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华山树种分布与环境的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郭水良 陈建华 +1 位作者 王芬 余巍巍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6-103,共8页
该文应用中点象限法调查了浙江金华山 33个样地的 2 4种主要树种的优势度 ,并计测了样地中林冠郁闭度、土壤 pH值、土壤含磷量、土壤含氮量和海拔高度 ,估测了样地受人为干扰的强度。应用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 ,研究了 2 4个主要树种与 7... 该文应用中点象限法调查了浙江金华山 33个样地的 2 4种主要树种的优势度 ,并计测了样地中林冠郁闭度、土壤 pH值、土壤含磷量、土壤含氮量和海拔高度 ,估测了样地受人为干扰的强度。应用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 ,研究了 2 4个主要树种与 7个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人为干扰强度对金华山植被分布的影响最大 ,其次是海拔高度、土壤含磷量、林冠郁闭度 ,而土壤含N量和 pH值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华山 树种分布 生态关系 趋势典范对应分析 环境因子 林冠郁闭度 土壤PH值
下载PDF
基于DCCA的蓟县八仙山土壤种子库特征分析
2
作者 贺梦璇 莫训强 李洪远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3期325-330,共6页
[目的]通过研究天津市蓟县八仙山土壤种子库特征,为土壤种子库应用于植被恢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方法探究土壤种子库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1)相比天津市其他样地,蓟县八仙山土壤种子库萌发物种丰富度较高... [目的]通过研究天津市蓟县八仙山土壤种子库特征,为土壤种子库应用于植被恢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方法探究土壤种子库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1)相比天津市其他样地,蓟县八仙山土壤种子库萌发物种丰富度较高,物种高达42种,但土壤种子库密度却最低,这与岩石裸露,土层薄弱,动物取食效应明显有很大关系;(2)土壤种子库的Sorensen相似性指数较低,但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w均匀度指数却较高;(3)随着海拔逐渐升高,群落结构明显变化,木本植物数量增多。随着坡向逐渐向阳,植被类型由喜阴植物逐渐变成向阳植物。[结论]通过DCCA分析,土壤种子库物种呈现明显的3个聚类。影响土壤种子库主要的土壤因子为有机质、pH值和全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势典范对应分析 八仙山 土壤种子库
下载PDF
黑河上游蝗虫与植被关系的CCA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赵成章 周伟 +2 位作者 王科明 石福习 高福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384-3390,共7页
蝗虫与植物间存在复杂的耦合关系,能够反映蝗虫对生境的选择和适应能力以及种群内部的协同关系。2009年6—8月在野外实地采样的基础上,采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DCA)和典范对应分析(Canon icalcorresponde... 蝗虫与植物间存在复杂的耦合关系,能够反映蝗虫对生境的选择和适应能力以及种群内部的协同关系。2009年6—8月在野外实地采样的基础上,采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DCA)和典范对应分析(Canon ical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方法,研究了草地蝗虫种类组成、蝗虫群落分类、优势植物与蝗虫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的13种蝗虫分为6个类群,不同群组间蝗虫的种类数、食性和栖境选择存在较大差异,同组内的蝗虫在发生时间、生活型和营养生态位上不重叠;蝗虫的多度与优势植物盖度之间表现出极显著相关、显著相关和不相关的复杂关系,植物对蝗虫的影响更多的表现在为蝗虫提供适宜的栖息地而不完全是食物资源,禾本科和菊科植物对蝗虫空间分布的影响最大。蝗虫分布格局受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和植物群落组成差异的影响,蝗虫与植物群落和优势植物之间的关系,能够为蝗虫灾害发生与防治提供可借鉴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蝗虫群落 趋势对应分析 典范对应分析 植物群落 祁连山地
下载PDF
半干旱草原不同生态恢复阶段优势植物的高光谱特征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彭羽 米凯 +4 位作者 覃亚 卿凤婷 刘玮辰 薛达元 刘雪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090-3094,共5页
为了将高光谱遥感技术应用到生态恢复监测,采用ASD Fields HH便携式野外光谱仪测量半干旱草原区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不同生态恢复阶段优势植物物种的高光谱数据,通过ViewSpecPro软件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降维和去噪等处理,进行原始反射率、... 为了将高光谱遥感技术应用到生态恢复监测,采用ASD Fields HH便携式野外光谱仪测量半干旱草原区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不同生态恢复阶段优势植物物种的高光谱数据,通过ViewSpecPro软件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降维和去噪等处理,进行原始反射率、一阶微分分析,采用排序软件Canoco 4.5进行去趋势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生态恢复早期的优势植物物种为狗尾草、小叶锦鸡儿,生态恢复5年的优势植物物种为猪毛菜、小叶锦鸡儿,生态恢复后期的优势植物物种为樟子松、猪毛菜,与实测结果一致。DCCA分析结果表明,生态恢复早期植被的冠层光谱值,特征波段主要为短波光,且各物种光谱值差异较大;生态恢复5年主要受1 000~1 050nm波段反射率影响,生态恢复后期主要受1 040~1 075nm波段的近红外反射率影响。采用DCCA方法能够直观反映不同生态恢复阶段优势物种的光谱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遥感 生态恢复 光谱特征 趋势典范对应分析 半干旱草原
