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解稻草对蓝藻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5
1
作者 万宏 张昀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85-488,共4页
研究证明在有氧条件下经过一个月以上降解的稻草对铜绿微囊藻等 4种实验室培养的蓝藻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然而 ,灭菌的降解稻草 (12 1℃ ,15min)并没有抑藻效果。这说明伴生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对于稻草的抑藻因子的产生和释放是必要... 研究证明在有氧条件下经过一个月以上降解的稻草对铜绿微囊藻等 4种实验室培养的蓝藻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然而 ,灭菌的降解稻草 (12 1℃ ,15min)并没有抑藻效果。这说明伴生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对于稻草的抑藻因子的产生和释放是必要的。没有经过降解处理的干稻草没有抑藻效果。表明利用稻草控制自然水体水华发生是一个具有潜在实用价值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华 降解稻草 藻类抑制 环境科学
下载PDF
培养条件对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稻草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苏瑞 马玉洁 +3 位作者 马骏 廖洋 操飞 赵仕林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293-296,共4页
在固态培养条件下研究培养条件对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稻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稻草的最适温度为32℃,最佳时间为24d.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对稻草降解影响的营养成分中,苯甲醇最好,使稻草总量降低了0.107%,木质素、纤维... 在固态培养条件下研究培养条件对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稻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稻草的最适温度为32℃,最佳时间为24d.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对稻草降解影响的营养成分中,苯甲醇最好,使稻草总量降低了0.107%,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量分别提高了3.285%、0.304%和2.123%;依次为谷氨酸、缓冲液、吐温-80、发酵剂,最后是MnSO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孢原毛平革菌 营养成分 降解稻草
下载PDF
白腐真菌降解稻草喂猪试验 被引量:4
3
作者 陈谊 康鸿明 +2 位作者 杭怡琼 薛惠琴 郁怀丹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109-110,共2页
32头猪分为 4组 ,Ⅰ组为对照组 ,Ⅱ、Ⅲ、Ⅳ组分别为在Ⅰ组日粮基础上添加 5 %、10 %和 15 %白腐真菌降解稻草的试验组。饲养 75d ,分期计重和用料。结果表明 ,各组增重和饲料报酬均无显著差异。表明用一定量经白腐真菌降解的稻草作为... 32头猪分为 4组 ,Ⅰ组为对照组 ,Ⅱ、Ⅲ、Ⅳ组分别为在Ⅰ组日粮基础上添加 5 %、10 %和 15 %白腐真菌降解稻草的试验组。饲养 75d ,分期计重和用料。结果表明 ,各组增重和饲料报酬均无显著差异。表明用一定量经白腐真菌降解的稻草作为饲料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腐真菌 稻草降解 增重 饲料报酬 饲料添加剂
下载PDF
混菌发酵降解稻草产糖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薇 徐尔尼 +1 位作者 徐颖宣 任仲丽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7-80,共4页
选用实验室保藏的平菇、里氏木霉和青霉进行了混菌发酵降解稻草产糖的研究。对发酵产糖培养基的稻草添加量、麸皮添加量、混合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起始pH值5个方面进行了发酵条件的优化,得到最佳条件为稻草添加量6%,麸皮添加量3%,先接... 选用实验室保藏的平菇、里氏木霉和青霉进行了混菌发酵降解稻草产糖的研究。对发酵产糖培养基的稻草添加量、麸皮添加量、混合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起始pH值5个方面进行了发酵条件的优化,得到最佳条件为稻草添加量6%,麸皮添加量3%,先接入平菇28℃发酵7d,再接入里氏木霉和青霉32℃发酵3d,起始pH值为6。经混菌发酵条件优化后稻草产糖量可达19.52mg/mL,是优化前的1.28倍。并对发酵前后的稻草秸秆进行电镜扫描分析基质表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混菌发酵能较好地破坏并降解稻草秸秆的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降解 混菌发酵:发酵条件优化
下载PDF
白腐真菌降解稻草喂猪试验
5
作者 陈谊 康鸿明 +2 位作者 杭怡琼 薛惠琴 郁怀丹 《养猪大视野》 2006年第1期45-46,共2页
32头猪分为4组,Ⅰ组为对照组,Ⅱ、Ⅲ、Ⅳ组分别为在Ⅰ组目粮基础上添加5%、10%和15%白腐真菌降解稻草的试验组。饲养75d。分期计重和用料。结果表明,各组增重和饲料报酬均无显著差异。表明用一定量经白腐真菌降解的稻草作为饲料... 32头猪分为4组,Ⅰ组为对照组,Ⅱ、Ⅲ、Ⅳ组分别为在Ⅰ组目粮基础上添加5%、10%和15%白腐真菌降解稻草的试验组。饲养75d。分期计重和用料。结果表明,各组增重和饲料报酬均无显著差异。表明用一定量经白腐真菌降解的稻草作为饲料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腐真菌 降解稻草 体重 饲料报酬
原文传递
白腐真菌对稻草秸秆生物降解的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赵华 齐刚 +1 位作者 代彦 陈秀为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37-40,共4页
试验对白腐菌TK-X-03在固态培养条件下稻草秸秆的生物降解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葡萄糖、(NH4)2SO4和MnSO4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3%、0.015%、0.05%。稻草降解过程中赖锰过氧化物酶(MnP)、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漆酶(Laccase)、... 试验对白腐菌TK-X-03在固态培养条件下稻草秸秆的生物降解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葡萄糖、(NH4)2SO4和MnSO4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3%、0.015%、0.05%。稻草降解过程中赖锰过氧化物酶(MnP)、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漆酶(Laccase)、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的酶活在培养的第6、7、9、10和15d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06U/g、8.71U/g、0.054U/g、400U/g和0.26U/g。培养25d后,稻草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依次为25.1%、29.8%和5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腐真菌 固态培养 稻草降解酶系 稻草秸秆 生物降解
下载PDF
白腐菌木素过氧化物酶发酵条件及其酶液对稻草降解的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毕鑫 路福平 杜连祥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1-48,共8页
研究营养条件对白腐菌合成木素过氧化物酶(ligninperoxidase,LiP)的影响。在最适培养条件下,第6天获得7560U/L的酶活。利用LiP粗酶液在体外直接降解稻草,3天后Klason木素的降解率为8.7%,经红外光谱分析其降解产物,推断LiP粗酶液在体外... 研究营养条件对白腐菌合成木素过氧化物酶(ligninperoxidase,LiP)的影响。在最适培养条件下,第6天获得7560U/L的酶活。利用LiP粗酶液在体外直接降解稻草,3天后Klason木素的降解率为8.7%,经红外光谱分析其降解产物,推断LiP粗酶液在体外降解稻草的反应主要是氧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条件 酶液 稻草降解 木素过氧化物酶 白腐菌 木质素 生物降解 制浆 造纸 废水处理
下载PDF
稻草降解液对小白菜生长、品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8
