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向陌异化的情感-记忆:塞巴尔德作品的相片物质性考论
1
作者 丁鹏飞 《天府新论》 2024年第1期133-145,共13页
在跨学科和跨媒介的思想语境下,摄影与文学、相片与文字间彼此互动的知觉关联域,正在成为愈加重要的研究领域,也引发了对意识、情感、记忆等问题的重新思考。然而,在围绕情感的有关文本与相片关系的探究中,传统的研究思路着重提炼出一... 在跨学科和跨媒介的思想语境下,摄影与文学、相片与文字间彼此互动的知觉关联域,正在成为愈加重要的研究领域,也引发了对意识、情感、记忆等问题的重新思考。然而,在围绕情感的有关文本与相片关系的探究中,传统的研究思路着重提炼出一种与文字形态不同的视觉叙事话语,从而展开两者间异同关系的考辨,忽视了相片本身作为媒介的“物质性”,在其中起到的激活情感的作用。也即相片如何凭借其陌异化的物质性,让情感不由自主运作起来的地形学过程。鉴于此,以塞巴尔德穿插相片的著名四部曲为例,通过分析相片以一种稀缺性的“有”,施演“过量”历史情感的三种物质性方式,本文将阐明叙事途中的物质性摄影知觉,如何在让观者遭遇溢出意识界限的陌异化情感的同时,也在不断触发其寻求历史真相的伦理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G.塞巴尔德 相片 物质性 情感-记忆
下载PDF
现实与陌异——施托姆小说《白马骑者》再解读 被引量:1
2
作者 姜爱红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3-30,共8页
在德国现实主义作家特奥多尔·施托姆的小说《白马骑者》中存在着众多违背传统德语现实主义文学纲领的陌异元素,包括奇幻现象、迷信现象、不可知的自然以及怪异者形象等。这些陌异元素之所以能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在德国现实主义作家特奥多尔·施托姆的小说《白马骑者》中存在着众多违背传统德语现实主义文学纲领的陌异元素,包括奇幻现象、迷信现象、不可知的自然以及怪异者形象等。这些陌异元素之所以能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要归功于作者精心设置的多重叙事结构和双重叙事视角。陌异描写是作家在现实主义叙事困境下的一种尝试,一方面通过特定的叙事手段将陌异元素限定在现实主义文学范围之内;另一方面又通过陌异展现了现代社会的发展给人内心带来的恐惧和不安,也对启蒙运动以来的理性与非理性的绝对对立提出了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托姆 《白马骑者》 现实主义
下载PDF
在场与悬置--论观念艺术与美的陌异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晓梦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34-139,共6页
从杜尚开始,现代艺术开启了观念的维度,产生了对艺术本体问题的反思,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以及艺术最低限度的物质形式成为讨论的中心,其根本的哲学意义在于对美的悬置。艺术与美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美的艺术早已成为人类思想的惯习,美... 从杜尚开始,现代艺术开启了观念的维度,产生了对艺术本体问题的反思,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以及艺术最低限度的物质形式成为讨论的中心,其根本的哲学意义在于对美的悬置。艺术与美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美的艺术早已成为人类思想的惯习,美的悬置对艺术的合理性构成了巨大的冲击,在分析哲学的影响下艺术的本质成为不可定义的,人们对艺术品只能找到相似的“家族特征”,迪基在此基础上提出艺术制度理论,丹托将艺术品的合法性交给了艺术世界并重提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认为布里洛盒子后艺术就已经实现了自身向观念的转变,艺术完成了它的精神使命,成为了哲学。观念艺术悬置了美也悬置了与美学的关系,通过对美学概念的澄清与观念艺术的本质直观,消除了传统哲学对于理性认知的优先性,肯定了艺术展现真理的能力。陌异感是观念艺术创作的心理前提,也是审美经验的直观,在此意义上悬置了美的观念艺术仍然在美学的论域内,因为观念艺术自身的存在就是美学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念艺术 布里洛盒子 在场 悬置
下载PDF
卡夫卡小说中的陌异性与宗教母题 被引量:5
4
作者 任卫东 孙纯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8-126,共9页
宗教、尤其是犹太教,深度参与了卡夫卡式的现代性面相的塑造,它不仅成为他的成长与创作背景,而且也构成了其重要的思想资源。卡夫卡通过对宗教语言、主题与思想的借鉴和加工,以及文学文本与宗教文本之间的互文性,创立了一个意义迷宫,充... 宗教、尤其是犹太教,深度参与了卡夫卡式的现代性面相的塑造,它不仅成为他的成长与创作背景,而且也构成了其重要的思想资源。卡夫卡通过对宗教语言、主题与思想的借鉴和加工,以及文学文本与宗教文本之间的互文性,创立了一个意义迷宫,充满隐秘与诡异的色彩,而身处这种"卡夫卡式"色彩之中的陌异形象,既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缩影,展现它笨重而深刻的权力和暴力机制,也是以罪与罚为基础的宗教秩序的形象化,从而赋予卡夫卡的文学创作深厚的弥赛亚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卡 宗教 原罪 惩罚
原文传递
当代共同体的伦理见证及他者的出场——当代诗歌的为“伦理转向”
5
作者 胡国平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48,共21页
新世纪以来,当代诗歌一方面继续承受着边缘化处境,另一方面积极重构着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关系,正在经历一次“伦理转向”。这次转向在诗歌的语言、意识、书写范式上正在促成诸多新的变形,使得当代诗歌的面貌既偏离了1980年代的先锋实验... 新世纪以来,当代诗歌一方面继续承受着边缘化处境,另一方面积极重构着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关系,正在经历一次“伦理转向”。这次转向在诗歌的语言、意识、书写范式上正在促成诸多新的变形,使得当代诗歌的面貌既偏离了1980年代的先锋实验书写,也推进了1990年代的历史叙事书写。近年来,当代诗歌的重要变化表现在,许多诗人开始有意识地去承认、揭示当代共同体的伦理面貌,主动见证生命个体缠绕于共同体中的伦理境况。同时,当代诗人逐步将诗歌中的主体表达为一个陌生化的自我,并将文本空间改造为一个伦理空间,去辨认、叙述伦理性的陌异他者。这一源于当代诗歌伦理意识的转向,推动了当代诗歌美学范式的探索和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诗歌 伦理转向 共同体 陌异他者
原文传递
从现象学形式主义到认知行动主义:摄影如何生产新的可见性?
6
作者 陈国森 《当代美术家》 2024年第4期41-58,共18页
阿里艾拉·阿祖莱认为,摄影的发明带来了一种新的凝视样态,也为世界带来了新的可见性,但对这种可见性之擢升的考察仍然需要落实到摄影图像的生产层面才能成立。通过讨论斯蒂芬·肖尔与艾伦·塞库拉的两种相互对立的摄影策略... 阿里艾拉·阿祖莱认为,摄影的发明带来了一种新的凝视样态,也为世界带来了新的可见性,但对这种可见性之擢升的考察仍然需要落实到摄影图像的生产层面才能成立。通过讨论斯蒂芬·肖尔与艾伦·塞库拉的两种相互对立的摄影策略,可以发现,前者采用的现象学形式主义方法关注对物之关系的再现,它贡献了一种对诸物共在的无限关系的视觉化呈现,这种呈现同样是陌异现象学意义上的;后者采取的认知行动主义方法则在反思前者的现代主义策略的基础上,通过摄影图像与写作的方式,关注劳工群体等弱势者以及与之相连的各种利益矩阵的可见性,同时始终节制地维持这种可见性的程度,以防止其堕落为奇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行动主义 可见性 斯蒂芬·肖尔 艾伦·塞库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