下载PDF
太子河流域水生生物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谭红武 杜强 +1 位作者 侯和胜 王志坤 《东北水利水电》 2012年第10期36-38,63,共4页
基于太子河流域2010年9月水生态系统调查与水质监测数据,采用DCA与聚类分析揭示了各生物类群空间格局,利用去趋势典型对应分析(DCCA)分析了空间格局与理化影响因子的关系。表明:1)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126种,浮游动物76种,底栖生物4门19属2... 基于太子河流域2010年9月水生态系统调查与水质监测数据,采用DCA与聚类分析揭示了各生物类群空间格局,利用去趋势典型对应分析(DCCA)分析了空间格局与理化影响因子的关系。表明:1)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126种,浮游动物76种,底栖生物4门19属20种,鱼类10科34种。2)水生生物空间分异特征明显,水库与河道、上下游、干支流间差异显著,空间分异指示作用呈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类顺序,总体空间格局呈清晰的由上游指向下游的梯度分布特征。3)太子河不同生物类群的主导水质因子各有不同,影响总体格局的主导因子有水温、DO、氨氮、TSP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生物群落 空间分布格局 太子河 趋势典型对应分析(dcca)
下载PDF
澜沧江流域中下游地区乔木分布格局及其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6
作者 翟红娟 董世魁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5-71,共7页
为了探明影响澜沧江流域中下游地区乔木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以该区域6条样带的113个乔木样方为研究区,对各样方内的乔木种类及分布状况进行了调查,并采用TWINSPAN 2.3软件对所有乔木样方进行了分组,同时,采用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 为了探明影响澜沧江流域中下游地区乔木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以该区域6条样带的113个乔木样方为研究区,对各样方内的乔木种类及分布状况进行了调查,并采用TWINSPAN 2.3软件对所有乔木样方进行了分组,同时,采用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法对乔木分布格局与13个环境因子(包括年均温、年均空气相对湿度和年均降水量3个气候因子,海拔、纬度、坡度、坡向和坡位5个地形因子以及土壤的总氮、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及含水量5个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第1轴和第2轴的物种-环境相关系数分别为0.977和0.911,说明第1轴和第2轴能够充分反映澜沧江流域中下游地区乔木分布格局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其中,海拔和纬度与第1轴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8 2和-0.803 7,而年均温和年均空气相对湿度与第1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0 5和0.889 4;土壤的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与第2轴分别呈显著和不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90 2和0.524 1,说明第1轴主要反映气候因子和地形因子对该区域乔木分布格局的影响,第2轴主要反映土壤因子对该区域乔木分布格局的影响。TWINSPAN 2.3软件将所有乔木样方分成了6组,且各组沿第1轴和第2轴均分异明显。总体来看,澜沧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的乔木分布格局受气候因子、地形因子和土壤因子的综合影响,并且,气候因子和地形因子的影响大于土壤因子;该区域乔木分布格局在大尺度上主要受气候因子和地形因子的影响,而在小尺度上主要受土壤因子和局地地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流域 乔木分布格局 气候因子 地形因子 土壤因子 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
下载PDF
甘肃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多样性与海拔的响应关系
7
作者 李国霞 苏军德 赵晓冏 《自然保护地》 CSCD 2024年第1期110-122,共13页
【目的】探求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多样性与海拔的响应关系及其驱动机制,为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保育和恢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利用及生态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在野外样方调查的基础上,综... 