作者 庞强强 陈日远 +3 位作者 刘厚诚 宋世威 苏蔚 孙光闻 《长江蔬菜》 2015年第6期24-26,共3页
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稻草降解液对小白菜生长、品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稻草降解液处理可提高小白菜地上部及根部鲜质量、干质量,增加VC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小白菜硝酸盐含量,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 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稻草降解液对小白菜生长、品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稻草降解液处理可提高小白菜地上部及根部鲜质量、干质量,增加VC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小白菜硝酸盐含量,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T1(800倍液)处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菜 稻草降解 生长 品质 抗氧化酶活性
下载PDF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酶活及对稻草秸秆的降解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刘最 何丽芳 +2 位作者 陈晓华 滕涛 李玉中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8年第2期46-52,共7页
以滤纸条为唯一碳源培养基对富含纤维素的土样微生物进行富集培养,再用刚果红纤维素琼脂培养基筛选降解效果好的菌株,根据菌落形态及显微结构进行鉴定,并测定其发酵液的FPAase酶活和对稻草秸秆的降解情况。通过刚果红纤维素琼脂培养基... 以滤纸条为唯一碳源培养基对富含纤维素的土样微生物进行富集培养,再用刚果红纤维素琼脂培养基筛选降解效果好的菌株,根据菌落形态及显微结构进行鉴定,并测定其发酵液的FPAase酶活和对稻草秸秆的降解情况。通过刚果红纤维素琼脂培养基筛选得到的最具纤维素分解能力的真菌经形态鉴定为冬克青霉(Penicillium donkii),该菌在含有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液体培养基中28℃,180 r/min培养,在第8d酶活力达到最大为15.0 U/m L。接种菌株21d的稻草纤维素含量由接种前的30.30%减少至26.36%。青霉1-4为冬克青霉,对纤维素有一定的降解能力,可以加速对稻草秸秆中纤维素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降解真菌 筛选 FPAase酶活 稻草降解 冬克青霉
下载PDF
Study on biodegradated ability of thirteen edible fungi to straw 被引量:7
10
作者 宋瑞清 邓勋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23-226,共4页
The biodegradated abilities of 13 edible fungi to straw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the experimental fungi except Tricholama mongolicum had definite biodegradated abilities to the lignin and cellulose of... The biodegradated abilities of 13 edible fungi to straw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the experimental fungi except Tricholama mongolicum had definite biodegradated abilities to the lignin and cellulose of straw. The Ideal fungus for straw degradation was screened out as Pleurotus ostreatus, which showed a higher degradation ability for lignin (17.86%) and lower degradation rate for cellulose (2.24%), with a Selection Factor (SF) of 7.97. The degradation rates of lignin and cellulose for other fungi ranged from 2.30% to 16.54% and 5.60% to 17.32%, respectively, and the SF was very low in range of 0.14 to 2.24.The ratio of colony's diameters to the color-zone (d1/d2) and SF are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14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ible fungi BIODEGRADATION STRAW
下载PDF
Study on Water-Soluble Organic Reducing Substances:Ⅲ.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Decomposition Products of Rice Straw and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Variable Charge Soils 被引量:1
11
作者 WU YOUXIAN(Institute of Soil Science,Acodemia Sinica,P.O.Box 821,Nanjing 210008 China)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67-173,共7页
Som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such as PH,Eh,and voltammetric behavior,of the decomposition products of rice straw and the in eractions of these products with soils were studied.The PH,Eh,and amounts of organic reduc... Som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such as PH,Eh,and voltammetric behavior,of the decomposition products of rice straw and the in eractions of these products with soils were studied.The PH,Eh,and amounts of organic reducing substances changed markedly during the 60-day anaerobic decomposition.pH decreased sharply to pH 5 on the tenth day and then increased gradually to 7 on the 45th day.The amouats of organic reducing substances increased almost synchronously with the fall of redox potential during the first 15 days.The differential pulse voltammetric(dpv) behavior changed not only in the peak current but also in the peak potential.The fractions with apparent molecular weights lower than 200 dations appeared to be active in dpv behavior.The electric charge of organic reducing substances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composition stage.The 6th day of incubation was the crucial time before and after which the major part of the components was negatively charged and positively charged, respectively.The group with a low apparent molecular weight and a negative charge was the main components responsible for the lower anodic peak potentials.They were oxidized first during the interactions of the organic reducing substances with s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rganic reducing substances rice straw variable charge soil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