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减污降碳政策一致性量化评估及优化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1
作者 刘芳 吴嘉 李安琪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66-75,共10页
减污降碳协同治理需要有力的政策体系支持,对已有政策进行量化分析可以为政策完善提供依据。基于PMC指数模型,对江苏省减污降碳政策的量化评估结果表明:该省减污降碳政策整体设计良好,省、市两级政策内容一致性较高,能源、工业、交通运... 减污降碳协同治理需要有力的政策体系支持,对已有政策进行量化分析可以为政策完善提供依据。基于PMC指数模型,对江苏省减污降碳政策的量化评估结果表明:该省减污降碳政策整体设计良好,省、市两级政策内容一致性较高,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和建筑部门成为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重点领域。政策优势在于政策领域面广、政策重点明确、政策保障完善;不足之处在于部分城市政策激励手段和约束工具单一;欠缺融合降碳和减污双重目标的内容表达。未来政策制定应优化不同层级政策时效结构,注重农业、湿地和海洋碳汇建设,完善政策激励和约束机制,推进降碳政策与减污政策的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污降碳政策 一致性 PMC指数模型 量化评价 政策优化
下载PDF
中国降碳政策体系的转型升级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友国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0-99,共10页
“十一五”以来,中国围绕降低碳强度构建了较为完整的降碳政策体系,有效促进了降碳减排工作并体现了碳治理的中国特色。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中国的降碳目标正从以碳强度控制为主转向碳强度与碳总量双控,降碳政策体系的转型升... “十一五”以来,中国围绕降低碳强度构建了较为完整的降碳政策体系,有效促进了降碳减排工作并体现了碳治理的中国特色。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中国的降碳目标正从以碳强度控制为主转向碳强度与碳总量双控,降碳政策体系的转型升级将是大势所趋。当前中国的降碳工作还面临经济发展压力加剧、低碳技术亟待创新、经济结构转型压力加大、部分相关体制机制不健全等诸方面的困难和挑战,但降碳政策体系的转型目标和总体思路已经明晰,即针对上述困难和挑战,从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和环节入手,不断调整和完善降碳政策体系,紧盯能源效率改善和能源结构优化推动低碳技术创新,在经济结构低碳转型中将地区差异化与协同性统一起来,并做好重要低碳发展政策的试点和推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碳政策体系 强度 达峰 中和
原文传递
能源强度硬约束的分配效应:劳动收入份额视角
3
作者 罗良文 罗志鹏 《劳动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140,共24页
实现“双碳”目标和推进共同富裕是中国在能源战略和收入分配领域实施的重要举措。本文讨论了能源强度硬约束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能源强度硬约束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该结论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 实现“双碳”目标和推进共同富裕是中国在能源战略和收入分配领域实施的重要举措。本文讨论了能源强度硬约束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能源强度硬约束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该结论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仍然成立。能源强度硬约束的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效应主要作用渠道为劳动工资风险溢价、劳动-机器资本替代以及劳动议价能力,且该效应存在地区劳动保障制度和企业市场势力异质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宽松的降碳约束没有显著增加劳动收入份额,而能源强度硬约束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以上结论为优化兼顾公平与效率的节能降碳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多目标下的政策协同提供了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强度硬约束 劳动收入份额 降碳政策 分配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