【目的】探求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多样性与海拔的响应关系及其驱动机制,为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保育和恢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利用及生态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在野外样方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运用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法(Detrended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DCCA)、相关分析法及回归分析法,对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内(99°30′~100°53′E,38°12′~39°17′N,海拔1500~3700 m)植物群落多样性与海拔的响应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结果表明:①不同层次植物群落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在不同海拔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草本层和灌木层Patrick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随环境梯度和海拔梯度均表现出“单峰型”变化格局,除高海拔(2950~3700 m)外,在其余海拔梯度上,草本层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灌木层(P<0.01),且在中海拔(2400~2950 m)地带达到最高;②植物群落各层次Pielou均匀度并未随环境梯度和海拔梯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表明植物群落均匀度受环境响应较小,而主要受群落自身的结构类型和稳定程度的影响;③草本、灌木和乔木植被分布格局被环境因子解释部分分别占29.32%,23.24%和9.05%,被空间因子解释部分分别占15.21%,11.08%和7.52%,被空间和环境因子交叉作用的解释部分分别占11.04%、8.42%和5.31%,未被空间因子和环境因子解释部分分别占44.43%,57.26%和78.12%。【结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除受海拔引起的水热梯度影响外,还受生物间相互作用、人类活动、发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在未来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中,在减少人类活动影响的同时,应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保护措施和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海拔 祁连山 植物多样性 趋势典范对应分析
下载PDF
5种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段文军 李达 李冲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57-864,共8页
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是中国南方人工林的典型树种,尾巨桉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影响因素是决定其生态恢复和自然化改造的重要基础。为探明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选择广西贵港... 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是中国南方人工林的典型树种,尾巨桉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影响因素是决定其生态恢复和自然化改造的重要基础。为探明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选择广西贵港市1—5 a及以上尾巨桉人工林进行林下植物多样性和环境因子调查,运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林下植物群落进行对比,通过典范对应分析(CCA)来分析影响植物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林植物多样性随林龄呈现先上升或下降的趋势,林龄3—4 a的林下植物生物多样性最高;(2)尾巨桉人工林林下植物群落呈现从以禾本科植物(Poaceae)和铁芒萁(Dicranopteris linearis)为代表的阳生耐旱草本植物群落—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为代表的阳生耐旱灌木群落—米碎花(Eurya chinensis)、白背叶(Mallotus apelta)、梅叶冬青(Ilex asprella)等为代表的中生灌木群落—三叉苦(Evodia lepta)、鸭脚木(Schefflera octophylla)等为代表的耐荫灌木群落的演替趋势;(3)林下透光率和土壤水分是尾巨桉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土壤容量、土壤有机质含量等为次要影响因素。尾巨桉人工林的近自然化改造和生态恢复的最重要限制因素是林下透光率,只要适当间伐,人工构建一些林窗,将为乡土植物定居创造良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巨桉人工林 林下植物多样性 植物群落 趋势对应分析(DCA) 典范对应分析(CCA)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汶川地震滑坡迹地植物群落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11
9
作者 孙丽文 史常青 +1 位作者 李丹雄 赵廷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6794-6803,共10页
为了加快汶川地震滑坡迹地人工恢复植被的进程,探讨地震诱发的滑坡迹地植物群落与环境的关系。在5·12地震重灾区北川境内选取29个样地进行植被调查,采用10个环境指标刻画植物群落的地形、空间位置和土壤养分特征;利用TWINSPAN、CCA... 为了加快汶川地震滑坡迹地人工恢复植被的进程,探讨地震诱发的滑坡迹地植物群落与环境的关系。在5·12地震重灾区北川境内选取29个样地进行植被调查,采用10个环境指标刻画植物群落的地形、空间位置和土壤养分特征;利用TWINSPAN、CCA、DCA和DCCA,分析植物种、植物群落和植物生活型与环境的关系。结果显示:1)研究区的植物群落可划分为9个类型。2)研究区环境变量对植物种的解释量为21.96%,第一排序轴与pH值、海拔、土壤质地相关,反映的是植物种从次生植物群落向原生植物群落变化。通过DCCA分析得出,环境变量对植物群落的排序解释了25.7%,第一排序轴与pH值、海拔、土壤质地的相关较强,反映植物群落按照耐旱、耐贫瘠→人工或先锋植物→未受损的植被变化;第二排序轴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坡向的相关,反映的是植物群落从草本植物→乔灌草或者灌草植物变化。3)滑坡迹地的植物群落与未受损林地的植物群落物种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植物群落 环境变量 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
