期即已存在。轵关陉道相对于虞坂巅軨道、中条浢津道而言,道路比较长且需穿行丛山,道路各... "轵关陉道"是洛阳盆地北渡黄河,经轵关陉,翻太行山而至晋南的一条重要通道。道路沿线聚落形态的时空分布特点反映此道可能在早至史前时期即已存在。轵关陉道相对于虞坂巅軨道、中条浢津道而言,道路比较长且需穿行丛山,道路各段有着不同的控制点或要冲地带。该道路在先秦时期作为军事要道的作用非常明显,同时也是一条盐、铜矿等重要自然资源的运输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轵关 先秦道路 聚落形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