下载PDF
巢湖流域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6
10
作者 路娜 尹洪斌 +3 位作者 邓建才 高峰 胡维平 高俊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50-956,共7页
采用野外调查的方法,结合趋势对应分析(DCA)及典范对应分析(CCA)的手段,研究春季巢湖流域河湖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3种,分属8门(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隐藻门、金藻门、甲藻... 采用野外调查的方法,结合趋势对应分析(DCA)及典范对应分析(CCA)的手段,研究春季巢湖流域河湖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3种,分属8门(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隐藻门、金藻门、甲藻门、裸藻门和黄藻门).在巢湖水体中,硅藻门、蓝藻门及绿藻门的数量之和占总数量的93.5%,为优势种群;蓝藻门中的项圈藻占总数量的21.9%,成为优势种.巢湖流域出入湖河流水体中,硅藻门、蓝藻门及绿藻门的数量也最多,占总数量的82.6%,为优势种群;蓝藻门中的席藻和束丝藻数量分别占总数量的38.3%、32.6%,成为出入湖河流水体中的绝对优势种.DCA分析表明巢湖流域水体浮游植物群落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CCA分析表明巢湖水体浮游植物空间分布主要受水温、浊度和硝态氮浓度的影响;南淝河和柘皋河浮游植物空间分布受叶绿素a和硝态氮浓度的影响;而裕溪河、兆河和白石山河、杭埠河和丰乐河、派河浮游植物空间分布则受叶绿素a和磷酸根浓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流域 浮游植物 趋势对应分析 典范对应分析
下载PDF
北部湾北部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浮游动物空间生态位及其分化 被引量:37
11
作者 郑挺 林元烧 +4 位作者 曹文清 张文静 郑连明 王宇杰 杨位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3635-3649,共15页
根据2006—2007年北部湾北部海域4个航次调查资料,采用K-优势度曲线法对浮游动物种(类)群进行排序分析,运用Levins公式和Pianka指数分析了主要优势种(类)群的生态位宽度值和生态位重叠程度,并通过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研究生态位分... 根据2006—2007年北部湾北部海域4个航次调查资料,采用K-优势度曲线法对浮游动物种(类)群进行排序分析,运用Levins公式和Pianka指数分析了主要优势种(类)群的生态位宽度值和生态位重叠程度,并通过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研究生态位分化状况。结果表明,该海区浮游动物优势种(类)群按生态位宽度值可划分为广生态位、中生态位和窄生态位三大类型。其中,广生态位的种(类)群如肥胖软箭虫、亚强次真哲水蚤、长尾类幼体等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生活范围较广;窄生态位的种(类)群,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差,对海流和水团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具有指示意义。生态位宽度能够反映种(类)群丰度季节变化,但不能反映具体丰度大小。北部湾北部全年主要优势种(类)群的生态位宽度值介于0.08—0.77之间,并且各优势种(类)群的生态位宽度差异较大,种对间生态位重叠值介于0.02—0.89之间,平均生态位重叠指数为0.45,种(类)群之间利用资源环境的互补性较强,这与海域内生境多样化并且各优势种对环境适应能力的差异存在一定联系。DCCA分析表明,影响浮游动物分布的主要因子是水深、温度和盐度,其次是叶绿素a和溶解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生态位分化 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大亚湾人工鱼礁上附着生物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4
12
作者 张伟 李纯厚 +2 位作者 贾晓平 陈丕茂 方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053-4060,共8页
通过对深圳大亚湾人工鱼礁区7个月(2008-04~2008-10)挂板实验,同时监测相应的环境因子指标。以附着生物丰度数据进行了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并根据附着生物丰度数据和7个环境因子进行了典范对应分析(CCA)。共鉴定出附着生物54种,... 通过对深圳大亚湾人工鱼礁区7个月(2008-04~2008-10)挂板实验,同时监测相应的环境因子指标。以附着生物丰度数据进行了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并根据附着生物丰度数据和7个环境因子进行了典范对应分析(CCA)。共鉴定出附着生物54种,物种鉴定结果表明实验试板上的常见种有华美盘管虫(Hydroides elegans)、三角藤壶(Balanus trigonus)、细肋肌蛤(Musculus mirandus)等。DCA种类排序图可明显地看出每种附着生物都有自己的分布中心和分布区域;CCA分析结果表明深度、透明度、溶解氧是影响附着生物群落变化的最主要环境因子,其次是盐度和温度。CCA排序图较好地反映了人工鱼礁上附着生物分布与各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附着生物 环境因子 趋势对应分析 典范对应分析
下载PDF
土壤肥力及地形因子对桂西南喀斯特山地木本植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4
13
作者 欧芷阳 苏志尧 +3 位作者 袁铁象 彭玉华 何琴飞 黄小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3672-3681,共10页
基于对桂西南喀斯特山地植被的典型群落抽样调查,运用聚类分析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样方内胸径≥1.0 cm的木本植物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运用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探讨了土壤肥力及地形因子对木本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 基于对桂西南喀斯特山地植被的典型群落抽样调查,运用聚类分析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样方内胸径≥1.0 cm的木本植物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运用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探讨了土壤肥力及地形因子对木本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聚类分析将森林群落划分为4个类型。2)DCCA第一排序轴突出反映了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及坡度的变化趋势,第二排序轴主要反映了海拔和全钾的变化趋势,各植物群落类型沿第一排序轴呈有规律的分布。3)在影响植物群落空间格局的因素中,土壤肥力因子对群落格局的解释能力为32.82%,地形因子的解释部分占22.54%,8.98%是土壤与地形因子耦合作用的结果,两者未能解释的部分占53.62%。群落物种多度分布主要受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人为干扰等随机因素所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势对应分析 趋势典范对应分析 植物群落 空间格局 桂西南
下载PDF
海河流域景观空间梯度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1
14
作者 赵志轩 张彪 +3 位作者 金鑫 翁白莎 严登华 鲍淑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925-1935,共11页
基于GIS技术,以海河流域为对象,首先,分别采用Fragstats3.3的标准法和移动视窗法先后分析了流域整体景观格局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然后,针对流域本身自然地理梯度特点,分别沿流域纵向(河流流向)梯度和横向(垂直与河流流向)梯度设置了两条样... 基于GIS技术,以海河流域为对象,首先,分别采用Fragstats3.3的标准法和移动视窗法先后分析了流域整体景观格局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然后,针对流域本身自然地理梯度特点,分别沿流域纵向(河流流向)梯度和横向(垂直与河流流向)梯度设置了两条样带,应用移动视窗法计算了景观层次下的斑块面积(AREA_MN)、蔓延度指数(CONTAG)、边界密度(ED)、形状指数(LSI)、斑块密度(PD)、多样性指数(SHDI),获得了景观沿两个样带方向的梯度格局;最后,以高程、降水、气温、人口和GDP为环境因子,以上述6个指数值为目标物种,利用去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方法研究了景观梯度格局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00年海河流域内景观基质为农田,面积占55.9%,流域内景观结构以块状结构为主,并零散分布有圈层和带状(廊道)结构;景观梯度格局在两条样带上均表现为类似的特征,即随景观类型变化呈现不同幅度的波动,两条样带上均存在较为明显的过渡带;DCCA分析表明:景观梯度格局与环境因子关系密切,区域高程、降水量、温度对流域尺度的景观格局起决定性作用,人口数量、GDP则在局部地区对景观格局有着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 梯度格局 环境因子 趋势典范对应分析 FRAGSTATS
下载PDF
乐安河-鄱阳湖湿地植物群落分布及其环境影响因子 被引量:21
15
作者 简敏菲 徐鹏飞 +2 位作者 余厚平 熊小英 李林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8-417,共10页
于2012年平水期(4月)、丰水期(8月)和枯水期(11月)对乐安河自上游至下游及入鄱阳湖区域内湿地植物群落分布和水土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分析乐安河不同水期湿地植物群落的分布特征,通过DCCA(detrended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于2012年平水期(4月)、丰水期(8月)和枯水期(11月)对乐安河自上游至下游及入鄱阳湖区域内湿地植物群落分布和水土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分析乐安河不同水期湿地植物群落的分布特征,通过DCCA(detrended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探讨不同水期植物群落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3个水期内共观测到湿地植物167种,不同水期植物种类及组成结构均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平水期湿地植物102种,分属于33科75属;枯水期71种,分属于27科53属;丰水期种类最少,为55种,分属于20科42属.乐安河上游处于未受矿山开采影响的对照区域内,水生植物群落分布主要受河流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对于受重金属酸性污染影响较严重的区域,DCCA排序结果显示,水土环境中p H和Cu、Pb、Cd等重金属含量是影响植物群落分布的重要因素.其中,上游湿地植物群落分布主要受Cu含量和p H的影响;中、下游主要受水、土环境中重金属Pb、Cd的复合污染以及p H的影响.乐安河湿地植物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间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DCCA法能准确识别影响湿地植物群落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安河-鄱阳湖 植物群落 分布特征 环境因子 定量关系 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4
16
作者 宋创业 刘高焕 +2 位作者 刘庆生 曹铭昌 黄翀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042-2048,共7页
利用双向指示种分析和去趋势典范对应分析的方法,对典型河口滨海湿地黄河三角洲植物群落类型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34个样方可划分为7个群系,即刺槐群落(Form.Robinia pseucdoacacia)、荻... 利用双向指示种分析和去趋势典范对应分析的方法,对典型河口滨海湿地黄河三角洲植物群落类型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34个样方可划分为7个群系,即刺槐群落(Form.Robinia pseucdoacacia)、荻群落(Form.Miscanthus saccharifleus)、翅碱蓬群落(Form.Suaeda heteroptera)、獐毛群落(Form.Aeluropus sinensis)、芦苇群落(Form.Phragmites communis)、柽柳群落(Form.Tamarixchinensis)和白茅群落(Form.Imperata cylindrica)。群落类型的划分主要反映了微地貌所决定的地下水埋深及土壤盐分含量的变化。在影响植物群落分布格局的因素中,环境因子解释的部分占45.2%,空间因子解释的部分占11.8%,空间因子和环境因子交互作用解释的部分占2.23%,空间因子和环境因子未能解释的部分占40.8%,这部分主要反映了群落自身互作及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植物群落 环境因子 双向指示种分析 趋势典范对应分析
下载PDF
黄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与地形因子对植被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3
17
作者 王洪丹 王金满 +3 位作者 曹银贵 卢元清 秦倩 王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5098-5108,共11页
在脆弱的生态环境改善和恢复过程中,植被恢复与重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黄土露天煤矿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认识矿区损毁土地植被恢复与地形、土壤因子之间的作用规律对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改善至关重要。为此,选择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 在脆弱的生态环境改善和恢复过程中,植被恢复与重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黄土露天煤矿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认识矿区损毁土地植被恢复与地形、土壤因子之间的作用规律对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改善至关重要。为此,选择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南排土场对2条样带27个复垦样地的土壤、地形、植被参数进行了采集与测定,并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与CANOCO4.5软件的降趋势对应分析和冗余分析研究了地形与土壤因子对植被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与土壤变量之间呈显著相关,与地形变量之间相关性不明显;坡度主要影响草本覆盖度,坡向与有机质和速效磷之间具有线性相关性;速效钾对植被的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土壤容重与砾石含量对土壤养分含量具有明显的指示作用;有机质与全氮呈显著正相关,各土壤养分指标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为了改善和恢复黄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脆弱的生态系统,应该考虑植被和土壤的联合演替。在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下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的关键是改善土壤状况和增加人工植被,同时加强对排土场人工和自然植被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植被恢复 趋势对应分析 冗余分析 黄土区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自然植被与生境因子的MRT分类及DCCA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曹文梅 刘小燕 +3 位作者 王冠丽 罗艳云 何韬 刘廷玺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8-327,共10页
在科尔沁阿古拉生态水文试验区沿着3条经线布设了19个50 m×50 m的自然植被样地,依据调查的12个生境因子及48种植物的重要值,选用多元回归树(MRT)和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法(DCCA)对调查样地、主要科植物种、不同生活型植物种与生境因... 在科尔沁阿古拉生态水文试验区沿着3条经线布设了19个50 m×50 m的自然植被样地,依据调查的12个生境因子及48种植物的重要值,选用多元回归树(MRT)和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法(DCCA)对调查样地、主要科植物种、不同生活型植物种与生境因子的相应关系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前向选择结合Monte Carlor检验,筛选出对植物群落分布格局产生显著影响的生境因子。结果表明:(1)采用MRT数量分类方法,将植被划分为4个群类型,与样地在DCCA二维排序图上的散布格局具有一致性,将4个群落分别命名为:狗尾草(Setaria viridis)+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差巴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群丛,大籽蒿(Artemisia sieversiana)+花苜蓿(Medicago ruthenica)+羊草(Leymus chinensis)群丛,叉分蓼(Polygonum divaricatum)-木岩黄芪(Hedysarum fruticosum)+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群丛,走茎灯心草(Juncus amplifoliu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丛。(2)DCCA排序结果表明,菊科植物和禾本科植物在研究区的4个群落中均有分布,而豆科植物多出现在固定程度较好的沙丘群落中,随着沙丘固定程度的提高,植物种生活型演变过程为:一年生→一年生+多年生→一年生+多年生+灌木、半灌木→一年生+多年生;(3)对群落产生显著影响的生境因子主要有土壤电导率、黏粒含量、有机质含量和毛管上升含水率4个变量,DCCA排序图明显反映出排序轴的生态意义,第1轴从左到右突出反映了沙丘群落和草甸群落间断分布,主要梯度影响因子是土壤电导率和黏粒含量,第2轴反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毛管上升含水率对不同固定程度状态下沙丘群落的分布起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回归树(MRT) 植被分类 生境 生活型 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
原文传递
木论喀斯特峰丛洼地森林群落空间格局及环境解释 被引量:67
19
作者 宋同清 彭晚霞 +6 位作者 曾馥平 王克林 覃文更 谭卫宁 刘璐 杜虎 鹿士杨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8-308,共11页
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峰丛洼地景观尺度内不同微生境条件和植物群落类型50个样地(20m×20m)的系统取样调查,用二元物种指示方法(TWINSPAN)对样地内胸径(DBH)≥1cm的木本植物进行分类,选择10个土壤环境因子和... 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峰丛洼地景观尺度内不同微生境条件和植物群落类型50个样地(20m×20m)的系统取样调查,用二元物种指示方法(TWINSPAN)对样地内胸径(DBH)≥1cm的木本植物进行分类,选择10个土壤环境因子和5个空间因子,利用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研究了森林群落分布的土壤环境与空间格局,并给予定量化的合理解释。结果如下:1)TWINSPAN将森林群落划分为11组,在三级水平上分为4类生态群落类型。2)DCCA第一排序轴集中了排序的大部分信息,突出反映了各森林群落所在的坡向和土壤主要养分梯度,沿第一轴从左到右,坡向由阴转阳,岩石裸露率越来越高,土壤主要养分逐渐降低,森林群落分别出现了由原生性和耐阴性强逐步向阳性先锋树种为主的次生林和人工林变化的格局。3)因子分离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环境因子对森林群落分布格局的解释能力为39.16%,其中21.02%单纯由土壤环境因子所引起,空间因子的解释能力为31.34%,其中13.16%独立于土壤环境的变化,18.15%是土壤环境和空间因子相互耦合作用的结果,不可解释部分达47.66%,表明喀斯特峰丛洼地森林群落的物种共存受生态位分化理论和中性理论双重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势典范对应分析 森林群落 木论喀斯特峰丛洼地 空间格局 二元物种指示方法
下载PDF
内蒙古短花针茅群落数量分类及环境解释 被引量:25
20
作者 张庆 牛建明 +6 位作者 BUYANTUYEV Alexander 丁勇 康萨如拉 王凤兰 张艳楠 杨艳 韩砚君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3-92,共10页
群落分布格局与环境(环境因素、空间因素、生物因素)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便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为了探讨环境对内蒙古短花针茅群落结构格局的影响,运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o-way indicator species analysis,TWINSPAN)对内蒙古自治区20... 群落分布格局与环境(环境因素、空间因素、生物因素)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便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为了探讨环境对内蒙古短花针茅群落结构格局的影响,运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o-way indicator species analysis,TWINSPAN)对内蒙古自治区202个短花针茅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并结合环境因子、空间因子(各3个)运用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排序方法(detrended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DCCA)分析了环境因子、空间因子、环境因子与空间因子交互作用及其他因素对内蒙古短花针茅群落结构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TWINSPAN将内蒙古202个短花针茅群落在第4级水平上分为16个群丛;2)DCCA前2排序轴集中了大部分信息(75.3%),第1,2排序轴分别突出反映了群落结构格局在热量、水分梯度上的变化,结合TWINSPAN划分的群丛类型构建了内蒙古短花针茅草原生态系列图式;3)因子分离分析表明,环境因子对群落结构格局的解释能力为70.7%,其中26.5%为单纯环境因子引起,空间因子解释能力为55.6%,其中11.4%是独立于环境因子的,44.2%是环境因子和空间因子交互作用导致的,未能解释的部分达17.9%,结合其他研究有力地证明了"环境因素对植被的可解释程度是植被本身的复杂性决定的,植被越复杂,环境的可解释程度则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短花针茅 双向指示种分析 趋势典范对应分析 环境解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